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27113000000016

第16章 走近神奇的地理名胜之最(10)

撒哈拉沙漠几乎包括整个北非,西临大西洋,北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东濒红海,南连萨赫勒(是一片半沙漠的干旱草原过渡地带,布满荆棘和灌木)。西撒哈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乍得和苏丹等11个国家分布在这一地区。

这里的地形分别有:季节性泛滥的浅盆地和大片绿洲低地、广阔的多石平原、布满岩石的高原、陡峭的山脉、沙滩、沙丘和沙海。土壤一般有机物质含量少,不适于生物成长,洼地的土质经常含盐。在约500万年前,这里已成为气候性沙漠。此后,时而干燥,时而潮湿。

目前沙漠主要分成两个气候区。北部为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其季节性气候变化和每日的温差均极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但在某些干燥地区,夏季常见骤发洪水。春天常有来自南方的热风,夹有沙土。南部为干燥的热带气候,冬季常有来自东北的风沙。撒哈拉很多广阔地区内没有人迹,只有绿洲地区有人定居。

撒哈拉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千米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

植物主要为各种草本植物:椰枣、柽柳属植物和刺槐树等,动物有野兔、豪猪、瞪羚、变色龙、眼镜蛇等。这里富有金属矿、石油、地下水,然而因交通不便限制了开发。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

最大的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包括一些近海岛屿。西和西南临红海,南濒亚丁湾,南和东南临阿拉伯海,东北濒阿曼湾和波斯湾(或阿拉伯湾),北面为伊拉克、约旦和亚喀巴湾。阿拉伯半岛包括7个主权国家的领土:沙特阿拉伯王国、也门共和国、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半岛人口约五千多万。

阿拉伯半岛为盆状高原,其临海的三面皆有山脉隔开。半岛西部红海沿岸山脉和对岸山脉在5 000万年前是连在一起的,后因东非断层的地质活动出现红海而分开,形成半岛。其南北长约2240千米,东西宽约1 900千米,面积322万平方千米,海拔300~2000米,是古老平坦台地式高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除西南端海拔2700~3200米的也门高地外,仅在西南和东南部有小部分山地。

其中,西岸南段的希贾兹山脉高1 500米,山峰多为死火山堆,最高峰哈杜尔舒艾卜峰海拔3 760米。中部为广阔的沙漠,面积约120万平方千米,约占半岛面积的40%,较大的沙漠自北向南依次为大内夫得沙漠、代赫纳沙漠和鲁卜哈利沙漠。其中以鲁卜哈利沙漠为最大,面积65万平方千米。

半岛上狭长平原位于海洋与高原之间,大部分是已开垦的土地。城市也大多位于海岸平原上。半岛大部分地区十分干旱。石油和天然气是半岛仅有的重要矿产资源,其石油蕴藏量几乎占世界蕴藏量的一半。各国都有庞大的输送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石油产品的管网,把这些产品从油田送到波斯湾各港口,再运往世界各地。

最大的岛屿

世界第一大岛是格陵兰岛,它位于北美洲东北部,介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面积达217.56万平方千米,气候极度寒冷,多凛冽的风暴和雪暴,全年的气温一般都在0℃以下。

格陵兰在它的官方语言丹麦语的字面意思为“绿色的土地”。这块千里冰冻、银装素裹的陆地为何享有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据书记载,约在公元982年,北欧人埃里克和他的伙伴从冰岛出发,向西北航行,去寻找新大陆,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大岛。

经过两个夏季的考察,终于在该岛西南沿海地段找到了几片平坦之地。这几片平坦的沿海土地在地形上可防御北极寒风的袭击,而且在北极短暂的夏季还长满青嫩的植被。面对四周一片冰天雪地的荒原,埃里克情有独钟地将这片长满绿色植被的沿海地段命名为“格陵兰”,意为“绿色的土地”。

格陵兰在地理上属于高纬度地区,它最北端莫里斯·杰塞普角位于83°39′N,而最南端的法韦尔角则位于59°46′N,南北长度约为2 600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北端至中欧的距离。最东端的东北角位于11°39′W,而西端亚历山大角则位于73°08′W。

格陵兰岛是一片银白色的冰雪世界,约有85%的地面为厚厚的冰雪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为1 500米,冰的总体积为260万立方千米。茫茫冰原上唯一的点缀是一些高耸入云的黑色山峰,形成所谓“冰原岛峰”的现象。格陵兰岛的冰盖与南极洲相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有人推算,如果格陵兰岛的冰盖全部融化,也能使全球海面上升6.5米。

