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筑梦蓝天
27076600000060

第60章 写给罗阳

朱小姝

罗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制造工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总,中国最大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的掌门人,参与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舰载机起落训练的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2012年11月25日在成功完成训练后以身殉职,成为永远守护在航母甲板上的英雄。

他知道,这个战场还需要他继续坐镇指挥,战机们还需要由他来做导航。他要以自己的身躯,去垫平每一次试飞的坎坷,以自己的魂灵去护佑他心爱的战鹰一次次安全返航。

英雄的善终,不关乎年龄。牺牲在任何一个战场上,都是他的光荣。与战场相伴,他永不会寂寞,永不会后退,这就是英雄的风采。一个身躯倒下,一个战魂永生,这便是他为后人耸起的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我与罗阳素昧平生,只因为“2012年度辽宁经济人物”评选活动,才有缘与他伟大的名字有了交织。作为候选人之一,他被列入我们的名单,并由我负责采写。我们借以通过这种表彰,将那些默默奉献在创富一线、实干报国的优秀企业家族群呼唤到时代的前台,让他们领受公众的致意与热爱。

清楚地记得,当组委会向罗阳的上级机关征询意见时,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先生脱口而出: 他太够格了,参加评选,当之无愧,他是我们航空工业的一面旗帜。

林左鸣也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早在新千年之初,他单枪匹马,从天府之国来到辽宁,以“修身、兴企、报国、富天下”的胸怀与抱负,扛鼎起拯救的使命,让业已黯然失色的“黎明”重现复苏的光芒,那一刻,他的名字与他传奇般的故事一道被辽宁人民记住。国企改革攻坚战中,他更以卓越的智慧与胆识,为下岗、转岗的职工守住了后续的饭碗,为中国国企改革 出一条不寻常的路子,也让他的“思想之下,方法不过尔尔”的管理实践,结出善慧双修的硕果。如今的“黎明”,正以勃勃的姿态,为世界的发展提供着强劲的动力。

所谓惺惺相惜,英雄总会在英雄身上见到伟大。在罗阳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罗阳一个人的风采,还看到他的前面、背后,乃至一个庞大的群体,那是一个甘愿为中华民族流血、流汗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于是,为了追寻这面旗帜,我于2012 年11 月21 日来到沈飞。那一天,我没用任何人相陪,只是一个人。我深深知道,这是一次分量异常的采访,是一次踏踏实实的心灵对话,是一次向神圣的致敬,而所有像往常一样表现出的职业优越感,都将是对采访对象的不恭。

神圣面前,一切张扬都是可耻的。

小时候,我家住在省军区大院,大院紧靠北陵公园的南墙,而沈飞则坐落在公园的北部不远处。我常常可以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见到从北边飞来的飞机。先是听到很大的嗡嗡声,接着便能看见大飞机从头上掠过,有时是一架,有时是几架,好壮观的场面。每次看到飞机,我和小伙伴们都会停下手上的游戏,兴奋得蹦跳起来,张着小手,大声地向天空呼喊。女孩们稍微斯文些,但也会掏出手绢疯狂地挥舞。我们以为飞机无所不能,我们以为飞机从天上可以看到我们,并为我们停留。于是,我们便扯破了嗓子向飞机招呼: 哎———大飞机———停一停———,喊声直到我们看不见它的影子为止,但飞机屁股上拖出的一条长长的尾巴,还能让我们继续兴奋,于是,我们再次呼叫:飞机拉烟儿了———飞机拉烟儿了———

飞机拉出的烟,弥漫在空中,慢慢才散开去。或浓或薄,像彩带一样飘逸漂亮。

飞机,就这样神圣而又神秘地存在于我幼时的记忆里,后来,慢慢长大,院子里有的孩子竟然成了沈飞的技术员或工人。当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资格拥有代号的,只有军工或特殊的工厂才有。能走进用代号的工厂,还是生产飞机的企业,这在我们那个年龄段的价值评判里,已经不亚于中了状元一样骄傲。

十六七岁时,我第一次乘飞机出行,是从沈阳到北京,坐的是“三叉戟”。后来知道,这种飞机产自英国。

年少时,对飞机所充满的神圣感,并没有因为后来生活的变化或视野的开阔而有半点削弱,反而那种探索与关注的欲望更加强烈。在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的今天,一味地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都是不恰当的,但怎么说,心里都依然期待着有一天能坐上中国人自己生产的飞机。就这样,沈飞带着她固有的神秘感与神圣的文化基因,带着浓烈的民族骄傲感,把持着我对它持续的崇拜与景仰。

