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沈飞经营部部长邓玉东忆罗阳
记者: 马 倩 邓美琳 陈百艺
12月3日,邓玉东从一个会议现场赶过来接受采访时天色已晚。在记者们表示歉意时,他说,没关系,自己已经很习惯于每天7点以后下班,因为作为负责公司发展规划的经营部部长,罗阳常常会在下午6 点多处理完当天事情后,叫自己过去。而这样的场景每个月都会发生二三次。
在和邓玉东交流的过程中,罗阳身上细致的一面被逐渐挖掘出来。“喜欢留下用过的纸做计算”“核对报表中的细节数据”“仅凭心记能记得每件事情的节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对于这位鞠躬尽瘁的总经理,挖掘的愈多,愈让人心怀敬畏。
也正是罗阳的严谨细致,在这几年时间中塑造了邓玉东。
客串演讲也认真尽心
罗总是2002年到沈飞工作,那时候是做书记,做党务工作,我们也不是很了解,打交道不是很多。2005年我跟他有了第一次直接接触,我那时负责中国支线飞机ARJ21的项目,有关项目的所有事情都由我来安排,当时的李方勇总经理不在家,罗总代表沈飞出席装配开工仪式。装配开工仪式实际上不是书记的事,但是他非常重视。国家有关部委主持,所以他在仪式上要讲话。为了了解好项目进展,他中午放弃休息把我叫到他办公室,看了一堆材料,包括项目进展情况、来龙去脉、各种数据以及存在的困难等。一般来讲像这种客串讲话,他完全可以照稿一念就完事。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是他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和认真。另外一点,罗总记忆力特别好,我们跟他讲各种数据,他也就听一遍,讲话稿也就浏览一遍,就往口袋里一揣。下午两点我陪他去到现场。他讲话时几乎一字不差地把稿件主要内容非常流畅地讲下来,稿子之外的有些数据也讲得非常清楚,我对他的记忆力非常佩服。他对事情的记忆能力包括对逻辑的把握,确实很惊人,这让我印象非常深。
一个问题会问N个“为什么”
2008年我出任经营部部长。经营部负责公司的发展规划、综合计划、绩效管理、基础管理和管理创新。从这以后,跟他接触多了起来。
有几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罗总经常在每天下午6点半左右处理完当天事务之后,考虑一些长远的事情时,就让秘书打电话找我。我也知道他的风格,所以我习惯7点以后下班。他让秘书把我找到办公室来,就会说这件事情他是怎样想的,并且说得很细。他会拿出几张用过的纸,用铅笔在背面写上几条想法,字写得很工整。比如说像管理“四化”———管理的严格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他会把它写下来,说他是这么考虑的。然后他会看着我。如果我说出可能出现问题、没有考虑到的地方等,他会盯着我,然后在纸上标记一下,标记的地方意味着还需要再斟酌,然后他就会接着讲,有时候讲到兴起时他会站起来在屋里转圈,讲完了以后他还会条理清晰地一、二、三地说出要求。我回来根据他的要求,充实完善他的一些想法和思路,做出书面方案,之后安排实施。一般来讲,我三天就要回复他,这是他的习惯性要求。我一开始不习惯,感觉时间太紧张了。
我们方案做完了给他看,他会拿铅笔画出不合适的地方。他喜欢用铅笔,他说应该是这样,你这个思路不行或者应该从这个角度来入手。小事情都讲得非常细,而且有些事情讲得非常深入。一个问题,他会连问我三个“为什么”、五个“为什么”,我都要说清楚。一开始跟他打交道时我受到不少批评,后来我慢慢地找到了“对付”他的办法: 我认为他关注什么我都会提前准备,见他时会带一包资料去。现在回忆起来,我和他一个月至少有两三次这样的讨论,有时10分钟结束,有时候则是3个小时。有一两次讨论到晚上10点,他也不吃饭,我也不吃饭,直到把问题讨论完。他会把一件事情想得很到位,甚至他会交待一些考虑问题的方法。我们都是经过磨合的,时间长了说话的风格都差不多。这就是他和我工作的一个基本场景,他会主动找我谈问题。
例会之前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
每月还有一个固定项目,就是我要跟他汇报公司月度工作情况。每个月我们都要开干部例会,会上他要讲话,多是关于我们公司这一个月的工作进展、存在着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风险。这个讲话稿是我们给他准备的,开例会之前三天左右,我们都要跟他汇报,把讲话稿送到他办公桌上。看完以后,他都要核对每一个数据。说实话,有些数据是很复杂的,可能有时候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因为这个工作是很多人来做的。但是他看到这些信息,都要问这个数据为什么是这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产生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所以后来每次汇报之前,我都要仔细看报告。我们报告大约20页,而且都是5号字,里面图表比较多,我都要花时间在前几天全部弄清楚。我知道他会在倒数第三天或者倒数第二天找我,他不在最后一天找我,因为他还要整理他的想法。他有一个规定,例会一般在月初开,他要求下个月的事情讲下一个月的数,上个月的数一定要上一个月的数。虽然有些统计数据比较复杂,但现在我们到每月的最后一天肯定要把所有数据都准备到位,哪怕我们一晚上不睡觉。这是每个月都要做的,所以他对数据的把握是非常细的,你稍微有一点儿偏差,他会把生产部门的报告跟我的报告对,对完了以后把我们两个人都找来,问两个人的数据为什么差很多、什么原因,他会找出我们讨论每一个数据统计口径上的差别。这是一种日常工作,也是他的工作风格,做事情和考虑问题特别细致。哪天他会找我,我心里都清楚,除非他出差。一般他在家的时候,他到哪天要找我,我都会在办公室不走,等着他。例会一般都是安排在30日、31日或者1日,最晚不会超过2日。一般过了26日、到了27日我们就知道他会找我们了。
做企业“人”是第一要素
罗总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我个人认为经营部是他经营思路和想法的第一个具体落实者,因为他的一些管理思路最终要形成思路、成文或者具体落实是由经营部来做的。从2008年以来,他主要做这几件工作: 一个是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从干部抓起。他给我讲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说做企业实际上“人”是第一要素,要管好人,把人的力量和能力发挥出来。干部首先要做好,干部的作风和队伍建设上首先抓好,所以在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方面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2008 年一直抓到2009 年。第二个工作是2010年开始抓管理“四化”,包括严格化、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从严格化做起,这是他的基本管理思路。作为一名企业家,他通过这些方式,通过统一大家的步调、确定基础的方法来实现管理。管理“四化”是管理方法,光有态度、作风还不行,光有想法也不行,还要融合到实践中,这是他讲得很清晰的脉络。管理“四化”我们抓了两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他遵循的管理方式,其中还有一些要素管理,他很重视所有管理要素,他要考虑清楚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是他做管理的基本思路: 要抓要素。是人还是物,是信息还是资源,他都要分得特别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