在全球海洋千千万万个岛屿中,面积达2 175 600平方千米的格陵兰岛绝对排名第一,以面积大小而论,它比排名第二的新几内亚岛、排名第三的加里曼丹岛、排名第四的马达加斯加岛的总和还要多54 559平方千米。因此,格陵兰岛当之无愧为“寰球诸岛大哥大”。

由于格陵兰全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内,气候严寒、狂风凛冽。格陵兰年平均温度低于零度,夏季温度也很少超过10℃,该岛北端历史最低气温为-70℃。该岛南北纵深辽阔,地区间气候存在较大差异,此外,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会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偶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它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这给格陵兰的夜空带来一派生气。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最大的沙岛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和中国东部海岸的中心位置,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和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黄金海岸的交汇点,内通长江沿岸18个省市,外通太平洋。岛南沿有深水岸线40多千米,具有良好的建港条件。

崇明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崇明岛狭而长,形如春蚕,东临浩瀚的东海,西接万里长江,北与启东、海门一衣带水,南依上海市,属长江冲积平原,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和海南岛的第三大岛。

崇明岛618年露出水面,迄今已有1 300多年历史。由于长江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每年以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增加土地约487公顷。

崇明岛大气污染程度较轻微,水、土地也较洁净,加之气候属北亚热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崇明岛有许多名、优、特、稀产品,如面丈鱼、凤尾鱼、鳗鱼、对虾、白山羊、金瓜、甜玉米、芦笋、食用菌、崇明大白菜等。无数候鸟到岛上栖息、觅食。崇明岛已成为我国候鸟重点保护区。

最大的岛群

世界上最大的岛群,由印度尼西亚13 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 000个岛屿组成,称为马来群岛。其中主要的岛屿有印度尼西亚的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伊里安岛,菲律宾的吕宋、棉兰老、米沙鄢群岛。该群岛还包括东马来西亚、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群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沿赤道延伸约6 000千米,南北最大宽度3 520千米,总面积约247.5万平方千米。西与亚洲大陆隔有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北与台湾之间有巴士海峡,南与澳大利亚之间有托雷斯海峡。

除菲律宾北部以外,各岛都在赤道10度以内,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从8 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区超过2 000毫米。每年7至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风20余次,常袭击菲律宾。马来群岛的动植物群非常丰富且种类各异。

农村和农业经济占压倒优势,农村居民绝大多数为定居耕种者,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经济作物有橡胶、烟叶、糖等。森林资源丰富,提供贵重木材、树脂、藤条等。石油为主要矿产,锡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0%。水力资源丰富,但未充分开发,制造业不发达,轻工业主要是纺织、造纸、玻璃、肥皂、卷烟等。

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是世界最大盆地,又称扎伊尔盆地,面积为337万平方千米。它位于非洲中部,大部分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小部分在刚果共和国境内,主要包括扎伊尔、刚果东北部、中非南部。盆地呈方形,赤道横贯中部。盆地南北均为高原,东部为东非大裂谷,缺口在西部即刚果河下游和河口地段。

刚果盆地为典型盆地,是前寒武纪非洲古陆块的核心部分,由古老的变质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石英岩等组成。从盆地边缘向中央的岩层分布由老到新,依次为太古代基底杂岩、纪砾岩、石灰岩和砂岩、侏罗纪卡罗系砂岩、洪积石和现代沉积。盆地地形周高中低,除西南部有狭窄缺口外全被高原山地包围。盆地内部为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为300~500米,从东南向西北倾斜。金沙萨北的马莱博湖海拔305米,为盆地最低处。

平原上刚果河及其支流具有宽广的谷地,排水不畅,河水漫出河床而形成大片沼泽。平原外围有孤山和丘陵,高度为海拔500~600米,是平原和盆边高地的过渡带,盆地边缘为一系列高原、山地。刚果河的许多支流都到盆地内汇进干流,因此,这里水系发达。

盆地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27℃,降水量1 500~2 000毫米。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有多种珍贵树种和热带作物,如黑檀木、红木、乌木、花梨木等。盆地边缘矿产丰富,有金刚石、铜矿等。土壤以砖红壤、红壤为主。盆地为重要农业区,产油棕、咖啡、橡胶、烟叶等。盆地中水资源充沛,因此,人们称刚果盆地为“中非宝石”。

最低的盆地

吐鲁番盆地坐落在我国西北的天山脚下。它的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是世界上最低的盆地。它东西长245千米,南北宽75千米,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其边缘被群山环抱,北部的博格多峰为最高;中部因极度下陷,地势低洼,许多农田、村落都在海平面以下;位于南部山麓的艾丁湖,湖底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陆地的最低点。

