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27082100000035

第35章 九九重阳菊花香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此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重阳时节诗人身在异乡的孤独心境。关于重阳节民间有着不同的传说。

桓景斗瘟魔

相传很久以前,汝南县(今河南省)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费长房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

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日那天,他就带着全村老少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每人,让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斩杀了瘟魔。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地传到现在。

登高避祸

相传,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很好。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路上遇到一个算卦先生,天快黑了,这位先生还没找到住处。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房,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早饭,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卦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什么事情。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房一下子就冲垮了。一会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重阳节习俗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就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茱萸雅号“辟邪翁”。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菊是长寿之花,菊花又名“延寿客”。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这一天人们还盛行饮菊花酒,吃菊花食品,吃重阳糕。

延伸阅读

重阳词

醉花阴

重阳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