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控力成就杰出少年(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27034000000006

第6章

这段时间,杨略和同学们一样,每天都是六点不到便起床,草草洗漱后,赶去教室早读,等七点铃声响起,他们飞奔至食堂。因为刚搬到新校区,设置并不完善,食堂窗口少,而学生众多,于是排开条条长龙。上届高三有一男生为争点时间,甩开飞毛腿,一马当先,结果直接撞进了玻璃墙,身上多处被玻璃割伤。于是学校错开饭点,让高三学生先用餐。饶是如此,食堂内外,依然是百舸争流。

斗智斗勇吃了早饭,他们一整天都与试题相厮磨,直到晚上九点自习结束,住校生匆忙洗漱,忙里偷闲侃上几句,而后躺在床上,借着床头灯,抓紧时间背几个英语单词。十点统一熄灯后,他们各自拖着疲惫的身心沉沉睡去,等着第二天的闹铃响起。杨略住家里,稍微自由一点,但回到家,也要背些知识点才能睡觉。第二天又要比住校生早半小时起床赶往学校,自不免更是辛苦。

不可否认,这段日子很是充实,一切按部就班,目标明确,同学们步伐一致。许多人上了大学,自由时间一多,不免消极散漫,蹉跎岁月,反而会怀念高三时光。因为如果没有坚定的心灵,明确的目标,自由比专制更恐怖。

但杨略身处高三,却总觉得,生活不该是这样。

到底应该怎么样呢?他又不能明确说出。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儿一周过去,班主任欧阳老师开了次班会,内容不外乎介绍高三如何安排。因为高二时加班加点,三年课本已经学完,留下一年时间,全部用于复习。复习分三轮,高三上学期算是第一轮,而后进行一次摸底考试,简称“一模”。过完年,进入第二轮复习,四月份“二模”,五月份“三模”,而后迎接高考。

杨略一边听着欧阳老师的介绍,心思却已经飘远了。他有一个计划,想写一本小说。如今脑子里已有了一个提纲,就等着有时间破土动工。可高三整日忙于复习,哪有半点余暇?于是借欧阳老师布置周记之机,他准备每周写上一段,约莫两三千余字,一年下来,估计也能写完。

今天的周记本发下来了,他原本以为欧阳老师会大加鼓励,谁料文章下面被批了几个红字:

“创作可以,暂时实用性更佳。”

开明如欧阳老师,此前还鼓励他写各类文体,往各类杂志投稿,现在竟也如此说,这让杨略极为沮丧。莫非一到高三,每个人眼珠子都红了,全盯着高考分数?

“实用性,实用性……”杨略一整天都在念叨这三个字。

什么是实用性?虽说现在高考作文越来越灵活,可以发散思维,除了诗歌,各种文体均可书写,不过在语文老师们看来,小说、剧本之类,虽可展示才华,但考场中毕竟时间有限,若是把握不好,极容易弄巧成拙,所以还是议论文最为稳妥。开头分析材料,中间予以论证,结尾升华主题,就算文笔平庸,也可拿个基本分。若是加一些文采,必可稳稳当当得个高分。

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实用性”。

但杨略毕竟是写过书的人,难免有些自负,哪里肯只写平庸的议论文?于是转入地下工作,买了个大本子,一有空,就偷偷写上一段。不过写作小说,要比按部就班建房子要复杂得多,虽然有提纲,但是人物如何对话,情节如何发展,有时并不由作者做主,所以不免整天牵肠挂肚。有时几日几夜搜刮枯肠,写不出几行字;有时灵感忽至,又可以顺风顺水,倚马千言。他的心思大半都放到小说上了,课业自然就放松了些。

所以,一场危机悄然临近。

沙元振是个极勤奋的老师,既是教导主任,又常年教高三英语,晚上常常加班,治校极其严格。而且不可否认,他是名副其实的高考专家。平常分析试卷题目时,常会加一句“这道题是某年高考题”。有好事者心存怀疑,专门查阅了当年高考卷,发现此题果真赫然其中,可见这沙皮狗用功之深。所以他上课时,同学们绝不敢马虎。虽然他语调一成不变,极富催眠效果,但同学们人人自危,睡意袭来时,常自掐,或互掐大腿以保持清醒。

话说这一天上午,沙老师正在读解一篇文章,沉醉在自认为标准优雅的英式英语中,偶尔目光一扫,发现杨略正低头刷刷地写字,显然在做笔记,心里一阵快慰,缓缓走到他身边。

“杨略!”

