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是孩子的贴身医生
27108300000015

第15章 宝宝外伤怎样处理

1.宝宝烧伤烫伤的简单护理

宝宝烧伤烫伤是不是一定要马上去医院呢?比较严重的Ⅱ度或Ⅲ度烫伤(即皮肤已经出现水疱),必须立刻带孩子就医。但是普通的Ⅰ度烫伤(包括轻微晒伤)可以用浸过凉水的纱布敷在伤处。

在烫伤24小时之后就可以在伤处轻轻涂抹一些芦荟油,也可以挤出新鲜芦荟叶的汁液使用。其除了有杀菌的功效,芦荟油还可以加速细胞生长,促进伤处愈合。为什么要等24小时才能使用呢?这是因为等待伤处的肿胀有所缓解后再使用芦荟,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某些芦荟制品,这些东西通常没有什么真材实料,影响治疗的效果。

2.宝宝割伤怎么办

在蹦蹦跳跳的童年,几乎所有孩子都遇到过小的割伤或者是划伤。处置这样的伤口,首先要做的是用温的肥皂水或清水清洁受伤的部位。然后找一个洋葱,剥下薄薄的葱皮敷在伤处并轻轻按压。洋葱皮有类似凝血剂的功效,可以帮助止血。等血止住了就可以把洋葱皮取下,将伤口包扎好。

3.宝宝流鼻血的处理方法

流鼻血也是宝宝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家长又该如何护理呢?

让孩子将头向前倾,然后用你的手指捏住他的鼻孔并稍稍用力,将这种压力保持10分钟左右。按捏流血的鼻孔实际上是在对破裂的血管施加压力,有助于止血。

记住不要让孩子头朝后仰,这样做可能使他们吞咽流出的血,从而导致呕吐;也不要往孩子的鼻孔里塞纸巾和棉球。也许你看到过五官科医生这么做。但不要忘了,医生有各种办法和工具将塞进去的纸巾和棉球取出来,你有吗?

4.防止宝宝发生意外伤害的措施

下面重点介绍如何多方面保护宝宝,使宝宝远离意外伤害。

(1)不要给婴儿用大而软的枕头,因为枕头可能会堵住孩子的口、鼻。

(2)不能将孩子单独留在家里。

(3)饭锅、热水瓶、茶壶和茶杯等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放置这些物品的桌子最好不要铺桌布,孩子用手拉住桌布的边角容易将桌面的物品翻落下来。

(4)房间里的设备要牢固安全,确保没有尖角和裂缝。

(5)不要抱着挥动小手的孩子喝热饮,防止宝宝烫伤。

(6)火炉和暖气周围要加装防护挡板和防护罩。

(7)药物应贴上标签,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定期清理家里的药箱处理过期药品。给孩子吃药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规定剂量和时间服用。家长提包里的食品、药品到家就应分门别类地放到柜里,以免孩子翻着后误食中毒。

