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怀孕优生百科全书
27115800000048

第48章 孕育期疾病的防治(1)

孕期常见病的防治

一、防治孕妇眩晕昏迷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幻觉,孕妇感到自身或周围景物发生旋转。昏迷是急起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孕妇突然全身无力,不能随意活动而跌倒于地。二者常发生于妊娠早期,主要发生在变换体位和长久站立之后。妊娠期,体内激素的变化和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使血管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在长久站立或体位改变时,不能迅速调节血管阻力,致使回心血量不足,心排血量减少,血压骤降,引起脑缺血,表现为眩晕和昏迷。应注意不要久站不动,也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果出现眩晕或昏迷需立即休息。频繁出现眩晕或昏迷应及时住院检查。

二、防治孕妇发生烧心

烧心是由胃酸过多引起的。其原因:一是有慢性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二是由于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醋、油、酸等。所以,孕妇要针对原因进行治疗,或使饮食有规律,或减少刺激性食物,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抗酸药物。

三、防治孕妇腰痛

随着胎儿不断发育长大,孕妇到了妊娠中后期,为了使重心前移的身体保持平衡,不得不使头部和肩部向后倾斜、腰向前挺,使背部肌肉处于一种不自然的紧张状态,这样就增加了腰部的负担,如果孕妇平时缺少锻炼,腰肌张力差,就容易感到腰胀背痛。

经常洗热水澡,可改善腰部血液循环,减轻腰部疼痛。轻轻按摩腰部,对减轻腰部疼痛也有很好的作用,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态,行走站立都不宜过久,注意休息,这对减轻腰肌紧张和负担都是有益的。

四、防治孕妇静脉曲张

妊娠晚期,由于下肢的静脉受子宫压迫,血液难以返回心脏,孕妇的腿、外阴、腹部甚至乳房等部位的静脉呈青色凸鼓出来,这叫静脉曲张。孕妇要注意不要碰撞静脉曲张部位,以免受伤出血。另外,不要长时间站立和盘腿打坐,睡觉时用垫子抬高脚,不穿过紧内衣。这些都可缓解静脉曲张。

五、防治孕妇肾结石

肾结石是一种痛苦的肾脏疾病,在女性怀孕阶段发生率比较高,尤其多在右侧肾发生病变。妇女怀孕后输尿管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扩张、积水、尿流减慢,从而为结石埋下伏笔。妊娠时的妇女内分泌功能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肾盂和输尿管的正常排尿功能异常,表现为收缩蠕动作用减慢、淤滞或通畅性降低,这样也容易诱发肾结石。

孕妇每天要保持适量的运动,以预防肾结石的发生,这样既能促进肾盂、输尿管的蠕动,又能经常改变体位,防止子宫持久地压迫尿道。其次,孕妇不要偏食,尤其不要过多地进食某些诱发肾结石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可可、咖啡、甘薯、菠菜等。还要多饮水,特别是夜间要尽量喝点水,以增加尿量,促进输尿管蠕动,防止尿液过于浓缩,形成结石。

六、防治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骤,表现为发热、腰痛、尿痛、尿频、尿急等,腰胁肋脊角有叩击痛,小便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有尿蛋白及红细胞,但一般不多,尿培养可发现致病病菌,血液中白细胞增多。慢性肾盂肾炎大多因急性肾炎反复发作而致,或急性期迁延而演变成慢性,症状一般较轻,但肾实质可受到损害,严重时发生肾衰竭(尿毒症)。

怀孕以后,输尿管壁松弛,管腔扩大,蠕动力降低,排尿迟缓,造成一定程度的尿潴留,有利于细菌繁殖;妊娠子宫常向右旋转,可压迫右侧输尿管,使肾盂积水,细菌易繁殖。细菌从尿道外口侵入,上行至膀胱,再沿输尿管上行感染肾盂,而急性肾盂肾炎也就成为妊娠期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孕妇患急性肾盂肾炎时,高热可引起流产及早产。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反复发作,可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先天性畸形及死胎。因此,孕妇一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小便。明确诊断以后,要积极、彻底地治疗(用消炎抗菌药物),并卧床休息、多饮水。至症状消失并且尿液检查正常3~5天停药。

只要孕妇平时注意以下4点,肾盂肾炎是可以预防的。

①保持外阴部的清洁。

②多饮水、勤排尿,可冲洗尿道,减少尿道内细菌。

③妊娠后期多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右侧输尿管的压迫。

④及时治疗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扁桃体炎等。

七、防治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的妇女。子宫内有多个大小不等、部位不同的肌瘤。尽管其发病率比较高,但一般发展比较缓慢(指非孕时),也很少恶变,而且在绝经期以后可以自行萎缩。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雌激素过多和长期刺激有关。妊娠时期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子宫肌瘤可分为两大类,即子宫肌瘤和子宫颈肌瘤。肌瘤开始生长在子宫肌壁,随着肌瘤的增大及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不同,有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阔韧带肌瘤等几种类型。子宫肌瘤的症状与肌瘤的大小、个数不成比例,但与生长部位关系密切,一般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下肢出现肿块、压迫症状(尿频、便秘或腰酸背痛)、疼痛、血性或脓性的白带等。

