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公文拟稿
27054500000032

第32章 拟稿结构内容(4)

④比较分类法。任何事物都是有差别的,但是事物具有相似性,没有比较就不会有所发现。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说明事物的差异。比较时要依据同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注意事物的共性和特殊性,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方法,根据比较分类构段。比如,说明工作成绩,就要对相同的工作有针对性的相关事物逐项分类比较,也可以就某一问题或事物进行整体分类比较。还可以用数字进行分类比较,数字比较在构段中经常使用,使说明论证显得特别具体,令人信服。

构段要根据文稿的需要,上述构段方法不是唯一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增强表达效果,有利于增强思想条理性,可以根据拟稿内容和材料灵活构段。

3.过渡

过渡就是段落或层次意思衔接或转换。文稿是由若干段落和层次构成的。在段落与段落之间,必然会有一些缝隙,使文气不能顺畅通达。这样,就必须在段落之间铺路搭桥,使文气畅达,前后文浑然一体,这种承前启后的方法就是过渡。过渡能使文稿结构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势自然顺畅,上下贯通,使段落或层次的意思转换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

公文拟稿在说明论述问题时,不论由总说到分述或由分述到总说,还是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结果溯原因,各个分论点之间,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表达方式的起落变化或由叙述到议论或由议论到叙述,一般都需要过渡。

过渡要把握好三种时机。一是承接起因时,就是在完成概述时由结果承接原因,如“为实现全年科研经营目标,现做出如下决定。”二是开启下文时,即对上一层意思作进一步阐述,如“因此,就科研创新工作,再强调几点。”三是内容转换时,即由一个内容转换到另一个内容,如“科研经营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面临的任务极其繁重,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激情迎接挑战。”由总结成绩顺利过渡到布置安排工作,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过渡的方式。一是段落过渡,就是用一个段落将上下文连接起来。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前后文内容差异较大而且篇幅较长,就要安排一个段落承上启下,这个段落就叫过渡段。过渡段不是独立的意义段,主要功能不是表达意义,而是完成内容的转换。二是句子过渡,就是用一句话将上下文连接起来。一般用在上段末尾处以“启下”,或用在下段开头处用以“承上”。如通报,“现将有关事项通报如下”。三是词语过渡。用一些具有连接作用的关联词语进行过渡。一般用在下层或下段起首。如“因此”、“但是”、“然而”、“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关联词语,也可用标题或数据进行自然过渡。

4.照应

照应就是拟稿要瞻前顾后,首尾相接。是指文稿前后内容相互关照和呼应。公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后内容有着紧密的关联,文稿前后照应,不但能使文脉贯通,结构严谨,还能使主旨更加鲜明突出。

照应分有迹照应和无迹照应两种。有迹照应是指文稿前面叙述过的内容,又在后面进行说明。无迹照应是通过前面事物的叙述在后面事物自然显现。无迹照应的显著特点是布置伏笔,前有所伏,后有所应。无迹照应在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公文拟稿为了增强逻辑性,往往采用的是有迹照应。

公文拟稿中照应的常见形式如下。

一是首尾照应。首尾照应就是结尾照应开头。公文文稿特别注重首尾照应,要求前有伏笔,后有答案。在结尾呼应开头,重申要点,紧扣主题。如开头说“为……制定本规定”,结尾要求“本规定从×月×日起施行”。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稿显得十分完整。

二是题文照应。就是标题与文稿内容要有明显的内在联系,标题往往是文稿中心观点的高度概括,拟稿内容要紧紧围绕标题进行叙述。在行文中有意识地对标题进行重复,进行解说,可以使文稿的标题与内容水乳交融,起到提示中心的作用。文稿同标题多次照应,使行文处处显得语不离题,对突出中心思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航空报国,为重点型号研制鼓实劲办实事》,分标题:一、抓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二、抓典型,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三、抓活动,陶冶爱国主义情操。题文相互照应,逻辑严谨,富有节奏感。

三是前后照应。就是后面的内容呼应前面的内容,对于重要观点通过前后呼应,甚至多次照应,反复强调,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突出。有时一个事物或一个观点,在前面已有叙述,到文后又需要进一步说明,照应时要尽量避免重复,常见的拟写法是通过“前面提到”或“前面说过”等词语表现手法进行照应,不仅没有重复之感,而且使文稿前后关联紧密,浑然一体。

四是序列照应。将文稿内容按照排定序列依次表达时,序列的外部标志之间会产生前后呼应。如“首先……其次……最后……”,就是文稿序列的外部标志,人们读到“其次”时,不可能不回想一下“首先”的内容,读到“最后”时,对前面的若干层次都会有所回顾。还有“第一……第二……第三……”,以及“一是、二是、三是”等序码标志,都会起到这样的照应作用。序列照应不能出现错漏的现象。

五是注释照应。在公文拟稿中,前面出现的一些概念无暇解释,可以在后面文稿末尾处安排注释,一方面对前文的某些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引导读者回顾前面的内容。

拟稿并不是处处都要照应。一些自然明白、无需照应的内容硬去照应,会成为文稿的累赘,影响行文简洁与通篇的和谐。照应要运用得恰当,需要统观全局,通盘考虑。如果单纯追求照应手法,为照应而照应,必然会破坏文稿结构,损害文稿的表达效果。

5.主次

主次是表现文稿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所谓主,即重要的就是主要的,就是在公文文稿中占有主导地位和发挥主体作用,与主题思想有着直接、密切关系的内容;所谓次,即间接的就是次要的,就是在文稿中分量较轻,位居从属地位与主题思想属于间接关系的内容。分清主次是拟稿安排结构的关键。

