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特工狂妻之一品夫人
27129900000072

第72章 高傲公子,诡异新娘(3)

前面不远处,靠近右边的街道,就有个包子铺,前面排了一长队人,可见这包子铺虽小,生意可能还不错。

“多谢表哥,我——我——的钱袋被小贼偷掉了。”秦韵又凄凄切切地,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句话,样子更羞愧了,头都快要掉到地上了。

“嗯。”方大公子闻言,没有多说什么,只淡淡地嗯了一个字,也没有像一般人客套地说:“表妹不必介怀,以后身边没人跟着时,不要随意乱跑等客气话。”

就算是亲戚之间,这方大公子都是高傲的,从两人见面到现在,从头到尾,他和她说话时都没有低头看过秦韵一眼,这让原本心中有点忐忑的秦韵彻底放下心来。

她第一次见这位方公子时,就觉得对方是一个很高傲的主,事实证明,她的第一印象真的没有错。

她在制定这个计划时,何尝不是利用了方大公子这个特点。

在这位方公子心目中,她也是个无关重要的人,只是碍于一点亲戚名分,对方才对她伸出了援手,方公子甚至都不在乎她这位表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做一个不被对方重视看在眼里的小透明,她暴露的几率就越低。

通过这短短的接触过程,她真的彻底放下心来,不怕不熟,就怕太熟了,假扮成对方太熟悉的人,压力是相当大的。

特工准则第四条,教会她狮子搏兔也要用尽全力,她要的只是结果,而不会像一个偏执狂一般,不是高难度的任务不接。

她现在才完成打入方家第一步,要是被识破了身份,依照这位方公子的心性,还不把她整个半死不活。

方茗果然是个机灵的书童,在秦韵看来,至少比柳折眉的书童小铁子要机灵许多。

方茗得了主子的吩咐,自然不会老实地也跟在后面排队,他走到队伍最前面,从怀中摸出二十文钱,走到排队第二位的那位小姑娘前面道:“姑娘,这二十文钱,劳烦你卖包子时,帮我家主子也带两个,我家主子有急事,不能久等,劳烦了。”然后又侧身对排在身后的人群作揖道谢道:“各位,实在很不好意思,劳烦了。”

礼多人不怪,更别说,方茗的穿着打扮一看都是有身份的下人,态度又这么客气,人家也只是让别人顺手代买两个包子,也不算插队。

后面排队的几人当下也笑着道:“小哥客气了,客气了。”但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到了排在第二位的穿着虽然干净,但满身都是补丁的小姑娘身上。

这个包子铺的包子一个两文钱,这二十文钱,可以买十个包子,如今方茗只让代买两个,这小姑娘可以凭白多十几文钱。

要是其他人,要从天下掉下来的好处,这些后面排队的可能还羡慕嫉妒恨。可如果是这小姑娘,这条街上的人大多都认识这小姑娘,知道他们孤儿寡母的,早年死了爹,家里还有两个小弟弟,日子实在难熬,也没有人眼红这小姑娘。

方茗也认识这小姑娘,他选人也是有选择性的。这家距离方府不远的包子铺味道的确好,方府有许多下人也常在这里马几个包子回去,方茗也认识这家铺子的老板。

这小姑娘闻言,愣了一下,前面卖包子的已经买好了,还不等她多说什么,这时,前面卖包子的已经买好,让开了位置,这小姑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自己买了两个,又帮方茗买了两个,退出来后,要将剩余的钱还给方茗。

“剩下的钱,你多买几个包子,带回家去吃吧。我家少爷和表小姐还等着呢。”方茗没有接剩下的十几文钱,接过包子,就快步向秦韵他们这边走来。

那小姑娘站在原地,咬了咬嘴唇,最后才将十几文钱小心地收了起来,家里最小的弟弟病了好多天了,吃了汤药也不管用,口中叫着要吃包子,她这才横下心来,打算买两个包子回去,给两个弟弟吃。

这十几文钱虽然不多,可再凑上十几文,又可以抓一副汤药了。

穷人,有时是没有骨气可言的,不过,她还是对方大公子秦韵一行在心中充满了感激。

秦韵接过包子,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表哥不吃吗?”

“先吃点,府上会准备晚膳。”方大公子闻言,再一次皱了下俊美的眉头,似乎对这位唐家表妹的白痴话很不感冒。

“哦。”这下秦韵没有再假装客气,装出一副饿了很久,但又要保持大家闺秀矜持的样子,小口小口吃完了两个包子。

说实话,这包子铺的包子味道还真不错,秦韵为了演戏,现在肚子的确有些饿了,这两个包子吃下肚去,倒让她顺畅了一些。可就算在吃包子时,她还不动声色地留意着其他人的动静。

这个地方距离方府也不过隔了半条街,几人步行了不大一会儿就到了方府门前。

方家的宅院,是朝廷赐的一所宅子,门面倒没弄的堂皇富丽,反而显得有些古朴。

明朝的官员,不管是贪官,还是昏官,或者清流,不管他们在私底下这官当的怎样,但在表面上,他们都很注重名声。

他们就如同现代的明星一样,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工程,绝不会授人以柄。

所以,宅院也是为形象工程加分的一项活计,更别说,当今的皇帝崇尚简朴,如果,你把宅子修的跟个暴发户一般,恐怕别有用心之人,或者御史们就要上折子弹劾了。

对方一定会说,你丫身为文官清流,哪里来的这么多钱装修宅子,是不是贪污了民脂民膏,收受了贿赂等等。

特别像方大人,你丫是吏部侍郎,可是组一织部的副部一长呀,是不是别人给你送钱买官了,等等。

人言可畏,而明朝的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利,从这四个字就可以看出,有些事根本就没有证据,仅凭猜测,这些人就可以乱上折子弹劾你。

这也是那个去太原的刘御史,为何敢跟镇守太监张槐勾结,上折子,如果真的是做无用功的话,他们会这么积极吗?

最主要的是,朝堂上要洗牌时,方侍郎的这个位子可是炙手可热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这个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