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亮剑》制片人力荐:雪亮军刀
27103700000155

第155章 大撤退

等把俘虏送到团部一审讯,在场的所有人都被吓出一身冷汗,原来在鬼子前沿阵地的纵深,驻有一个炮兵联队和一个步兵大队。

王卫华立刻向师里报告了这个情况,师里也是一头雾水。这段时间团里并不清楚,在整个中国战场上,日军正在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会战。整个战区也面临着日军的疯狂进攻。

团里接到了师里直接转发军里的命令,要求严密监视日军动向,时刻保持最高的临战状态,并且提醒说,日军很可能在近期发动一场规模较大的进攻。团里立刻动作起来,在阵地前沿加设了警戒哨,并且把整个防线的布防情况严密地检查了一遍。

大家在有惊无险的情况下过了一个多星期,而这段时间,团里向上头正式申请颁发给丁三的少尉排长的委任状很快被批了下来。

这天下午,在营部里面,陈锋亲自撕掉了丁三军服上的胸条,换上军官军衔的勋略,并帮他佩戴上了国民革命军少尉军衔的领章。丁三挺拔地敬礼,陈锋还了礼,在场的所有人肃穆。

陈锋和丁三结下的这种友谊可能我们很难理解,陈锋每次遇到艰难的事情,总是会很信任丁三。而他们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陈锋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拥有着一个职业军人所拥有的一切良好素质。

丁三则不同,他是稀里糊涂当的兵,在战场上身经百战成为了基层军官。他酗酒、打架,但同时对手下的士兵就像对待兄弟一样,大家都觉得丁三这样的军人值得信赖,在战场上他会真正地保护你。

有时候战场上结下的友谊是我们平时所无法理解的,当那些走过战争的人们,重新审视回味那段日子,想到最多的是自己的兄弟。

兄弟般的友谊。

也就是在丁三正式被任命为三排排长的第二天清晨,团里的防区受到了威胁。

当天清晨,密集的炮火打在阵地上面,在炮火的掩护下,日军约两个中队向团里阵地的正面发动进攻。也就是当团里严阵以待,打算痛击小鬼子的时候,上头的命令下来了,要求全团立刻放弃现有阵地向后方撤退。因为团里所在防线以南三十公里的地方已经被日军撕开了口子,整个防线的侧翼受到了威胁。

大家一边撤一边觉得这个仗实在是打得窝囊,还没见鬼子的影子呢,就一口气后撤了将近五十公里。

但新的命令紧跟着就来了,上峰要求全师立刻撤至现有防线后方六十公里的某个城市集结待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让撤那就撤吧。

这次撤退相当慌乱,陈锋亲眼见到师里本来卡车就非常紧张,可他在师部外面看到有将近二十辆卡车装的是现在的师长闻天海的东西。什么东西都有,一应俱全,家具、古玩、瓷器、洋酒,但最多的还是女人。

陈锋在想,这样的师长能打个什么鸟仗啊。陈锋戎马多年,但他的东西一个箱子装着随时都能搬走,最贵重的可能就是以前潘云飞送他的电匣子了。

撤退的路上一片慌乱,各种各样的谣言都有,有说几个日军师团已经压上来了,再不撤整个战区就全完了。有说前方已经快要被断道了,日军马上就要抄掉后路了。

但团里一路上还真捡了不少好东西,遇到路难走的地方总能捡到推倒在路边的炮车。陈锋一声令下,人家扔的咱就捡,凭啥不捡,炮弹炮车都要。这时候费劲抬出一门炮,打仗的时候那能少死多少弟兄啊。

就这么着,营里一口气捡了三门山炮。因为营里在行军队伍的最前面,好东西都是第一个捡,后来团里看着眼馋,就把三门山炮都要走了,全部配属给了陈章的炮兵连。团里以前的山炮都缴上去了,陈章的炮兵连有建制没家伙,这下可好,一口气添置了三门山炮。

刚把火炮缴上去,陈锋打发人过来说,又有一门山炮被推倒在河里面,正组织人挖呢。队伍不停,陈锋安排了丁三的这个排手抬肩扛地把火炮给生生拽出了河。

陈章这下美了,这些都大半新,但问题就是没炮弹,一路上捡着不少迫击炮的炮弹,但山炮的没有。

队伍往前走的时候道路越来越拥挤,不同番号的部队混在一起,大家都是一肚子火,互相看谁都不顺眼。

一直走了两三天,师里才撤到预定的位置。城里面住满了各个部队,团里就主动申请驻防在郊区。其实这个建议是陈锋提出的,他觉得城里的兵太多,大伙儿又都爱喝酒,怕管不住手下的兄弟和别的部队打架。

