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27074400000035

第35章 文化风采篇(3)

2002年5月,在纪念******《讲话》发表60周年之际,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周密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克服重重困难,努力促成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一航沈飞慰问演出。演出之夜,一航沈飞张灯结彩,花团簇锦,舞台背景是一架巨型歼8Ⅱ飞机,会场四周悬挂巨幅“航空报国,追求第一”集团理念标语。王昆等著名表演艺术家登台献艺。国防科工委、辽宁省领导及集团公司领导和院士、劳模代表观看了演出。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对此进行了报道并在黄金时间多次播出演出盛况。这场演出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国防工业系统产生了很大影响。

“千米长卷”凸显爱国情怀

2001年4月,为庆祝航空工业创建50周年以及配合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主题内容的系列活动,集团公司积极组织在万里长城上开展了“千米长卷”展示活动,上千名航空工业职工欢聚长城之巅,展示千米书画长卷,发申奥宣言,抒报国激情。此活动得到了北京市奥申委的大力支持和好评。中央电视台当晚新闻联播及数十家媒体热情报道了这次活动,向公众展示了中国一航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炽热的爱国激情。

《同一首歌》唱响进取激情

配合各种庆典和重大活动,集团公司都精心组织大量国内外媒体深入报道,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001年5月17日是中国航空工业成立50周年,集团公司举办了隆重的庆祝大会;2003年12月17日是人类动力飞行100周年,集团公司举行了“航空百年”大型组歌晚会和一系列庆祝活动,大力宣传航空工业及集团公司的整体形象,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2004年7月1日是集团公司成立5周年,集团公司策划和协助有关单位举办了“情系军工《同一首歌》——走进成飞”大型演唱会。整场晚会主题鲜明,连接紧凑,高潮迭起,盛况空前;在中央电视台三次播出后产生强烈反响,对弘扬军工文化,振兴士气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2004年5月28日至6月29日的《中国航空报》上连续刊发了10期共30个专版的“庆祝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立5周年”特刊。又在《中国一航通讯》2004年第6~8期增设“集团成立5周年”栏目,连续刊登来自基层企事业单位的纪念文章,全面总结和回顾集团公司成立5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畅谈集团公司的发展未来,对宣传集团、展示形象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另外,集团公司于2004年10月19、20、21、22日在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制作播出了4集《中国战鹰揭密》专题片,邀请有关型号总设计师、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就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加受油机、教练机等型号的发展史,谈个人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充分展示航空工业的辉煌成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达到宣传集团的目的。

充分利用航展协力拓展市场

每年在国内外举办的航空展览会,都是宣传航空工业形象的大好时机。世界各航空企业无不借此机会宣传形象,推介产品。集团公司也非常注重每届国内外航展。因此,利用航展之际媒体蜂拥而来的机会,把新闻宣传这篇文章做大做好,一直是集团公司新闻工作的重点。

全力以赴,首战告捷

2000年11月6~12日,第三届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举行,中国一航成立以来首次参展。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一航成立后的企业形象及精神面貌,大家全力以赴,精心策划,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文字及声像资料,抓住声像、报刊、网络三大媒体,邀请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新闻媒体进行全面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等栏目从不同侧面以多种专题进行了报道;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闾丘露薇主持的《商务通周刊》对刘高倬总经理作了专访;北京电视台、珠海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省电视台以及港、澳、台等多家媒体也作了大量报道。据初步统计,在本届展航期间,围绕中国一航的各种专题及综合新闻报道30多个,广播节目10余种,报刊60余种计170多篇,网络信息上百条。在向公众充分展示了集团公司产品的同时,中国一航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宣传和强化。

新支线扮靓第四届珠海航展

2002年11月ARJ21新型涡扇支线客机座舱段首次亮相珠海航展,成为该届航展一颗灿烂的明星,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集团公司各部门密切配合,在现场组织了新闻发布会,安排记者登机参观乘坐。在此期间,中央电视台、广东、珠海、澳门电视台以及国内外各主要媒体都进行了追踪采访和充分报道,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关注辉煌成就力推支柱产品

在新闻活动中,各种不同媒体所关注的题材也不尽相同。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不同的栏目的焦点各异,有注重历史的,有关心现状的,有垂青人物的,有偏爱产品的。几年来,集团公司的新闻工作就是根据各媒体不同栏目的特点,“投其所好”,达到深入宣传之目的。

宣传航空工业历史和成就

除新闻报道之外,以人物专访形式对航空工业的历史、现状进行深度报道是集团公司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几年间,集团公司多次联手香港凤凰卫视,通过《时事直通车》《小莉看世界》等栏目专访刘高倬总经理;2003年又邀请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贸易报》等媒体与刘高倬、杨育中、顾惠忠、许焕刚、林左鸣、胡问鸣、石川等集团公司领导进行访谈和刊登署名文章,回顾创业历史,畅谈发展战略,展望壮丽前景,收效良好。

——2003年11月中央电视台《科学历程》栏目播出《百年工程之航空》,专访了常务副总经理杨育中,2001年度十大杰出青年黄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陈一坚,“昆仑”发动机总设计师严成忠等。接着,又在《走进科学》栏目播出了《战斗机之梦》、《运输机与通用飞机》、《中国加受油机》、《蓝天畅想曲》等四集专题片和《蓝天之梦——我心飞翔》五集专题片,全面展示了航空工业的艰苦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

