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新编妊娠分娩育儿一本通
27107300000058

第58章 婴儿养育(9)

判定宝宝病情是否痊愈,必须要医生来做,绝对不可自行判断或听别人随便说。并且,必须把什么情况下可以停用药,什么情况下必须坚持用药,以及药的名称、成分及服用方法,都向医生问清楚。

外出有风或天气寒冷时,给宝宝戴上一个清洁卫生的棉纱布小口罩,不但可挡风保暖,还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但每次用后必须及时清洗干净,并在阳光下晒干,不可不清洗而经常重复使用。

妈妈为了让宝宝的小脚丫凉快,可以选择虽不露跟但有镂空网的透气鞋,同时别忘了给宝宝穿一双薄薄的小棉袜。若光着脚穿鞋,可使鞋质的有害物质直接与宝宝幼嫩的皮肤接触,容易使宝宝的脚部皮肤变得干燥粗糙。

不能给婴儿硬灌药

给婴儿吃药,是为了治病。可是,苦涩的药味很难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有的父母会想出很多方法,顺利地让孩子把药吃了。有些则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按住宝宝硬性灌药,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硬灌时,孩子肯定要哭闹,咽喉部、气管的通道是打开的,药液刺激容易造成呛咳,进入到气管导致窒息,这都是很危险的。用这种生硬的做法,很容易使婴儿产生恐惧心理,对精神心理的危害同样不可轻视。

你可以将药放在小汤匙内(最好是那种有凹槽的、带把的匙),用手拿住匙头,将匙把慢慢顺着婴儿嘴角将药顺进口腔,必要时,可在药内加少许糖。

婴儿不要乱用镇咳药

应当明确诊断确定引起咳嗽的病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首先控制感染,口服抗感染药物,消除炎症;或对抗过敏原,配合对症治疗,才能使止咳祛痰药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一般咳嗽的治疗应以祛痰为主,不宜单纯使用镇咳药。只有因胸膜、心包膜等受刺激而引起的频繁剧咳,或者只有当痰液不多而频繁发作的刺激性干咳,影响病人休息和睡眠时,以及为防止剧咳导致合并症(如肺血管破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咳血)时,才能短时间地使用镇咳药。

对咳嗽伴有多痰者,应与祛痰剂(如氯化铵、滇已新、乙酰半耽氨酸)合用,以利于痰液排出和加强镇咳效果。

对痰液特别多的湿性咳嗽如肺脓肿,应该谨慎给药,以免痰液排出受阻而滞留于呼吸道内或加重感染。

对持续1周以上的咳嗽,并伴有反复或伴有发热、皮疹、哮喘肺脓肿症的持续性咳嗽,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或咨询医生。

除用药外还应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忌食刺激性食物。

婴儿不要多喝止咳糖浆,因为小儿止咳糖浆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麻黄素氯化铵、苯巴比妥和橘梗流浸膏药物。小儿止咳糖浆服用过多,会出现盐酸麻黄素的不良反应,如头昏、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还可出现大脑兴奋,如烦躁和失眠等;苯巴比妥的不良反应是头昏、无力、困倦、恶心和呕吐等;氯化铵服用过量可产生酸中毒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小儿服用小儿止咳糖浆不宜过多,应遵照医嘱按规定的剂量服用。

游戏和玩具

玩具是游戏必不可少的东西,玩具可以发展婴儿的动作、语言,并使他们心情愉快,也能培养婴儿对美的感受力。根据此阶段婴儿智能发展的特点,可给7~9个月的婴儿提供下列玩具:

动物玩具是婴儿最喜欢的玩具,是婴儿生活中最贴近的、最熟悉的形象,动物玩具可以作为教具,可以使婴儿认识动物的名称。

生活用品,如小碗、小勺、小桌椅等,可以使婴儿认识物品的名称、用途。

运动性玩具可发展婴儿动作及感、知觉和运动觉,如软球、摇铃、套环、套杯等。

还可购置一些彩色积木、小汽车等。

一次给婴儿的玩具不必太多,两三样即可,但要经常更换,以提高婴儿的兴趣。

经常和婴儿一起做游戏,可以使婴儿情绪愉快,和大人建立良好的感情,有利于接受教育。大人与婴儿做游戏的内容多种多样,如运动性游戏,把球扔在盆里,捡回来交给婴儿再扔。

此阶段的婴儿自我意识加强,可以有意识地支配手的动作,并对手和手臂的活动感兴趣,他要试验自己的力量,喜欢通过扔东西来表现自己。可提供彩球、乒乓球、羽毛球让婴儿练习扔东西或者大人扶着婴儿练习踢软球。大人可以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开动机械玩具和接插玩具。

