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熟悉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不用看就能说出来,而且绝大多数与事实相符。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表现,那么他很可能具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天赋智能,具体的对应如下:
第一组对应的是语言能力;
第二组对应的是音乐能力;
第三组对应的是逻辑数学能力;
第四组对应的是空间想象能力;
第五组对应的是身体运动能力;
第六组对应的是了解自己的能力;
第七组对应的是了解他人的能力。
发现了孩子拥有哪方面的智能,就可以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培养教育。说不定,一个未来的体育明星、艺术家或科学家就诞生在你们的家里。
环境与天才的关系
天才是天生的吗?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但远远不是天才的真相所在。
如果遗传基因可以决定一切,那么就不会有从小生活在狼群中的印度“狼孩”,在13岁时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正常儿童,以及我国辽宁省发现的“猪孩”等类似情况。因为,他们的遗传基因千真万确都是人类的,都是极其正常的。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都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智力发育的影响。
有关专家还通过实验研究,将一部分双胞胎分开,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培养。结果,这些双胞胎儿童的智力发育的相似程度,远远不如与他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非双胞胎儿童。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国外有位心理学家甚至说:“我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把一群健全的儿童随意培养成医生、律师,或者乞丐、盗贼。”这说明,在肯定遗传因素的前提下,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智力发育和学习确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的生活环境和学习工作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人的心理和智能发展,主要受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周围的人物、场所、风俗、社会制度、人际关系、经济生活和文化教育等。
家庭环境对孩子有着天然的、不可回避的、无时不在的影响,因为从婴儿时期开始,孩子就时时刻刻处于家庭环境之中,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时刻在受着家庭之中所有的人特别是父母的熏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早的启蒙者,他们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为深刻,甚至可以说孩子未来的性格、兴趣、志向,都在学龄前埋下了种子,埋种子的人就是父母。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看看美国的两个名声都很大的家族吧。
这两个家族名声之大在美国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他们都是绵延了八代以上的大家族,但名声虽大,却是一个声名显赫一个臭名昭著。声名显赫的是爱德华家族,爱德华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他深知家教的重要性,对子孙的教育抓得很紧,在他以身作则的带动下,历代子孙中不乏杰出的人才:有1位副总统、13位大学校长、20多位议员、80多位文学家、100多位教授。臭名昭著的是珠克家族,珠克自己是个恶行累累的恶棍、酒鬼、赌徒,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后代也恶人辈出:有7名杀人犯、60多名盗窃犯、300多名乞丐。两个极端对立的家族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后代的重要影响,身负孩子启蒙老师重任的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
心理学家把环境对人的智力影响划为两类:一是自发因素,二是自觉因素。教育即属于自觉因素,是人为设置的、有目的的环境因素。这种环境与一般环境的不同之处在于,教育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智力的一种方式。
教育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少年儿童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绝对重要的两种形式,在促进大脑素质的发展和人才的培育中起主导作用,决定一个人的成才速度和成才方向。
教育的过程是平凡的、艰苦的,但教育的效果却是神奇的。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再聪明的大脑也会变得愚笨;经受过有效的长期教育,遗传素质一般的人也有可能成为天才。“狼孩”或“猪孩”也许原先有着正常人的大脑,但没有正常人的教育,他们便失去了正常人的智力。
环境对孩子学习成绩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以上方面外,还包括自然环境、营养状态与饮食环境。要尽量使孩子所处的环境优美、安静、空气流通、光照适度、水源充足、清洁卫生等,特别是绿色植物不可缺少。
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而脑组织对氧的需要量约占全身的20%,环境绿化得好,就等于增加了空气中的氧含量。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使人头脑清醒,心情舒畅,学习效率提高,对大脑有保护作用。绿色植物能防尘埃、减低噪音和净化空气,保持环境安静,还可调节空气的温、湿度,使温度宜人,空气湿润。绿化较好的环境中,除氧含量较高外,还有大量阴离子,有助于血压稳定,改善肺功能,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有调节作用,而且可消除精神紧张和视觉疲劳,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加速组织氧化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功能等。有人作过测量,在大城市的房间里,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只有40~50个阴离子,到了街道上就增至100~200个,而在绿色的田野里可达750~1000个,山谷和瀑布附近竟达2万个。
