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与刘君“侃大山”,听他一个劲儿地鼓吹他的“撒娇美丽论”女士撒娇,对男士来说是一种美丽,又是一种享受,花前月下“娇”一“娇”,千姿百媚丛生;丈夫怀里“娇”一“娇”,柔情蜜意永驻。
刘君此论高矣,同仁多有叹服。然我总觉得刘君此论对“撒娇”缺少了点“量”的规定,倘若加上“撒娇只能有‘一点’而多则不行”这一句岂不更尽善尽美!盖因大凡事物皆有其“度”。撒娇亦然,撒娇超过其“度”,未必是好事。霸王喝酒醉了,跳将起来,欲去拼杀,可虞姬却抱着他的大腿哭哭啼啼撒痴撒娇,你说这等“娇”状美还是不美?日本有部电视连续剧,写的是一群学做“空姐”的少女和一位教官的事。少女中有一位松本千秋,长得娇美可爱,但英语口试老是不及格,何也?笨乎?傻乎?非也。盖在于这女士太撒娇了,凭着她对教官的纯真的火热的爱,动辄就扑在人家怀里哭呀啼呀。爱河之波往往搅得少女心烦意乱,英语自然就说得“结结巴巴”“走调儿”而被其他同学讥之为“又蠢又笨”了。
撒娇岂止是使女士“又蠢又笨”,还往往使她们的丈夫和家庭陷入窘境。有一位女士,打从谈恋爱那天起,就不再骑单车,出门要坐“专车”(即专坐丈夫的摩托车)。婚后,居然还乐于此道,柴米油盐全是丈夫的事。如此“撒娇”、“美丽”、“享受”,有是有了,可丈夫却苦得蹙了眉皱了脸,驼了背。另有一位如花似玉,嫁了位丧妻多年的老主任。今天哭着要这,明天哭着要那,“娇”得格外动人,老丈夫虽百依百顺亦莫能满足。“美”则“美”矣,可那“府库”空亏了大半。天啊,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不由想起了喝咖啡。咖啡喝了一些,能提神醒脑,然而喝得太多太浓,兴奋不已,彻夜难入眠,则影响健康。想来“撒娇”亦然,“来一点”,则是“美”,是“享受”;而太多太滥则大不妙了,或使“撒娇”者“又蠢又笨”,于事业不利,或给“亲爱的”(实为整个家庭)灌上一坛苦酒,背上沉重的生活包袱。
女士们,别太撒娇啦!撒娇有时并不那么美丽。
(1990.4)
多余的烦恼
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多余的烦恼”。一位友人来信说,他近时来无法拒绝属下妙龄的公关小姐的进攻而坠于情网,难以自拔。每次上酒吧进舞厅归来,对那笑容可掬深情脉脉的妻子总有一种沉重的负罪感。“无形的鞭在抽打着我”,“连梦也是恶性的”,“现在最怕的是过节日……”
这恐怕是一种“婚外情”或“婚外恋。”“婚外情”、“婚外恋”,作为已婚者的一种“意外欢乐”,一种“能弥补人精神上的某些空虚”的感情生活,给人带来的是什么呢?英国影片《相见恨晚》给人们做出了回答。影片的女主人公,年轻貌美的少妇劳拉,在乘火车时与漂亮英俊魅力不凡的医生亚历克一见钟情,花前月下尝尽从未有过的欢乐,然而严酷的事实是:双方都已有了各自的家庭。他们坠入情网无法自拔,面对自己的配偶深感负罪倍觉痛苦。最后的结局是亚历克决意去非洲,以割断情丝,而给劳拉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情思。可怜的劳拉,倘若你没有这份“婚外情”、“婚外恋”,你不是在轻松舒心幸福甜蜜地生活么?
“婚外情”“婚外恋”与其说是已婚者“半是欢乐半是愁”的“聚合物”,毋宁说是人的情感生活的一种沉重的负担。它带给人的是一连串的尴尬、窘迫,一连串带泪的笑声。你看过前苏联故事片《秋天的马拉松》吗?剧中的主人公,中年翻译家布齐金无法拒绝女打字员阿拉痴情的爱,每天奔波在妻子和情妇之间,两边搪塞,两边应付,陷入哭笑不得,难以自拔的境地。后终于因一件节外生枝的事而使妻子愤怒出走,情妇这边也宣布绝交。人,落到如此这般“两头走钢丝”的田地,其滋味可想而知。
“婚外情”、“婚外恋”这玩艺既有悖于婚姻道德规范,又是一种残害身心危及家庭幸福的难以挣脱的“多余的烦恼”,倘若有了,不如趁早断了的好。其实这也容易,多巩固、更新一下“婚内恋”便可。
(1991.12)
五虎娘“时髦”赞
隔壁五虎的娘在院里诸多热心人的“撮合”下,同街对面丧妻多年的李伯相识,经过两载“花前月下”,终于商定了“花烛”之事。一天,她满心欢悦地将喜事对儿子说,不料那五虎气粗眼瞪嗓门高:“娘,你这是怎么啦,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赶什么时髦?”羞得这做娘的满脸绯红,不知所措。
我真为五虎娘鸣不平。“树上鸟儿成双对”,姑娘小伙想爱情想幸福,丧偶老人何尝不想?五虎娘解放思想,摒除“从一而终”的旧观念,勇于追求晚年的爱情和幸福,理应得到儿子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却被“赶什么时髦”无情地“棒打”了。在儿子的眼里,娘再嫁人是“老来俏”,“赶时髦”,“风流罪过”也。
我为五虎憾。“时髦”有何不可?《尔雅》曰:“髦,俊也。”“时髦”今谓之“新颖趋时”,倒含有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勇于追求新事物之成分,五虎娘的“老来恋”、“老来婚”便是一种移风易俗,难能可贵的“新颖趋时”之事。若论是非,这可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件除却丧偶老人痛苦孤独、促进其身心健康,使之安度晚年的天大好事。“五虎”式的子女对父母婚姻恋爱的责难,实在有悖情理,不知要使多少“五虎娘”伤心落泪。倘若换了五虎来年丧偶,孤寂间,子女“棒打”其晚年好事,这五虎先生该作何感?