杨略猛然抬头,看到沙老师已矗立在身旁,不由手忙脚乱,用英语书盖住下面的稿纸,这才不知所措地站了起来。

沙老师的语气难得有些温柔。

“你说说看,explode和exploit各是什么意思?”

杨略正神游天外,完全没有听课,一时愣在那里。

“你在做什么?”沙老师掀开杨略的英语书,将稿纸抽出来,上面是一幅钢笔速写画,几棵杉树,一条小路,三个人,旁边有溪流。画得很粗糙,尤其是人物,根本就是比例失调,模糊不清。

沙老师的整张脸拉长了,却没有一句话,只是拿着速写,走回了讲台,继续上课,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

但杨略心里却知道,这一关绝不可能如此简单地过去。果然,下课铃声响起后,沙老师收拾好教具,走到他旁边,拿出了一张表格。

“你填一下,下课交给我。”

杨略接过来一看,竟是一张违纪说明书。他顿时像挨了一棒子,心里突突直跳。因为他知道,平常只有打架斗殴、偷窃作弊的学生,才会领到这张表格,填写后会被张贴在公告栏里,然后身败名裂,为人所不齿。

“我不就画了个画,有这样的罪过吗?”

杨略木木地站在那里,感觉怒气在胸中逐渐聚集,辐射到四肢。他把英语书砸在书桌上。这沙皮狗!小题大做!

葛怡听到响声,转过脸来。

“你怎么了?”

杨略不想让葛怡为他担心,就勉强地一笑。

“没什么。”

“沙皮狗给了你什么?”

“是,是复习材料。”

“哟,开小灶啊。给我看看。”

“看完了再给你。”

“切,小气劲儿!”

下课了,杨略填好表格,径直来到办公室。

“你知道为什么让你写吗?”沙老师用手指点点违纪说明书。

杨略看了看他耷拉的两腮,就把目光转到窗外,一声不吭。沙老师明显感觉到他的不合作,心知此人心高气傲,就要敲击敲击他了。他做了多年的教导主任,自认为做思想工作是最擅长不过的了。

“杨略,我正奇怪呢,你最近成绩怎么退步了。原来是在画这种东西!靠这个,你能考上好大学吗?”

“沙老师,我是在写作。”

“写什么?”

“小说。画画是设计场景。”

“学习这么紧张,你竟然还写小说!难怪有很多老师都向我反映,说你整天恍恍惚惚,魂不守舍的。你这样下去很危险!”

“有什么危险?”

“什么危险你都不知道?”

“不知道!”

沙老师被杨略生硬的态度给震惊了。不过他虽然表面严肃,其实内心很善良,更何况他喜欢杨略这个学生,于是开始了自认为语重心长的说教。

“杨略,你知道现在的形势吗?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率却越来越低,年轻人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出现了蚁族、啃老族。你底子不错,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在未来有发展空间。可考名牌,得靠什么?别说什么综合素质,那都是虚的,说到底,就得靠分数!”

杨略心里却在冷笑。他们一中是名校,所谓名校,就是高考成绩出色,重点率高。为了成绩,学校不惜离开市区黄金地段,搬到郊外,师生处于一个封闭空间,全力以赴,研究高考,应对高考,紧密团结在以高考能手如沙元振的周围,以获得高考佳绩为唯一目标。

“沙老师,我觉得兴趣爱好也很重要吧?”

“人能靠兴趣活着?”

“为什么不能?”

沙老师的脸上露出饱经沧桑,洞明世理的神情。

“杨略,你要知道,我们的教育,不是快乐教育,而是生存教育。你要是不能进好的大学,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还谈什么兴趣爱好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杨略已无话可说,沙老师却以为他听进去了,语气缓和下来。

“我这都是为你好,以后你就知道了!”