(8)不要用食品瓶子装化学药水,以免孩子误服中毒。

(9)不要让家中的宠物如猫、狗跑到摇篮里去,这种小动物会把孩子憋死。

(10)如果窗户没有栏杆或栅栏的话,孩子就有掉下去的危险。

(11)包裹孩子或给孩子换衣服时不要把孩子放在没有栏杆的床或椅子上,成年人如果离开,孩子可能会摔下来。

(12)做饭时锅柄朝外宝宝容易被绊倒。锅里如果装得太满,稀的溢出来浇灭煤气炉火会造成宝宝煤气中毒。

(13)不要把盛有热水的容器放在地上。炉子前要围上栅栏防止烫伤。

(14)正在熨衣服的熨斗不要放在孩子能摸到的地方,否则容易烫着孩子。

(15)洗涤剂等(农村的杀虫剂、农药等)不要与食物混放在一起,孩子误吃了会出危险。

(16)洗衣机的导线插在电源上而另一头的导线已拔下来拖在地上,这样的情况很危险,孩子触到它会出事故。

5.宝宝被虫蜇伤的处理

(1)婴幼儿很容易被蚊虫刺伤蜇伤,如毛毛虫、毒蛾、蜂、蝎子等,做父母的一定要学会处理这些“小事”,以免让孩子受罪。

(2)蚊虫叮咬后可在局部涂花露水等止痒,如局部出现过敏性水肿应用3%~4%硼酸水湿敷水肿处或涂抹抗组胺药膏。尽量不要让孩子搔抓局部,水肿处是很容易感染的。

(3)毛毛虫蜇伤先用清水冲洗局部,尽可能冲掉毒毛,也可以用肥皂水轻轻洗后冲洗更好,如有流动水,一定要选择流动水。冲净后在局部涂抹抗组胺药膏或一些常用脱敏药膏。

(4)毒蜂刺伤就比较严重,其毒液中含有蚁酸及异蛋白类物质,除可引起局部反应外,还可导致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现象。尤其是被毒蜂和黄蜂蜇伤后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晕厥昏迷、痉挛,甚至可出现休克、肺水肿、呼吸心跳骤停而突然死亡或数日内死亡。千万要告诉孩子:“不要捅马蜂窝!”

(5)对单蜂蜇伤同样要重视,可出现声门水肿、胸闷、过敏性休克等剧烈的过敏反应,同样会造成死亡。一旦被蜂蜇伤应立即让孩子平卧,消除紧张,迅速取出断刺,但勿挤压毒囊而应吸出毒液。然后用3%氨水或5%~10%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伤口,可外敷蛇药。

如为黄蜂蜇伤则必须呼叫120急救,因黄蜂蜇伤可引发猝死!在现场先注射肾上腺素。

(6)蝎蜇伤婴幼儿也较常见。蝎毒为毒蛋白,有麻痹呼吸中枢并兴奋心血管作用。被蝎蜇伤会出现头痛、头晕、出汗、尿少、心率减慢、嗜睡、惊厥、呼吸麻痹、肺水肿及休克等,蝎蜇伤的抢救处理与黄蜂蜇伤相同。

6.宝宝被猫、狗咬伤或抓伤的急救办法

喜欢小动物(猫狗之类)是宝宝的天性。所以婴儿也常被小猫抓伤,而幼儿则多被狗咬伤。在农村被野狗咬的机会多,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养狗热,城市成人或儿童被狗咬的病例也在不断增多。

宝宝因个子小,极易被咬伤头面及上肢,与成年人多被咬伤下肢病情轻重有极大不同。被咬伤头面部及上肢的幼儿发生破伤风或狂犬病时,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

(1)被狗咬伤时必须做好如下处置,无论是被家养狗咬伤还是被野狗咬伤都必须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如有3%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也可以。冲洗伤口后可涂抗生素类软膏,用消毒纱布包扎立即送孩子去医院就医,不必为找抗生素药膏误了就医时间。如伤口深应将伤口内的血液吸出来,可以用嘴吸,但是必须是口腔无损伤者(如溃疡、牙龈炎等),并且每吸一次就要用清水漱口。

在医院的处置将由医生决定,视伤口的深浅、清洁度而定。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为孩子做全程狂犬病疫苗预防注射,并做破伤风预防注射。

全程狂犬病疫苗共注射5次,分别为被狗咬伤当日,第3、7、14及30日各注射1次。由于父母对此种预防注射认识不足,往往可怜孩子,怕孩子痛,打一两针就不打了。认识上的错误会导致悲剧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医学上还没能力救活狂犬病病人,一旦注射疫苗失败而发病,就是我们害了孩子。狂犬病疫苗预防效果可靠,一定坚持打完5次。

伤口深或伤口清洁度不好时应做破伤风抗血清注射。狂犬病不仅是由狗咬伤引起的,狗咬伤引起者占85%~90%,还有5%是猫咬伤的,少数为蝙蝠咬伤的。尤其被野猫咬伤时要视同狗咬伤一样处置。

(2)婴幼儿被家养猫抓伤可患一种“猫抓热”,学名“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50%以上为10岁以下儿童,75%为20岁以内青少年。病因推测与病毒有关,但至今并无定规。抓伤局部可出现丘疹、疱疹、脓疱疹,附近淋巴结明显肿大有触痛,并伴高热。病程长达1~3个月,甚有长达1~2年者,预后虽好,但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学习等均有不良影响。

