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饮食宜忌一本通
27157600000080

第80章 常见病及特殊人群饮食宜忌(24)

1.应少食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少食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橘子等。

2.应少食含铅的食物:因为铅可使孩子视觉运动、记忆感觉、形象思维、行为等发生改变,出现多动,所以多动症患儿应少食含铅的皮蛋、贝类等食品。

食疗方

朱砂茯神猪心汤

朱砂2.5克,茯神12.5克,猪心1个。

猪心洗净,纳入朱砂、茯神,外用细棉扎紧,加清水适量煮至猪心熟后,去药渣饮汤,猪心切片调服。

功效:可以养心宁神定志。适用于小儿多动症。

桂圆莲子汤

桂圆、莲子各20克,冰糖适量。

将桂圆、莲子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炖煮成汤,纳入冰糖溶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可以养血健脾,宁心安神。适用于小儿多动症。

小儿便秘

便秘是排便次数较平日减少,粪质干硬失去正常规律,一般伴有排便困难感。

小儿便秘中,常见的是暂时性便秘,多因乳食积滞、燥热内结,或热病之后、津液耗伤,不能润便所致。另一种是习惯性便秘,是经常性的排便困难,常为脾胃虚弱所致。极少数便秘是由于肠道畸形等器质性原因引起。

便秘患者一般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粪便坚硬、排便困难、有时便中微带血液或黏液、排便时肛门有疼痛感、有的可引起直肠脱垂。多日便秘的患者,会造成精神及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从而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

小儿便秘者应多吃蔬菜、水果,饮食以清淡稀软为宜。适当增加一些有油性但不滋腻的食品,如牛奶、鸡蛋、花生、芝麻等。哺乳的婴儿便秘时,可在牛奶中多加些白糖或饮淡果汁、淡菜汤,可使排便通畅。稍大儿童应注意培养按时排便的习惯。

宜食

1.尽可能多吃青菜和水果: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便秘时,可另加润肠食物,如加糖的菜汁、橘子汁、蜜糖水、甜炼奶等。

2.多吃木耳、杏鲍菇、海苔、海带、果干等食物,以增加其纤维质的摄入,从而促进其排便。

3.多进食瓜类水果:如西瓜、香瓜、哈密瓜等,以消除其体内的燥热。

4.饮食宜清淡,可多食用雪梨煲猪胰汤、胡萝卜马蹄煲脊骨汤、菜干煲脊骨汤、节瓜煲脊骨汤、番薯糖水等。

忌食

忌食辛辣燥热之品,如姜醋蛋、辣椒、羊肉等。

不宜过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肉、虾、蟹等。

食疗方

蜂蜜甘蔗汁

甘蔗汁、蜂蜜各1杯。

将甘蔗汁、蜂蜜混合拌匀,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杯。

功效:具有清热、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积热便秘,伴见发热,口干者。

萝卜黄豆菠菜汤

萝卜50克,黄豆60克,菠菜50克。

黄豆用水浸泡一夜,和萝卜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放少许精盐煮至熟烂,加入洗净的菠菜至熟。每日2~3次,连服3~5天,温服。

功效:具有化积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大便干燥、胃纳差、腹胀腹痛者。

小儿猩红热

小儿猩红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3~12岁儿童,冬春季节发病最多。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受这种细菌感染后2~3天出现症状,病儿突然高热、咽痛、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多数病儿在发热的第2天或更短的时间出现皮疹。持续2~3天体温下降,皮疹逐渐消退。少数患儿病后1~5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

小儿猩红热主要表现如下所述。

潜伏期一般为2~5天。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

初起即发热,体温为38~40℃不等,伴有咽痛,影响吞咽或伴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渗出物,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隆起,如同杨梅,故有“杨梅舌”之称。医生检查可见咽部及扁桃体红肿,并覆盖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出疹期间继续发热,皮疹遍及全身后体温逐渐下降。

在起病12小时内出疹。皮疹先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很快全身都出疹,为细小猩红色丘疹,呈鸡皮样,皮疹密集,皮疹间呈一片红晕,用手指按压,可使红晕暂褪呈苍白色,松手后很快恢复原状;面部皮肤见红晕但不见皮疹,口唇四周皮肤苍白,肘、腹股沟等地方皮疹密集形成横纹线。皮疹消退后皮肤呈鳞片状脱皮,先由面部开始,依次为躯干、四肢。

宜食

1.宜补充足量水分,以弥补体液的消耗,并加速毒素的排泄。

2.宜食用牛奶、豆浆、鸡蛋羹、藕粉、莲子红枣粥、百合粥等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质食物。