后来听说五虎娘真的咬紧牙关与李伯成了“百年之好”,我真为她祝福。天下的丧偶老人们,何不都像“五虎娘”、“李伯”那样理直气壮地“赶”这个“时髦”,追求人生幸福呢?
(1988.10)
恩爱与长寿
近日夜读,旧杂志上一则“世界上婚龄最长的一对伉俪”的花边趣闻,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禁不住对那几行文字美滋滋地捧读起来:“前苏联外高加索的杨萨村有一对‘百年夫妻’,男的叫德贾法洛夫,女的叫卡蒂恩。1985年9月,他们在教堂里回忆着公元1885年9月1日‘洞房花烛’的幸福情景,一时成为全世界的花边新闻……”
够福气了,这对圆满地度过了一个世纪的夫妻,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婚龄最长的一对伉俪,实在令人艳羡而叹为观止。
人们在惊讶赞叹之余,不免要寻找德贾法洛夫夫妇“百年伉俪”之诀窍。好在这德氏夫妇是爽快,当着来访记者的面将之和盘托出。德贾法洛夫说:“她是那样的美丽。对我来说,她是永恒的仙女,我们相互的爱,使我们留住了青春。”卡蒂恩接着说:“大家可能认为结婚是恋爱的坟墓,老夫老妻的婚姻生活趋于平淡。但我们不是这样,我的德贾法洛夫永远是那样富有魅力,我每天都感到自己跟他更亲近了。”
德贾法洛夫夫妇的这番话,算是道出了他们长寿美满百年恩爱之真谛。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生命过程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夫妻恩爱是一种优化的精神因素,使生命机体充满活力,青春常在,幸福永驻。
(1995.8)
朋友信之
进城快8年,乡下的姐姐常来相望。姐弟之情固是亲近,然而曾有一事却令人不解:姐姐有几次不在家中住宿而下榻于城东的珍姐(姐姐自幼的同窗好友,“文革”患难时救了姐姐一命)家中。
我曾为此而纳闷和困惑:是这儿房子太小?还是姐弟之间“有隙”?那次斗胆相问,才晓得是个误会。姐姐这么说:“姐姐和阿珍有说不完的话,珍姐和姐姐胜过亲姊妹。”“阿珍最信得过!”
我大梦初醒。“信得过!”不正是对朋友的最高赞誉么。“人生难得一知己,得一知己足矣。”“知己”就是百分之百的“信得过”。
什么样的朋友是“信得过”的朋友?我们的先人多有所论。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有“畏友”、“密友”之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一“畏”一“密”,“信得过”也。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真正的友情就是灵魂的结合。”意大利民谚曰:“需要时挺身而出的是真正的朋友。”拉丁民谚曰:“朋友就是另一个我。”算是道出了“信得过”的朋友的本质。
“信得过”的朋友,在人类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不难觅出。《史记》中的“管鲍之交”,《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均为“刎颈交”。元人官天挺在杂剧《张范鸡黍》中写范式不辞千里赶赴好友张邵的“鸡黍会”,张邵死后又亲为其奔丧下葬,还替其修坟守墓百日;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写东汉苟巨伯探看一患疾友人,值胡人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苟巨伯所行矣!”遂不去。胡人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答曰:“友人有疾,不忍弃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胡人羞赧,乃退。这等“信得过”的故事,何其感人。至于西洋异域,其“信得过”的友情也不胜枚举:歌德和席勒,普希金与果戈理,屠格涅夫与涅克拉索夫,马克思与恩格斯……
《论语·公冶长》中载有孔子与弟子们谈人生理想之事,子路的理想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的理想是“无伐善,无施劳”。当子路问及孔子,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这里,孔子将“朋友信之”作为人生最高理想之一,将“信”作为交朋合友的基本标准,无疑是值得后人记取的。
忽然想起了《世说新语》中还有一则故事:华歆和王朗一并乘船避难,有一人欲附,华觉得为难,而王朗说:“船上尚有宽余,何为不可?”后盗贼追至,王朗欲舍弃所携之人,华不同意:“我原为难,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安可以奋急而相弃耶?”遂携承如初。拿这种哲学去交朋友,何愁不让人“信之”呢?