所以,那天早上,我早早地出发,到达沈飞大门时,才7点钟,距离我们约定的采访时间还有整整2小时。我绕过大门,来到职工的生活区,这里是一片密集的三层楼房,有几十幢之多,放眼望去,蔚为壮观。楼房虽多已破旧,但秩序依旧井然。据说这是前苏联援建中国时建成的,距今已有五六十年。

这里是见证沈飞发展的另一只眼睛,也是中国现存的最为集中的产业工人生活区之一。我很想藉由他们的行为细节,来透视他们产品的质量; 由他们的面目表情,来揣摩他们的企业文化; 由他们的喜怒哀乐,来分析他们的生存状况。

生活区离厂区很近,许多职工都是依靠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临近高峰时,但见人车如潮,再加上清一色的蓝色工装,步伐的跌宕起伏,仿佛一股股汹涌澎湃的海浪,煞有气势。站在远处,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感: 这是一支充满希望的队伍,是一股不可名状的力量。

而这力量究竟是来自于一致,抑或是来自于密集,还是来自于一个个鲜活生命的蓬勃绽放?当时我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但对于已经习惯了单兵作战的我,面对这样大兵团的出征,最直接的感观就是雄伟、壮观、不可阻挡。

一阵风卷残云后,世界顷刻变得安宁下来。刚刚步履踏起、车轮卷起的尘埃,悄悄地回落于大地。8点刚过,周围已是一片静寂。厂门外,零星有几人出入,也是步伐紧凑。隔着大门向内望去,不见闲散人影。

厂区的正门是圆弧形的,圆心在外。圆心在外,在我眼里就是开放、无私。企业的名字是蓝色的黑体大字,整个氛围,不见半点花哨。因为足够高贵,所以无需再借外物烘托。因为足够厚重,任何炫耀都显多余。

我被一种久违的秩序感深深地征服。

秩序来自于对纪律的敬畏,来自于内心对共识目标的追随与服从。

厂区内有若干座白色的矮层小楼,院子里干净利落,整齐划一,超然的低调中可以窥见其笃信笃实的作风。至于生产车间,我无缘一睹它的风采,这也是我此行的一大遗憾。

在世界已霓虹闪烁、镂金错彩、雕墙峻宇的今天,这里却给了我一种无法想象的俭朴、低调与宁静,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它与外面的喧嚣繁华竟然不过是一路之隔。

我无法平息内心的波澜。焦躁的脉搏里,这里还有一息优雅的韵律在跳动; 疯狂的世界中,这里还存留着一片没被破坏的田园。这如何不让我再次为之心生景仰,肃然起敬?

9点到了,我准时地出现在约定的地点。出来接我的是沈飞宣传部副部长,叫王克军,是一位学航空专业、长得敦实的“70后”男性。接着是包括有沈飞办公室负责人和另外两位更年轻同志参与的座谈。办公室的同志更多地介绍了罗阳的工作情况,讲罗阳的工作上的忘我,讲攻克重点项目上的难,讲同事间的兄弟情,讲对母亲的孝……一个强硬的男人,在他的故事里依然闪着人性的光辉。席间,我多次被罗阳动人的故事感动,以至“花容”尽失,泪飚会场。

忽然,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感突袭心头,这是我作记者30多年来不曾有过的感觉。我暗暗想,如此重负下的受访,会不会又是一次罗阳推不掉的负累?若是这样,那将是我人生中犯下的一个不可饶恕的美丽错误。于是,我思忖,待约定罗阳后,我要改变以往采访者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风格,将对话熬成一锅重倾听、高质量的“心灵鸡汤”。

那天,罗阳还在航母现场,按照计划,他要25 日才从舰上回沈。于是,接待我的同志将采访的日期约定在他回沈后的第二天。

我心里自然充满着期待,期待见到这位造飞机的老总,也期待这是一次打破常规的采访。

沈飞纪念馆,就设计在厂区内,第一主题便是厂长史。历任的厂长 (总经理) 照片庄重地挂在馆内的入口处。熊焰、莫文祥、唐乾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记忆中只有在儿时的教科书或报纸上才能见到,如今他们竟然这样直接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与我的心灵对视。