7.宝宝要预防意外事故

因宝宝年小体弱,活动能力弱,防御能力差,照顾婴儿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需特别保护,以防意外损伤。

(1)防寒冷损伤:冬季天冷,刚出生的新生儿要注意保暖。否则新生儿体温降到35℃以下,皮肤暗红或伴黄疸,四肢或全身冰冷,皮肤变硬似硬橡皮样,以小腿、大腿、臀部、面颊较多见,重者胸腹硬肿、呼吸困难、酸中毒、肺出血,早产儿更多见。医学上叫新生儿硬肿症或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其预防是避免早产,小儿居室应注意保暖,从产院出院前事先提高室温,准备好干热绒毯,加强新生儿护理等。

(2)防窒息:小宝宝不要睡太软的床,用大而软的枕头,最好让宝宝单睡一张小床。小床上不要放衣物、玩具、绳子等,以免套住宝宝的颈部或堵住宝宝的口鼻。如果小宝宝与大人同床,最好分被睡,若与大人同床、同被更应小心,不要让被子捂住口、鼻而窒息,医学上称捂被综合征。

(3)防烫伤:喂牛奶时,先将牛奶滴在手背上试温;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在50℃左右,拧紧塞子以防漏水,用毛巾包好放在垫被下面,距宝宝皮肤10厘米左右;洗澡时,先试温,不要将宝宝放在热水管下冲洗。

(4)防溺水:给宝宝洗澡一定要专心,即使有电话,或其他事也应待洗好后再接,在非去不可时,也要用毛巾包好宝宝并放在安全可靠处。不能将宝宝留在盆里。

(5)防煤气中毒:冬天生火炉取暖,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安装烟筒,防煤气中毒。

(6)防动物咬伤:养猫、狗等宠物的家庭,应将宠物转移到别处,同时关紧门窗,防动物钻进室内伤害宝宝。有老鼠的居室要积极灭鼠,同时宝宝吃奶后,用湿毛巾轻擦口、鼻,以免被老鼠咬伤。

(7)防跌伤:不能把孩子单独放在没有栏杆的小床上,不要把孩子单独放在桌上、椅子上等高处,否则很容易摔下来,如果有事离开,一定要把孩子安顿好,确定安全可靠后才能短时离开。

8.宝宝哭闹的鉴别与处理

哭闹是小宝宝表达痛苦、不适或要求的一种表现。宝宝哭闹分生理性哭闹和病理性哭闹。

(1)生理性哭闹:“哭”是孩子一种本能性反应,正常孩子哭声洪亮、有力、均匀、缓和,有一定规律。

①宝宝饥饿可出现饥饿性啼哭,以手指触及嘴角,小儿就会转过头寻找奶头,喂奶后啼哭停止,得到满足即可入睡。

②宝宝无规律性哭闹,哭声大、突然,仔细检查无病理情况时可考虑喂养不当,卧位不适,尿布潮湿,臀红及臀部皮肤糜烂,虫咬,或者肠蠕动加剧要大便等,遇到这种情况要仔细找原因,去除原因后即可停止哭闹,安静入睡。

(2)病理性哭闹:小儿由于疾病引起身体不适或疼痛所致的哭闹叫病理性哭闹。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等疾病哭闹,音调高,哭声急呈脑性尖叫,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等,应立即请医生进一步诊治。

②急腹症。患肠套叠的婴儿哭闹为阵发性、嚎叫不安,脸色苍白,出汗。肠痉挛腹痛,哭声无力,时隐时现,并阵发性加重,多有寒冷刺激或咽部感染诱因。小儿夜哭不止,烦躁不安,易惊,多汗,可出现在佝偻病或低钙性手足抽搐。营养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小儿好哭,哭声无力、烦躁、消瘦、体质虚弱。

③发热引起的哭闹,小儿烦躁不安,面红耳赤,以手摸小儿头部或身上有发烫感觉。

④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中耳炎、皮下坏疽、皮肤感染等,小儿哭闹异常、规律、变音,若一时查不出原因应及早到医院诊治。

总之,宝宝哭闹必有原因,要及时排除造成哭闹的原因。如果原因一旦排除,哭闹停止,宝宝即可安静下来。如果仍哭闹不止,找不出哭闹原因,应去医院请医生检查。每个孩子哭闹的原因各异,应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仔细分析。

9.如何预防宝宝摔跤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具备了一定的活动能力,他就要去探索这个世界。这时,你就开始面临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宝宝摔跤!

