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是世界第四大岛,海岸线长5000千米。全岛由火山岩构成。中部为海拔800-1500米的中央高原,察拉塔纳纳山主峰马鲁穆库特鲁山海拔2876米,为全国最高点。东部为带状低地,多沙丘和泻湖。西部为缓倾斜平原,从500米低高原逐渐下降到沿海平原。有贝齐布卡、齐里比希纳、曼古基和曼古鲁4条较大河流。马达加斯加东南沿海由于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从印度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因此,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季节变化不明显;中部为低矮的山脉,属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西部处于背风坡,水汽难以到达,属热带草原气候,干旱少雨。
第一节吹吹印度洋的风
马达加斯加的着名景点迪戈迪雅兹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海岸线,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海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经典读本《小王子》里象征爱情的猴面包树,柔软洁白的沙滩,世界最小的灵长类动物-指猴,据说最小的只有50克。这个城市富有异域风情,有“乌托邦之国”之称。当时的海盗首领建立了自己的城隅并创立了不分国籍,凡是来投奔居住一律欢迎接纳的制度,以至于当时颇有名气,“乌托邦之国”之名亦由此而来,至今还有当时的遗迹留存。因此,该城是殖民时代建筑和各种风格保留最为全面的城市。
1.千人勇士之城
塔那那利佛市,马达加斯加语意为“千人勇士之城”,是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的首都,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中东部高原地带,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城市,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塔那那利佛旧称“阿纳拉曼加”。建于17世纪。在中部高原东一处海拔1470米的山脊上。市区依地势起伏,山顶有伊麦利王国时期的宫殿,政府和金融机构分布在稍低处,再往下是商业区。塔那那利佛的西半部是工业区,有棉纺织联合企业及水泥、面粉、木材加工、制革、车辆装配、化工、食品罐头等企业。市内有两所最高学府──马达加斯加大学和塔那那利佛大学。塔那那利佛还是全国的交通枢纽,铁路和几条公路把首都与岛上的各大港口连接起来。郊外有国际航空站。有天文台、动物园、植物园、艺术和考古博物馆。
塔那那利佛是一座具有亚、非、欧3大洲混合风格的城市,漫步市区可见高耸的教堂尖塔、挺拔成行的桉树,红瓦盖顶的民居和块石铺砌的路面,其建筑与欧洲城市无异,而路上的行人的体态、容貌、头发和肤色,又使人似乎置身于东南亚,同时,街上还有不少头发卷曲、皮肤黝黑的非洲人。
塔那那利佛约在1625年由安德里安贾卡王建立,城名取自安德里安贾卡调配守卫该城的士兵人数。此后一段长时间该城是霍瓦人酋长的主要村庄,当他们占领马达加斯加的更多土地,该城的地位变得尤为重要,并发展成一座拥有8万人口的城镇。1793年,该城成为伊麦利那王国的首都。马达加斯加王国第一位国王拉达马一世征服马岛大部分地区,塔那那利佛随之成为全国的行政中心。直至1869年城内大部分建筑物都仅以木材或灯心草建成,但山脊中部阿杜拉鲁山山顶有一座高达40米的王宫,据说运输宫内檀香木柱途中就有2000名民工因劳累而死。
塔那那利佛一条繁忙的街道自从引入石与砖作为建筑材料后,整座城市完全重建,新建有一些气派的建筑,例如王家的宫殿、贵族的房屋、法国人的住所、圣公宗和罗马天主教座堂、石制教堂以及其他以砖建成的学校、医院、法院、政府大楼等。
塔那那利佛人的房屋与非洲大陆的房屋迥然不同,却与东南亚各族人民的房屋极其相似。现代城市的建筑在许多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地基很高,房顶又高又尖。在塔那那利佛,人们对牛有着一种特殊的,近乎狂热的崇拜。牛为财富的标志。牛头为国家的象征。
牛像孩子一样要接受洗礼,一个星期中的某一天不能强迫牛去干活。
