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下)
27170400000038

第38章 卫生篇(16)

二是注重人才培养,全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机制,营造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为此,首先要立足现有卫生人才资源,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更新管理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观念。要组织人员到省内外参观、学习、交流,选送业务人员参加全科医学培训。要邀请省内外专家和学者讲学,并有计划地安排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门诊、带教、讲座等业务指导。要重点抓好省级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工作,加快培养以全科医师为主的骨干人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抓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的转岗培训,通过系统培训,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能够做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正成为居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卫士。其次,要积极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和开发工作,探索和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合理流向社区。此外,完善和规范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解决好全科医师职称晋升的问题。

三是精心组织,扎扎实实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是当前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创建活动中,各地要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努力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扎扎实实地把基础工作做好,力戒形式主义。要搞好创建示范区活动的督导评估工作,组建一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指导组,对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规范指导,提高创建活动的水平,力争实现今年全省创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30个示范性机构的目标,带动和促进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发展。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实行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为此,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卫生事业需要引进或采用一些市场调节的机制,但决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因为它是带有公益性的事业,涉及到群众的健康利益,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这一点必须明确。在制定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规划中,卫生部门责无旁贷,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多向政府汇报情况,争取重视和关心,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政府行为。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政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经常深入社区一线专题调研和检查工作,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解决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营造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的工作局面。其次,要落实好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民政部门要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尽快会同卫生等部门研究制定城市享受“低保”人员和特困人群的医疗救助政策和补助办法,维护医疗救助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卫生、价格、药品监督等部门,加强对定点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并研究制定出参保的城镇职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适当降低个人自付比例等有关优惠政策,使更多的参保职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方便就诊。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和补助标准,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要切实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并将药品收支节余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行项目管理,确保落实到位。教育部门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做好医学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当前要重点做好全科医生的培养工作。物价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项目与内容,合理制定并及时审定社区卫生服务的收费标准,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体系。特别是在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台社区卫生服务中根据居民需求开展的一些延伸性服务的项目和价格。发展改革、城建、人事部门要对规划安排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标准设置和建设给予积极支持,并参与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中相关指标的落实情况。再次是要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坚持多渠道、多元化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好现有卫生资源,对基层公立医院进行结构和功能的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允许和鼓励大中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依靠优质资源,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水平的档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功能落实到位。在目前卫生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的思路一定要宽,要多动脑子,多想法子,多探路子,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积极促进社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在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会议上的讲话)

各方参与,共同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

(2005年3月9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各级政府实施预防为主、发挥主导作用,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和社会的参与,甘肃省的地方病防治工作逐年取得了新的成绩,发病情况明显好转,各项防治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一些危害严重,病区范围广的地方病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根据全国的分析和省卫生厅的介绍,甘肃省的地方病依然不容乐观,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不利于人们健康生活习惯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目前,甘肃省主要有鼠疫、布病、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等6种地方病。有效地控制地方病的流行,维护病区广大群众的健康,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资料显示,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中,有576个是地方病流行的重病区。至2003年底,还有7个省、市、自治区没有消除碘缺乏病。另外氟中毒、砷中毒通过改水改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病区问题还没有解决,全国地方病形势比较严峻。甘肃省重点地方病主要有鼠疫,其疫源地面积7.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6,并且疫源地逐渐向人口密集区和交通干线逼近。一方面,甘肃省属地方病危害较重的地区。存在3种以上地方病的有73个县,全省氟斑牙患者81万人,黑热病占全国发病总数42%,特别要强调甘肃是2003年底全国未消除碘缺乏病的7个省之一。另一方面,甘肃省经济欠发达,财政状况较差,投入不足给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地方病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甘肃省的地方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二、制定、落实好地方病防治的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

认真按照“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关于全国重点地方病规划(2004—2010年)和2005年工作要点,尽快制定甘肃省2005—2010年地方病防治实施意见,把甘肃6种地方病防治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各地区;制定2005年地方病防治具体实施意见,完成国家要求的地方病防治任务。

三、切实抓好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一)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病情监测。结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病病情信息网络,加强地方病病情和相关危险因素监测,预测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

二是加强健康教育。在病区开展普遍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在重点病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自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地方病的危害。

三是加大地方病的干预力度。根据甘肃省地方病病种和防治工作所处的不同阶段,实施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如:氟中毒的地区要认真落实以改水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同农村的人畜饮水、安全饮水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大骨节病重病区,要因地制宜地认真落实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或其他经济作物、换粮、补硒等措施,控制大骨节病。

(二)研究可行的治疗方案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治疗方法,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病痛,恢复其劳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四、落实地方病防治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地方各级政府和省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防治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将防治工作纳入病区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广泛筹集并统筹安排防治工作所需资源,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分工负责,齐抓共管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认真做好防治工作。

卫生部门要及时制定防治工作策略和规划,组织开展防治、监测、健康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评估等工作;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病区范围、病情资料和相关技术支持;同时,协调好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防治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病区安排改水工程,统筹考虑并优先安排缺水的地方病病区人口搬迁;加大对碘盐生产、销售网络建设和质量监管,提高缺碘地区合格碘盐的普及率。

财政部门在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提高地方病防治经费的专项支出比例,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通过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病重点地区防治项目给予补助。

水利部门要将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病区的改水工作纳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并组织实施。

商务厅依法加强碘盐的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碘盐的正常供应。

农业部门要将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改炉改灶纳入农业沼气池建设项目。

林业部门要对纳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规划的大骨节病病区进行重点扶持。

教育、广电、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做好特需人群补碘的健康教育工作,预防智力残疾的发生。

工商、质检局要负责对碘盐生产、流通、贩运、销售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及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

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按照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要求,结合甘肃省实际,尽快制定甘肃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

协调卫生、林业、公安、交通等部门制定打击非法猎捕、外运旱獭活动的方案。

协调卫生、农业部门共同制定全省布病、包虫病监测防治方案。

为全省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的特困人口免费提供碘盐或硒碘盐,建议省扶贫办连续5年在扶贫资金中安排。

(三)强化法制,严格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盐业管理条例》等条例,加强法制宣传,加大执法力度,使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四)拓宽投资渠道,落实防治经费

希望各级政府根据规划要求和防治工作需要,分级负担,落实地方病防治经费。希望各部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加大对地方病的投入。

(五)理顺地方病防治机构

地方各级政府在安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时,要将地方病防治机构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改革和调整地方病防治机构。

(六)加强科研工作

针对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和关键环节,探讨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开展地方病的研究,力争有所突破,提高防治水平。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口部门的联系,争取这方面资金,省上地方病领导小组加强协调和配合,共同作好地方病防治工作。

(在甘肃省地方病协调领导小组会上的讲话)

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促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2005年4月22日)

要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促进甘肃省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防病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提高认识,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