由于子宫肌瘤妨碍受精卵着床,或压迫输卵管入口妨碍精子进入输卵管,约有1/3的子宫肌瘤患者出现不孕症。患子宫肌瘤的妇女一旦受孕,肌瘤可能妨碍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引起流产或早产;可能影响胎儿的活动,引起胎位不正;可能因肌瘤血管壁缺氧、破损,血红蛋白从血管渗入肌瘤组织中而产生“红色变性”,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脉搏加快和白细胞增多等;可能阻塞产道,引起难产;还可能妨碍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在分娩时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导致胎盘残留和产后出血等。尽管如此,合并子宫肌瘤而妊娠足月者也不少见,一般来说,小的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有时可以毫无症状,甚至在整个妊娠期间或分娩后,均可不觉察到肌瘤的存在。

所以,妇女怀孕以后,患子宫肌瘤常易被忽略。其实,子宫肌瘤在整个妊娠期可逐渐增大,特别是在头4个月生长较快,通过B型超声波检查,一般不难诊断。

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如肌瘤不妨碍妊娠分娩,又无明显症状,而且患者希望继续妊娠,可暂不作处理,但孕妇应定期检查,预防早产等。小的肌间壁肌瘤和浆膜下肌瘤一般对妊娠分娩影响不大,能顺利从阴道分娩,但要注意产后胎盘滞留和产后出血等合并症。阴道分娩有困难的,如胎位不正或产道阻塞,必须进行剖宫产,术时根据具体情况,同时行肌瘤剔出术或子宫切除术。如发生“红色变性”应随时终止妊娠,切除子宫。

八、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胰岛素缺乏引起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表现为血糖过高、尿中出现葡萄糖,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糖尿病本身的病变过程就较复杂,并发症很多,糖尿病人如果怀孕,不仅会使孕妇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而且可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对孕妇的不良影响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①死胎、死产及早产发生率高。

②畸形胎儿发生率高,可高达6%~10%,为正常孕妇的3倍以上,而病程长或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妇女怀孕后,胎儿畸形率可高达20%左右。

③新生儿死亡率高。

④胎儿过大,出生时体重可达4千克以上。这是由于母体高血糖能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分泌出较多的胰岛素,促使胎儿体重、体积增长过快,易造成难产。

九、防治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伴发病之一。临床症状轻重不等,由最常见较轻的无症状泌菌尿症到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多见。妊娠后由于激素影响导致输尿管张力减低、蠕动减弱;增大的子宫及卵巢静脉充盈,使输尿管在骨盆边缘处于受压迫状态,产生部分梗阻及扩张,导致尿潴留。大肠杆菌存在于肠道中,并能黏附在泌尿道上皮细胞上而不易被尿流冲走,在尿潴留的基础上,易导致泌尿系感染。亦可通过淋巴系统、血液或自尿路上行感染发病。

轻型尿路感染,一般无临床症状,尿常规也可正常。发展到膀胱炎,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等。发生急性肾盂肾炎时,则有寒战、高热、肾区疼痛及叩痛,右侧居多,亦可为双侧,可有排尿困难或血尿,并伴有恶心、呕吐,尿检有成堆白细胞及细菌,少数可并发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及肾功能低下等。高热可引发早产或胎死宫内,血压增高等。

治疗主要用抗菌药物及支持疗法,关键是治疗应彻底。

孕妇为预防泌尿系感染,应注意卫生习惯。如每日清洁外阴,更换内裤,保持大便通畅,排便后手纸应由前向后擦大便,减少肠道细菌污染阴道及尿道的机会。医护人员给孕妇进行外阴、阴道操作或导尿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十、防治阴道流血

在妊娠12周(3个月以前)内发生的阴道流血,叫妊娠早期阴道流血。早孕阶段发生阴道流血,首先要想到流产。若有停经史,或有过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并伴有小腹阵痛或腰痛,就要考虑到流产的可能。其次,还应考虑宫外孕、葡萄胎、宫颈炎症等。凡是妊娠早期阴道有流血的孕妇,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十一、孕妇下肢浮肿的处理

在妊娠期间,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的血浆和组织间液体增多,如果劳累、行走和站立时间过长,下肢容易出现浮肿。特别是到了妊娠后期,子宫逐渐增大,压迫下肢静脉,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下肢更容易发生浮肿。不过,一般经卧床休息后,这种浮肿大多能自动消退,如经卧床休息后仍不能消退的,称为妊娠水肿。妊娠水肿又分显性水肿和隐性水肿。如孕妇下肢皮肤发亮、弹性减低,用手指按压后出现凹陷,叫做显性水肿;有些孕妇体表无明显水肿,液体潴留在各器官的间隙中,体重增长很快,每周超过0.5千克以上,这类水肿叫做隐性水肿。

