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孕产期同步营养速查手册(幸福母婴速查系列)
27155800000032

第32章 产后营养指导(1)

产后坐月子常识

何谓坐月子

坐月子就是在产后一个月左右时间内,产妇能尽量不外出,不被外人打扰,利用正确的食补和适当的休息,让身体很快恢复。从外观上来说,是让膨胀的肚子恢复到未怀孕之前的原貌;从内在上,则是让撑大或变形的内脏,在30~40天内,恢复原有的弹性、功能与高度。当然,坐月子可以说是改善女性身体健康的最佳时期,万一月子没坐好,对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坐月子的目的是让孕产妇生产完后,凭借充分的休息恢复怀胎以及生产时所消耗的大量体能,并搭配均衡、特别的饮食,以补充怀孕、生产及哺乳时所需的营养。中医的观点则是,希望借此调节体质,使产妇更健康。

另外,坐月子也是中国女人特有的“福利”,如果能把握正确的坐月子的方法,将会帮助女性朋友有效地改善体质,让她们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健康。

剖宫产者在坐月子的方法、原则上与自然生产者大同小异,一般自然生产者需坐月子满30天,而剖宫产者则需40天。剖宫产者因动手术前要做麻醉注射,而麻醉针的注射会使身体细胞沉睡,并难于复苏,麻醉药的药效亦会于体内游走,致使产后出现许多副作用,例如,胀气、便秘、食欲不振、失眠、掉发等。针对这些症状,剖宫产者可喝养肝汤来调理和化解。

正确坐月子可增进健康

女人一生中有三次改变体质的机会:一次是初潮期,第二次是生育期,最后一次则是闭经期。特别是生育期,最能改变女人的体质,是女性一生中增进健康的最大良机。

生育的实质是扬弃旧的废物,生产新的物质。在怀孕10个月的时候,贮存于母体内的东西,会在生育时随着胎儿一起排出,因此,会在体内发生重新创造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母体内已产生大规模的新陈代谢,婴儿会给母体带来新的青春和活力,甚至可借此治疗怀孕前的疾病。

所以,生育后的调养非常重要,如果调养不足将来极易发生包括癌症在内的慢性疾病。因此,只要坐月子方法正确,不仅可以恢复往日体形,还能让女性的健康状况更加理想。

坐月子虽然不能直接治疗任何疾病,也不能减肥,但是如果方法用得对,的确可以改善体质,让细胞及内脏重新生长,恢复活力及弹性,原本身体上的一些疾病,也可能随之减轻或消除,同时肥胖的体形也会逐渐恢复成正常体形。

当然,原本体质就很好的女性,如果能利用正确的方法坐好月子,那么自然能让怀孕时撑大的肚皮恢复回去(但肚皮表层断裂及松弛,则需约6个月的时间才会慢慢恢复),而且也可以使体力得到恢复。

月子没坐好对女性可能

产生的影响

坐月子期间,如果饮食及生活方式不当,会破坏全身细胞和内脏收缩回来的本能,从而造成内分泌、荷尔蒙严重失调以及内脏下垂,而内脏下垂正是所有妇女病的根源。内脏运作不灵活,体内产生胀气,除了会压迫神经导致腰酸背痛外,时间长了还会使产妇从最弱的器官开始产生症状,如溃疡、肿瘤、体力及记忆力减退、眼睛疲劳、黑斑、掉发及皱纹等未老先衰的症状。

因此,产妇如果没坐好月子,便有可能生了一胎即老了10岁的感觉,体形也有可能变差。具体来说,需注意以下几点:

吃稀饭和盐分高的酱菜,容易使内脏下垂。坐月子期间,若吃稀饭和盐分高的豆腐乳、腌竹笋、面筋等,将会导致身体水分无法代谢,以致内脏松弛不易收缩,甚至连乳房也会跟着松弛下垂。