如何才能让他自由活动又能保证安全呢?下面介绍几个针对各个年龄段宝宝的“防摔秘籍”。

(1)翻身阶段(3~5个月):这时候宝宝刚刚学会翻身。他的动作开始很笨拙,学会之后,他会乐此不疲地练习。起先你可能不是很担心,因为他翻半天也只翻了一个,可等宝宝熟练之后,你就没这么省心了,他甚至会连着滚翻,一眨眼就到了床边!

小宝宝的活动空间多半是在床上,把他放在四面有护栏的婴儿床上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没有这种婴儿床,你就用被子和枕头把宝宝围在中间。被子要厚厚的叠起来,把拉得开的那一面朝外背对宝宝,防止他把被子拉开后盖住脸又挣不脱而发生窒息!这个小围栏不要靠宝宝太近,左右都给他一个翻身的余地。这样,小宝宝一般是不会翻出去的。当然,你不可以离开太久,10分钟左右一定要回来看一下,确保他的安全。

(2)排排坐阶段(6~8个月):6个月的宝宝会自己坐了,此时他的主要活动场所还是在床上。不过一不小心宝宝就可能从床上摔下来,怎么办呢?限制他活动是不科学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要请婴儿床或自制的小护栏帮忙。此时的小护栏要比以前堆得更高,因为现在的宝宝是坐着而不是躺着了。另外,在床周围的地上最好铺一层泡沫垫子,这样可以增加安全系数。

再一次强调,不能长时间让宝宝一个人坐着玩耍。很多宝宝从床上掉下来就是因为他害怕孤独,想要出去寻找爸爸妈妈。

(3)爬爬虫阶段(9~12个月):一般来说,宝宝从9个月开始就表现出对爬行的兴趣,这时婴儿床已经无能为力了。而把宝宝放在大人床上则是很危险的事,因为你不可能“眼观六路”。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给这条“爬爬虫”开放空间,让他在地板上自由地爬。

把房间整理干净,凡是宝宝有可能爬到的地方要做到无异物、无危险品、无灰尘。太凉的话可以铺上泡沫垫子。等宝宝爬得熟练之后,他就想跟着你到处逛,甚至爬高摸低,想试着自己下床乃至上窗台!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家中要收拾好所有危险的东西,把宝宝能搬动的、爬得上的桌椅藏起来,特别是不要靠近窗户摆放,一句话:坚壁清野,以防不测。

10.宝宝摔跤后的护理

一般来说,孩子摔跤后会立刻大哭。在皮肤未受损伤的情况下,宝宝15分钟内会停止哭泣,与地面接触的皮肤颜色也恢复正常。如果是这样就表示他的大脑未受到伤害。

如果宝宝是在睡梦中摔到地上的,而且摔完后依然在睡,那么1小时内一定要将他弄醒,以确认他的神志是否清醒。如果宝宝的皮肤摔破了,你应该先看看擦伤的部位是否干净,尽快在家中自行消毒或请医生处理,并确定有无打破伤风针的必要。如果宝宝摔破后皮肤感染或发热,一定要及早就医。

在防摔问题上,家长一要当好看护人,不要长时间让孩子一个人玩耍,尽可能把宝宝放在安全的区域,放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二要认识到在成长过程中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如果一个孩子从未摔过跤,那也未必是件好事。

11.宝宝骨折的家庭护理

宝宝骨折常常出现在剧烈的碰撞或攀高坠落后。希望家长要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1)在宝宝受伤以后,看看宝宝不舒服的感觉是否会自行消除。这时需要做的是将宝宝肢体举高并固定。如果2~4小时内,宝宝感觉活动或走动时疼痛更加剧烈,你应该带宝宝看医生。

