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思棠心语:履职与创新(上)
27169500000004

第4章 教育篇(4)

近几年,按照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各高校全部成立了后勤实体,如兰州铁道学院成立了董事会,西北师大、甘肃工业大学形成了甲乙方模式和兰州师专的主体乙方形式等等。无论后勤实体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明确双方责、权、利。目前甘肃省进行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产权关系尚未明确,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差距和操作上的困难。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到一定的阶段,就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同学校这个母体剪断脐带。高校后勤要朝着企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目标发展,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学校要成立“精干高效”的后勤行政部门,代表学校协调处理与后勤集团的关系,进行宏观管理和后勤服务监督检查。高校后勤服务集团要下决心改革人事用工制度,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形成后勤实体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新机制;在分配上打破平均主义,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要改革财务制度,改拨款制为服务收费制,使校内消费市场和社会消费市场逐步接轨,使高校的后勤逐步走向社会化。

(三)要高度重视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

一是加快学生公寓建设的进度。学生公寓建设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点,也是高校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客观需要。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之后,甘肃省制定了学生公寓的三年规划,这个规划2002年年底已基本完成。今后几年仍是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公寓的建设还必须再狠抓几年。二是公寓建设要符合大学生特点,公寓建设的标准要适当,要有环境育人的人性化设计考虑,要符合大学生特点,符合校园的整体布局,要有学生公共活动场地,要有学生看电视、打电话和其他文化活动的场所,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对入住公寓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各高校要切实负起责任,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对于学生公寓的管理,物业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做到责任、人员、机构、制度落实。党支部、团支部、政治辅导员要进公寓,引导学生在公寓内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促进学生公寓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特别重视并抓好对校外学生公寓的管理,按照业主负责物业管理、学校负责学生管理的原则,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及时协调好公寓区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与物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切实把校外学生公寓的管理落到实处。四是学生公寓的建造一定要坚决贯彻“坚固、实用、安全、方便”的原则,不追求高标准、讲排场、比阔气,以免提高工程造价,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学生公寓一定要统一收费标准,不能因学生家庭收入的差距,在住宿上产生贫富之分。

(四)进一步加强学生食堂建设和管理

一是要加快标准化食堂建设。虽然近几年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投入了很大的资金,新建和改建、维修了部分学生食堂,但是部分高校学生食堂陈旧、设施老化、操作间不符合要求,离教育部规定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要利用学生食堂就餐稳定的优势,鼓励社会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学校食堂的更新、改造和维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解决好学生食堂设施陈旧、老化等严重问题。二是要狠抓学生食堂的饮食卫生,防止有害食品进入食堂。目前,有些学校在食堂管理监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食品卫生与安全方面还存在隐患。

各高校要加强管理,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坚决防止食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饮食卫生安全。三是要探索新的学生食堂经营模式,鼓励打破校际成立连锁学生食堂。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并入、托管、联办、股份等形式,建立跨校区连锁经营性的服务实体。这样做,有利于食堂的管理,降低成本,发挥规模效益优势,逐步形成集约化经营的高校饮食服务机制。

四、加强指导,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和组织作用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整体统筹规划工作

目前,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处在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阶段,自然就很难促使后勤改革形成规模效应,走向社会化。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积极争取市、州、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指导,精心组织本地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照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五年规划,对全省今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综合考虑,通盘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目标。

当前,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步入实质性的阶段,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各高校的实际,精心组织,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注意纠正有的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糊认识,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既不能抱着传统的后勤模式不放,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指导学校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后勤社会化程度,引导学校后勤走企业化经营,形成灵活的、向全社会敞开大门的生产性后勤服务体系。

(二)积极研究解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现社会化的方式,完善思路、加强管理、加大改革力度,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目前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学生宿舍的安全防范、学生公寓周边环境的治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各高校要针对以上问题,及时调整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思路,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作为学生工作的主导思想,围绕“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主动开展工作,对学生的住宿、用电、用水、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安全工作,明确责任,明确机构。同时,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部门做好学生公寓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工作。二是高度重视学校非典型性肺炎的预防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高校食堂的饮食卫生、食品的准入等,都要严格管理和监督检查,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和寄源性疾病的发生。三是努力搞好住宿、餐饮、洗浴、通信、邮政、环境卫生等传统的服务项目,把学生的住宿、饮食安全和维护学校的稳定作为当前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给学生确实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四是一些远离校本部、远离商业区办学的高校,应当加大后勤设施的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建设商业活动场所,满足学生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的需要。