3.宜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C,如各种新鲜绿叶蔬菜、水果及果汁等,有助于恢复病情。

忌食

1.辛辣之物:易助火,并直接刺激咽喉部,使咽部扁桃体疼痛加剧,如辣椒、辣酱、辣油、芥末、榨菜、咖喱、生姜、大葱、五香粉等。

2.发物及热性食物:发物是指容易助火生痰之物,食入发物会使体温升高,皮疹加剧,病情加重,如狗肉、羊肉、雀肉、公鸡肉、墨鱼、鲫鱼、海鳗、虾、蟹、香菜、南瓜等。

3.过甜过咸的食物:过甜的食物多食后会助长机体湿热,并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如巧克力、糖球、水果糖、奶糖、过甜的糖水、未经稀释的蜂蜜等;过咸的食品如咸鱼、咸蟹、咸菜、腌肉等。这类食物能刺激咽喉,使黏液分泌增多,加重病情。

4.油炸、炙烤食物:经油炸的食物,如炸猪排、炸牛排、麻花、油条、烤鸭、烤羊肉、烤鱼片等都为忌食食物,煎炸炙烤食物外皮坚硬,对咽喉不利;而且易生火,易使发热加重。

5.生冷食物:此病患儿多有高热,应补充水分,宜饮用温水,避免生冷之物,患儿如多食生冷、寒性食物,如各种冷饮、冰镇食物、生梨、西瓜、橙、香蕉、荸荠等,会损伤脾胃,以致不易恢复健康。

6.较长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猩红热患儿咽部充血红肿,吞咽不利,又因高热,往往消化不佳,故忌食较长纤维的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包括竹笋、韭菜、豆芽、蒜苗、菠萝、洋葱、雪里蕻、红薯等。

7.温热性水果:龙眼、荔枝、大枣、葡萄干、橘子等性味偏温,食后极易生火,在高热期间应忌食。

食疗方

生拌白萝卜

白萝卜切块加白糖,可佐餐食用。

功效:有清热、通气、开胃的作用。

小儿麻疹

麻疹俗称痧子、出疹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由麻疹病毒感染呼吸道而致,好发于冬、春两季。自从小儿普遍采用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后,小儿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

病初起似感冒,出现发热、流涕、咳嗽、喷嚏等,同时两眼发红,畏光,眼泪汪汪。2~3天后,口腔内两颊可出现小白点,周围有红晕,3~5天后皮疹首先从耳后出现,逐渐由脖子发展到颜面,胸背、四肢、手足心,至此疹子即出透,若病程顺利,以后就进入恢复期,病程约10天。

此时,若疹出又突然隐没,或出疹顺序杂乱,或疹出不透,咳嗽气急,高热肢冷,口唇紫绀者,可能有并发症。常可并发肺炎、咽喉炎、肠炎、脑炎、中耳炎等,甚则危及生命。

宜食

1.猪肝:小儿麻疹后若出现角膜软化症,适宜服食猪肝。因为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常吃猪肝,可逐渐消除眼科病症。患小儿麻疹病后角膜软化症者还适宜吃羊肝、鸡肝等动物肝脏。

2.甜菜:凉,味甘,可清热解毒,治疗麻疹透发不快。四川民间还有用甜菜、香菜子、樱桃核各10克,煎水服的办法。

3.樱桃:有发汗、透疹的作用,凡麻疹初起或出疹期出而未透时皆适宜,民间有用鲜樱桃1500克,装罐内封固,然后将罐埋入地下,待1个月后取出,樱桃自化为水,去核备用。当小儿出麻疹时,给患儿饮一杯。也有将鲜樱桃挤出汁水20毫升,稍炖热后饮服。

4.芦根:能清热、生津、止渴,尤其适宜麻疹患儿高热口渴之时服食。民间通常用鲜芦根50克,水煎代茶饮,若用鲜芦根30~50克,配鲜萝卜120克、葱白7根、青橄榄7个,一同煮汤代茶,更有促使麻疹透发的效果。

5.香菇:食医均认为香菇或蘑菇为“发风、动气”之物,但它有益胃气、托痘疹的作用,凡小儿麻疹透发不快,宜用香菇6~10克(或鲜蘑菇15~20克),鲜鲫鱼1条,清炖(少放盐)喝汤。江苏句容一带民间通常单独用蘑菇煮汤,服后能使麻疹早透发,早治愈。

