【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御街行》。欹(qī):斜侧。谙尽:尝尽。意思是:夜已经深了,屋内的灯光忽明忽暗,灯下的人儿难以入睡,斜靠在枕头上,尝尽了孤枕难眠的滋味。二句词写深夜独眠时的寂寞和惆怅。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蚤】出自三国曹丕的《短歌行》。蚤:同“早”。意思是:人们常说,忧愁能使人衰老。令人感叹的是,我头上的白发,怎长出来的这样早?
【八十可怜心尚孩,看山看水不知回】出自宋代陆游的《初归杂咏》。意思是:都已经到了八十岁的年龄了,可贪玩之心还和孩子一样呢;游山玩水,以至于流连忘返。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出自唐代杜甫的《九日》。黄花:菊花。意思是:苦于满头的白发总是不肯放过自己;人老了,羞于见到那些年年新开的菊花。诗句用常开的菊花来感叹岁月的无情。
【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出自汉代徐干的《中论·修本》。恤:忧虑。意思是:君子忧虑的不是年老体衰,忧虑的是意志消沉。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出自宋代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莞然:微笑的样子。沧浪:水名,在湖北境内。意思是:午睡醒来独自微笑,忽然听到从沧浪江上传来断断续续的渔笛声。诗句写出安闲逸乐的情境。
【老来行路先愁远,贫里辞家更觉难】出自金代元好问的《羊肠坂》。意思是:年纪大了以后,每次出外行路总是先为路远而发愁;生活贫穷离家外出时,身上没有盘缠更加觉得艰难。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出自宋代戴敏的《初夏游张园》。意思是:携带着酒,从东园游到西园,最后酣饮而醉,看见一棵枇杷树,尽情地摘着满树的金黄色的枇杷。诗句写出士大夫旷达自适的生活情趣。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出自南朝陈江总的《闺怨篇》。障:遮挡。意思是:屋里的屏风好像懂得人的心意,遮住了照在屋内的月光,但闪烁的孤灯却无情地照着难以入眠的孤独的人。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出自晋代陶潜的《归去来兮辞》。无心:无意。岫(xiù):山穴,代指山峦。意思是:天空漂浮的白云悠悠,无意地从山峦峰顶飘走了;鸟飞累了,知道回巢栖息。诗句写出隐居后自由自在的闲适生活。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出自宋代程颢的《春日偶成》。午天:正午的时候。意思是: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这时正是接近中午的时候,我在花丛柳树间行走,不觉已来到前面的河边。诗句写出春日踏青的乐趣。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出自唐代李嘉祐的《竹楼》。意思是:一阵南风吹来,不再用蒲扇扇风,把纱帽放在一边,对着水上的鸥鸟悠闲地睡觉。诗句反映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出自《左传·庄公十四年》。衅:横行无忌。妖:反常之意。意思是:人要是不惹是生非,妖就不会自己作祟。用来比喻做事考虑周全,反常的事就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出自汉代扬雄《法言·君子》。诸:之。意思是:人一定要先自爱,然后别人才会爱他;一定要先自敬,然后别人才会尊敬他。
【人有过失,己必知之;己有过失,岂不自知】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别人有了过错,自己肯定会知道;自己有了过错,怎么能自己不知道呢?