塔那那利佛居民大部分人的穿戴几乎都是西装革履,特别是年轻人,喜欢欧洲的流行时装。同时还保留有民族服装──一种颇似印度“沙丽”的“兰巴”,“兰巴”上面绘有精美的花卉鸟兽图案,披在肩上,既是御寒物,又是装饰品。
总统府位于首都塔那那利佛近郊,乘车从市区向东行驶20多分钟便可抵达。总统府依山势而建,排排建筑物层层升高,既宏伟壮观,又森严壁垒。在穿过两排建筑物组成的一座院落后,便来到了主建筑前的广场。广场面积很大,站在广场上,头顶阳光灿烂,你会感到天地无限开阔。主建筑前方是巨大的声控喷泉,喷泉两侧各有一株盘根错节的仙人掌,其叶片足有蒲扇大,可见生长年代之久。穿过广场,拾级而上,来到主楼前。主建筑呈四方形,四角耸立白色的角楼,正门处是3层建筑,4根白色的廊柱直插云天。这是一座典型的东方式建筑,是由朝鲜政府援助建设的。
塔那那利佛的津巴巴札自然公园以饲养狐猴而闻名,这种世界上的珍奇动物目前只生存在马达加斯加岛和科摩罗两地,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大约有40余种,有的小巧玲珑,可以装进烟盒内,有的足有半米多长。它头部像狐,体形与生活习性又与猴子相仿,属于原始种类的动物,在研究生物进化上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塔那那利佛山城清晨和夜色十分诱人,每当晨曦微露,山谷中弥漫茫茫的白雾,始如袅袅炊烟,继而笼罩整座山城,山坡上的王宫、树木和楼房时现时隐,宛如海市蜃楼。当夜幕降临,依山而建的一幢幢造型别致的楼宇,灯火闪烁,犹如银河降落人间。
马达加斯加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传统。为纪念马达加斯加民族独立,塔那那利佛市中心有一条宽阔、平直的“独立大街”,这是全市最繁华的地方,马达加斯加人民的传统集市“佐马”(星期五集市)就设在这条大街的广场上。每到周五,市场上商贾云集,各种农副产品纷纷上市,各种蔬菜、水果、家禽、水产品应有尽有。漫步街头,可看石头商店、商摊比比皆是,各种各样的石头、石料制品和矿石标本吸引了众多的外国游客。
塔那那利佛有一个公园,被人称为“革命公园”,这是马达加斯加人民为扞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不懈斗争的象征。塔那那利佛昔日的王宫现已改建为纪念马达加斯加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博物馆,这里陈设着当年马达加斯加人民使用过的矛、盾、土枪和土炮,反映了马达加斯加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这里还陈列了马达加斯加特产──石墨制成的勺、盒、罐子以及各种精致的雕刻品。
安布希曼加是马达加斯加古城。位于首都塔那那利佛北20千米处。
是一座树木茂密的山庄,称“临色山丘”。因在这里建有王宫和皇室陵寝,又称“圣城”。王宫坐落山头,现存唯一最古老而又较为完整的王宫,是安德里亚纳姆波伊尼麦利那国王在1788-1810年执政时的住地。
王宫为木质结构,建筑在石砌的台基上,长约7米,宽6米,屋顶由一根10米长黄檀木支撑,双层黄檀木板为壁,每块板宽40-45厘米,厚7厘米,共计110余块木板。从地基痕迹看,原来房屋分隔成5间,现室内陈设两张木床。一张为高脚木床,须登梯而上,是国王所用,另一张木床是后妃所用。沿墙陈列3个多层架,架上有菜刀、油灯和黏制成的碟子等物,还有当年作炉灶用的5块石头、一只7根叉的烤肉架。板墙上挂着国王用的1枝双刃标枪、3枝单刃标枪、一把马刀及3枝牛角等兵器。“圣城”地势险峻,防卫坚固。护城沟周长2500米,围墙有7个隘口,每个隘口都修了石结构城门。保存较完好的是东面的安巴图米桑加纳门。城门上端建有圆草顶、红墙壁的了望亭。城门为单独一块圆石板,直径4.5米,厚0.3米,晨开夜闭,每次开关必须几十人推滚。安德里亚纳姆波伊尼麦利那国王于1810年死在塔那那利佛。根据他的遗嘱,发葬于此,但法国殖民当局在1897年将国王遗体移葬于塔那那利佛王宫陵墓。
2.香香的海岛
诺西贝岛是马达加斯加最有名的旅游胜地。诺西贝岛环岛200多千米的海岸有着世界上最美的沙滩,这里沙白细软,天蓝海平,是海水浴的理想场所,没有一般海滩度假胜地的喧哗和热闹,轻风的温柔亲抚和自然天成的宁静纯朴,也没有过多的人工建筑或装饰。
诺西贝岛长30千米,宽19千米,面积300平方千米。平均气温18℃-35℃。特产是食糖、香料油、兰姆酒、香精、黑胡椒和苦橘华尼拉果和“伊琅伊琅”等香料。
伊琅伊琅这种植物最初从东南亚引进,被诺西贝人当作宝物大肆种植,其提炼出的精油非常好闻,也让诺西贝有了“芳香岛”的别称,走到哪里都有人兜售“伊琅伊琅”。
