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27074400000025

第25章 对外合作篇(1)

搭建对外合作平台构筑外贸增长基石

建设市场营销体系

市场工作对于实施集团大战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5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着力在市场营销,信息、品牌、电子商务3个平台建设,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

明确市场营销的指导方针

经过行业内外的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集团公司明确了“诚信为本,用户至上”的市场营销理念,制定了“建立系统配套、分工合作”的新型市场营销体系,全面提升驾驭市场能力,努力实现集团的“跨越式发展”的营销战略和“加快信息、品牌、电子商务三个平台建设,形成较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的“十五”市场工作目标和措施。

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研究例行工作制度

市场研究是市场工作的基础,是建立集团市场营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公司领导要求把市场工作提升到“一切工作的中心”的高度,明确指示把市场研究作为集团“开门七件事”纳入日常预算之中。在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集团的主要产品已搭建了研究工作的雏形。除已有的民机市场分析外,开展了军机市场分析、非航空支柱民品的市场分析。支柱民品的市场分析从摩托车、压缩机等大宗产品入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军机市场分析从军贸机的特定国际市场起步,正在探索新的研究路子。5年来,在北京和珠海举行的航展上连续向外界发布了未来10~20年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受到了新华通讯社、中国航空报、科技日报等10多家媒体以及空客、波音等有关公司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建立集团公司供求信息平台和市场信息集成系统

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化服务。集团公司从大集团战略的意义出发,对如何应用电子商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确立了集团公司供求信息平台的基本思路,选择了国际上成熟的主流商业软件进行支持。经过集团上下的共同努力,中国航空工业供求信息平台完成研究、开发、培训、试运行任务,不久将投入正式运行。在此基础上还利用金航网成功开发了市场信息集成系统,把集团下属企事业单位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在该系统上将建立各企事业单位的产品、客户和市场销售数据库,实现有效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使集团随时能够对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现状了然于心。该系统投入后,将有助于及时了解下属企事业单位的市场营销动态情况,有助于总部统筹管理和规划全集团的市场和销售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和水平。

推进集团公司品牌建设

在品牌经济更加发达的21世纪,集团公司的统一品牌无疑是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武器。品牌战略是大集团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从2003年开始,集团公司对200多个品牌产品进行了普查,通过调研、论证,形成了集团公司的品牌建设方案。2004年集团公司将品牌工作作为集团的重点工作任务加以推进。按照拟定的品牌战略,精心谋划、精心培育、精心管理,持之以恒,集团品牌最终必能成为世界市场割据一席、历久不衰的著名名牌。集团品牌恢弘之日,就是集团真正成为走向世界的集团军、跻身于世界航空工业强者之林之时。

外贸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

把外贸出口列为集团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集团战略,进一步推动外贸工作的展开,2002年中国一航召开了外贸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夯实基础、开拓市场、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的集团外贸工作方针;制定了“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出口总额56亿美元,出口飞机100架”的外贸任务;提出了“十五”奋斗目标;研究了工作措施。在集团公司召开的第三次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领导再次强调了外贸工作对集团发展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并把扩大外贸出口列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5年来,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外贸工作方针、目标和工作措施的指导下,集团公司上下结合,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外贸出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外贸业绩可嘉

自中国一航1999年7月成立到2003年12月止,集团公司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8.9亿美元,其中出口49.14亿美元;集团产品出口累计16.38亿美元,其中航空产品出口4.08亿美元;航空转包生产5.07亿美元,非航空机电产品7.22亿美元,其中航空转包生产从2001年开始每年转包交付额突破1亿美元,2005年有望突破1.5亿美元。集团非航空机电产品出口上升迅猛,已从1999年的7055万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26498万美元。

集团所属企业自营出口快速增长

在86家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中,有的实现了“零”的突破,有的实现了快速增长。2003年,名列前茅的是:一航金城自营出口1.3亿美元,一航西航近4000万美元,一航材料院3655万美元。

为了推动非航空机电产品出口,2003年集团公司召开了扩大非航空机电产品出口专题会议,明确工作方向和思路,表彰了非航空机电产品出口金银铜牌单位(金银铜牌单位分别是一航金城、一航材料院和贵州华烽电器厂)。会后,集团公司确定了一航金城、一航成飞、贵州华烽电器厂、一航材料院等16家重点联系企业,形成了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对“十五”后3年非航空机电产品出口计划进行了调整。

