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饮食宜忌一本通
27157600000067

第67章 常见病及特殊人群饮食宜忌(11)

将猪肚洗净,用沸水烫一下,刮去内膜,放入沙锅,加水、花椒、生姜、葱白煮熟后,捞起猪肚晾冷切条,再将原汁烧开下肚条、砂仁、胡椒末、味精等调料,文火炖煮20分钟即成,喝汤吃肚。

功效:可温中化湿,行气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扁豆陈皮煎

白扁豆25克,大枣20克,白芍5克,陈皮5克。

将白扁豆、大枣洗净,与白芍、陈皮同放入沙锅中,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煮至500毫升即可温服。

功效:可益气健中,运脾化湿。适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

阑尾炎

大肠的起始部分为盲肠,在盲肠顶端有一细小的管状凸起,约小指大小,即是阑尾。阑尾位于右下腹部,若由某种原因导致其发生感染,即形成阑尾炎。

阑尾管腔的阻塞是导致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原因,其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多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另外,暴饮暴食、感冒、便秘、肠胃炎也是导致阑尾炎的原因。

阑尾炎发作时,最初出现上腹部疼痛,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在发病早期,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可出现低热。

若急性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可导致阑尾发生穿孔,在阑尾周围形成脓肿,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

当阑尾静脉中的感染血栓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可导致门静脉炎,以致出现寒战、高热、肝肿大、轻度黄疸等症状。另外,阑尾炎还可形成内、外瘘等并发症。

宜食

1.食物纤维:如谷类、薯类、豆类、蔬菜、水果、海藻、蘑菇等食品,尤其是柿饼、扁豆、大豆、牛蒡中食物纤维含量较为丰富。

食物纤维能软化大便,增加大便容量,刺激肠的蠕动,促进肠内物质的移动。若摄入食物纤维过少,粪便量减少,对肠的刺激也会减弱,肠内物质长时间滞留在大肠内,容易引起阑尾炎。

2.有益菌:酸奶及乳酸菌饮料中含有较多的乳酸菌。另外,牛奶中含有乳铁蛋白,可抑制大肠杆菌繁殖、增加乳酸杆菌的数量,可以预防阑尾炎。

忌食

忌食发物。如牛肉、羊肉、狗肉等。

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食疗方

冬瓜仁苦参汤

冬瓜仁15克,苦参30克,甘草10克。

水煎,调蜂蜜适量饮服。

功效:适用于阑尾炎患者。

败酱草汤

败酱草30克,忍冬藤20克,桃仁10克,薏米30克。

水煎,每日分2~3次服。

功效:适用于阑尾炎患者。

腹胀

所谓腹胀,是指患者自觉脘腹胀满不适的一种最为常见的症状。

中医认为,腹胀可分为气滞腹胀和食滞腹胀两种类型。气滞腹胀患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作痛,得矢气(俗称放屁)则胀减,脖腹胀满连及胸胁,生气或发怒后腹胀更甚,时而叹息,或以叹息为快。食滞腹胀患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厌食、饱满噫气。

宜食

1.砂仁:属于常用的芳香性调味品,具有行气、和胃、除胀之功效,脘腹痞胀、不思饮食之人适宜食用,而且效果较好。李时珍就曾说它“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

2.金橘:具有理气、解郁、化痰、除胀、醒酒之功效。不论是气滞型腹胀或是食滞型腹胀,都适宜使用金橘煎汤喝或泡茶饮。《本草纲目》称它“下气快膈”。《随息居饮食谱》亦云:“金橘醒脾;辟秽,化痰,消食。”而在民间,人们还习惯把金橘做成金橘饼,腹胀时嚼食l~2枚,效果甚好。

3.槟榔:具有下气除胀、消食解酒之功效。气滞或食滞腹胀的患者都适宜食用。但是,槟榔毕竟是破气耗气之物,只适宜身体壮实的腹胀患者暂时食用。《用药心法》中说:“槟榔,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鹤林玉露》曾指出:“岭南人以槟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饱能使之饥,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

4.白豆蔻:属于一种芳香健胃调味品,具有行气、暖胃、消食、宽中、除胀之功效。患有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的病人都适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服用,以代茶饮。