洗脸、洗头用冷水会产生头痛。产后,产妇的身体仍处于筋骨松弛的状态,容易受到寒气侵袭,所以,洗脸、洗头不可用冷水,否则日后容易发生头痛的现象。

流眼泪易使眼睛提早老化。女性的老化从眼睛开始,所以,在坐月子期间,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疲劳、流眼泪,防止日后眼睛提早老化,进而形成白内障。

产后6周不能有性生活,以免伤口感染。产后6周内应避免性生活,避免伤口感染,同时使荷尔蒙保持平衡,从而使子宫尽快恢复原状。

尽量少吃酸梅、盐、醋,以免导致肌肉无力、下垂、松弛。酸梅会使人体细胞功能迟缓,导致内部器官和肌肉产生松弛、下垂。盐分则会凝固水分或血液。醋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产后内脏或其他组织,导致肌肉无力、下垂、松弛。

保持安静,努力吃和睡,可避免日后产生慢性病。产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充分的休息和调养,如果调养不足,将来极有可能发生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慢性病。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失血较多,因此需要补充富含铁的食物,如鸡蛋黄、红糖、豆制品等。产妇坐月子期间大多时间卧床,活动不多,容易发生便秘,所以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

为尽早恢复体质,并保证乳汁分泌,产妇应多吃富含蛋白质和无机盐的食物,如瘦肉、蛋、鸡、鱼、芝麻等。为避免产妇月子后体重增加过多,要注意控制脂肪、食盐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各种食物的搭配要合理。月子里的营养固然重要,但并非食物吃得越多越好。食物吃得过多,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影响消化功能。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

母乳喂养不光具有方便、省力、经济实惠的优点,而且母乳还是宝宝必需和理想的食品。

母乳中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而且营养比例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由于其所含蛋白质组成成分合理,其成分及比例还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和需要呈相应改变,即与婴儿的成长同步变化,以适应婴儿不同时期的需要,这是其他代乳品所不及的。

牛奶中酪蛋白的as成分在胃中容易形成凝乳,难以消化;母乳中只含微量as成分,所以母乳比牛奶更容易消化。

牛奶中β-乳球蛋白含量较多,β-乳球蛋白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而母乳中则没有这种成分。

乳铁蛋白在母乳中的含量比牛奶高。乳铁蛋白可结合铁,对肠道内的某些细菌有抑制作用,可以预防某些疾病。

母乳中的溶酶菌有抗菌作用,母乳的抗菌力比牛奶高3000倍,这是其他任何食品不能比拟的。母乳中丰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能增强婴儿抵御疾病的能力,保证婴儿不易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的感染,并可降低婴儿腹泻和肺炎的发生率。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在4~6个月之前很少得病,这种免疫作用是母乳所特有的。虽然牛奶中的IgG比母乳多,但有时会引起婴儿肠绞痛。

母乳中的牛磺酸对婴儿大脑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其含量是牛奶中的80倍。

母乳中所含的无机盐、钙和磷仅是牛奶中含量的1/6~1/4,大大减轻了婴儿肾脏的负担,对肾脏发育尚不全的婴儿是很有利的。

因此,年轻的母亲都应该用母乳来喂养自己的婴儿。

妈妈不宜躺在床上给孩子喂奶

许多年轻的妈妈有躺在床上给孩子喂奶的习惯,特别是夜间,这样做的更多。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当的,会导致不良后果,很容易使婴儿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这主要与婴儿的免疫功能不健全、病菌容易侵入鼓室有关。由于婴儿的咽鼓管短,位置平而低,妈妈躺着喂奶,很容易使细菌、分泌物或呕吐物侵入,从而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