讴歌典型形象,开展典型人物宣传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集团公司的重点型号非常重视,多次亲临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进行视察,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对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围绕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活动,集团公司充分发挥《中国航空报》和《中国一航通讯》的舆论作用进行广泛宣传,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为了加大对集团领导的宣传。集团公司加强同权威媒体的合作与联系,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新闻节目中,安排集团公司领导接受采访;还邀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贸易报》、《科技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经济参考报》等媒体采访集团公司领导,扩大了集团公司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此外,集团公司在《中国航空报》、《中国一航通讯》上刊登“半个世纪的航空情结”、“横空出世莽昆仑”等文章,宣传航空老专家许多感人肺腑的鲜为人知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力推支柱产品和科研生产成果

通过宣传飞机、发动机的首飞或鉴定,让国家和公众深入了解航空工业的科研生产水平,以增加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枭龙”飞机2003年9月3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歼击机——“枭龙”飞机在成都首飞成功。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几十家报刊迅速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其他栏目都作了重点报道。特别是9月20日“枭龙”的总设计师做客《新闻会客厅》,在海内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枭龙”首飞荣获《科技日报》评选为“2003年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枭龙”总设计师杨伟被评选为“2003年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人物”之一。2004年4月9日,“枭龙”03架又在成都首飞成功,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12次滚动播出,在公众中又引发了一轮“枭龙”热。

——“山鹰”高级教练机2003年12月13日,中国一航自主研制生产的新型高教机“山鹰”在云贵高原成功首飞,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直播,并在《新闻联播》中进行了报道。此后又分别以《“山鹰”首飞成功》等四个系列专题对“山鹰”进行了跟踪报道。特别是12月13日当天在多个新闻栏目全天滚动播出,创下了航空题材在央视主频道中的热播纪录。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科技日报》等近百家报刊媒体和新华网、新浪网刊登或转载了“山鹰”首飞消息。“山鹰”图片获新华社下半年采用率第一的好成绩。

——ARJ21新型涡扇飞机2003年9月17日北京航展期间,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与4家航空公司签署了35架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购机合同,集团公司邀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内外主要媒体对之进行了追踪采访和充分报道。

——发展大飞机的呼声很高2004年“两会”期间,集团公司组织《人民政协报》、《中国日报》等报社的记者,对航空系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采访,针对发展我国民用飞机展开宣传,制造声势,扩大影响。同时,在《中国航空报》上围绕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和提案,就加快发展我国大型飞机步伐等专题进行宣传。

——“昆仑”和“秦岭”发动机2002年5月,我国自行研制的“昆仑”发动机在中国一航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通过国家鉴定;2003年7月“秦岭”发动机在西安通过国家鉴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及时报道,引起一定反响。

“昆仑Ⅱ”发动机新闻发布会

——QD128、QD70燃气轮机2003年7月28日,QD128、QD70燃气轮机在中原油田并网发电,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对拓展燃机市场产生了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随着大集团战略的加快实施,中国一航全体员工坚持“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集团理念,秉承“激情进取,志在超越”集团精神顽强拼搏,无私奉献,集团公司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实现更快速的发展。这无疑对集团公司的新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将更加鼓舞激励从事新闻工作的部门和员工,殚精竭虑,精益求精,推出更好更多的新闻精品,将航空工业的成果宣示天下,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中国一航表彰英模

2004年6月27日,在建党83周年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立5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一航航空金奖暨劳模表彰大会”在成都召开。会议表彰了5名“航空金奖”获得者和50名“集团公司劳模”。

刘高倬代表集团公司党组向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先进单位为实施大集团战略和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他说,5年的拼搏,各企事业单位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这次受表彰的“航空金奖”和劳动模范,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刘高倬指出,面对未来,进入新世纪,集团公司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这里既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他希望大家不辱历史使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他说: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创造性实施改革调整,加速打造大集团战略;要大力推进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要激情塑造适应集团发展的集团文化。刘高倬要求集团上下共同努力工作,拼搏进取,以“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集团精神,抓住机遇,为实施大集团战略,为实现集团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和尽早跻身世界航空工业强者之林而努力奋斗。

中国一航“航空金奖”先进个人:杨凤田、严成忠、冯培德、周自全、陆英育。

中国一航劳动模范:于以贵、马福安、王闯、王文斌、王亚平、王国庆、王建礼、左从进、边明军、刘长虹、孙聪、朱广喜、何家军、吴永安、吴伟荣、吴光辉、吴良斌、吴盛悦、张淑霞、李卫平、李建榕、李忠耀、李铁军、李聚文、杨杰、杨敏、杨正国、杨劲松、沈焕生、肖高忠、苏梅英、周万成、罗荣怀、郑闻、姜伟、胡长国、赵群力、唐文仪、姬中伟、袁志云、郭斌、顾伟、高保政、高雪泉、崔岩、曹怀根、强宝平、程荣辉、葛子干、廖志忠。

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一航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中国一航飞行试验研究院党委。

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唐长红、高大成。

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李红旗、陈仪。

2004年,国家人事部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文,表彰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中国一航获奖名单如下: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张新国、于卓、盛英海、聂海涛、艾德捷、朱荣刚、周淑曦、汤重阳、汪小东、葛志全、苗向阳。

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国一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中国一航飞行试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