宝宝语言能力训练

懂得“不”

目的:在理解“不”的基础上,增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方法:妈妈指着热水杯对孩子严肃地说:“烫,不要动!”同时拉着孩子的手轻轻触摸杯子,然后把他的手离开物品,或轻轻拍打他的手,示意他停止动作。对小孩不该拿的东西要明确地说“不”,使其懂得“不”的意义。

听口令把玩具倒手

目的:让小儿练习在口语指导下把玩具倒手,学会两手并用。

方法:在玩具倒手的基础上,先给孩子一个玩具,让他用左手拿,再给他一块饼干,告诉他“倒手,倒手”,做对了,亲亲他,并奖励他。奖励不一定是食品,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任一物品都可以。

宝宝社交能力训练

学习挥手、拱手动作

目的:提高语言理解的能力。

方法:经常将孩子的右手举起,并不断挥动,让孩子学习“再见”动作。大人离家时要对孩子挥手,并说“再见”,反复练习。在孩子情绪好时,帮助孩子将两手握拳对起,然后不断摇动,学做谢谢动作。每次给孩子食品或玩具时,先让他拱手表示谢谢,然后再给他。

宝宝情感培育训练

叫名儿

目的:训练婴儿对特定语言的反应,让婴儿知道自己是谁。

方法:在宝宝心情愉快时,用相同的语调叫婴儿的名字和其他人的名字。看是否在叫到婴儿的名字时,他能转过头来,露出微笑,表示明白了。孩子如能准确听出自己的名字来,妈妈要说“噢!对啦!你就是××,宝宝真聪明!”之类的话,同时把婴儿抱起来,贴贴他的小脸。如果婴儿对叫声没有反应,就要耐心地反复告诉他:“××,你就是××呀。”

宝宝模仿能力训练

拍拍手、点点头

目的:提高理解语言与模仿的能力。

方法:与婴儿对面而坐,先握住他的两只小手,边拍边对他说“拍拍手”;然后不要握他的手,你边拍边有节奏地对他说“拍拍手”,教他模仿,“点点头”亦如此。

洗澡玩水

目的:熟悉水,提高感知能力,培养愉快情绪。

方法:给婴儿洗过后放进盆里坐着,给他一只吹气小鸭子边洗边玩,洗完澡后坐在盆中央,大人拿着婴儿的两只胳膊或一人扶着婴儿腋下,一人握着婴儿的双脚,边拍打水边念儿歌:“小小鸭子嘎嘎叫,走起路来摇呀摇,一摇摇到小河里,高高兴兴洗个澡。”

注意大人不要在洗澡时间离开,以免婴儿溺水,发生危险。

宝宝视觉能力训练

玩玩偶

目的:让宝宝学会视觉敏锐度及语言和倾听能力。

方法:

准备一双大号的白色袜子,你可以轻松地将手伸进去。

用粗头的马克笔在袜子的趾尖部位画上眼睛、眉毛、鼻子、耳朵。沿着脚跟部位的弧线画出嘴巴,并在褶皱处画出红色的舌头。

让宝宝坐在你温暖的怀抱里。

将玩偶套在你的手上,对着宝宝唱歌、念儿歌或以玩偶的口气和宝宝说说话。在另一只手上再套一个玩偶,让两只玩偶对话或是做游戏,宝宝将会更感兴趣。

寻找贴纸

目的:培养宝宝的注意力、观察力及视觉搜寻能力。

方法:

脱去宝宝的衣服,只留尿布即可。

让宝宝靠坐在婴儿椅上;如果他已经学会坐,就让他坐在地板上。

坐在宝宝对面,并在附近放一些彩色小贴纸。

先给宝宝看其中一张贴纸,然后将它粘在宝宝身体任一部位,不要让宝宝知道贴纸跑到哪儿去了。你可以先把贴纸藏在手上,选定位置后,再将贴纸贴上。

贴好后,问宝宝:“贴纸在哪里?”