(三)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协调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甘肃省高校后勤的家底,认真听取高校的意见和要求,探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认真总结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先进经验,树立好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先进单位,加以推广。要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一套规范后勤社会化的规章制度,依法管理高校后勤。要研究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想办法、谋路子,为政府献计献策,当好参谋。

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同高校所在地政府的联系,主动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及时沟通情况,努力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属于高校内部的问题,要加强指导、深化改革,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要及时解决,涉及省、地政府的问题,要及时汇报,提出具体的建议,确实在高校后勤改革工作中起到纽带作用。

(四)要探索和组建甘肃省高校后勤集团

2002年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组建省高校后勤集团,每年拿出200万用于贷款贴息。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筹划。在各高校后勤集团正常运转之后,要积极研究和探索组建甘肃省的高校后勤服务集团的问题。组建省高校后勤服务集团,要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可以学习借鉴外省的经验和模式,结合甘肃省高校后勤的实际情况,遵从市场规律,以高校自愿参加的形式,成立甘肃高校后勤产业联合组织,把高校后勤实体有机地组织起来,也可以另辟蹊径,组建股份制集团,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将社会企业的优势和高校后勤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推进组建工作。集团可以从小到大,滚动发展,通过组建甘肃高校后勤集团,逐步规范甘肃省高校后勤服务市场,规范经营和管理行为,促进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之间跨校区、跨区域的合作,促进高校后勤产业化。

五、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大学城

在榆中夏官营建设大学城和科技园区,是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科教兴省”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城建设有利于聚合高等教育各类资源,形成高等教育的群体优势,拓宽高校的发展空间,大学城和科教园区统一规划建设,是优势互补、加快甘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夏官营大学城建设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在,通往夏官营的高速公路已经通车,夏官营火车站经过整修也焕然一新。到2003年秋季,大学城的电、路等基础建设都将相继完工,2004年上水工程完工。兰州大学今年招生后,榆中校区学生接近1万人。西北民族学院征地工作已完成,目前着手校园建设规划。兰州新技术开发区拟规划在相邻大学城建设新区,这样,大学城将变成科教城,将成为甘肃一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无论是从交通、地理位置,还是从投入效益,长远发展来看,有关高校都应认真研究,在考虑今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时,要抓住机遇,入驻大学城,在大学城“多占地盘”,为高校今后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

兰州市政府承担着科教园区的规划任务。要组织力量,加快进度,尽早拿出科教城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省政府大学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近期将研究有关问题,希望提前做好准备。同时,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在征地、供电、供水等方面,抓紧做好各项工作。

(在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甘肃京剧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2003年6月9日)

上海是我国的特大型城市,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科教文卫事业发达,在改革开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化培育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影响力很大。与此不同的是,由于受到历史的、自然的等客观因素制约,甘肃目前仍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也相对滞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两省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先后派出由省市主要领导带队的党政代表团进行互访,政府之间及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交往频繁,在经贸、科教、文化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了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上海对甘肃的支持和帮助是多层面的,既着眼于当前的经济、技术合作,也考虑长远的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问题,所以,不但非常“解渴”,而且很有“营养”。2002年9月,上海市常务副市长蒋以任率党政代表团及经贸代表团访甘,不仅促成签约了一批很有价值的经贸合作和技术合作项目,随行的上海企业家们还慷慨解囊,捐赠500万元帮助甘肃建设25所希望小学。今天毕业的这个京剧班更是上海送给甘肃的一份厚礼,利用上海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甘肃省培养的这批艺术人才,必将成为甘肃京剧事业的新生力量,未来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是甘肃文艺繁荣昌盛的希望所在。同时,这批人才既是甘肃的财富,也是上海的财富,因为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在甘沪两省市文化交流中一定会起到重要的联系纽带作用。

京剧作为国粹,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吸收融化多种文艺形式的精华,集地方戏曲之大成,艺术蕴含丰富,雅俗共赏,在全国城乡拥有广大的观众,在台、港、澳同胞中拥有众多的知音,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愫,被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为保护、普及和提高京剧艺术,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向全国发出了“振兴京剧”的号召。当时,甘肃省京剧团一批优秀演员退休或即将到龄退休,人才培养又出现断档,甘肃京剧事业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形势。在这一背景下,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支持省文化厅于1999年年初派出40名9~14岁的艺术苗子赴上海戏校学习深造。“闲支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转眼间小学员们在上海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四年多来,在上海戏校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大家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从今天的汇报演出情况看,同学们是学有所成的,基本功扎实,表现力较强,初步掌握了京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表演和实践能力。我们为有这样一支京剧事业的生力军而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