诺西贝的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岛上旅馆达上百家,普通人家除了种植和出售各种香料,就是制作木雕、手工艺品和布艺装饰品,因为制作精美而很受游客喜爱。由于游客不多,整个海岛极富原始气息,尤其是周边一些零散的小岛,那种近乎于独享整个海滩的恬淡和满足,绝不是马尔代夫和塞班这些同样靓丽的海岛所能媲美的。
在这座岛上会看见那些非洲后裔村,村中的黑人妇女会身着大而漂亮的花裙子,边唱边跳,做着模仿着鳄鱼、青蛙等岛上动物的奇异舞蹈。听当地人说,她们身上的裙子居然是晚上睡觉用的床单,一物两用。
诺西贝城区同样因19世纪下半叶法国殖民势力的渗透,留存着一些军事设施如炮台、灯塔、教堂等。在原住民眼里,这些东西已经与历史融在一起,并不突兀。对于法国人,多数马岛人是怀着一种尊敬的,毕竟法国人对马达加斯加旅游业贡献最大。而对本地人来说,只要生活过得去,天生的乐观就是他们内心的财富。
诺西贝岛及其卫星村毫无疑问是捕鱼的最佳之地。在这里只要是海潮允许的话,可以同一天撒网,并打捞收网。捕到的鱼当中最有意思的是黄色吞拿鱼、梭鱼、松鱼、太阳鱼、剑鱼。很多的捕鱼中心在各地都开业了,还配有最现代的技术。当地的宾馆也把钓鱼纳到他们的娱乐活动中。马达加斯加的海床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潜水地之一。
无穷无尽的鱼类,多种颜色,以及奇怪的名字一起编织了阿拉伯式花纹的仙境。仙境里还有叫不出形状的贝类和珊瑚。这里还能见到小丑鱼、蝴蝶、狮子、麒麟、拿破仑,或外科医生。哦,可不能忘掉外套鱼和世界上最大的鱼-善良的鲸鲨。
3.野性的美丽
身处马达加斯加,你会发现那些“海、树、云、路,以及天上不时飞过的鸟儿,路上不断穿行的斑马和狒狒-人类文明从未像现在这样与自然相得益彰”。
迪戈城位于马达加斯加最北端,据说,从这里到Maintirano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湾之一。在海边驱车前行,堪称一场视觉盛宴:洁白无瑕的海滩安祥地延展;一艘接一艘离港出海的帆船划破了清晨宁静的天空,也挑开了蔚蓝色的印度洋海面;面包果树和其他热带树木融合成深深浅浅的绿色,和湖泊、悬崖峭壁重重叠叠,每一种变化都风情万种,令人浮想联翩。
然而,走进迪戈城内,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如今的迪戈自是老旧了。
成片的、装饰有铁艺和石雕的房子、廊柱、露台、红色波形瓦屋被头顶上的阳台阴暗地遮蔽着,商店、教堂和住宅挤在一起,但仍能看到湛蓝的天空和色彩鲜明的建筑外墙形成跳跃的色彩。数百年前,这座城市可是绿林好汉的独立王国。
迪戈城形成于17世纪下半叶,当时阿拉伯和印度洋海盗常常在此出没,久而久之,索性在首领的带领下建立城隅,规定来投奔者不分国籍一律接纳,于是这里很快成为豪杰或自认为豪杰的各色人种的聚居地,并有了“乌托邦之国”的美誉。几百年过去,他们的沧桑经历,也在迪戈的建筑、血统、商业和口音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比如,弯弯曲曲的、盘错交织的巷子如同万国建筑博览会,不经意地睨视着远处的钟楼;法语虽然也算是马达加斯加的官方语言,这里的居民说起来,就没有了巴黎的细腻,尾音间还拖着一种粗犷而纯朴的韵味。
不过,无论岛民们的先祖是好汉或强盗,是劫富济贫还是杀人越货,都已和侠义幻想一起随风而逝,迪戈也便慢慢褪去了神秘色彩,和其他的海边小城并无两样。“法国山”曾经的大炮防御建筑遗迹已经斑驳破落,而当地人家就慵懒舒适地在这温柔的海湾里静卧,仿佛时间从来没有流逝过。
第二节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
马达加斯加岛的独特之处,是其物种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岛上多达70%的动植物都是世界上独有,爬行和两栖类动物的独有性更高达95%。40多种狐猴,20多种变色龙,十几种不同的龟和一些不分泌毒液的蛇,还有鳄鱼,上千种的鸟类、蝴蝶及淡水鱼等在这里世代繁衍。
另外,岛上有近千种兰科植物,其中面包树有8种。
简单说,整个海岛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动植物圈,而这需要游客慢慢发掘。想想看,早在1.65亿年前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一些古老动植物群便在岛上与世隔绝地存活下来,经过亿万年时光,在孤岛上独自进化的结果会是多么奇妙?从物种演化的角度看,这里就像是被时间遗忘的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