因此,一个树木葱茏、绿草如茵的良好的环境,能够使人心旷神怡、精力旺盛、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相反,充斥噪音、缺氧、阴暗、过分强烈的光照及环境污染等,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成长。
此外,智力发展还与人们所处环境所提供信息刺激量的多少亦关系密切。我们在许多轻度呆傻儿童和智力较差的孩子中发现,这些人的大脑根本没有问题,而是与他们在大脑发育高峰阶段用脑太少,接受信息刺激太少有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德尔门德用小白鼠做实验发现,生活在丰富环境中的小白鼠脑皮质增厚,脑重量增加,脑组织中酶的活性增多,神经末梢有生长迹象;而生活在单调环境中的小白鼠根本就没有这些变化,神经末梢仍然是光秃秃的。上述事例进一步说明,环境因素对于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作用。
总而言之,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成为智能超群的天才,家长们不可不注意孩子生活、学习环境的营造。
让孩子成为天才,决定权就在你的手中
天才的培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绝不是1+1=2那么简单,它需要各种思维来武装、各种知识来填充;它需要因材施教;需要正确的方向;需要被培养人的主观努力、勤奋……在所有因素中,自己的努力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不可否认,天赋能力在一个人的发展中起很大作用,但是也正像鲁迅先生说的:“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天才,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天才的观念一直有很多误解,认为天才有着特殊的“天赋”,其实天赋的本意是指“上天所赋予的”,只要你能来到这个世界,你就已经具备拥有这个“天赋”的资格,怎样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就取决于自己了。
千万不要被传统神秘的天才论给迷惑了,很多人对天才论仅仅是基于字面上的理解,并不明白其真正的含义,因此,难免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天生就如此,再加上一些宣传中,特别是对伟人的宣传中有强调他们具有天生伟大才赋的倾向,这使得人们有了使自己“平凡”下去的借口,并心安理得地忽视努力应当发挥出的作用。
在破解天才这个谜团上,历来就有明眼人。
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高尔基说:“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袁隆平说:“灵感=知识+汗水。”
爱迪生说:“天才=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郭沫若说:“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
这些青史留名、人人公认的天才人物,所说的都是结合自身体会的大实话,其中都包含着这样一个词汇,那就是“努力”。
努力奋斗改变人的命运、使凡人成为天才的故事屡见不鲜。著名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哲学大师黑格尔等人,从小都被认为智力平庸,没有培养前途。教师曾给贝多芬下过结论,指明他不可能成为作曲家;黑格尔被人们称为“木头人”。然而在付出辛勤的努力之后,刻苦学习加上良好的学校教育,他们却成了伟大的天才。
由此可见,天才都是在正确的方法下、合适的环境里勤奋、努力、坚持的结果。自卑、消沉、自甘落后都是大可不必的,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天才可以没有领先别人一万步的天赋,却不能没有坚定执著的努力,天才并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人在后天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结果。
广东省汕头市某海岛有个小小的渔村,但就是从这个小渔村里,走出了一位北大的学生。这位走进中国著名学府的人是位柔弱的小姑娘,她的天赋别说超越别人,甚至会比别人差得很多。
她患过先天性的小儿麻痹症,至今走路时双腿仍有点瘸,但她天性开朗、个性坚强,在入读中学后发现自己与班里好多同学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为此,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顽强、毫不松懈,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中时,她看到自己的作文水平落后于别的同学,就毫不放松地加强写作的训练,高三寒假时她强迫自己每天写一篇作文,通过勤练笔、多思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她走出家门,与渔民交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在15天的时间里写出了15篇文采飞扬的文章,开学后她请老师批改,这些有深度、有层次、洋溢着生活气息的作文,令老师感到震惊。
努力是艰苦的,但收获是甘甜的,这位身有残疾的渔家女最终以836分的高分被北大录取,成为当年汕头市仅有的数名被北大录取的学生中的一名。
天才的产生,是“3+1”的合力所致,即“遗传、环境、教育+个人努力”,这四个因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
假如把天才的成长说成是一棵树木的成材,那么遗传因素是树的种子,种子的优劣决定着这棵树能不能成长;环境因素是培育种子的土壤,土壤的优劣决定着小树的根基能否扎牢,也决定着树的营养充裕与否;教育则好比阳光、雨露和肥料,它决定着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树木生长的质量;而个人的努力,就是树木的灵魂,正是这个灵魂,使树木——我们的孩子,努力地向上生长,尽可能地去接近蓝天。
孩子们能否成为天才,其实决定权是在你们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