此刻,我不再为姐姐“为何爱住珍姐家”而纳闷,而真为姐姐有这位“有说不完话”的“信得过”的朋友而高兴。我真正懂得了孔夫子“朋友信之”这句人生的隽语格言的真正涵义。
(1991.7)
“对象”新说
“对象”者,恋爱领域一专用名词,即男女谈恋爱中的恋人是也。明明是谈恋爱,却偏要叫“搞对象”,都大众化了。
“对象”找得“对”不“对”,乃恋爱成败之关键。找对象,在人海茫茫中觅“意中人”并不是件好弄的事。“拉郎配”也好,“单相思”也罢,总怕“对”不上“号”。正确的“对”法是双方经过相互接触、了解,一旦互觉情感相投,“条件符合”,反复酝酿,“对”上了“号”恋爱也就算成功了。然而倘若仅仅只是有了“对”,或“对”不上“号”,而尚未达到“象”(志向、性格、脾气、爱好相象——笔者注)行吗?难说。不少“对上了”的恋人在甜蜜之中发现对方越来越“不像”自己(性格、志向、爱好、睥气等完全与自己迥异)便“激流勇退”,婉言告吹;即令是一些配了“对”的伉俪,在婚后发现爱人“太不像自己”了,便大呼“对错了”,然后“拜拜”。而更多“知错者”虽不“拜拜”,但个中之苦也够他们受用一辈子的。也就是说,“对象对象”,光有“对”还不行,还要有“象”。
“对象”一词,原本是从一则民间故事演化而来。据说从前的人本来是没有男女之分的,犹如海蜇一样长年连在一起,无忧无虑,生育后代,世世相传。谁知这事被上界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上帝知道了,他十分气愤和嫉妒,大骂:我们上界的神戒仙律如此清明,你们人类倒这么落俗!于是派人将下界的凡人全都抓起来,一个个用锯子将男女锯开,然后恶狠狠地把男女分东南西北用力抛开。凡人们为了繁衍后代,不得不去各地寻找被锯开的另一半,一直到与被锯开的那“相象”的一半结为“一对”为止。这就是男女恋爱为什么要叫“找对象”的来由。
年轻的朋友们,听了这则故事,也许对你“找对象”有所教益,那就是:认真一些,慎重一些,“全面”一些,既考虑“对”,又考虑“象”。一时的冲动,见“对”便“配”,那可是要后悔的。
(1991.11)
艾卡愤怒了……
“谁也不能干涉别人的婚姻!”艾卡愤怒了。
艾卡何许人也?又为何而生气?诸君且莫急,容我慢慢道来。这艾卡并非咱们华夏人氏,而是来自大西洋彼岸德国的金发碧眼的先生,三十多岁,未婚,正为在北京找到了漂亮温柔的中国女友而遭到另一群中国少女的责难和攻击而生气。在此以前,艾卡无论走在街上或在餐厅吃饭、舞厅跳舞,都有一群俏丽婀娜的姑娘缠之,追之而难能脱身。那艾氏也并非没有情爱没有肉欲,只是这等荒唐镜头使他无法接受。最后他相中一个漂亮而不卖风骚、温柔而不撒娇的女翻译为心上人,谁知因此得罪了先前追之缠之的那群少女,纷纷来电来函责问:“我哪点儿比不上她?”“她个子比你矮一个头,有什么好的”……于是终于爆发了那场艾卡的愤怒。
列位看官,咱们那些可爱的少女,为何搁着身后那群“日夜思服辗转反侧”地追之求之的小伙子不顾,而偏偏要追艾卡且非艾卡而不嫁呢?那道理也简单:那艾氏是“老外”,金发加碧眼,有珠宝项链、马克外加别墅和小汽车,且这种“异域配”才算是人生“最佳选择”和“最佳组合”。事实上,咱们的少女们岂止是在追艾卡式的小伙,就连五十多岁的非洲黑人、老态龙钟的富翁、已有三房四妾的大老板……也是追之求之的“热点”。不过,那些人多有靠不住的,未免要出现色狼、强盗和“杯水先生”什么的,先生们用合法手段大大方方地同咱们的少女做了几十天“露水夫妻”,然后将其弃之如敝屣,或将之带到异域的别墅里去见夫人,见“二房”、“三房”……
和这些先生们相比,艾卡这外国小伙老实多了。那么多的“如花似玉”居然不动心不“越轨”,够“专一”的了,要是换了旁的人,准不知弄出什么光景来呢!
今时国门打开了,观念更新了,中国女郎嫁外国小伙子,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当然是件大好事。然而倘若像苍蝇逐臭般嗡嗡被驱走又嗡嗡复飞回来的那样的“追”法、“求”法,那就未必是好事。由艾卡的愤怒,我不由为咱们那些美丽姑娘感到脸红。
(1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