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非洲——马拉维,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
27153900000010

第10章 印度洋上冉冉升起的明星(2)

二是经商。华侨经商者约占在莫华人总人数的40%,大小商铺共有50多家,开在市区黄金地段的只有1/5,其余多设在当地人聚居区,如黑人餐馆、黑人酒水铺、黑人杂货铺等。三是耕种农场(农业)。华侨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或者说农业是华侨从事的最有希望的行业。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中国人有着浓厚的依恋土地的情结,土地是万物之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农民耕种的真实写照。其次,当时的莫桑比克沃野千里,待耕之地尚不到20%,葡殖民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的农业经济,在1937年发出通告:凡未开垦的荒地,地主当年每千公顷地需纳税10万礼士(礼士为当时当地货币名称,10万礼士约值英币18先令),第二年纳地税20万礼士,以此类推;对于已开垦种植的土地,每年每千公顷交纳地税10万礼士即可,因此,凡有地者均以低价尽快租出,如1千公顷地,每月仅以3英镑的价钱即可租得。所以,稍有经济条件的华侨纷纷合股投资农业,开办农场,华侨的农场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最后,华侨农场多处于马普托地区或林波波河畔,河流纵横,光照充足,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令人啧啧称奇。华侨经营的农场有25家,资产各为几千英镑不等,作物多以香蕉为主,也种植玉米和蔬菜。

平均每个香蕉园每月可生产五百箱香蕉,主要出口至邻国南非,每箱售价20先令,纯利为15先令。莫桑比克早年华侨致富途径或者说原始资本的积累方式主要是通过开办农场来完成的。

独立之前是莫桑比克华侨事业的鼎盛时期,这时的华人经历多年的奋斗,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富贵阶层,移居莫桑比克的华侨数量也从30年前的500人增至5000多人,增幅达10倍之多,其中有2000多人生活在马普托,另有3000人生活在贝拉。华侨从事的职业,仍然集中在农业、商业和手工业3个方面。在农业领域,华侨的农场数量达30多家,其中已有2家跻身于全莫农场的3强之列。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大宗香蕉的出口依然是华侨农场的重头戏。华侨的农场在独立前每天就可收获香蕉50吨。因当时的农产品出口是对外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华人社群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莫桑比克重要的经济命脉。当华人在农场种植获利颇丰后,就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商业中去,促进当地商业贸易的繁荣与发展。当时遍及全市的华人商店更是数不胜数,而由华人自建的商业和公寓大楼也多达五六十座。在手工业方面,华侨开办了2家铁工厂,其余从事的仍是木匠,集中于木器的制作和楼宇的建造。可以说,华侨在当时的经济与社会建设中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甚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独立前期的华人社群与葡殖民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当时中华会馆设立有中华小学,是华侨子女学习汉语以及传承中华文化的地方,政府当局对华侨教育并不限制和刁难,而且极为尊重和赞赏,学校的教师资格、课外活动、教科书的选编以及授课时间均由华人自己处理,华人在法律上不受歧视,有结社、教育、言论、行动等自由,葡人也不干涉。当时的社会治安很好,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很少发生偷窃和抢劫案件。

1964年9月25日,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领导人民在北部的马孔德高原进行武装起义,打响了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在莫桑比克民族解放斗争中,中国给予了很多无私的援助。解放黑奴,支持包括莫桑比克在内的非洲人兄弟获得独立是中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

独立战争期间,贝拉和马普托两市一些有钱的华侨开始撤离莫桑比克,一部分人随葡人去了里斯本,另部分去了其他国家,即使是那些留在原地持观望态度或难以割舍产业的华侨,也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往葡萄牙或南美洲同说葡语的国家巴西以防不测,中华小学因之关闭。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当天即与莫桑比克建立了外交关系。不久,效仿中国与苏联的做法,莫桑比克新政府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政策,将前任政府时期的工厂、银行、学校、医院、楼宇等资产一概收归为国有。

1977年,莫桑比克爆发内战,长达16年的持久内战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莫经济也陷入濒临崩溃的边缘。从独立战争到财产充公再到旷日持久的内战,一次次的社会动荡致使华侨华人的生存处境每况愈下,越发艰难,数量也从鼎盛时期的5000人骤降至几百人,留下的都是较为贫穷、收入有限、想走却没有经济能力的侨民。特别是16年的内战时期,莫桑比克华侨生活得异常清贫。

1992年10月,饱经战火蹂躏的莫桑比克停止内战,此后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留守于此的华侨们以他们坚毅不屈的奋斗精神终于度过16年的沧桑岁月,并在生意和经营上渐露曙光。

现在,马普托市街头难见华侨奔波劳碌的身影。华侨在经济方面也无大的建树,他们过着平静的市民生活,倒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在葡人和华人大撤离时以很低的价格纷纷购进两者的商店和房产,一跃成为莫桑比克最大的外来人种并把持着该国的商业贸易。

今日的马普托老华侨越来越少,而来自中国的新华侨却越来越多,他们多是上世纪末才来到莫桑比克从事开商店或其他贸易活动的。对于未来的发展计划,新华侨多以临时的商业活动为主,很少有在此长期扎根的打算。

新华侨华人来到莫桑比克做生意的时间并不长久,可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为第一阶段,部分中国人抢占先机,到非洲寻找发财的机会。这时的中莫经贸关系基本上以民间贸易为主,规模不大。

中国在莫的商人普遍处于单打独斗、散兵游勇的经营状态。2000年至今属于第二阶段,首届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将国人的目光转向这“全球最后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大批的中资公司和个体商人纷至沓来,中非经贸也从单纯的双边贸易进入工程承包,通讯、能源、基础建设等多领域多边经济合作的经贸体系。

第二节落在人间的天堂

莫桑比克位于南非上方,在地图上只是小小的一块,可是别小看这小小的一块,它是非洲的一块绿洲,在这里旅游资源除了草原景色外,还有山与海。长达2500千米的天然海岸是莫桑比克的特色之一。当飞机降落时,可以清晰地俯瞰闪亮的白沙滩及蓝海洋。

莫桑比克境内有6个国家野生动物园,想亲眼目睹野生动物,不只有国家动物园这个选择,其实莫桑比克本身就是个大型动物园,旅途中你经常会巧遇各种成群动物。

1.失落世界的探险

一支国际自然保护学家小组在莫桑比克中心地带发现了一处未知的无人探查过的失落世界-马布山,这里拥有丰富的物种,有美丽的鸟类、不同寻常的昆虫和珍稀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