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筑梦蓝天
27076600000043

第43章 我们是受航空精神感召的一代

———中航工业沈阳所副所长赵霞忆罗阳

记者: 刘文波 高 飞

与罗阳同一年分配到沈阳所工作的赵霞,说起罗阳,有很多共鸣。她说,罗阳是航空人的杰出代表,我们是受到航空精神感召的一代。

航空精神的传承

记者: 您与罗总是同一年到沈阳所的,您眼中的罗总是个什么样子?

赵霞: 我和罗阳都是1982年分到沈阳所的。我们是设计所,都是从设计员开始,每个岗位都经历过。一步步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一点一点被提拔的。罗阳是比较早,更确切地说是最早的一批年轻高工和研究员。从设计上,罗阳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和优秀的设计师,我们是“**********”后第二批分到所里的大学生。到所以后,因为是本科学历,感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水平还有欠缺。所以,1987年他报考了北航的研究生。恰好我也是同年在北航读研究生。我们都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尤其是罗总,学习非常刻苦,当时基础课是在学校学习的,毕业论文是根据沈阳所的科研任务和预研课题回所做的。在北航我有幸和他同学了一年半。其间,我们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以更好地适应今后设计所的设计工作。

记者: 读研究生,除了学业上的收获,还有别的收获吗?

赵霞: 可以说是对这份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吧。战斗机设计有它的难点和特点。救生专业涉及到飞行员,另外飞机是重复使用的,有它的全寿命,从设计到制造,可能细微的疏忽,哪怕是小小的一个零件或螺丝钉出差错,都会葬送飞行员的生命。从入所做这个行业开始,对我们的要求来说是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首先有个保密的要求。

记者: 您说过你们是受老一辈航空精神感召的一代,能具体说一说吗?罗阳对您说过类似的感受吗?

赵霞: 罗阳的精神,他不仅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了航空工业的50万航空人,几代航空人的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质。1982年初来沈阳所的时候,以及后来在北航学习课余时间与罗总聊天,我们都能深深感觉到,我们是受航空精神感召的一代人。1982 年,沈阳所刚刚受命研制一个新型号,我们刚来的毕业生一下子感觉到了所里的老同志那种加班加点的拼搏精神。

那时所里的条件很艰苦,许多老同志三代人一大家子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但是,即使是那样的生活条件,晚上加班加点,他们毫无怨言。因为好不容易有型号任务,大家都很珍惜。像罗总和我这样新来的同志亲身感受了老同志那种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他们只有付出不求回报,那时没有奖金,没有加班费。我们这一批人,包括罗总,进所以后,深受老一代航空人的言传身教和精神感召,这对我们后来的人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2012年是我们毕业30年,这30 年来取得的许多成绩与老同志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的浸润有着必然联系。学习风气也好,社会风气也好,为人处世也好,面对那么多的诱惑,罗总想的只是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做好航空工作。

勇于担当的心态

记者: 罗阳是制造单位的领导,他是怎么协调设计单位与制造单位的关系的?

赵霞: 罗总在沈阳所工作了20年,从事飞机设计20年。后来去了沈飞,从设计到制造。从飞机设计的角度来说,你要有良好的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案。但设计出来以后,从制造角度来讲,能不能生产制造出来,对沈飞来说还要有好的制造技术、工艺水平和生产组织管理。因为一个飞机有几十万个零件,一个团队有上百个承研单位。这样对协调管理,包括制造技术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所以罗总完成了从设计到制造的有机的、完美的结合。为什么舰载机这么短的时间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我们的几个飞行员都是一次着舰成功,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在飞机着舰的时候有个关键的12秒,这12秒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这12秒内有一点儿的闪失、飞机有一点质量问题都会机毁人亡,风险是非常大的,好多报纸和电台都说是“刀尖上的舞蹈”,难度确实是非常之大。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这其中罗总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他是从设计所到制造厂的领军人物。从设计上说,设计创新了,罗总知道制造技术必须跟上,在歼15飞机的研制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包括项目管理,工艺直接深入到设计团队,最忙的时候,曾经最多有500多名设计和工艺人员每天到沈阳所和设计人员并行工作,沈飞的制造业提前延伸到设计中,然后,图样设计出来之后,沈阳所的100 多名设计人员每天又到沈飞现场共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另外,从设计手段上,歼15 飞机研制采取了三维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设计采用三维数字化,制造也要同步。还有就是出现了问题大家都换位思考,面对问题,共同面对困难。因为舰载机有许多特殊的关键技术要突破,就是说,设计和制造要融合,必须要有团队精神,否则,研制周期保证不了。这几方面要做到,和决策人有很大关系。正因为罗总有在沈阳所工作的经验,懂得设计流程和先进性,因为设计理念先进了,飞机性能才能达到要求,但是要达到高的性能要求,对制造业就提出了很多苛刻的要求,这样两家必须互动,整个舰载机研制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罗总在这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只有罗总,两边都懂,两边都是专家,碰到问题有担当的心态。

记者: 作为歼15的研制现场总指挥和生产单位的负责人,遇到压力时,罗总是怎么对待的?

赵霞: 罗总到沈飞作为现场总指挥,指挥了多个型号的生产,飞机交到部队,不可避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论飞机在部队出现任何问题,其中有设计的问题,有制造的问题,也有成品厂的问题,但飞机是从沈飞交出去的,每当出现类似的问题,作为罗总,作为沈飞的领军人物,都会眼睛向内,首先查自己的问题,换位思考,然后担当。在这方面每个人都是有压力的,罗总每年都要同军方签多个责任状,出现了质量问题是要挨处分的,这种责任要求非常高。型号一旦出现了问题,罗总代表沈飞这个团队,他会勇于担当。正因为他有了这样的品质,歼15飞机的任务才会顺利完成。他是我们国家少有的优秀人才。

记者: 您觉得是什么原因让罗总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赵霞: 是对航空的热爱。30年来,我们在设计工作中共事20年,共同为航空奋斗30年。我们这个行业工作很累,责任太大,“711”“724”工作很长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年,尤其是“十一五”“十二五”将近10 年,型号任务非常繁重,正因为他热爱航空事业,在内心深处下定了决心为航空事业奋斗终生,所以才能为航空工业奋斗了3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