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27082100000004

第4章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约前1027年~前949年)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后舍弃王位专心佛道,并被世人称为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始祖,诞生于三千年前的中印度,后舍弃王位后一心理佛,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并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圣人。

释迦牟尼成佛记

中土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夜梦六牙白象后怀有身孕,尔后生下一子。太子出生后取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王后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便去世了,太子由姨母摩诃波波提夫人精心照料和养育。太子天资聪颖,幼年就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罗。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到生、老、病、死等现象以及修道的沙门,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19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求教,复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的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净饭王派了五位侍者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终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当时,共修的五位侍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的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为佛陀,佛号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传教弘法

释迦牟尼成佛后,就以大慈悲的心情,博大精深的智慧,不畏艰苦的精神,开始了40年不间断的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活动。

释迦牟尼传教的区域,主要在恒河流域的中印度。大致是北到他的故乡迦毗罗卫,南到摩谒陀国的王舍城,东到瞻波国,西到乔赏弥国。其直传弟子的活动地区和影响所及,东至恒河流域下游,南至高达维利河畔,西至阿拉伯海沿岸,西北至怛叉义尸罗等地区。佛陀居住时间最长的是拘萨罗国的舍卫城和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前者有富商须达多和太子祗陀捐赠的祗园精舍,后者有竹林精舍,为释迦牟尼对众人说法布教的重要场所。跋耆、鸯伽、末罗、伽尸等国,释迦牟尼也曾居留说法。

释迦牟尼传教的方式,是随机的施设,不拘一格。他用偈颂、散文、故事、譬喻、直叙、问答等各种形式,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宣说不同的内容。对僧众谈论出离生死、证得无上正觉,对俗人谈论道德的行善。他准许弟子可不用规范化的梵语,而用地区方言进行说教,这就使得他的思想学说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民间奉祀

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一般的寺庙里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两旁是阿难、迦叶尊者,十八罗汉分列两排。

农历二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出家日,在此纪念日里,心中有佛的人士去寺院里拜佛,念经,打坐,放生,布施,忏悔。

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释迦牟尼佛涅日,在此纪念日里修法及任何善行功德,为平日之万倍、亿倍,心中有佛的人士放生、礼拜、念经、印经、吃素、持戒皆有不可思议之效果。

农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又称佛诞节,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其中的浴佛、斋会、结缘、放生和求子在过去广为流行。佛诞节流传到民间又形成了庙会,每年四月初八日要举办天佛庙会,祭祀佛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即腊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煮粥敬佛。民间有一些放生、祈福活动。

延伸阅读

菩提树

菩提树为桑科

属植物,树干笔直,树皮为灰色,树冠为波状圆形,具有悬垂气根。在中国分布于西南部、以及中南半岛。菩提树可用作寺院、街道、公园行道树。佛教的菩提意为觉悟,菩提树似乎天生就与佛教渊源颇深。

在还是

毗罗卫王国王子时,年青的悉达多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