开始在宝宝身体上寻找贴纸,检查他的脸部,说:“没——有,不在这里。”检查他的手臂,说:“没——有,不在这里。”继续检查,直到发现贴纸,然后说:“噢,在这里!”同时让宝宝看看贴纸在他身上。

换另一张贴纸,再和宝宝玩一次,把贴纸贴在宝宝不同的身体部位上。

可以让宝宝自己找贴纸,如果必要的话,给宝宝一点提示。

宝宝听觉能力训练

边说边丢

目的:训练婴儿听觉能力。

方法:父母拿起丢在地上的玩具,边说“砰”,边把玩具丢入袋中或箱子里,然后扶着孩子的手,让他学着做。不久,只要说声“砰”,孩子就会把玩具丢入箱中。

听音找物

目的:训练小儿听觉、视觉和动作的协调。

方法:给小儿看形象逼真的玩具和图片,告诉他名称并逗引他用眼睛去找,用手去指。如看到室内红红绿绿的气球后,家长说:“××!球球在哪里?”他听后会抬头去找,用手去指。诸如此类反复练习,可促进小儿听、视觉和动作协调发展。

宝宝感觉能力训练

指东西

目的:训练孩子食指动作,促进小肌肉发育。

方法:让孩子坐着,大人用手指抓住孩子的食指,教他拨弄玩具,如小转盘、小按键、算珠等,使玩具转动或发出响声,引起他拨弄的兴趣。或自制一个练习抠洞的硬纸盒,纸盒上面贴上有趣的图画或画上小动物的脸,在上面开一个个的小洞,让孩子用食指抠洞玩。

找玩具

目的:这是为了让孩子理解语言、认识物品、训练记忆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方法:把孩子熟悉的几件玩具或物品放在他面前,先说出玩具的名称,再把它拿起来给孩子看或摸,然后放进一只小篮子或小盘里;放完后,再边说边把玩具一件件从篮子里拿出来;从中挑出几件,隔一定距离放在他面前,说出其中一件的名称,看他是否看或抓这件玩具。

当面把一件玩具藏在枕头底下(开始可藏一只能自动发声的玩具,如闹钟),或者将玩具熊或娃娃用被子盖住大部分,露出小部分,让他用眼睛寻找或用手取出,找到后将玩具给他继续玩作为鼓励。

宝宝动作能力训练

练习独坐

目的:孩子已能独坐,继续锻炼颈、背、腰的肌肉力量。

方法:将孩子置于坐位,平坐硬床上,不用成人去支撑,使坐姿日趋平稳,达到独坐自如。

在继续做完八节被动体操的基础上,如孩子能够适应,或以试着练习少量的自动体操,促进全身肌肉和关节活动的发展。

翻身取物

目的:练习翻身变更体位。

方法:让小儿平卧,将鲜艳带响的玩具放在孩子的一侧摇响,引逗孩子去取时家长将小儿的胳膊轻轻推向有玩具的一方,帮助小儿翻身,抓住玩具。

7个月的婴儿已经知道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凡是他的合理要求,家长都应该满足他,而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不论他如何哭闹,也不能答应他。比如,他要扭动电视机的按钮,要玩一玩电灯的开关……家长就要板起面孔,向他摆手,严肃地告诉他“不行”。

关键不是怕电视机坏了和电灯绳断了,而是要使孩子节制自己的行为,知道有些事可以去做,而另一些事不可以去做。家长要使孩子从小养成讲道理的习惯,以免长大后成为无法无天的小霸王。

第8个月

宝宝的喂养

这个月的宝宝可试着每天吃3顿奶、两顿饭。一向吃母乳的宝宝,应逐渐让宝宝习惯吃各种辅食,以减少吃母乳的次数。

主食以粥和烂面条为宜,也可吃些撕碎的馒头块。副食除鸡蛋外,可选择鱼肉、肝泥、各种蔬菜和豆腐。吃牛奶的孩子,每日奶量不应少于500毫升。

副食每日的参考量:

鸡蛋1/2~1个,鱼肉25克,肝泥17克。豆腐25克,鱼松1小匙(5克),蔬菜50克,西瓜1块,饼干若干。

注意:现吃现做,不要让宝宝吃隔顿的剩饭菜。

推荐一日食谱:

上午6点:母乳或牛奶200毫升,饼干少许。

10点:稠粥半小碗,鸡蛋1/2个,碎青菜15克。

下午2点:母乳或牛奶200毫升,小点心适量。

3点:肝泥15克,碎青菜15克。

6点:煮烂面条,碎猪肉20克(或豆腐40克、肉松10克),碎青菜20克。

晚上10点:母乳或牛乳200毫升。

断奶过渡后期

给婴儿断奶的具体月龄无硬性规定,通常在1岁左右,但必须要有一个过渡阶段。在此期间应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增加辅食,否则容易引起婴儿不适应,并导致摄入量锐减、消化不良,甚至营养不良。7~8个月婴儿母亲的乳汁明显减少,所以8~9个月后可以考虑断奶。

具体断奶时间,要根据母亲乳汁的质量、季节的情况来决定。在夏天,天气热婴儿易得肠道疾病,不宜断奶;婴儿生病期间不宜断奶。

断奶时,母亲可暂时与婴儿分开。如果喂养得合理,能适应多种多样的食物,1岁左右的婴儿就可以不吃母乳了。1岁婴儿在断奶后,每天除了给婴儿500毫升左右牛奶外,还应增加其他辅食。

断奶后必须注意为孩子选择质地软,易消化并富于营养的食品,最好为他们单独制作。在烹调方法上要以切碎烧烂为原则,通常采用煮、煨、炖、烧、蒸的方法,不宜用油炸。

有些家长为了方便,只给孩子吃菜汤泡饭,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汤只能增加些滋味,里面所含的营养素极少,经常食用会导致营养不良。有的家长以为鸡蛋营养好,烹调方法又简便,每天用蒸鸡蛋羹做下饭菜,这也不太妥当。鸡蛋固然营养价值较高,孩子也很需要吃,然而每天都用同样方法制作,时间久了,会使孩子感到厌烦,影响食欲并产生拒食的现象。

注意婴儿的贪食

婴儿头12个月发育比较迅速,开始学步时,发育速度放慢。此时,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但难于意识到环境对他们的限制,因而易于发生事故或中毒。

孩子总是往嘴里放东西,很多父母误认为孩子饿了,他们赶忙主动给孩子食物,而这些食物多半被孩子拒绝。这是因为学步婴儿在不断长牙,他们的牙床间歇地发痒和疼痛,孩子往嘴里塞好多东西可能就是试图减轻牙痒和牙疼带来的不舒服。

婴儿的这种吃法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会自己选择食物吃,学哥、姐的样子吃等等。这是孩子发育过程中一个特定阶段。在这阶段,孩子多吃点也不会超重,更不会饿着他自己。

了解宝宝的个性

宝宝从诞生时起,就具有鲜明的、互不相同的个性。身体发育自不必说,精神和气质也各不相同,吃奶的样子、哭泣的样子、闹人的方式,一个宝宝一个样儿。

有的宝宝很难从沉睡中唤醒;有的则直接从睡梦中惊跳起来,号啕大哭。有些宝宝很容易镇定,大人抚慰时不需要很多精力;有些则很不容易镇定,在他哭闹时,仅用一种方法如轻摇、拥抱或喂奶是无法使其镇定的。有些宝宝非常安静,很少哭闹;有的宝宝从生下第一天开始就是个“哭虫”。非常好动的宝宝在吮奶时啧然有声,“贪婪地”大口大口地吞咽,然后再吐出一些来;而安静的宝宝吮奶时很平静,吃完后又立即悄然入睡……

以上这些特点体现出每个宝宝不同的个性,形成了宝宝各自生活的格调,而这种格调又决定着身心发展的情况。之所以强调婴儿的个性,是因为父母如果不了解这种个性,从零岁开始的教育就可能以失败告终。

对宝宝的培养、教育没有什么绝对通过的方法。一种教育方法对某一个宝宝来说可能是好的,但用在另一个宝宝身上则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生搬硬套育儿书籍上的公式去进行教育,会妨碍宝宝正常发展。

做父母的要了解宝宝的个性,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加以比较,掌握同龄孩子之间有什么不同,掌握自己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把握他的发展趋势,采用适合宝宝个性的科学方法精心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