【人知粪其田,莫知粪其心】出自汉代刘向《说苑·建本》。粪:培养。意思是:人们只知道培育自己的田地,却不知道培养自己的修养。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人,有谁能够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泰伯》。士:读书人。弘毅:抱负远大。意思是:读书人不能没有远大的抱负,因为他对社会的责任重,要走的路还很长。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细谨:细节。让:指责。意思是:做大事情不要计较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说明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不要被一些细节所左右。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出自《韩非子·初见秦》。意思是:自己不知道而信口开河,这是不明智;自己知道却故意不讲,这是不忠实。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意思是:不为虚名所诱惑,不为诽谤所吓倒。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害怕自己还不了解别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齐:看齐,赶上。意思是: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引以为戒。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犯而不校:受到侵犯而不计较。意思是:做好事容易,但能够回避做好事带来的名誉就难了;不侵犯别人容易,但受到侵犯而不去计较就难了。
【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知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出自《韩非子·观行》。知:同“智”,智慧。意思是:人的眼睛无法看到自己,所以要用镜子来观看自己的面容;人的智慧常常无法认识到自己,所以要用法则来纠正自己。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出自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负:辜负,对不起。意思是:宁可让别人对不起我,也不愿自己对不起别人。
【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出自《老子》。见:同“现”,表现。意思是:有自知之明,但却不自我显露;能自爱自尊,但却不自命高贵。说明待人处世要谦虚。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出自明代刘基《郁离子·韩垣干齐王》。坎井:废井。意思是:大江大河不会与废井争比清浊,响雷不会与青蛙蚯蚓比斗声响。用来比喻大人物不会与平庸之徒争比高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省:反省,检查。传:老师讲授的知识。意思是:我每天都用三件事来检查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都学了吗?
【但攻吾过,毋议人非】出自《陈确集·别集·不乱说》。意思是:一心只想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对别人的是非妄加评论。
【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君子有三种忧虑:不知道有哪些学问,能不忧虑吗?知道了却又不能去学,能不忧虑吗?学了却又不能去实行,能不忧虑吗?
【是以进不失廉,退不失行也】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行:操守。意思是:升官时仍要保持廉洁,退位后也要坚守节操。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对自己放纵松懈,灾祸就要发生。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出自《商君书·更法》。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必然不会去附和凡俗。
【故君子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至矣】出自《荀子·法行》。义:道义。意思是:因此君子如果能够做到不以利益危害道义,那么耻辱也就没有理由到来了。
【不劲直,不能矫奸】出自《韩非子·孤愤》。劲:坚强有力。意思是:自己不正直的话,就不能去纠正别人的奸邪行为。
【宫有垩,器有涤,则洁矣。行身亦然,无涤垩之地,则寡非矣】出自《韩非子·说林下》。意思是:屋子的墙上要用白灰粉刷,器皿要经常洗涤,就会明洁。人的行为也是这样,到了没有值得清洗的地步,就少有缺点了。
【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出自《国语·越语下》。意思是:自然法则应当是伟大而不骄傲,勤劳而不自夸有功。
【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意思是:去其外饰,还其真实面貌,就会一生不蒙受羞辱。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出自《荀子·不苟》。庸:平常的。意思是:日常的言论一定要守信用,日常的行为一定要谨慎。
【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君道》。意思是:小的好事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好处,但不可以不做;小的坏事虽然不会立刻招致灾祸,但却不可以不改掉。
【世治则以义卫身,世乱则以身卫义】出自《淮南子·缪称训》。意思是:在天下太平之时,就用大义来防止自身腐化堕落;国家动乱之时,就用自身来卫护大义。
【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者为之】出自《朱子语类·训门人八》。意思是:身体劳累而心里感到安定的事情,应当去做;利益虽少,但极为符合道义的事情,应当去做。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出自清代申涵光《荆园小语》。意思是:别人有求于我的事,如果无法办到,就应当直接告诉人家原委,千万不要含糊,以免耽误了大事。
【胜任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圣贤之人,对于别人的长处,即使再小也不会不用;对于个人的过失,即使再小也一定会改正。
【闻荣誉而不欢,遭忧难而不变】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行品》。意思是:不因为听到了别人的赞扬就欣喜若狂,也不因为遭受了忧患和困难就改变自己的操守。表达了一种自安恬然的处世态度。
待人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出自《战国策·魏策》。意思是:别人对我有恩德的时候,千万不能忘掉;自己有恩于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能老记着。说明人应知恩而知图报,施恩而无所求。