此外,腹胀患者还宜吃刀豆、大白菜、橙子、佛手瓜、芹菜、冬瓜、瓠子、胡萝卜、橘子皮、蕹菜、番茄、薤白、苦瓜、茴香及茶叶等。

忌食

1.蚕豆:其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快胃之功效,但是多食很难以消化,而且还容易在消化道中产生大量气体,所以,《本经逢原》中早有告诫:“性滞,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现代研究证实:蚕豆中含有棉子糖和水苏糖,肠道中不能产生分解这两种糖的酶,这些糖通过肠道到结肠后,在结肠内受到梭状芽孢杆菌属的厌氧细菌使之发酵而导致腹胀产气。因此,腹胀之人,最好少食或不食蚕豆。

2.红薯:又称山芋,虽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但食之过多会引起腹胀或加重腹胀,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红薯中含有气化酶,吃多了会引起腹胀,所以患有腹胀的人还是应该少食或不食为好。

3.糯米: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若制作成糯米糕团则难以消化,所以腹胀患者应当忌之。

4.黄精:黄精甘平柔润滋腻,腹部痞满作胀之人不宜食用。正如《本草便读》所言:“黄精,为滋腻之品,久服令人不饥,若脾胃有湿者,不宜服之,恐其腻膈也。”《得配本草》则明确告诫:“气滞者禁用。”《中药大辞典》亦说:“痞满气滞者忌服。”

此外,腹胀之人还应忌吃荔枝、饴糖、蜂蜜、白术、甘草、甜瓜、芡实、南瓜、大蒜、辣椒、豆制品、洋葱、韭菜等。

食疗方

姜糖苏叶饮

生姜5克(切丝),苏叶3克装入茶杯内,开水冲泡,浸泡5~10分钟后,加入红糖搅匀趁热服用。

功效:有发汗解表、祛寒健胃作用,可治风寒感冒、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症。

佛手粥

干佛手10~20克,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和香葱适量调味食用。

功效:有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胸闷气滞胃痛、嗳气呕吐恶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腹胀疼等症。

腹泻

一般人每天排大便一次,有时可一天2~3次,或2~3天排大便一次,只要粪便性质没有异常都属正常。而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平时,粪便稀薄,或有脓血、黏液相杂者,即为腹泻。

腹泻起病急,病程在2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腹泻,多由急性肠道传染病、细菌性食物中毒、肠道变态反应、饮食不当等所致。起病缓慢,常有反复发作,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常由慢性肠道感染、慢性胃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等引起。

中医将伴有腹部冷,四肢不热,不耐寒冷刺激,以及天亮时即腹痛而泻,称为脾肾虚弱腹泻;伴有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腹胀并有下垂感,四肢沉重无力称为脾胃气虚腹泻;将精神郁怒即痛泻,泻后腹痛减轻称为肝旺克脾腹泻。

宜食

1.糯米:适宜脾虚泄泻者服食,有补中益气止泻的作用。唐代食医孙思邈称:“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可用糯米配莲子、大枣、淮山药煮粥,加适量红糖服用。《刘长春经验方》说:“治久泄食减: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慢炒熟,磨筛,入淮山药一两。每日清晨用半盏,入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许,以极滚汤调食,大有滋补。”

2.扁豆:有健脾和中与消暑化湿两大功用,所以,既适宜脾虚型腹泻,又适宜暑湿型泄泻。

3.乌鸡:可补虚劳羸弱,能治脾虚滑泄。《本草纲目》载有一法:“治脾虚滑泄:乌骨母鸡一只,洗净。用豆蔻1两,草果2枚,掺入鸡腹内;扎定煮熟,空腹食之。”

4.苹果:有治疗轻度腹泻和便秘的作用。治疗腹泻时,只吃苹果泥,不吃其他东西,一两天内即可恢复正常。因为苹果中含有鞣酸和有机酸,两者有收敛作用。

5.莲子:其性味甘涩,具有补脾涩肠之功效,故适宜脾虚久泻之人食用。

6.榛子:具有益气力、补脾胃之功效。用榛子仁,炒焦黄,研细末,每次l匙,每日2次,空腹以红枣汤调服,适宜脾虚型泄泻者食用。

7.鹌鹑:其性平,味甘,具有益气补虚之功效。《嘉裙本草》认为:“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泻痢。”《本草求原》中亦说:“养胃续气,治泻痢。”清代食医王孟英还指出“鹑,甘平,愈久泻”。不难看出,慢性脾虚型腹泻者食之最宜。