母乳喂养不仅对婴儿生长发育有利,对妈妈本身也有许多好处。

有利于母体健康,提高代谢机能,更新全身营养素,增加铁的贮存。

可减少经济支出,节约购买代乳品、孩子医疗费的开支,而且在任何地方、时间都保持着乳汁的适当温度。

可促进子宫恢复,减少产后出血,有助于排净恶露。

母乳喂养可消耗其在妊娠期储存的脂肪,使孕期增加的体重减轻。

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生的几率。

可免除人工喂养的劳累,使产妇获得较多的休息,有利于体力和健康的恢复。

哺乳期对婴儿的爱抚,可增进母子间的感情。

婴儿在不断吸吮乳房的过程中,能减轻乳房疼痛肿胀,进而避免其下垂,同时借由吸吮的颤动,更促使乳房的脂肪变得结实。

剖宫产后无需禁食料理

现在很多孕妇都采取剖宫产,许多人会问,剖宫产的产妇因身体上有伤口,能否食用麻油及酒的料理?其实,剖宫产是刀伤,对身体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只要伤口没有发炎化脓,就没有什么关系,而且饮食中所加的酒,均已将酒精挥发掉了,而麻油,只要选择低温烘培的麻油,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喝催乳汤的学问

为了尽快下乳,许多产妇产后都有喝催乳汤的习惯。但是,产后什么时候开始喝催乳汤和喝多少催乳汤,都是有讲究的。

过早喝催乳汤,乳汁下来过快过多,新生儿又吃不了那么多,容易造成浪费,还会使产妇乳管堵塞而出现乳房胀痛。若喝催乳汤过迟,乳汁下来过慢过少,又会使产妇因无奶而心情紧张,分泌乳量会进一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产后喝催乳汤一般要遵循以下两点:

掌握乳腺的分泌规律。一般来说,孩子生下来以后3~7天内乳腺分泌的乳汁比较黏稠,略带黄色,这就是初乳。初乳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体内产生免疫球蛋白A,可以保护婴儿免受细菌的侵害。

初乳的分泌量不是很多,应让婴儿反复吮吸乳头。大约在产后的第八天,乳腺开始分泌真正的乳汁,一般在分娩后的第三天开始给产妇喝鲤鱼汤、猪蹄汤之类下奶的食物。

注意产妇的身体状况。若是身体健壮、营养好、初乳分泌量较多的产妇,可适当推迟喝催乳汤的时间,喝的量也可相对减少,以免乳房过度充盈,从而引起不适。如果产妇身体比较差,就可早些服用催乳汤,喝的量也适当多些,但也要适可而止,以免增加胃肠的负担,而出现消化不良。

产后3~7天以内,妈妈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所含的成分最适合新生儿消化,并且初乳含有抗体,可使新生儿少受细菌的侵害。

有一些旧的风俗认为,初乳脏,不能喂婴儿,应该让婴儿吃别的乳母的奶,并称之为“吃开口奶”。其实,这种做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别的乳母是否身体健康,是否正在服药以及是否接触了传染病等种种对婴儿不利的因素都不知道,而且其乳汁的成分也不如初乳好。另外,早开奶让婴儿吸吮乳头,可以刺激并促进乳汁的分泌。

利用好初乳

一般情况下,初乳的量很少,但与成熟乳汁相比,初乳含脂肪较少,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大章是球蛋白。初乳呈现黄色,是由白血球及乳腺细胞中产生的一种叫做腺脆初乳球细胞所致。这种细胞比其他脂肪的粗度大,含核,核的颜色为黄色。初乳与成熟乳之间的最大差别是初乳中含免疫物质的量高。

新生儿通过吃初乳可得到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细胞,其中的免疫球蛋白A,可以黏附在胃肠道的黏膜上,抵抗和杀死各种细菌,从而防止新生儿发生消化道、呼吸道的感染性疾病。此外,初乳中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吞噬有害细菌,具有杀菌和免疫作用。

初乳中含脂肪量较低,正好与新生儿胃肠道对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特点相适应。早产儿妈妈的初乳中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更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婴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更利于早产婴儿的消化与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婴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初乳是预防新生儿患病的重要食物。