(2)不要移动宝宝,如果可能,把宝宝受伤的肢体用自制夹板固定住。夹板可用木片或折叠起来的报纸或杂志制成,放在受伤的肢体下面或侧面,用三角形绷带、皮带或领带缠住夹板和受伤的肢体。不要缠得太用力,不要用纱布或细绳子,这些都可能阻碍血液循环。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急诊。

附:四个始终不变的急救措施

除了上面说的几种情况的处理以外,还有一些必须知道的急救原则:

(1)将急救电话号码写在显眼的地方,如急救中心或儿科医生的电话号码。

(2)教会6岁以上的宝宝怎样拨打120求助。宝宝必须知道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

(3)不断更新家庭成员的健康记录和病历,复印数份放在家里、车里和钱包里备用。

(4)参加急救课程,学会识别各种紧急警报信号。掌握窒息、阻塞、溺水、头部和颈部受伤的处理方法(可到附近的红十字会和医院询问,哪里有类似的课程)。

12.宝宝吸入异物的常见原因

气管、支气管异物在婴幼儿最多见,是小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小儿容易发生异物吸入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婴幼儿后牙尚未萌出,咀嚼功能差,经常吞咽整块食物。

(2)婴幼儿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使食物或其他物品容易呛入气管。

(3)小儿吃东西时爱哭笑打闹。

(4)小儿经常将一些玩具和小物品含在口中,当哭笑、惊恐和深吸气时极易将这些物品吸入气管。当宝宝在哭、笑、吵闹或躺在床上吃东西(如糖果、花生米、芸豆、黄豆、瓜子等),会厌软骨来不及将气管上方盖住,这些东西就可落到气管里,影响呼吸,造成身体缺氧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13.宝宝吸入异物时的紧急处理

(1)发现宝宝吸入了异物时怎样处理:如果发现婴幼儿的气管里进了异物,可以倒提小孩的两只脚,使宝宝的头朝下,轻拍他的背部,有时可把异物排出。当异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急救:无论病人站着或者坐着,你就站在他的后面,用两手臂抱住他,一只手握拳,大拇指朝内,放在病人肚脐和剑突之间,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有节奏地使劲向内、向上方推压。目的是使横膈膜抬起,压迫肺底,使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气管内冲出,以便将异物冲到口腔里,从而解除窒息。

(2)宝宝已经昏迷了该怎么办:如果宝宝已经昏迷而躺倒在地上,可把他放平,仰卧,自己分开两腿跪下,将病人夹在中间,按上法用双手推压病人肚脐与剑突之间,也可产生同样效果。在按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病人口腔,看异物是否已经排出,如已排出应及时拿掉,否则会被再次吸入气管内。如用上法无效,切勿耽搁时间,尽快把宝宝送到医院的耳鼻咽喉科抢救。如果宝宝把纽扣、钱币、珠子、弹子等小物品吞到胃里,但都是没有棱角而外形光滑的东西,体积不大,一般都会随着食物进入肠内,由大便排出;这时可给宝宝吃些馒头、米饭、面糊、山芋及含纤维多的蔬菜如韭菜等,再喝一杯蜂蜜水;过一段时间让宝宝坐盆排便,就可以检查异物是否排出;如未排出可到医院检查。如果吞下带有尖锐棱角的东西如大头针、纪念章等,必须立即去医院诊治。

14.为宝宝清除容易吸入气管的物品

所有父母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忽然某天开始,家中的小宝贝看到任何东西都往嘴里塞。无论这东西在成年人眼中能不能吃,该不该尝,宝宝都很乐意尝试。

为什么宝宝喜欢拿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呢?其实这是宝宝成长中的正常举动,说明宝宝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宝宝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来了解每一件事物,当他们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时就会想把它往嘴里塞,看看它是甜的还是咸的,是软的还是硬的,是光滑还是粗糙?这可以帮助宝宝了解事物的不同味道、形状和质地。

虽然对宝宝来说把东西往嘴里塞是无可非议的举动,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却是每个父母必须严加注意的。据报道,3岁以内儿童特别容易发生噎住窒息事件,有部分意外甚至导致儿童死亡。所以,父母应该了解哪些物体可能引起宝宝噎住窒息,以及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15.导致宝宝噎住窒息的食物与玩具

