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炳坤 林 晖
罗阳笑容谦逊,一身蓝色工作服整洁利落,浅色眼镜后目光柔和。
即便担任大型国企“一把手”,他也性格和善,为人低调。当他猝然离世的消息传出后,记者追寻其人其事,才发现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轰轰烈烈,只有默默承担,勤恳实干。
他留给身边人的三个印象,感人至深。
印象一:“他总是把空间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一架新机从设计到制造,从试用到维护,担任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罗阳是“关键人物”。与罗阳有过合作的人都说,他用坚强和隐忍维系飞机研制链条的顺畅和平衡。
制造与设计单位是一对矛盾体。设计者愿意立足技术最前沿,而在工艺水平相对落后的我国航空制造业,设计意图很难完全工程化实现。但作为新机研制生产总指挥的罗阳,总是给上游最大的创新空间。
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孙聪说,研讨设计方案时,罗阳很少要求修改以降低制造难度,总是鼓励我们大胆设计,加工制造时遇到了困难他再去想办法。在歼15 身上,罗阳和他的团队攻克了很多工艺难点,突破了起落架、机翼折叠、拦阻钩等关键技术,从设计发图到新机下线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的研制速度奇迹。
沈阳是我国重要的飞机研发制造基地,除了沈飞,这里还有多家飞机研究、设备制造厂所。在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孟军眼中,沈飞不仅是这其中的大哥企业,罗阳也很有老大哥的范儿。
“作为沈飞的关键设备供应商,公司每当遇到资金困难,只要向罗阳提,他都会毫不犹豫,尽快解决。”孟军说,他的着眼点不仅仅单纯从沈飞的利益出发,维护的是整个飞机生产链的顺畅。
没有罗阳的坚持,就没有我国第三代航空发动机的成熟成长。罗阳作为生产现场总指挥,冒着风险决策,推动使用国产发动机。孟军说:“飞机平台没有自己的国产发动机,将来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罗阳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做出了大大的贡献。”
同样,军方的高标准高要求,常常把制造方“逼”入艰难境地。海军装备部飞机办公室主任李鸣说,军方要求,将歼15 打造为“精品工程”。精品,即最小化的误差、零缺陷的产品质量,这也意味着企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你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这是罗阳常说的一句话。为提高速度,罗阳打破先在研究所设计、后进沈飞制造的老规矩,将两个单位的研制人员整合为一个“飞鲨”团队,不分你我,不分先后,联合设计,联合制造。飞机移交军方试飞和训练后,罗阳又提前组织了与海军部队同吃同住的保障团队。
“将空间让给别人,将难题留给自己,唯有一颗宽厚豁达、锐意进取之心才能做到。”中航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林左鸣说,在国防发展的大局和航空技术追赶的大义上,罗阳没有丝毫含糊!
印象二:“不摆架子、不会训人,他哪像个当官的?”
领导15000人的大型国企,罗阳给干部职工们的印象却出现很大反差,一面是他热情似火,一面是他谦逊柔和,无论哪一个似乎都不是平日人们以为的为官之道。
刚参加工作时,罗阳就是个热心人。曾经同一个设计室的李文志还记得,那时候多数同事都是外地人,看到大伙长期吃食堂没有油水,罗阳就偶尔请同事们到他沈阳的父母家去改善一下伙食。但又怕大家不好意思,就编出帮忙搬家具、打扫卫生种种理由,贴心而又温情。
当上企业领导后,罗阳在赶任务同时,总不忘对职工们多一份关心。试飞站岗位关键、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站长张晓强几乎每周都能看到罗总来到现场。“深夜看到大伙加班,他操起电话,叮嘱后勤一定要给现场加餐;进入冬季害怕工人冻手,他又让公司给外场人员每人配发了一个暖手宝御寒。”
很多人认为,当领导必要时在下属面前摆摆架子、耍耍威风,才能压得住阵脚,而罗阳却与这一想法相去甚远。秘书任仲凯找罗阳批材料,罗阳签字很小,任仲凯不得不提醒,您写得这么小,让副总们怎么写,但他却不以为然。集团公司领导合影时,作为主力厂“一把手”的罗阳总是往旁边站,秘书提醒他应该往中间靠,他却说:“这种事情,站在哪里还不都是一样?”