除上述食品之外,脾虚型腹泻还宜吃豇豆、羊骨、栗子、白鲞、菱角、党参、白术等;寒湿型腹泻还宜吃丁香、豆蔻、砂仁等;湿热型腹泻者宜吃薏米、西瓜、绿豆等;阳虚腹泻宜多吃羊肉、火腿、狗肉、羊骨等;伤食型腹泻宜吃山楂等;肝脾不调腹泻宜吃木瓜、米醋等。

忌食

1.大蒜:患腹泻以及肠炎的人腹部受凉或误食细菌污染的食物,肠壁因受刺激而产生腹泻。此时,整个肠腔内处于“过饱和”的状态中,如果此时进食大蒜,大蒜素就会刺激肠壁,造成血管进一步充血、水肿,使更多的组织液渗入肠腔内,从而加重腹泻。因此,腹泻患者忌吃大蒜。

2.鸡蛋:腹泻病人不宜用鸡蛋补充营养,否则有害无益,因为鸡蛋含蛋白质很高,病人吃后难以消化和吸收,会导致病情加重,腹泻病人吃淀粉类或含糖食物为宜。

3.牛奶:牛奶会刺激胃黏膜,正常人喝牛奶有时会腹泻,如腹泻病人再喝牛奶,无疑雪上加霜,不利病体康复,因此,腹泻病人忌喝牛奶。

4.芝麻:又称胡麻。含丰富的脂肪油,有润肠滑肠作用。《本草从新》中说:“胡麻服之令人肠滑。”《本草求真》亦云:“下元不固而见便溏……皆所忌用。”故凡腹泻者尤当忌食。

5.核桃仁:含脂肪油为40%~50%,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故无论何种腹泻,均当忌食。《得配本草》明言:“泄泻不已禁用。”

6.松子仁:性温,味甘,含有74%的脂肪油,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故便秘者宜而腹泻者忌。《本草从新》中告诫:“便溏者勿与。”无论何种类型的腹泻,均当忌之。

7.苦瓜:性寒,味苦甘,能损伤脾胃之气,正如《滇南本草》所言:“脾胃虚寒者,食之令人吐泻腹痛。”脾虚型泄泻、寒湿型泄泻及阳虚型泄泻者,均当忌食。

8.柑:其性凉,故脾虚便溏者不宜吃。《本草衍义》中曾说:“脾肾冷人食其肉,多致泻痢。”《随息居饮食谱》中亦云:“多食滑肠,寒中。”

9.茄子: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无论急性腹泻者或慢性腹泻者,均当忌食。如《本草求真》中所言:“茄味甘气寒,质滑而利,服则多有动气,腹痛,泄泻之虞。”《随息居饮食谱》更是明确告诫:“便滑者忌之。”

10.肉苁蓉:能润肠通便,故便秘者宜之,腹泻者忌之。明代医家缪希雍早有告诫:“泄泻禁用。”无论是急性腹泻或是慢性腹泻之人,皆不可食之。

此外,腹泻患者还应忌吃发菜、木耳菜、马奶、莼菜、菊花脑、菠菜、生黄瓜、生菜瓜、百合、决明子、柏子仁、锁阳、当归、生何首乌、薄荷等。

食疗方

栗子瘦肉汤

栗子60克,淮山药30克,陈皮10克,瘦肉250克。

瘦肉洗净切块,栗子去壳及外衣和淮山药、陈皮等一起放沙锅内,加水文火炖煮2小时,加调料,喝汤吃肉和栗或佐餐。

功效:可益气健脾,润肠止泻、适用于慢性腹泻、结肠炎、过敏性肠炎、肠结核。

荔枝淮山粥

荔枝干10个,淮山药15克,莲肉9克,大枣10颗,粳米50克。

荔枝去核留肉,大枣去核和莲肉、粳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煮成粥食用。

功效:可健脾渗湿,补血益气,温阳止泻。适用于慢性腹泻。

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泻、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见,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或疫毒所致。

临床上分为四型:

湿热痢:症状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治宜清热利湿,调气行血。

疫毒痢(中毒性痢疾):症状是发病急骤,身热口渴,腹痛烦躁,里急后重,便下紫色脓血,甚至神志不清,治宜清热开窍,凉血解毒。

寒湿痢:症状是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白多红少,或纯白黏液,纳少脘胀,精神倦怠,治宜温中燥湿,行气消滞。

休息痢(慢性痢疾):症状是痢疾时止时发,临床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黏液,精神倦怠,食少畏寒,治宜温中健脾,清热化湿。