能导致宝宝噎住的东西很多,最常见的是食物或玩具。宝宝容易被哪些食物或玩具噎住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1)坚硬的食物,如花生和其他坚果。

(2)圆形的食物,如糖果、整个的葡萄或肉丸。

(3)黏稠的食物,如花生酱、果冻、某些糯米制品。

(4)宝宝特别喜欢的食物,通常会大把地把它们塞进嘴里,如爆米花等。

(5)体积小到可以被宝宝塞进嘴巴的玩具。这类玩具容易被宝宝放入嘴中引起噎住窒息。

(6)可拆装部件的玩具。其部件可能体积很小,如果宝宝不小心吞食很危险。

(7)内有塑料小珠或塑料小球作为填充物的毛绒玩具。如果毛绒表面有破损,漏出物被宝宝放入口中也容易引发危险。

16.如何预防宝宝被噎住

预防宝宝被噎住需要爸爸妈妈们从多方面细心照顾宝宝。

(1)把坚硬或圆形食物切成细长条状或碎片状,防止其卡住宝宝的喉咙。

(2)密切注意宝宝吃东西时的举动,防止宝宝一口吃得过多。

(3)教育宝宝吃东西要慢并充分咀嚼食物。

(4)让宝宝坐着吃东西,不要边吃边走边玩。

(5)教育宝宝吃东西时不要说话或大笑。

(6)购买玩具时,注意玩具上的适合年龄的标志,不要给宝宝玩不适合他年龄的玩具。

(7)经常检查宝宝的玩具是否有松动将脱落的小部件。

(8)你为孩子准备的玩具也许很安全,当他和年长的孩子一起玩时,父母要密切监管,防止年长孩子的玩具含有对小宝宝不安全的因素。

应该引起注意的小物品有:硬币、笔套、纽扣、鹅卵石、纽扣电池、塑料瓶盖、婴儿爽身粉、未充气或破损的气球等。

(9)在家中,经常检查桌子下、沙发缝隙中、床底下等类似地方有无隐藏的小物件。通常这些成年人不注意的地方,是孩子最爱发掘东西的地方。

(10)家中的柜子、抽屉等都要用儿童安全锁锁住,以防宝宝误取误食各种小物品。

(11)让宝宝无法接触到垃圾桶。垃圾桶对于宝宝而言,充满了危险物品,如鸡蛋壳、易拉罐盖等。

即使父母做到以上各项,有时仍难免会发生个别宝宝被噎住的事件。所以,除了防止宝宝噎住窒息,父母还要学会怎么处理宝宝噎住窒息事件,掌握紧急救助知识,以便及时、镇静、正确地应对宝宝噎住窒息事件。

17.了解儿童车用安全座椅

现在私家车越来越普及,宝宝乘车出行也越来越频繁。了解儿童车用安全座椅的信息十分重要。

儿童车用安全座椅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这些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法规对其生产和使用进行指导和规范。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尽管人们采取了种种先进的技术和措施,但目前交通事故造成的儿童伤亡还是要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原因对儿童造成的意外伤害。因此,正确地选购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被认为是最能有效防止交通事故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方法之一。

汽车上的安全措施如安全带、辅助气囊几乎是依据成年人的身材、体重设计的,如果儿童系上安全带坐在前座,由于儿童的身材、体重不同于成年人,因此如果儿童使用专为成年人而设计的安全设施,非但无法降低伤害反而会增加儿童的伤害。

另外,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研究报告,辅助气囊造成婴儿及12岁以下之幼童的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儿童安全座椅绝对不可以放置于装有安全气囊的前座上,要放置于后座上。假如万不得已必须坐在前座,则必须把座椅尽量往后拉,增加与安全气囊之间的距离。

