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27074400000019

第19章 机载设备篇(2)

5年来,该所积极开展航空电子系统新原理、新概念的研究,具有承担各种型号飞机的航空电子综合系统总体设计及系统综合和提供相应专业产品的研制能力,通过技术改造基本具备了为多个型号提供研制和小批生产装备产品的能力,逐渐形成了以航空电子系统设计和系统综合为核心,以航空电子综合处理(管理)系统与设备、无线电通信导航设备为产品,软硬件结合、科研生产结合、军品民品相结合发展的格局,具有雄厚的综合实力。瞄准世界一流的航空电子技术,创建中国一流的航空电子装备,构筑起全所的核心竞争能力。从数次新机试飞的成功到综合航电系统为“山鹰”新型高级教练机首飞做出的贡献,标志着国产化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的研制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某型航空电子综合系统技术达到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第三代战机中。某项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已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先进水平,其基本系统结构及相关技术可升级应用于我国新一代飞机中。

由中国一航庆安集团有限公司历经11年研制的新型电子火箭控制盒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打下高精尖项目研制的坚实基础

中国一航成立5年来,中国一航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承担的重点型号任务涉及10多个机种、20多个型号,较集团公司成立时增加了1倍,其中产品交付和加工工时较集团公司成立时翻了两番。5年来先后有多项产品成功首飞、首射,有多项产品完成试飞、试射,有多项产品完成设计定型,有多项产品完成生产定型,为用户提供产品数百台套,同时有一批预研课题研制成功。

经过5年的发展,一航自控所已经建成我国航空飞行控制和惯性导航领域的研究发展中心,具备雄厚的本专业科研开发、检测试验、产品试制和批量生产实力,成为在国内保持领先水平、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专业领域由飞控、惯导专业拓展到制导专业领域,初步形成以先进的GNC技术为标志的核心竞争力。由机电产品研制发展到光学产品研制,专业发展迈上新水平。由单一面向飞机发展到面向所有飞行器,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由研究试制发展到批生产,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中国一航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发挥陀螺仪表和惯性元器件的核心竞争力,借助航空技术,拓展产品领域,在航天、船舶、兵器等行业发挥产品的辐射力,争取到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的配套研制项目,新增军品研制和自主开发项目近90项。目前,许多项目已完成设计定型,并转批量生产交付用户。

一航宝成开发研制的航向姿态基准系统、新型航向姿态系统首次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定位定向系统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公司在陆用导航领域惯性技术应用的空白,实现了新的突破。自由陀螺、滚角陀螺、角加速度陀螺、线加速度计等产品在弹载产品上的广泛应用,进一步验证了一航宝成研制生产国家高新武器装备的能力。而航向姿态陀螺、逆变电源等新品的问世,使宝成的产品不仅能鹰击长空,而且能鱼翔浅底。

与世界水平齐飞

在中国一航成立以来的5年中,中国一航成都航空仪表公司航空机载设备产品研制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大批大气数据计算机、大气数据系统通过设计定型和技术鉴定,为国家的重点项目重点型号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该公司研制生产的大气数据计算机、大气数据系统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原有高可靠性机载电子产品、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精密机械加工、特种工艺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一航成仪形成了新的核心技术,专业领域得到新的拓展。

一航成仪为“神舟”宇宙飞船研制生产的静压高度控制器,是飞船返回系统的核心部件,“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返回,标志着该公司继振动筒传感器之后,在高可靠性、耐恶劣环境传感器研制方面取得了成功。旋翼飞机全向空速测量技术已经成长为该公司又一新的核心技术,应用该技术的某型武装直升机的三轴大气数据系统通过设计鉴定,填补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为某重点型号研制的分布式大气数据系统随飞机成功实现首飞,并在定型试飞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良好的动态特性、较高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推动该公司跨入世界领先的分布式大气数据系统研制生产领域。某型飞机集成数据系统装机首飞,实现了飞机集成数据系统的重大技术突破,该产品特殊环境适应性指标满足TSO-C124A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技术正在应用到其他机型和领域,已经成为该公司新的核心技术和专业发展方向。电源参数采集/显示系统是该公司另一个新的专业领域。某电源参数采集/显示系统是该公司为某型飞机研制生产的新产品,现正在随飞机进行定型试飞。

中国一航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分布式大气数据系统的研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谐振式振动筒的开发,配装“枭龙”飞机首飞成功。小型大气数据计算机的研制生产已形成系列,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和导弹平台。

实现向液晶显示技术过渡

中国一航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从1996年开始研制的电子飞行显示器在液晶飞行显示器中采用了微处理器、多任务操作系统等技术,于2000年正式列装,2003年完成设计定型,成为我国空军固定翼作战飞机的液晶显示仪表。近年来,公司还先后为多种高级教练机、直升机配套研制了液晶电子飞行显示仪表。先后完成了两代液晶显示设计平台,形成了集成化、模块化设计理念,大大加快了新产品开发,该项技术已应用于多种飞机的座舱显示。

航空机电: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航空机载机电系统是飞机上执行飞行和保障功能的各分系统的总称,是直接关系到飞机及其成员飞行安全的重要功能系统。典型的机载机电系统包括公共设备管理系统、燃油管理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液压系统、供电系统、第二动力系统、机轮刹车系统、个体防护和弹射救生系统等。