妊娠期出现的水肿,是怀孕引起的生理反应,不用害怕,只要注意休息,坐、卧时将双腿抬高,少吃含盐过高的食物,水肿就可以减轻和消失。如果下肢水肿严重,经上述方法治疗仍不见效,或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则要考虑是否患了其他疾病,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十二、防治孕妇小腿抽筋

怀孕后,特别是在妊娠中期,有可能突然出现腓肠肌痉挛致小腿肚子抽筋。发生小腿抽筋时,要按摩小腿肌肉,或慢慢将腿伸直,可使痉挛慢慢缓解。为了防止夜晚小腿抽筋,可在睡前用热水洗脚,平时行走不要过多,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或口服一段时间的钙片,只要体内不缺钙了,小腿抽筋就会消失。

十三、防治肺结核

怀孕以后,如发现患肺结核,应尽早明确诊断分型,如病情轻,只要积极治疗,对孕妇本身、对胎儿影响都不大;如果肺结核已引起肺功能不全,甚至已影响到心脏而引起心肺功能不良,可使胎儿缺氧。胎儿轻度缺氧,可使胎儿发育迟缓,出生后抵抗力差,体质脆弱;有的还可能在分娩中死亡;重度缺氧,可引起流产或死胎。因此,如发现孕妇患重症或活动性肺结核,应在妊娠头3个月内做人工流产。如在妊娠中、晚期发现肺结核,不宜终止妊娠,而应采取积极措施治疗肺结核,改善心肺功能。

孕妇肺结核病的治疗,也要早期治疗、彻底治疗,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抗结核药联合共用时,要充分考虑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如有无致畸或其他副作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产生先天性耳聋或畸形等,应慎用。

孕妇患活动性肺结核时,分娩后,婴儿应立即接种卡介苗,并与母亲隔离6~8周,避免感染。如母亲病情稳定,没有排菌,可考虑用母乳哺喂。

十四、防治孕妇贫血

在妊娠期间,血液总容量增加,而红细胞数增加较少,造成血液稀释,称为妊娠期生理性贫血。孕期血红蛋白低于10×109/升,红细胞数低于350万/立方毫米,则为贫血。

在孕期贫血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铁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孕妇体内贮存的铁首先动用,如不及时补充,或摄入量低于需要量,就会逐步出现贫血。故在怀孕早期,由于孕妇厌食,早孕反应,孕期食物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都会因营养不良而引起贫血。尤其是双胎的孕妇更易发生。

轻度贫血(红细胞在350万/立方毫米以下,血红蛋白在10×109/升以下)对妊娠、分娩无大影响,重度贫血(红细胞在150万/立方毫米以下,血红蛋白在5×109/升以下)则可能引起早产、死胎,生出的孩子比正常的小,产后容易感染疾病。

预防孕期贫血,整个妊娠期要注意铁和维生素B12的摄入,可多进食肝、蛋、瘦肉、豆类、蔬菜及水果等。应定期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发现贫血时要及时治疗,必要时补充铁剂。同时,应加强产前的检查,如发现有引起贫血的各种疾病,要治疗后再妊娠为宜。

十五、防治孕妇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起着凝固血液的作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血小板减少,不仅会造成分娩时不停出血,影响健康和生命,而且对于胎儿和新生儿也有影响。因此,在怀孕后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前1周住院待产。这样可以得到医生的观察和治疗,为分娩做好准备。如产前血小板过低,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输入鲜血、血小板,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②向医生讲明自己的病史。血小板减少常常表现出血症状。但某些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出血症状可以隐而不发,甚至血小板计数也不减少,但体内的抗血小板抗体却仍然可以产生,并进入胎儿体内。如果孕妇有这类情况,应如实向医生说明,以争取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如从产前2周开始口服泼尼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血小板数量,减少分娩时的出血量,而且可以阻断胎儿体内的出血倾向。

③由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癫患者体内的抗血小板抗体可以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治疗这些疾病的激素等药物也能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因此有这类疾病的产妇不应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

④避免使用可以破坏血小板的药物和检查手段,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以及X线检查等。

⑤外伤出血和感染等均要消耗大量的血小板,使血小板数量更少,所以应尽量避免外伤和感染。

⑥分娩后还应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注意原发病有无变化,有无产后感染,以便得到及时治疗。医生也会观察新生儿有无出血倾向,并检查孩子的血小板是否正常,注意发育状况。

⑦产后要避孕。一般不要再生第二胎,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接受医生的避孕指导,但一般不宜使用宫内节育器,以防发生宫内感染和出血。

十六、治疗孕妇阑尾炎

怀孕妇女一旦有腹部疼痛等可疑症状时,千万不能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