18.儿童车用安全座椅的分类与选购

(1)儿童车用安全座椅的分类:目前儿童安全座椅大体上可分为婴儿用、幼儿用及学童用三类。

①婴儿车用安全座椅,目前市面上使用较少,多是用躺的方式。

②幼儿车用安全座椅使用较多,又可分向车前、向车后或两者兼用式,而以原车上的安全带来固定儿童座椅,幼儿则是使用安全座椅上的五点式安全带。

③学童用安全座椅,则是使用可以把学童垫高的安全坐垫,将座椅垫高之后就可以仍使用成年人用安全带,如此才可避免事故发生时由于学童系安全带的高度不够而勒住脖子的现象,因此对儿童的安全是疏忽不得的。

(2)选购儿童安全座椅:可以说没有哪种座椅被认为是“最好”或“最安全”的。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来选择最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最好的儿童车用安全座椅是能适合您的孩子,适合您所驾驶的汽车,并符合您的家庭对预算的开支、使用要舒适性和便利性等条件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您每一次带宝宝出行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另外最新资料显示,有按宝宝体重可选购的安全座椅。

体重不足9千克,并且未足1岁,可使用后向式婴儿安全座椅;根据婴儿身形,亦可选用汽车手提篮。9~18千克的1~4岁幼儿,可使用前向式儿童安全座椅。体重15~36千克的4~11岁儿童,可用安全坐垫,并扣上汽车安全带。

儿童车用安全座椅是一件保护婴儿安全的重要用具。亚洲的许多国家还没有关于儿童车用安全座椅的立法,或者立法不严格。请您多加注意,选用通过国际安全标准的儿童车用安全座椅。

19.多角度考察儿童安全座椅的性能

(1)安全性:符合婴幼儿的年龄、体型及身高。适合家中汽车座位的形状,结构牢固,易于安装,以减少误用的可能性。具备安全带固定设备。安全带有瞬间紧缩装置,危险发生时,能及时拉住婴幼儿免受伤害。安全座椅的倾斜角度可随着婴幼儿的成长做调整,最好有矫正仪器提供建议,以确保安全。高度不要太高,愈高幼童重心愈不稳。愈大且愈平的底部,稳固性与保护性愈大。椅背必须较婴幼儿背部高,才能保护头部和颈部。有详细的中文使用说明书。通过标准检验局安全认证,并印有商品检验合格标志。

(2)舒适性:座椅的材质要舒适、通气且易于拆洗。针对新生儿提供保护头部的护垫,不需调整安全带就能调整角度,以免惊扰睡眠中的婴幼儿。安全带支撑部位的材质须为柔软材质,以免婴幼儿擦伤。

(3)经济性:安全座椅价格差异大,须多做比较、了解,以选择适合的型号。

20.儿童车用安全座椅安装须知

车有儿童安全座椅是不是就可以放心的带宝宝出游了?家长可别以为有了儿童安全座椅,婴幼儿乘车的安全就无需操心。根据调查发现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不当,反而会增加婴幼儿受伤的风险,所以提醒使用安全座椅的家长一些该注意的小地方。

婴儿用卧床应朝后放置(面向车尾而背朝前),以保护头、颈部。检视婴儿用卧床手柄的坚固性,避免手柄断落而使婴幼儿受伤。安全座椅应装置于后座,以避免冲撞时安全气囊强力推挤而受伤。安全座椅应依使用说明书安装,安装完毕应实际操作一次,并用力摇晃看看是否会左右晃动。检查安全带位置是否适当,是否系紧。安全座椅应妥善放置,不可摆放于高处,以避免掉落而使婴幼儿受伤。若孩子将安全带解开了,应立即将汽车停到安全地带,重新系好才可以上路。

21.小心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父母应教导孩子正确的行车安全观念,并以身作则系好安全带,切勿因孩子哭闹而违反安全原则。

安全座椅使用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安装儿童座椅最好的位置是后座中间,因为研究发现这是最安全的位置,尤其是加装安全气囊的座位。已有数百起意外事故伤害是因前座气囊不慎爆开,造成孩童头颈部受伤。小孩和安全座椅最好都放在后座。医学报告显示,后座固定良好,受伤概率小。