6.香菜:香菜有发汗透疹的作用,宜在小儿麻疹初期或发疹期服食,一般在麻疹已透发后勿服。在民间,凡小儿出麻疹,尤其是透发不快者,常用鲜香菜或香菜子适量煎汤,一方面趁热饮汤50~100毫升,同时也可趁热用纱布蘸香菜汤热拭颜面及颈项、四肢、胸腹,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助疹透发的效果。

7.甘蔗:性寒,味甘,能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小儿麻疹期发热烦躁口渴时食用颇宜。其还有润燥清肺止咳作用,对麻疹期咳嗽也有治疗效果。

8.胡萝卜:小儿出麻疹期间宜食之。如能用胡萝卜60克,配合香菜30克、荸荠60克,一同煎水代茶饮,则更为有益。

此外,麻疹患儿还宜食牛奶、赤豆汤、绿豆汤、绿豆衣、稀粥、藕粉、面条、豆腐、萝卜汤、青菜、菠菜、梨、酒酿、黄花菜、红苋菜、芥菜、青鱼、瘦肉、鸽蛋、香醋、鲤鱼、鲢鱼等。

忌食

1.桂皮:又称肉桂,是常用的调味作料,性大热,味辛甘,有补阳温里之功,但又有辛甘大热助火、燥烈耗阴动血之弊。所以,小儿麻疹发热期间,切勿服用桂皮之类的调料食品。

2.人参:性温,味甘苦,为温补强壮中药。小儿出麻疹,只宜吃清淡之物,或有透发麻疹作用的食物,不宜吃温补助热之物,尤其是人参之类性热助火、耗液伤阴之品,更应忌食。

3.鸡蛋:小儿麻疹期间,本当以清淡饮食为宜。鸡蛋补虚,《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动风阻气。”所以,麻疹患儿忌食为妥。

4.狗肉:狗肉性温,食之易“发热动火,生痰发渴”,火热之症不宜食。麻疹患儿必有发热,《本草纲目》说:“热病后食之,杀人。”所以,无论在麻疹期或麻疹恢复期间皆不宜食。

5.丁香:为五香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性温,味甘,有助热上火之性,所以,《本草经疏》中指出:“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尤其在小儿麻疹发热期,更不宜食用含有丁香的五香调味品。

6.羊肉:性同狗肉,皆为温补之物。《中药大辞典》中说:“凡外感时邪者忌服。”麻疹亦应属外感时邪之疾,为麻疹病毒性传染病,羊肉生热助火,故当忌食。

此外,麻疹患儿还应当忌吃辣椒、茴香、胡椒、酸石榴、李子、梅子、花椒、洋葱、马兰头、大蒜、韭菜、牛肉、烤鸭、烤鹅、鹿肉、肥肉、猪油、油条、年糕、炒花生、糍粑、糯米饭、炒瓜子、黄精、白芍、炒黄豆、黄芪等。

食疗方

香菜汤

鲜香菜30克,煎汤代茶内服。每日数次,每次饮20毫升。

功效:适用于小儿麻疹初热期。

鲜笋鲫鱼汤

鲜笋1根,鲫鱼1条,生姜、葱各适量。

将鲜笋剥去外皮,切去老根,洗净,切成片;鲫鱼杀死后刮鳞,去腮及内脏洗净;将生姜洗净,切成片。将笋片、鲫鱼、生姜、葱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煮,放入盐,至汤浓、鱼熟即可。

功效:本汤能透发疹毒。适用于小儿麻疹初起。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

本病全年都可发生,冬春两季流行为多,发病年龄多为2~9岁,15岁以前儿童都有患病可能,成年人患此病者极少。

本病表现为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患者病后可获终身免疫,一般不会再患本病。

宜食

1.香蕉: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润肠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除小儿客热”。加上香蕉柔软,易于咀嚼;又能解热病烦渴,故痄腮患儿发热腮肿、口干烦渴之时,食之尤宜。

2.苦瓜:性寒,味苦,能清暑涤热、泻火散结、止渴解毒。《生生编》说它“除邪热”。尤其适宜夏天患有痄腮的儿童食用。

3.冬瓜:性凉,味甘淡,能清热、解毒、消痰。患腮腺炎期间多吃些冬瓜,最为适宜。

4.金银花:性寒,味甘,尤擅清热解毒。民间也常用金银花煎水服用或制成金银花露治疗腮腺炎、麻疹、痱子等小儿疾病。所以,凡患有腮腺炎的儿童,最宜用金银花15~30克煎水代茶饮。

5.丝瓜:性凉,味甘,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凡患小儿热毒之症,如痄腮肿痛、麻疹水痘、无名肿毒等,均宜服食。

