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27082100000058

第58章 申猴无邪

猴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猴诗、猴戏、猴拳、猴工艺品,在人民生活中,无论炕头、墙头、码头、槽头、口头,乃至寺庙石雕、居民建筑,都有“猴先生”的位置。人们崇拜猴,喜爱猴,一直视猴为吉祥物。

猴是灵长目中的动物,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猴子的形象俏皮玲珑、活泼可爱,人们从骨子里喜欢这个与人类有颇多相似之处的灵长类动物。《西游记》中陪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斗战胜佛孙悟空,似乎成了聪明、机警等的代名词。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这个人相当精明的话,人们总会说“这人猴精猴精的”。人们从猴的习性、动作、表情等中摸索出众多供人们愉悦甚至强身健体的花样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加了猴与人之间的联系,使肖猴文化具有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猴的神话形象

《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本身就是猴,她似人,而又有猴子那样的“豹尾”和尖尖的“虎牙”,头部有丛毛,“蓬发戴胜”,“善啸”。商朝的女始祖是“有狨氏简狄”,狨就是金丝猴,简狄与夔结婚,夔是一种猿猴,夔和简狄的儿子叫“契”,就是狒狒。在神农架、巫山一带流传着“山鬼”的传说,山鬼实质上就是山中的猿猴。

猴子的吉祥象征

侯是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历代封爵制度虽然不尽相同,但大都有“侯爵”一级。作为富贵和尊严的象征,人们无不期望加官封侯,因为“猴”与“侯”谐音,人们便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猴子作为“侯”的象征,由此,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为此人们还创造了许多吉祥图案。

传统的吉祥图案“封侯挂印”由猴子、枫树、蜜蜂、印绶组成,“枫”、“蜂”为“封”,“猴”指“侯爵”。封侯挂印,意为皇帝赐爵授印予臣下,隐喻高升之意。另外,还有“马上封侯”的图案:以猴子骑于马上,“马上”为立刻之意,“马上封侯”意思是说立刻就要受封,做显官登高位,寓意功名富贵指日可待。又有“辈辈封侯”:一老猴坐在松树上,背上背着一个小猴;或小猴骑在老猴脖子之上。“猴”与“侯”,“辈”与“背”谐音,大小猴亦为两辈,寓意代代为显赫权贵。在民间,还有“猿猴托印”的年画:画上,猴子做出托印、捉蜂、摘桃、攀树等各种动作,衬以牡丹花开,象征富贵贤达、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望。

猴的艺术形象

河南淮阳县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都会举行盛大的传统庙会,祭祀人祖伏羲、女娲。庙会上出售的民间玩具中,最吸引人的是人祖猴。此猴半人半猴,全身长毛,生殖器官清晰可辨,整体造型古拙神秘。据说,伏羲、女娲当初用泥捏出的人类就是这个样子。

在北京过年过节的庙会上,有一种毛猴。此猴是以带绒毛的中药材“辛夷”作猴身,“蝉蜕”作头和四肢而成。传说,清代一家中药店的两个小伙计,常受账房先生欺压,便用这两种中药材粘出人不人猴不猴的玩艺儿来讽刺这个账房先生。传到社会上便成了一种小工艺品,叫做“半寸猢狲”。毛猴的造型千姿百态,反映了老北京的市井生活,猴的拟人化和人的拟猴化体现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情趣和幽默感。

《西游记》的很多情节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的孙悟空形象更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他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延伸阅读

避马瘟

古书上说,养马的人在马厩中养一只猴,能防止马群得病。旧时中国西南高原上的行商,驱赶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带一只猴子同行。据说,猴对骡马的疾病很敏感,常能帮人发现病马,以防瘟疫扩散。住店前先让猴子嗅一遍,无疫情方安置马匹。于是,民间也有猴能避马瘟之说,猴也得了“避马瘟”之别号。《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马温”,就是取“避马瘟”之谐音,让孙悟空掌管天马,应该说是“专业对口”。至于老孙嫌待遇太低,另当别论,但猴子是防止瘟疫的吉祥物,确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