【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出自《管子·法法》。意思是:对人骄傲无礼的人,成不了大人物,即成不了大气候。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出自《菜根谭》。意思是:善良高尚的人,在贫穷而没有能力去用物质接济别人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别人有迷惑犯傻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提醒他们。
【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出自《菜根谭》。意思是:遇到别人有着急和作难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解救他们,那么他的功业与德行同样是无法计算的。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出自韩愈《原毁》。意思是:古代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又平易。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而全面,就不会懈怠;对别人的要求宽容而平易,别人就乐意同他交好。
【贵其所以贵者,贵】出自《战国策·韩策一》。意思是:尊重应该尊重的,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善人者,人亦善之】出自《管子·霸形》。意思是:你对人好,别人对你也这样好。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别人对我不好,我就引导他,同他接近或疏远他罢了。
【不可以己所能而责人所不能也】出自《三国志·魏书·王脩传》。责:要求。意思是:不能因为自己对某一件事情擅长,就要求别人也擅长。
【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放弃他的长处不予使用。
【夫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出自《商君书·慎法》。意思是:对我所喜爱的人不徇私不阿附,对我所憎恶的人不去陷害他,爱与厌恶都以正直相待,就能把事情管理好。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出自《荀子·荣辱》。意思是:赠人以美好的言辞,比布帛更能温暖别人;而用恶语伤人比用矛戟刺人伤得还要深。
【审去之身,虽兄弟之母,可化而使之恶】出自《管子·小称》。意思是:就是兄弟父母这样的亲人,如果自己没有谦虚敬爱之心感化他们,也会招来他们的怨恨。
【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出自《庄子·人间世》。意思是:彼此喜欢的人,肯定会互相说出过分赞美的话;而互相对立的人,必然也会说出过分的话而相互诋毁。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出自《韩非子·大体》。疵:小毛病。意思是:不去吹开兽皮上的毛以寻找细小的毛病,不洗掉污垢以查找难以知道的东西。用来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或缺点。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出自《周易·履·象辞》。意思是:上天下泽符合上下尊卑之礼,整个社会循规蹈矩,便会安泰。君子应当分辨上下尊卑,以安定民众的心愿。
【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出自《战国策·赵策二》。反:违反。可:宜。循:遵守。意思是:违反古代的礼仪不宜非议,遵循古代的礼仪不值得称道。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闻:探听。意思是:耳朵不要探听别人的错误,眼睛不要盯着别人的短处,嘴不要说道别人的过失。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和睦相处,而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不一定相同;小人同流合污,而内部却勾心斗角。
【同于我者,何必可爱;异于我者,何必可憎】出自汉代仲长统《昌言》。何必:不一定。意思是:与自己态度一致的,不一定就值得喜爱;与自己态度相悖的,不一定就要憎恨。说明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定亲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好事须相让,坏事莫相推】出自唐代王梵志诗《好事须相让》。意思是:碰到好事要互相谦让,遇到不好的事情不要互相推托。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意思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意思是:别人给了我一个桃子,我一定要送给他一个李子作为回报。现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礼尚往来。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对待众人要和气,对待下属要多宽容,对待别人要多谅解,这是君子的为人。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出自《后汉书·宋弘传》。糟糠之妻:指共患难的妻子。下堂:指被丈夫休退。意思是:贫困时结交的朋友不能忘掉;曾经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分担。死:效命。意思是:坐人家的车子,就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裳,就要忧虑人家的忧愁;吃人家的饭食,就要为人家的事情而效命。
【不苟訾,不苟笑】出自《礼记·曲礼》。訾:诋毁。苟:随便,轻易。笑:讥笑。意思是:不随随便便诋毁别人,也不随随便便讥笑别人。
【不面誉以求亲,不愉悦以苟合】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体论》。意思是:不当着别人的面吹捧人家,以求得别人对自己的欢心,也不毫无原则地随声附和。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出自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意思是:不能拿着要求自己的准则来要求别人。
【不以小故妨大美】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体论》。意思是:看待别人,不要因为一个小的缺点,就否定其大的优点。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出自林逋《省心录》。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辜负我就打消行善济人的念头,想想我当初帮助别人时,只不过是在同情心驱使下做出的举动,并未想着要别人报答。至于说遇上了忘恩负义的小人,不必与之计较,付之一笑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