目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直属从事航空机载机电设备与系统研发和生产单位有2个科研院所,5家企业。在航空机电各系统方面已具备系统设计、试验、仿真能力,并具备相关产品的批生产能力,能基本满足我国第三代军机对航空机电设备和系统的需求。同时,其相关技术和产品已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船舶、兵器等军工领域和民用液压、空调制冷、摩托车、汽车等行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近5年来,中国一航为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精化分立,重组整合,发展壮大”的结构调整战略,对直属的航空机载机电系统企事业单位进行整合。组建了中国一航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整合航空生命安全专业组建了中国一航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加强系统能力组建了中国一航西安制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上述一系列调整,航空机载机电领域结构设置趋于合理,分工明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这将极大地提升相关航空机电系统研发、试验和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为满足现代飞机技术发展对航空机载机电技术的发展要求,航空机电系统正在加大科研和技术改造的力度,航空机电系统将由传统的各功能系统的独立发展向航空综合机电系统发展,未来将从控制、功能、能量和物理等方面对航空机电系统实现全面综合化。展望“十一五”,航空机载机电系统未来将充满新的发展机遇。

航空电源智取“华山”

中国一航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三大系统,创新研发体制。历经11年,自主研制成功某歼击机大型复杂电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某新型歼击机和歼击轰炸机的电源系统。该机组合传动发电机首次在国内采用高转速和喷油冷却技术,具有高速恒速恒频电源先进技术产品的典型结构;在我国首次开发和应用电源系统微机数字化系统控制技术;突破了我国高速无刷直流发电机的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突破了电源研制和配电系统研制间的明显界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研制了自通风冷却的高速无刷应急交流发电机。历经14年研制成功的某新型歼击机电源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研制生产高速恒频电源装机产品的国家。研制的大功率风冷交流发电机,在世界上只有一两个国家能研制生产,公司在一无样机二无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研制成功该型电机及配套装置,为我国某重点型号的研制做出了贡献。在发动机点火系统研制方面,在国内首次完成点火系统电嘴火花能量的计算机测量;某复合半导体材料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某催化网管的研制成功解决了“斯贝”发动机的大修急需。

中国机轮刹车的“革命”

我国航空机轮刹车系统的研制生产先后为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等数十种飞机配套、研制了上百种型号的机轮和刹车装置,由初期的复制生产到中期的测绘仿制,目前走上了自行设计、开发、研制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初期被认为是机轮刹车专业尖端技术的锻铝轮毂、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电子防滑刹车系统“三大技术”,如今在多种军、民用飞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CAD/CAPP/CAM技术的初步应用,机轮和刹车装置研制生产中采用的抗疲劳技术、数控加工技术、计算机群控技术、钟罩炉烧结技术、碳盘制备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航空机轮刹车系统的研制生产水平。

中国一航成立5年来,中国一航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碳刹车技术的应用已为8个机种上百架飞机配套了碳刹车机轮,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间的差距,提高了我国重点工程武器装备配套能力,实现了飞机碳刹车制造技术产业化。电传、数字式防滑刹车系统技术成功应用,使我国刹车系统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司自行研制生产的某重点型号飞机的刹车机轮已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水平;拥有的机轮惯性试验台、径—侧向联合载荷试验台等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高温实验室、恒温恒湿实验室等通用的试验设备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力打造蓝天方舟

我国火箭弹射座椅通过20多年的发展,继美国、英国、俄罗斯之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一航成立5年来,国家及中国一航把发展航空救生技术和装备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航空救生技术的研究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中国一航成立5年来,航空救生装备研制与生产频频奏凯。自行研制成功具有先进水平的“枭龙”歼击机火箭弹射座椅,其性能与国外现役飞机弹射座椅相当。新型弹射救生座椅、重型空投装备、海上跳伞救生、飞船救生等航空航天救生装备的研制与试验成功,标志我国航空救生技术水平又有了新的提升。仅2004年就有120项产品在研,一项重点型号产品全面完成综合性能鉴定试验,一项重点型号产品通过设计定型评审,一项重点型号空投产品鉴定试验基本完成,三项个体防护产品通过设计定型,6项个体防护产品将通过设计定型;在其他救生防护领域取得新进展。

2003年12月,我国惟一的航空生命安全装备研发中心——中国一航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在湖北襄樊成立,组建了系统集成的航空生命安全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了总体设计、弹射救生装置、航空救生动力系统、伞系统、个体防护系统、供氧系统、水上救生系统等各专业综合配套的研究发展机构,集中各专业的优势逐项解决系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火箭橇滑轨试验场将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国家级航空航天救生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大型动态试验基地。

向国际先进水平挺进

由原金城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联合组建的新的中国一航金城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航空液压技术的主要研究生产基地,其所属的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是中国航空机电液压工程的专业研制中心。新的一航金城飞机应急动力装置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多次确保了新型歼击机和试飞人员的安全,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飞机主交流电源核心——大功率恒速传动装置的研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少数具有研制该产品能力的国家之一,该项目获2004年中国一航科技进步一等奖。燃气涡轮起动机DQ23通过国产化技术鉴定,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标准,部分指标优于国际标准,该项目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飞机环境控制制冷系统核心部件——某型压气机涡轮风扇三轮式涡轮冷却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飞机环境控制系统的研制水平和研制能力又上新台阶。某重点型号工程主泵和组合传动发电装置二型产品通过建线验收,完成国产化的各项准备工作。承担的“863”计划专项研制任务按计划完成了样机交付任务。某前轮操纵系统的成功研制和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大改善我国战斗机的地面机动性,提高了作战反应能力,多次确保了新型歼击机和试飞人员的安全。采用的比较监控和NAMP连接技术达到国外同一水平。首创的某液体泵是国内研制的单机功率最大的电动泵,其综合性能处国际领先水平。11项某重点型号工程材料国产化项目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贵州金江航空液压公司完成多项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任务,该公司研制的“神舟”飞船液压多个核心部件多次随飞船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