宜食

1.苋菜:能治赤白痢疾。《本草图经》云:“紫苋:主气痢。赤苋:主血痢。”《本草纲目》中亦说:“六苋,并利大小肠,治初痢。”凡痢疾初起,宜用红苋菜煎水服食,也可参考《寿亲养老新书》中的“紫苋粥”法:“治产前后赤白痢:紫苋叶一握,粳米三合。上先以水煎苋叶,挤取汁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之。”

2.萝卜:民间常用白萝卜250克,挤取汁,加白糖30克,再用开水冲服,口服2次,痊愈为止。《食物本草》亦云:“生捣服,治噤口痢。”也可选用《普济方》中的方法:“冶诸热痢,血癌及痢后大肠里痛:萝卜,截碎,研细,滤清汁一小盏,蜜水相拌一盏,同煎,早午食前服。”

此外,急性菌痢患者还宜服食绿豆、大蒜、瓠子、赤小豆、冬瓜、蕹菜、丝瓜等。

患有慢性痢疾的人适宜食用下列食物。

1.糯米:《本草纲目》云:“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泻痢。”慢性久痢,多为脾胃虚寒所致,故尤宜食之。《经验良方》载:“治下痢: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为末,每服一匙,汤下,三服。”此法供虚寒久痢者食用。

2.荞麦:能宽肠消积,最宜慢性痢疾者食用。古时《简便方》曾记载一病例:“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做饭,连食三四次即愈。”明代李时珍也有切身体会:“予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气之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

3.花椒:辛温调味品,能温中、散寒、除湿。《别录》中早有记载:“疗六腑寒冷,开肠理,痛血脉,调关节。”性寒湿久痢之人,食之最宜。

4.金樱子:性平,味酸涩,急性菌痢者忌,但慢性久痢者宜之。《蜀本草》谓其“治脾泄下痢”。《泉州本草》介绍:“治久虚泄泻下痢:金樱子30克,党参10克,水煎服。”《闽东本草》:“治久痢脱肛:金樱子(去刺、仁)30克,鸡蛋一枚炖服。”

此外,慢性痢疾者还宜服食苋菜、马齿菜、荠菜、茶叶、山楂、无花果、榛子、茱萸等。

忌食

1.柿子:性寒,味甘涩,患有痢疾忌食之。清代食医王孟英曾说:“泻痢皆忌之。”尤其是脾气虚寒的慢性久痢者,更不宜服。《本草经疏》中也告诫:“冷痢滑泄,肠胃虚脱者忌之。”

2.鹅肉:《本草纲目》云:“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本草求真》也说:“发风发疮发毒,因其病多湿热,得此湿胜气壅。”古今医家及民间亦视之为发物,故急慢性痢疾者忌食。

3.狗肉:温补性食物,急性痢疾者切勿服食,以免助长大肠湿热之邪,加剧病情。正如《本草经疏》所言:“治痢亦非所宜。”

4.羊肉:性温,味甘,甘温补益之物。《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痢疾之人忌食之。《千金·食治》亦云:“暴下后不可食羊肉、髓及骨汁。”因此,凡急性痢疾肠炎者,切莫服食。

此外,急性痢疾之人还应忌吃桂圆、荔枝、大枣、柏子仁、松子仁、人参、黄芪、枸杞子等补益食品;忌吃鸡肉、鸭肉、鹿肉等各种肉类食品;忌吃芡实、莲子、菱角等性涩之物;忌吃蚬肉、蚌肉、带鱼、鲥鱼、鳊鱼等水产品;也忌吃辣椒、桂皮、花椒、白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慢性痢疾者还应忌吃田螺、螃蟹、蛤蜊、香蕉、生菜瓜、生黄瓜、生莴苣、生地瓜等性寒生冷之物。

食疗方

马齿苋绿豆汤

马齿苋500克(干品50克),绿豆100克。

将马齿苋洗净捣烂取汁(干品则加水煎汁),绿豆洗净放入沙锅加水煮沸,加入马齿苋汁,文火煮至绿豆烂熟即可食用。

功效: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痢疾、肠炎。

扁豆花煎蛋

扁豆花30克,鸡蛋2个。

将鸡蛋打入碗中,下扁豆花和食盐拌匀,铁锅烧热加食油,倒入鸡蛋煎炒熟,即可食用。

功效:可和中下气。适用于暑湿下痢,腹痛吐泻。

呃逆

呃逆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而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为特征的病症。此症就是人们常说的“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