自古言“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罗阳却很少训人。有一回沈飞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很多干部职工都惴惴不安,认为“这回领导一定会拍桌子,处分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安全生产会议上,罗阳竟然细细讲解起从八个方面抓生产、保安全的方法。
办公室副主任吕殿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毛遂自荐当起了老师。“该训的时候训,必要时拎出一个人来质问,杀鸡儆猴。”一番道理说得罗阳直点头。但是批评的话从身材高大的罗阳口中说出来,却还是那么中肯、中听,让吕殿凯哭笑不得。
新机试制部部长张国胜汇报工作,讲到任务完成困难太大,被罗阳批评一顿:“弄不好处理你!”第二天张国胜着急上火嘴上起大泡,罗阳一看心疼不已,赶紧安慰:“我那天心情不太好,不就是说你两句嘛……”
只有妻子王希利了解罗阳的心。“每研制一个新型号,接到一项大任务,罗阳回家常说,是下属们、职工们在帮他的忙。”王希利告诉记者,所以遇到问题时,罗阳不是马上想到批评和责罚,而是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出现,如何解决,“他深爱自己的团队!”
正是在这样一位带头人的领导下,5 年来沈飞在实现多个型号首飞的同时,企业产值也从40多亿元上升至120多亿元,利润年均增长34%。
对事业和职工的深厚情谊,也让职工们记在心上。去世当天,罗阳工作过的中航工业沈飞和沈阳所近万名职工自发回到单位,迎风站立,送领导最后一程。
印象三:“他爱家庭,航空却成全家的晴雨表。”
年轻时爱排球、爱摄影、爱下棋的罗阳,在家人眼中是一个有情趣、懂生活的人。然而这些年对事业的追求,让全家人的心情随航空而动。
罗阳的孝心是出了名的。7年前父亲去世后,罗阳不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去干休所探望老母。劳累一天的罗阳,喜欢在母亲的床上躺一会儿,和老人聊聊天,哪怕只有十分八分钟就要站起来往外走。79岁的老母亲吴传英说,罗阳每次左手扶车门,右手抬起来告别的样子,仿佛还在眼前。
妻子王希利说,罗阳出差走到哪里,给她打打电话,问问女儿近况,几乎成为习惯。女儿罗靓在上海念大学快两年了,别的家长都去看过孩子,只有他们俩例外。有一次假期回校前,王希利擅作主张告诉罗靓:“这学期妈妈爸爸会去看你。”没想到这句话被孩子记在心上,回校碰到同学就提,又是自豪,又是期待。王希利把这事告诉罗阳,父亲一听就受不了了,两人挤出一个周末去看了孩子一趟。
“其实有很多机会,罗阳去上海附近出差,但一直没去看过女儿。”王希利告诉记者,她几次提醒丈夫去看看孩子,但他不争执、不辩解,干完工作就回来了,“我知道他忙,也就不责怪。”
王希利说,她和罗阳也有很多梦想,也期待着抽空出去走一走,转一转。每次提到这个话题,罗阳总说“等退休以后吧”。有一次王希利急了:“你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就盼着咱俩快快老了……”
平时晚上九十点钟回家,罗阳会坐在电脑前,听一听舒缓音乐,看看网上的围棋对局,这是他难得的放松。妻子将切好的水果端到他面前,他们会深情对视:“谢谢老婆,你太好了!”
“他是一个对生活要求低,很容易满足的人。”王希利说,比如我的厨艺这些年也没有什么大的长进,罗阳却从来都不挑。“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难吃,他却吃得津津有味,还一个劲儿地夸我做得好。”
然而每当赶上关键任务,早出晚归的罗阳会变得双眉紧锁,身影疲惫。深夜回家,王希利有时责怪他不爱惜身体,罗阳会说:“你没上工厂去,你没看看一线工人,他们比我还辛苦。我还能回家睡一觉呢,而工人们却住在车间里,有的累得直打晃,还在那儿坚持!”
“每当有重大任务,他一回家我就会迎上去问‘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他说好,非常好,我们都高兴得像孩子一样。”王希利说,罗阳高兴,我就高兴,新机研制成不成功,飞得好不好,已成为这个家庭的晴雨表。
“任务完成的兴奋过后,罗阳总会认真地对我说,‘我一定要重奖我手下的人。’”王希利说,罗阳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如果他还在世,到年底又会筹划来年给职工涨多少工资,又会在每个早晨一起床就看天气了。“他希望日日晴好,早点让飞机试飞上天,他就这么跟时间赛跑!”
(2012年12月10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