6.黄瓜: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生津的功用。痄腮患儿发热、腮部红肿胀痛、口渴烦躁之时,食之尤宜,可洗净后嚼食,也可洗净切片凉拌食用。

7.绿豆:性凉,味甘,是一味最为理想的清热解毒、泻火消暑的药食兼用之品,解痄腮的风瘟热毒尤为有效。绿豆的皮,又叫绿豆衣,也能解热毒。《随息居饮食谱》说它“清风热,消肿胀”。故痄腮患者食之亦宜。至于绿豆芽、绿豆粉,性皆属凉,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患有痄腮的小儿同样适宜服用。

8.赤小豆:性平,能消肿、解毒、和血、排脓。《药性论》中称它“消热毒痈肿”,凡小儿患痄腮肿痛时,宜用赤小豆煨汤频饮,颇有效果。如用赤小豆外敷,其效亦佳。

9.菠菜:性凉,味甘。清代名医黄宫绣指出:“言能解热毒、酒毒,因寒则疗热,菠菜气味既冷,凡因痈肿毒发,并因酒湿成毒者,须宜用此以服。”由此可见,痄腮患儿系感受风湿热毒,故宜食之。

10.萝卜:性凉,能化痰热、解热毒,患有痄腮的小孩,宜用生萝卜洗净后捣汁饮用,也适宜用鲜萝卜煎汤服。

11.胖大海:性凉,味甘淡,有清热、利咽喉、解毒的作用。它不仅对咽痛失音有良好效果,痄腮患儿以之泡茶频饮,也颇适宜。

除上述食物之外,患有痄腮的儿童还宜食用菜瓜、番茄、茼蒿、荠菜、黄芽菜、水芹菜、蕹菜、莼菜、甘蔗汁、草莓、慈姑、薄荷、菊花、梨、西瓜、地耳、芦根等。

忌食

1.忌食辛辣厚味之物:如咖喱、辣椒、辣酱、辣油、茴香、芥末、五香粉、桂皮、生姜、浓汤等。辛辣厚味之物对口腔刺激甚大,可使腮腺口红肿加重,唾液分泌困难,继而加重病情。再则,这类食品辛热助火,可使体温升高。

2.忌食酸性食物:腮腺发生炎症时,腮腺管肿胀,管腔阻塞,使唾液排泄不畅,而酸性食物(如醋、酸菜、杨梅等)刺激唾液分泌,由于排泄受阻,会使患儿疼痛加剧。

3.忌发物:本病对发物非常敏感,食入发物后,可使已经肿大的腮腺充血,水肿,加重发热、腮腺疼痛等症状。常见的发物有雀蛋、雀肉、墨鱼、河鳗、海鳗、黄鱼、带鱼、虾、蟹、羊肉、狗肉、鲫鱼、香菜、韭菜、蒜苗等。

4.忌食酒、咖啡、浓茶等兴奋之物:体温升高者不可服用,否则会引起躁动不安,使患儿难以入睡,引起病情波动。茶叶中含有的茶碱还能升高体温,并会降低解热药的药理作用。

5.忌食滋补药物:本病初发时,切忌用滋补性的药物,以免滞留邪气。这类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生地、熟地等。

6.忌食坚硬食物:坚硬食物必须用力咀嚼,腮腺炎患者由于腮腺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嚼食即会引起疼痛,不利于腮腺炎的康复,故坚硬食物不可食用,这类食物有花生米、西瓜子、南瓜子、葵花子、苹果、菠萝、小核桃、蜜枣、窝头、高粱饼、压缩饼干、玉米饭、高粱米饭、海蜇及未经煮烂的各种肉类、油炸、炙烤食品等。

7.忌食粗长纤维蔬菜:如芹菜、竹笋、冬笋、韭菜、蒜苗、豆芽、菠菜、黄瓜等都需用力咀嚼后才能下咽,腮腺炎患儿腮部肿胀时必须忌食,消肿后应煮烂食用。

8.忌食过甜、过咸及酸性食物:本病患儿的饮食必须清淡,过甜、过咸的食物都会刺激腮腺口而引起排出唾液的障碍,使病情加重。酸性食物如醋、糖醋炒菜、酸梅汤等都会使唾液增多而加剧腮腺的负担。

食疗方

绿豆菜心汤

绿豆100克,白菜心2~3个。

先把绿豆淘洗干净,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浸泡l小时后置火上,待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即可。

功效: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小儿腮腺炎。

黄花菜汤

鲜黄花菜50克(干品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