吐鲁番盆地是低洼而较闭塞的地形,加上极端干旱,使它成为我国著名的“火洲”。这里一年之中有半年处于炎热的夏季,每年6月至8月气温持续在38℃以上,甚至出现过48.1℃的全国最高气温纪录。

盆地四周是一圈戈壁砾石带,高山冰川雪水流向盆地低处,在山前形成地下水库;东部有小片沙漠称库姆塔格(即沙山),沙丘不移动;北部火焰山前缘为泥沙旱三角洲,依赖坎儿井灌溉,发展农业。

海拔最高的内陆盆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东西长800千米,南北宽350千米。面积约25.5万平方千米。其海拔2 600~3 00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它处于平均海拔4 000多米的山脉和高原形成的月牙形山谷中,盆地内有盐水湖5000多个。

盆地西高东低,西宽东窄,四周高山环绕,南面是昆仑山脉,北面是祁连山脉,西北是阿尔金山脉,东为日月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内陆盆地。

盆地属干旱大陆性气候,气温特低。夏日,高原雪山消融,洪流泛滥,沼泽面积广。盆地降水稀少,风力强劲,风沙地貌广泛发育,而且水系稀疏,河流短小,多达40条,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盆地植被稀疏,以超旱生及旱生灌木和半灌木为主,适于骆驼放牧。地形结构从边缘至中心,依次为戈壁、丘陵、平原、湖泊。四周山前平原戈壁带(即石质荒漠)广阔,宽达20千米以上,坡度5~8°,间有零星沙漠分布,多属移动沙丘,一般高5~10米,最高50米,是复合沙丘链。

柴达木盆地的雅丹地貌世界闻名,这是由于风化引起的。盆地的盐产以及矿产都相当丰富,怪不得人们将柴达木盆地誉为“财富盆地”。盆地东部为大片盐湖,蒙古语柴达木即盐泽之意,主要有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柯柯盐湖、昆特依盐湖等,盐层平均厚4~8米,最厚60米,蕴藏有丰富的盐类和其他化学元素。主要有盐、硼、钾、镁、锂、铷、碘、锶、铯、石膏、芒硝、天然碱等,食盐储量达600多亿吨。盆地铅、锌、铬、锰等金属及煤炭、石油、石棉等资源丰富。盆地东部和东南部河湖冲积平原,宜农地面积大,农业高产,畜牧业发达。

盆地属于狂风盛行的沙漠地域,在春秋两个雨季盛行大风,受到西部昆仑山脉的阻挡,狂风在这里改变风向,同时风速也降了下来,于是在这块带状地域沉积了很多的卵石和沙粒。对于整个柴达木盆地,它是一片沙漠景象。它的腹部沉积着群山被侵蚀后落下的碎石,以及由风携带而来的碎石片和沙子。

最大的平原

南美洲亚马孙河下游有一大块平原——亚马孙平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还有相当一部分海拔很低的低地,因而有“亚马孙低地”之称。

亚马孙平原是亚马孙河的冲积平原。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大片被海水浸没的凹地。发源于安第斯山的亚马孙河水系的河流,从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带来大量泥沙等物质沉积在这里,日积月累,凹地被填平了,出现了一个广阔的大平原。

亚马孙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平原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这里河流蜿蜒曲折,湖沼众多。多雨、潮湿及持续高温是其显著的气候特点。这里到处都是稠密的热带森林,无数的乔木、灌木形成了莽莽林海。林中茂密而阴暗,缺乏草本植物,孤身来到这里是十分危险的,有人把它叫做“可怕的绿色坟墓”。

据估计,林海中大约积蓄着8亿立方米木材,约占世界木材蓄积总量的五分之一,而且其中还有许多珍贵的树种,如巴西樱桃果、红木、乌木、西班牙杉等。巴西樱桃果树可长到80米高,樱桃果的含油量为73%,比芝麻、花生的含油量高得多,可以食用,经济价值特别高。亚马孙平原人烟稀少,平均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

最寒冷的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一个极端寒冷的平原。在这里,一碗碗、一桶桶牛奶被冻成了冰块;放在露天的钢铁失去了韧性,一折就断;卡车司机要特别小心,否则,稍受震动,橡胶轮胎就会崩裂。

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俄罗斯境内。东界是叶尼塞河,西界是乌拉尔山脉,南接哈萨克丘陵,北濒喀拉海。其南北长2 000千米,东西宽1 500千米,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地势开阔平坦,南部海拔220~300米,中、北部海拔50~1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