但陈锋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建议竟然凑巧救了团里的兄弟。

部队在郊区一处荒废的自来水厂边上驻下来,当天晚上王卫华喊上团里的一帮人在团部喝酒。由于是城市边上,条件改善很多,酒菜也很丰盛。桌子上摆着一大盆子猪肉炖萝卜和一大盆羊肉炖粉丝,还有韭菜炒鸡蛋之类的素菜,把小白菜拿盐调了,做成一脸盆凉菜。

酒也不孬,是当地产的米酒,就是度数低,不如喝小烧过瘾。这种酒有个特点就是后劲足,喝的时候不觉得,喝完了几大碗,酒劲上来时人觉得晕晕的。

团里有个很有意思的传统,盛菜的盆子都是拿缴获的日军头盔改造的。这个传统保持了很久,直到战后陈锋家里的饭盆仍然是当时他带回来缴获的头盔,只不过又增加了美军的。

每当家里的客人对着两个形状各异的饭盆产生疑问的时候,陈锋都会淡淡地解释说是当年打仗的时候缴获的日军和美军的头盔。

陈锋在战后发现不仅除了多少年不生锈的钢盔,小日本的东西就是挺不错的,他带回来的三八枪上的刺刀,后来家里拿来切西瓜,切了几十年,一直在用,挺好使的。陈锋有时候在想,有胆子就再和爷们儿打一仗,下场还是一样,白送咱几把西瓜刀。

团里的几个军官围着钢盔菜盆开始敞开了造,尽管陈锋不是团长,但每次喝酒都是让他坐首席,这是个不成文的规矩。大伙儿先把门前酒喝了,然后就互相捉对喝上了。一口气一坛子酒没两巡就干掉了,王卫华就让勤务兵再去抱上一坛子。

这时天已经黑透,大家在饭桌上听见远处的爆炸声,都出门看。就见着日军的飞机在城里轰炸,巨大的火光映照着天空。大伙儿都在后怕,幸亏没驻扎在城里。轰炸持续了整整一个多小时,地面传来低沉的爆炸声和一下下的颤动。

师里来了命令,要求团里注意防空,另外要求团里抽调一个营到城里面参与救火。陈锋主动说,自己带一营去。赶紧起身穿上衣服回到一营,看着大伙儿都站在外面看城里的轰炸,陈锋嚷了一句别卖呆了,赶紧准备到城里救火。

一营没带枪,只带了铁锹就往城里跑,城里的建筑被至少炸毁了一半,到处火光冲天。陈锋冲进城里,听见一处火光冲天的房子里面有哭声。他拿铁锹砸开墙冲进去。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光着屁股在那儿哇哇大哭,而他的家里人都被烧死了,只活了他一个。陈锋也没多想,就把自己的军服脱了把那个孩子包上,冲了出来,然后把孩子交给街坊邻居。

陈锋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自己在这个城市定居下来,而那个孩子后来成为这个城市的副市长。他一直多方打听当年救出自己的那个军人,他知道番号和名字,因为陈锋军服的胸条上面有番号,而陈锋习惯在军服的臂章下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当时好多人都有这个习惯,主要是为了防止挨了炮弹脸炸没了,别人不知道是谁的尸体。

多年以后,陈锋因为烈士的墓地被房地产公司扒了做小区,一怒之下他跑到市委大院门口抗议。当时谁都拿这个倔老头没办法,他穿着呢子的五五式军服,胸前一排勋章。谁去说好话都没用,陈锋点名要见市长,或者市委书记也行。最后副市长亲自去请陈锋去他办公室喝茶。副市长看到陈锋胸前的勋章,就好奇地打听这个老干部知不知道当年有个团曾经在这里驻扎过。陈锋很好奇,怎么有人记得自己的这个团,他就直接说了,我就是那个团的。

副市长激动不已,赶紧询问,你知道不知道当年那个团有个叫陈锋的?这话说的陈锋更是一头雾水,他掏出自己的转业证明,那个副市长接过来一看上面的名字,扑通一下给自己的恩人跪那儿了。

当时陈锋也并不知道战后的这个城市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都市,也就是在他救火的这片废墟下面,几十年后建成了一大片商业街和写字楼。今天走在这条街里的人们,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有一群爷们儿当年曾经为这座城市厮杀过、顽强过、牺牲过。

这片山河的每一寸土地,都被他们深深地热爱着,当年那些英勇无畏的军人为这片土地顽强作战,视死如归。

当我们重新解读这个城市或者这个国家的那段历史,我们会发现,当年日军侵华带给我们最深痛的回忆是什么。

是奴役,是他们试图奴役像陈锋这样的爷们儿。有人选择被奴役,有人选择血战到底。而这种誓不低头的精神也成为陈锋他们最终赢得战争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