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文波
2012年11月25日,是个明媚的日子,辽宁舰凯旋靠岸,歼15舰载机在此前实现完美着舰,预示着中国航母工程取得实质性成功; 2012 年11 月25日,是一个阴霾的日子,这一天,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年仅51岁。
战友们谁都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罗阳,咱们回家
此前一天,罗阳从辽宁舰上给妻子王希利打了一个电话,兴奋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妻子已经有一周没有他的任何消息了,由于保密,妻子甚至不知道他的去向。任务完成,很快就能回家了。
第二天,他们真的见面了,却已是阴阳两隔……
王希利拉住罗阳的好朋友、与他一起上舰的歼15 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泣不成声:“你带走了罗阳,你为什么不把他给我带回来?”
罗阳在舰上就已感不适,但他没当回事儿,说休息一下就好。辽宁舰靠岸的时候,罗阳已经非常不适,连跟接舰的战友拥抱的力气都没有了。
紧急抢救,3个多小时,人们依然不想放弃,总希望平日里身体很棒的罗阳能够创造奇迹。
罗阳走了,在他魂牵梦绕的舰载机成功着舰十几个小时以后,当晚的庆功宴都没来得及参加……
按照惯例,遗体会保存在医院的太平间。
王希利说:“让罗阳回家吧。我不忍心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留在这里。”
妻子和战友,护送着罗阳一起从大连连夜赶回沈阳。
罗阳去世的消息,很快在他工作过的中航工业沈飞和沈阳所传开。当汽车驶出沈大高速时,零公里处,已经自发地集结了几十辆私家车。“罗总,我们来接您回家了!”
一列车队,打着双闪缓缓前行。
到罗总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走走吧,罗总还有太多的眷恋。
先到罗阳母亲居住的楼下转一转吧。罗阳是个大孝子,只要他在沈阳,每天下班总要先去看看母亲再回家,每次出差回到沈阳,也总要先回去看看母亲再去上班……
到罗阳家楼下转三圈吧。“再看一眼吧,我们的家。有我陪着你。”
到沈阳所罗阳工作过的地方走一走。他大学毕业就进入这个研究所,整整20年。他在这里,从一个设计员到党委书记,是这里塑造了他。
沈阳所的员工在寒风里,拉着匆匆用毛笔写就的条幅,迎接罗阳回家。
去沈飞看看吧,他的办公室、快速反应中心、试飞站……一段又一段,沈飞的员工沿途站得满满的,11 月的寒风吹乱了人们的头发,火热的泪水,流淌在冰冷的脸上……
试飞站是罗阳最后两个月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在这里,检验着以往所有的劳动成果。沈飞员工的私家车一辆挨着一辆排列在跑道旁,车头向西,跑道上没有灯,几百盏车灯齐齐点亮,为罗阳照亮回家的路……
罗阳,一路走好
11月25日,100多辆私家车,绵延近两千米,把罗阳的遗体护送到回龙岗革命公墓。
沈飞和沈阳所搭起了公祭堂,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前来吊唁。有工作之余的员工、也有退休的老员工,拿着退休证、进门证、介绍信前来; 有街道和沈飞周围的居民、还有热爱航空的网友代表纷纷前来悼念……
网友自发地发起了对罗阳的网上公祭,一盏盏摇曳的小蜡烛,一首首催人泪下的诗词,表达着人们的无尽哀思。“初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这两句诗,在无数网友间传递。
“我知道,这段时间你太累了,你睡吧。”王希利这样说。
11月28日凌晨,严冬的沈阳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人们说,老天也在为痛失罗阳而哭泣。
11月28日上午,沈飞试飞站的除冰车在繁忙工作,明天是罗阳的遗体告别仪式,他们要在今天完成一次例行试飞。“天气不好,本来可以不飞的,但是,我们还是想试一试,让罗总最后看一看。他最喜欢听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沈飞副总经理祁建新不忍让罗阳错过最后的机会。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英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楷模……这一系列的荣誉,罗阳如果活着,会像往常一样,一一拒绝。
11月27日10时,辽宁舰航空部门的官兵面向滑跃甲板集体默哀,我国第一艘航母为罗阳鸣笛。
11月29日10时,罗阳的遗体告别仪式举行,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
共和国以最高的礼遇,向航空英模致敬。
“从不麻烦别人的您,请接受我们对您的帮助吧,穿上您人生最后一次新装吧。”沈飞党委书记谢根华在“痛失罗阳”一文中这样写到。
告别时,罗阳身穿中航工业的工装,工装外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中航工业总经理谭瑞松在罗阳追悼会的主持词中最后说:“让我们集体默哀,为罗阳壮行!”
为罗阳壮行!仿佛罗阳又踏上新型号研制的征程……
(2012年12月1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