伟大之下,我才知自己如此渺小。

我的心怦怦地在跳。

依着顺序,我默数着,一、二、三……十六,罗阳是第十六任。

这是一张太“简单”太朴素的脸了,既看不出伟人的相貌,也没有英才的脸庞,只有“简单”与“干净”,干净、简单到至极,至极到一眼就可信任。

罗阳1961年6月29日生于沈阳,沈飞建厂于1951年6月29日,比罗阳整整长10岁。不求同年轮,但求同日月,这样的巧合,也许是上天给予他们的最大因缘。而罗阳二字中,一字为祖上姓氏,一字为故乡盛名,这样的深情,也许是最高形式的热爱。

冥冥中,罗阳是为沈飞而生,为沈阳而生,那为沈飞而死,为沈阳而死,又有何憾?

罗阳自己说过: 航空报国,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使命。使命,就是上天的差遣。

11月25日,距我约定采访的前一天,那天是个周末,我闲赋在家。大约中午时分,我接到电话,电话的另一头传来低沉并夹着呜咽的声音: 罗阳走了。刚刚。

走了?我当时一下子无法反应过来这“走了”的特殊词意,以为他是凯旋归来。可谁知,这一“走”,竟走得这样匆忙,走得这样遥远,走到了我们遥不可及的另一个世界,走得再不能回来。

我与罗阳不曾谋面,却有种世交之感,从儿时望着的那一架架从头上掠过的飞机算起,我便与沈飞有了交集。只遗憾,我与罗阳缘悭一面,便没有机会倾听到他亲口讲出的故事,没有机会为他的故去秉烛送行。

林左鸣在悼词中悲痛地说: 他的牺牲,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巨大损失。这一句赞美,令高山为之肃穆俯首。

林左鸣呜咽地说: 我们也失去了一位好兄弟。这一句挽留,引万人为之肝肠寸断。

朋友也许都可以离得很近,而英雄该与我们离得远点。我不会责怪英雄爽约。

如果说,曾经沈飞因为辉煌而名扬遐迩,成为共和国的骄傲; 而今天,罗阳的名字,再因为国捐躯,令万流景仰,一瓣心香。

英雄的企业,造就英雄的企业家; 英雄的企业家,托起英雄的企业。英雄的企业与英雄的企业家,已成为一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赖以依靠的中坚力量。

罗阳走得豪迈壮丽,他永远地留在了战鹰起降的跑道上,用自己无私的躯体,干净的灵魂,为他心爱的战机导航。从此,无论风雨雷雹,无论山呼海啸,他都在那里,像一盏明灯,照亮“飞鲨”的航程。

生与神圣同活,死于挚爱相守。罗阳,您的人生已是完美。

罗阳是当年经济人物排名第一的候选人,我曾带着对航空工业的特殊感情,为他倾心预写了最漂亮的颁奖辞,可是,他却别了我们,去了天堂。

组委会曾一度坚持追授他这个来自于公众与媒体的荣誉,为罗阳的奉献精神再奏一曲赞歌。后来,大量的荣誉如雪片纷飞,个个荣誉均已企及至高。我想,罗阳是累倒的,如果生前我们能为他着想,让他少一份纷扰,少一点儿操劳,他会不会与我们再共同战斗几年、几十年?那既然如此,我便不希望他身后的功名再成为他的负累,而其实,他生前淡泊名利、鞠躬尽瘁的品质,早已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他以生命做注,任谁也无法与他齐名。

质本洁来还洁去。在掺杂着各色味道的功利场中,即便是荣誉,我也不希望再去打扰他的安魂。

他累了。睡了。我不想再以赞美的名义去扰醒他。

又是一年泣泪时。一年前的此刻,我正满怀激情期待着与罗阳的对话;一年后的今天,我正满怀悲痛,为罗阳的周年作祭。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山河依旧,日月依旧,敬仰依旧,怀念依旧。

罗总,我那一次的约访,不知是否成了您的负担?若是,我向您的英灵致歉。自此,我已经要求自己,要真诚地去善待每一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忘我工作的人,善待每一位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殚精竭虑的企业家。

最好的支持,也许就是不轻易去打扰。

馨香祷祝,罗阳的英灵安息!

(作者系辽宁日报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