正确喂哺母乳的方式

初次喂奶时,应先做好清洁的护理。首先在大碗内盛入洗米水,并加点儿盐和酒精,接着将乳头至乳房的一半泡入洗米水中1~2分钟,之后用洗米水洗净,再用干净的纱布擦干乳头,然后开始喂奶。

第二次喂奶时,改用普通的消毒法即可。不过,在每次喂奶前,应先挤出少量的乳汁,让宝宝只喝到乳色透明而干净的奶水;每次喂过奶后,都应将剩下的乳汁全部挤出来,这样做可避免剩下的乳汁积存在乳房中,而导致乳房产生硬块或乳腺发炎,还能减少产妇日后发生乳腺癌的概率。

产后哺乳越早越好

现在多主张早开奶。在孩子出生后的30分钟内,处理好脐带并擦干净婴儿身上的血迹后,就应该立即将婴儿放在产妇怀中,婴儿的背部要覆盖干毛巾以防其受寒,然后在助产护士的帮助下让孩子与产妇进行皮肤与皮肤的亲密接触,并让孩子吸吮产妇的乳头。这样的接触,最好能持续30分钟以上。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胎儿、胎盘娩出后,产妇的脑垂体可立刻分泌催乳素,而且新生儿在出生后20~50分钟正处于兴奋期,他们的吸吮反射最为强烈,过后可能会因为疲劳而较长时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吸吮力也没有出生时那么强了。

抓住这一好时机,让孩子尽早地接触母亲,尽早地吸吮乳汁,这样能给孩子留下一个很强的记忆,过一两个小时再让他吸吮,他就能很好地进行吸吮。未经早吸吮的孩子,往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学会怎样正确地进行吸吮。

孩子尽早地吸吮也可加速催乳素的分泌,促进乳汁分泌,而母婴间持续频繁的接触,可以使这些反射不断强化,从而达到理想的程度。这样产妇的乳汁在婴儿出生后,马上就开始分泌了。而没有经过早吸吮的产妇,大约在两天后才开始泌乳。

早吸吮、早接触对产妇也有好处,可以刺激产妇的子宫收缩而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恢复及恶露的排出。

哺乳应注意的问题

处于哺乳期的产妇除了应注意营养供给、生活规律、睡眠保证、情绪稳定和精神愉快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哺乳时注意卫生,每次哺乳前要洗手、乳头、乳晕(切忌不能用肥皂清洗)。产妇若患上感冒,应戴口罩。

除婴儿吃药等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喂水,尤其是哺乳前。

给孩子喂奶,要一次喂饱。年龄小的孩子吸吮力差,有时吃着奶就睡着了,这时可以捏捏婴儿的耳朵,也可以弹其足心唤醒他,不要让他养成含着奶头睡觉的习惯。

哺乳后要将乳房中的乳汁排空,以利于下奶。

乳头破了应及时上药,可用复方安息香酸酊或求偶素注射液局部涂抹,一般会很快愈合,不要因此停止哺乳,喂奶前将药液擦去,但要注意纠正婴儿的含接姿势,要先给婴儿喂不破损或破损较轻的一侧,喂完后可挤一滴奶涂在破损处,暴露在空气中,能促进乳头的表皮修复。

母乳是否充沛的判断方法

产妇常常想知道自己的乳汁是否能满足婴儿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母乳是否够吃呢?

观察孩子能否吃饱。婴儿吃奶时有连续的咽奶声,吃完后能安静入睡3~4小时,醒后精神愉快,每月体重稳步增加;每天大便2~3次,色泽金黄,呈黏糊状或成形,表示奶量充足。

如果婴儿吸奶时要花很大力气,或吃空奶后仍含着奶头不放,有时猛吸一阵便吐掉奶头而哭;吃完奶后睡了1小时左右,就醒来哭闹,喂奶后又入睡,反复多次;大便量少或呈绿色的稀便等,都表示母乳不足。

换尿布。每天换尿布少于8次,婴儿的大便次数少于1次,说明母乳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