装置安全座椅需要花一点心思和时间,任何马虎都会影响保护效果。例如,前向或后向的安全座椅,若是装反,自然无法达到保护效果;同时,安装座椅时要留意“对”的角度,安装后可以左右上下摇晃,看看是否稳固。一般左右位移应不超过约两指宽度。将孩子固定在座位上后,确认孩子身上绑的安全带有无扭转翻面情形,安全带的松紧以可容下1指才算合格。

此外,幼童座椅的肩带要穿过胸前到大腿固定,而非卡在腰或肚子上,美国消费者产品委员会(CPSC)建议。幼儿安全座椅的胸扣应在腋下高度的位置;使用学童用座椅时,记得肩带和腿带要一起系好,才能有保护效果。

22.宝宝为什么会产生晕车症

人的身体构造包含有几组不同的运动平衡感官。在正常情况下它们相互协调工作,能够立即提供给大脑信息,告诉大脑身体在如何运动,大脑应该如何反应。当车在行进中人的内耳器官感知到运动。但坐在运动中的车上人的关节神经和皮肤并没有感知到运动。不同运动感官传递给大脑的信息起了冲突: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如果人同时在车上看书,眼睛也没有感知到运动那就更糟了。这种冲突最终导致了人体的不适,这也就是晕车症的产生。

为什么宝宝更容易晕车呢?在一定情况下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晕车,但有一部分人的确比较容易患晕车症。婴儿很少有晕车现象发生,但1岁以上的儿童是最易患晕车症的。因为坐在车后座的孩子通常由于身高关系,只能看到车内的事物,眼睛无法感知到运动。同时,孩子第一次坐车长途旅行时是最易患晕车症的,因为孩子的大脑尚未习惯于坐车时产生的信息冲突。如果孩子第一次经历过晕车很容易在下一次坐车时产生自我暗示,导致晕车症再次发生。晕车症在成年人中比较少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坐车经验不断累积,大脑逐渐习惯于这种信息冲突,人也就不再晕车了。

23.如何防范宝宝发生晕车症

有些孩子格外晕车,这是因为其内耳的平衡系统对运动特别敏感。大多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晕车就会消除。下面介绍一些可以消除晕车的方法:

(1)乘车前不给孩子吃脂肪高或是油腻的食物。乘车时,如果孩子需要吃小食品,只给孩子吃饼干或只含葡萄糖的糖果。不要过度焦急,否则孩子也会学着你的情绪,心理变得紧张,结果更易晕车,心情兴奋或是心情忧虑的确影响晕车的程度,实验证明,离家时的晕车比回家时的晕车严重一些。

(2)让孩子有事可做,如果孩子脸色变得苍白或是异常安静,你应该把车停下。必要时给孩子准备好塑料袋,以防孩子呕吐。时刻准备好干净的手帕和口香糖。在孩子呕吐后及时用手帕给孩子擦净,用口香糖消除口中的异味。

(3)目视前方,车在行进中时父母想办法让孩子眼睛看着车窗外面,最好是看前方较远处的东西。如果播放轻松音乐的同时,给他指点前方较远处的各种风景事物。注意不要看着事物渐渐接近,因为这个过程很容易导致晕车症发生。父母更不要让孩子看车内的事物,如看书、打游戏机或玩玩具。

(4)如果是坐巴士尽量选择前排位置,因为后排位置容易导致晕车症发生。保持车内空气清新。适当打开车窗让空气充分流通,避免在车内吸烟或携带气味非常浓的食品。尽量平稳地开车,减少加减速、刹车或改变车道的次数。

(5)如果长途驾驶中间要多停车休息,事先计划好选几个休息点,如沿路的公园、风景区或商场等多让孩子下车走动,呼吸新鲜空气。父母可以把这些计划提前告诉孩子,让孩子感觉终点并非遥不可及,减轻孩子对坐长途车的心理恐惧,因为心理压力对晕车症有重要影响。

(6)如果孩子经常晕车,可以在乘车前1小时服用晕车药,服用剂量应与孩子的年龄相匹配。注意,晕车药在晕车症发生以后再服用就无效了。一旦孩子出现晕车症的早期症状就应找地方及时停车,让孩子呼吸空气,平躺休息片刻,避免严重晕车症状的发生。如果一时无法停车休息,父母要想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