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岩(1929.5—),吉林扶余人,国营燎原机械厂(2007年11月与湖南湘凌机械厂合并为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起落架)革委会主任、首任党委书记。1945年2月在吉林长春市私立国民高等学校就读;1947年3月,任吉林扶余县民运工作队员,1947年7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任江西婺源县委组织部干事、副部长。1954年6月起在国营第320厂(现中航工业洪都)历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宣传部副部长、党委办公室主任。1967年6月—1968年9月,负责国营燎原机械厂党委工作;1968年10月任国营燎原机械厂革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1975年11月任国营燎原机械厂党委书记。1982年3月任汉中012基地副主任兼任汉中运输机制造厂(现中航工业陕飞)党委书记。1983年5月任汉中012基地党委书记;1984年11月任汉中012基地调研员。1989年7月离休。
1967年6月中旬,潘俊岩由国营洪都机械厂派到国营燎原机械厂拟任党委书记。1967年入秋,国营燎原机械厂生活点已初步建成,开始了设计施工。在遭受“**********”冲击后,1968年10月,潘俊岩任工地革委会主任,他带领工地的236名职工,自力更生修理被损坏的汽车。同时建设了正式水源,到1967年秋,又建成了从锻造到热处理小而配套的机加设施。
1970年8月,潘俊岩为国营燎原机械厂核心小组成员,在克服重重困难后,坚持贯彻“边基建、边生产”的“两边”方针。从1970年10月开始试制产品部件,全厂广大职工,始终发扬“争、抢、干”的精神,以“木棒子”和“蚂蚁啃骨头”的毅力试制出首件产品。
1971年年初,工厂正式开始试制运8飞机前起落架,同时,厂区和生活区的各项工程先后破土,3月下旬正式送电,全面施工的序幕揭开。1971年6月末,运8前起落架试制成功,并于7月1日在刚建成主体工程的201起落架机加厂房开始试制主起落架。
1973年9月,潘俊岩任工厂党委副书记,他带领广大职工组建突击队,全厂职工发扬创建时期的精神,自己动手铺设厂区水泥道路,改变了厂区环境。
1974年春,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5个品种的航空电焊条和歼教5起落架投入小批量生产,并根据空、海军的急需又接受了老旧机种的备件订货。
1974年12月25日,国产第一架运8飞机装着工厂制造的起落架首次上天。为配合汉中歼击机总装试飞厂装配的第二、第三架飞机,工厂于1975年初召开试制誓师大会,运8产品的试制初步展开。1975年4月,工厂开始投入小批生产。
1975年12月,潘俊岩任工厂党委书记,为及时完成国家计划,确保部队的急需,他带领职工打破工厂正常的生产秩序,日夜大干40天,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在基建生产大干的同时,潘俊岩注重工厂的经营管理,在1967年夏,工厂相继组成了财务、人事劳资、食堂、行政总务和房产管理等组。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1973年4月,先后成立了运输科、基建科和橡塑、地面设备千斤顶两车间。
1971年初,随着建厂、产品试制和各项生产准备工作的逐步开展,潘俊岩首先组织对劳动纪律的管理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建立起了一些必要的规章,并结合******、中央军委等文件精神和工厂实际,先后制定了冷、热加工的工艺技术、产品检验以及人事、房产、物资和财务等管理制度。
在努力开展技术管理的同时,从1972年开始建立技术图书馆,购置各类图书资料,并于1975年正式建立起《管理制度》。到1984年底,馆内已藏有各类中、外文图书,杂志,期刊等近1万3千册份,为职工学习技术和工厂的技术开发,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并建立了多项有关热加工的生产说明书等冶金技术文件和管理制度。
为加强标准化工作和军民品的质量控制,先后制定下发了多项质量管理条例,使得工厂的全面质量管理逐步走上正规。
为确保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潘俊岩在调到工地后,首先建起的是生活点,并始终把后勤福利工作列为重要议程。在建厂工程基本结束,大批职工进厂后,及时组织各项生活设施的配套成龙,使职工有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随着工厂效益的不断提高,为解决职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及子女的就学、就业等,不断完善各项设施,改进服务质量,激发广大职工当家做主的责任感,为职工建立一个稳定的保障后方,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潘俊岩带领国营燎原机械厂干部职工,通过艰苦的建厂和贯彻“边基建、边生产”的“两边”方针,使广大职工养成了一种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良好作风。又经过整顿验收、企业整顿和不断组织各类培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努力向建成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阔步前进。
1982年3月,潘俊岩调至汉中012基地任副主任兼任汉中运输机制造厂党委书记;1983年5月,任汉中012基地党委书记;1984年11月任012基地调研员。1989年7月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