文稿各部分的内容,在文稿中所占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相同的,有的份量重,有的份量轻,这就有了主次之分。我国著名文论学家朱光潜先生在《选择与安排》中说:“文章不仅要分层次,尤其要分轻重。轻重犹如图画的阴阳光影,一则可以避免单调,起抑扬顿挫之致;二则轻重相形,重者愈显得重,可以产生较强烈的效果。”

如何安排主次轻重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层次上显示。把握层次之间的主次关系,哪些是重点问题,哪些是枝节问题?主题层旨就是主要内容,对重点问题要着重叙述。二是在篇幅份量上显示,重点问题、主要的内容要不惜笔墨大篇幅叙述,在文字上重点突出。

6.详略

详是详写,略是略写。详略得当是表现主题的保证。所谓详,就是把与主题思想关系大的内容拟写得详细、具体。所谓略,就是把与主题思想关系不大的内容拟写得概括、简略。文稿的详略是否恰当,取决于拟稿人对掌握材料和所拟写的问题,是否有清楚的、本质的认识,对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否明确。如果对问题不清楚,详就会成为多而杂,略也会变为空而渺,造成公文详略失当。

公文是讲究简洁实用的文体,表达观点直接明了,叙述事实简练清晰,一般不写细节,更不要采用精雕细刻的手法,一般情况下公文略写多于详写。

掌握详略得当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是根据主题确定详略。能表达主题思想的内容就要详细拟写,拟写得越深越透越好。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则粗略拟写,交待几笔带过。例如,李瑞环同志《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对“正确认识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对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同志,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了详细论述,而对人类的发展历史一笔带过,讲话紧紧围绕“我们国家抓紧时间发展自己”的主题进行了详细论述。讲话主题突出,说古论今,催人奋进。

二是根据文体确定详略。不同的文体,对详略有不同的要求。论证类文体,如论证报告是用试验、事实等作为论据,重在论证证明,对论据要充分演绎、归纳论证,对事件只是进行概括处理,不展开过程情节。调查报告对典型事例要表述得十分详细,篇幅比重相对要大一些,而议论则要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可以了。

三是根据对象确定详略。公文拟稿对象有一定的界限,属于某一级的阅文只能由该一级阅办,如调查报告往往分为内部参阅和公开阅读。由于受文对象不同,知情度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别,行文的详略就要区别对待。对象已知道的事实,已理解的道理,就要粗略拟写;对象不知道的事实和不了解的情况,就要详细拟写。

三、正文拟写主要方法

公文正文部分拟写一般按照提出问题(怎么样?)、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思路安排结构。在形式上表现为“基本情况、原因分析、意见或措施,要求或建议”。拟写主要采用总分法、递进法、并列法、直叙法和综合等方法。

1.总分法

总分法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由总到分。就是先总说(概述情况)或提出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分别阐述。例如,《关于创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报告》先概括研究院创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总的情况,然后从四个方面分述具体做法:“(一)维护职工权益,增强建家工作凝聚力;(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扩大建家工作影响力;(三)实施民主管理,形成建家工作合力;(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建家工作创造力”。这种拟写方法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公文中比较常见。

二是由分到总。就是先提出具体的意见、措施、建议或做法,然后提出总要求或归纳出结论。例如,《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促进航空技术进步》中,先说改革做法:(一)科研体制改革的实施步骤;再说改革措施:(二)科研体制改革采取的政策与措施;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三)航空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是由总到分再到总。就是先提出中心思想,然后分述意见、措施和具体做法,最后再进行总述,以强调中心思想。例如,《关于转变航空科研经济增长方式的意见》,首先总说制约航空科研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是科研体制问题,必须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科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然后着重分析科研体制制约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原因;最后对转变科研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总结,强调实现科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2.递进法

就是根据主旨表达的需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拟稿方法。运用递进法可以从事物的表象逐步深入,清晰地阐释比较复杂的事情,说明关系,有助于深刻分析论证事物的本质,使文稿具有一定的深度。

层意递进必须要有直接的必然关系,要从前一个层次合乎逻辑地递进、过渡到后一个层次。各层次之间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递进方法一般用于说理性较强或者针对专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文稿。基本形式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如《关于建立技术参与薪酬分配的意见》,第一(提出问题),现行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第二(分析原因),薪酬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第三(解决问题),建立技术、管理参与分配的薪酬制度。该文紧紧围绕薪酬制度改革,运用递进的方法,由浅入深,层层相扣,建立技术、管理参与分配的薪酬制度势在必行。

3.并列法

就是在具有同等重要的内容部分进行并列拟稿的方法。并列方法往往把文稿要表述的内容划分为若干层次,这些层次关系是并列的关系,分别与主旨密切联系。

实际上,并列的层次内容在表现主旨中是有所不同的。一种是各个层次在表现主旨中同等重要,彼此没有主从关系,在内容的铺陈上不分轻重详略,在排列顺序上不分先后;另一种是各个层次内容虽然都与主旨密不可分,彼此仍然是并列的关系,但是在表现主旨时的重要性上有强弱之差。因此,要分清主次,在内容铺陈上对核心的、重要的、密不可分的层次内容要详细阐述。

并列拟稿方法层次关系简单明了,轻重主次一目了然。例如,《关于实施寓军于民的情况报告》,一是研究院的战略定位;二是处理好军品与民品研制生产的关系;三是非航空产品在研究院发展的作用和地位;四是建立寓军于民的科研机制。这几个层次都呈并列状态,内容部分不分主次轻重,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在关系上互相并列,表现手法十分清楚。

4.直叙法

就是以时间先后为序,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直接叙述。直叙法的逻辑关系较之递进法要松散一些,层次内容较之并列法相对要直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