千方百计为企业走向世界铺路架桥

通过集团公司、贸促会、机电商会等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为集团公司厂所寻求合作机会,促进交流,开辟市场,促进贸易。例如:召开了对俄经贸研讨会,介绍中国政府为扩大对俄出口采取的鼓励政策等;参加中—马、中—土、中—乌、中—印、中—泰等经贸洽谈会,了解这些国家的贸易环境和国家政策;集团公司领导参加东盟与中国论坛,参加贸促会组织的********和中非论坛,多次作为企业家代表随中央领导出访;2004年把目光瞄向非洲市场,努力推进集团产品的出口。这些活动都大大地提高了集团声誉,扩大了影响,也为企业寻求合作机会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中航技总公司外贸主渠道、主窗口和主力军的作用,促进工贸结合,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5年来,中航技实现进出口总额114亿美元,向10多个国家出口各种飞机70余架、发动机100余台。集团组织中航技总公司及分支机构人员考察了3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非航空机电产品,召开了五次座谈会,工贸双方加强了沟通了解,为工贸双方进一步的“双赢”打下基础。

集团公司与商务部、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集团产品出口。

对外合作与交流充满活力

在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中国一航与国际知名的航空企业,如波音、空中客车、达索、庞巴迪、美国联合技术、通用电气、罗罗、斯奈克玛等公司;与德国、法国、印度、加拿大、荷兰、俄罗斯等国家的航空科研机构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在飞机、发动机、机载、科技领域,集团公司已与世界上40多家著名公司或组织机构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合作事项达160多项,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良好局面。

集团公司与国外公司及研究机构领导之间经常性的互访,已成为集团公司与国际航空制造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有效渠道。集团公司与波音公司的联合顾问委员会会议、与空中客车公司的高峰会、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的高层会等定期年度会议,已成为集团公司领导与这些国际著名公司相互交流发展战略、共享成功管理经验、共同搭建长期合作框架、促进合作发展的平台。集团与德国、法国、印度等宇航院的联合委员会会议,为中外双方发展科技交流、保持共同进步、共享科技成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按照管理学的观点,公司领导层之间的良好关系网络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事实证明,中国一航与国外航空工业公司高层领导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深厚友谊对促进双方的合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仅在2003年,为了促进与国外公司的合作,增进高层领导之间的友谊,推动产品的贸易,集团公司领导10多次出访;会见外国公司高层领导20多次;集团领导参加的与国际合作有关的大中型活动有16次之多。

围绕关键技术开展科技合作成效显著

针对集团正在研制或预研的项目,集团公司在多年与国外公司打交道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有的放矢地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

ARJ21是集团公司正在全力以赴研制的新支线客机。广泛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和采用先进设备是保证满足新机市场的关键。围绕ARJ21的国际合作正在广泛而具体地展开。为使新支线选择国际先进的动力装置和机载系统,集团公司领导和外国公司进行了多次会晤,技术层面进行了多次交流,促成了新支线选定了国际上先进的设备产品。最后发动机选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航电设备来自柯林斯公司,主飞控系统为霍尼韦尔,环控和起落架为利勃海尔,APU及电源系统为汉胜公司,液压及燃油是帕克公司。

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在民机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集团公司选择了该设计局合作设计新支线飞机超临界机翼。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以风险伙伴的形式加入。此项工作已于2003年3月结束。

在科研合作方面,中国航空研究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广度和深度。这些合作有力地支持了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对解决技术关键、培养人才、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与外国公司共同组织培训工作

5年来,集团公司与许多外国航空工业公司共同组织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培训。这些培训对公司在战略、项目、财务、人事、生产等方面的管理,精益制造、六西格玛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改善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展览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反响强烈

展览是树立形象、创造品牌、加强合作、扩大贸易的最佳舞台。5年来,市场部抓住了一些重要的展览机会,“粉墨登场”,重拳出击,受到了国际制造业、贸易商,特别是航空界的关注和重视。

(1)2001年集团公司组织有关企业参加了莫斯科航展,向比较封闭的独联体国家宣传介绍中国一航,巩固和加强了双方的合作。

(2)2003年集团公司参加了巴黎航展,集团公司的主要产品亮相巴黎,正在研制的ARJ21飞机首次向外界展示,飞机座舱段参加展出。集团公司参展在欧洲引起广泛关注,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ARJ21参展;供应商纷纷看好ARJ21考虑加入合作;世界著名的法国航空公司对该机种饶有兴趣,邀请了一航商飞到该公司介绍ARJ21。

(3)2004年集团公司参加了新加坡航展,公司的先进产品和ARJ21飞机座舱段参加展出,在亚洲乃至世界引起强烈反响。

(4)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参加北京航展和珠海航展、厦门航空维修及机场设备展、马来西亚高科技经贸展、瑞典机电转包生产交易会、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中美电子行业企业家交流会、上海转包生产展览会、中欧经贸洽谈会,还参加了泰国机械展、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等专业展览。参展单位通过展览或签订了销售合同,或找到了合作机会。企业要求集团公司组织参展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些展览都是以集团公司的名义组织,统一形象、统一布展、统筹安排,通过展示,AVICⅠ的品牌在国际上越叫越响,体现了大集团战略的理念。

中国一航外事工作会议

提高外事水平提供一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