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杨略自事发之后,也收敛了些,上课时间不再写作,但自修课上总在奋笔疾书。沙老师越打击,他越是写得欢。但课业是很紧张的,时间捉襟见肘。他花在写作上的时间多了,各科目的作业就堆积了不少,这令他颇为愤懑。有时写作不顺心,他也将怒气积存起来。

虽说那份违纪说明书一直没有公示,看来沙老师不过是要警告一下而已。但杨略毕竟是少年,性子执拗,心里一股意气难以平息,非但不领情,反而想要找机会反击一下。

恰好他之前他参加了新概念作文征稿,如今结果公布,他得了一等奖。学校上下颇感荣光,就请他做红旗下的讲话。杨略的心里有了一个计划,写了两份讲稿,一份中规中矩,交给学校审阅;另一份却惊世骇俗,他独自背诵了多遍,每次都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激昂壮烈。

他曾想:“目前高考弊端极多,改革势在必行,但当政者前怕狼,后怕虎,考虑太多,束缚了手脚。那就让我这初生牛犊来捅一捅马蜂窝吧!”

晚自修结束,他一路想着计划,回到家,忽然发觉今天又是星期二了。打开邮箱,果然有一封爸爸的来信。

第二课最强自控力源于内心的喜爱

亲爱的杨略:

见字如面。

从这封信开始,我们谈自控力的训练方法。根据课程设置,今天的主题是通过人生规划提升自控力。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位人物。

黄昏时分,结束了一天的辛劳,爱德华·威尔逊站在布伦河谷边,沐浴在凉爽的晚风之中。这次野外考察接近尾声,他已收集了不少蚂蚁新物种,再过几天,他就要回哈佛大学了。他心里既高兴,又有些留恋。

河谷上空云彩变幻着颜色,连绵不绝的森林向下延伸,直至河岸。河水缓缓流淌,不时有水鸟振翼飞起。一切都沐浴在宝蓝色的薄雾里,雾气又渗入了些阳光,使整个河谷更像一片海洋。树顶上,一群黄色羽冠的大鹦鹉懒洋洋地盘旋飞翔,好像随波逐流的亮白色鱼群。他不由地闭上了眼睛,细心聆听,耳中只有鹦鹉的叫声,还有河水的隆隆声。

他站在河边,由衷地感慨:自己找到了世间最好的职业——生物学研究。他是那么喜欢生物,那么喜欢在大自然中行走。虽然他的工作是要发现新物种,但此时此刻,他却觉得,就算没有新发现,他的热爱和乐趣,已经在大自然之中得到完美的回报。

他感到无比幸福。

此刻,他达到了自控力的最高境界——乐在其中。于是他在不经意间,就沉醉于高效的学习和工作之中,自然避免了外界干扰和诱惑。有位外国学者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翻译成“学习的时候,时间拍着翅膀飞走了,真是快乐啊”,歪打正着,说出乐在其中型的最大优势。那么,威尔逊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呢?

对于生物学家而言,威尔逊有一个幸运的童年。7岁时就住在海边,每天在蓝天碧海中观察着大水母乳白色的伞面,等着海豚或是鲨鱼的出现,一切都在他脑海中烙下鲜明的印象,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他父亲的工作地点经常调动,因此平均一年搬一次家。1939年,他们搬到了一个好地方,附近有一个世界级的动物园、一个世界级的博物馆。威尔逊乐坏了,一有空闲,就在动物园的小径里徜徉,凝视那些迷人的庞然大物,西伯利亚虎、犀牛、眼镜蛇、大鳄鱼,还有蜥蜴、鹦鹉、树鼠,流连忘返。

而博物馆则让他确定了志向。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经常在自然史博物馆回廊里一逛就是好几个钟头,吸收那儿展出的动植物身上无穷无尽的变化,拉开一盘又一盘的蝴蝶以及其它昆虫的标本盒,迷失在远方丛林或是非洲大草原的梦境里。”

16岁以后,威尔逊上大学,选择了昆虫学。从此,他走上了与蚂蚁打交道的人生之路。他是如此投入,在世界各地的无人区经历各种艰险,发现了许多新物种,成为业内权威。他撰写的《蚂蚁》一书获得了普利策奖。此后,又研究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意义,成为影响世界进程的重要科学家。

生命中的三种强劲动力

火箭有三级推动系统,第一级决定火箭能否飞起来,第二级决定火箭能否到达顺行轨道,第三级决定火箭最终飞得有多高,我们的心理驱动力系统亦然。我们从威尔逊的经历中,也可以看到三种驱动力。

(一)一级驱动力:生存本能。

人类和所有动物一样,饮水止渴,进食止饿,追求异性,以解决生理、繁殖之需求。对于威尔逊而言,读书谋生,安身立命,也是一种动力。

(二)二级驱动力:寻求奖励,避免惩罚。

这种驱动力源于外界,又可分为两类。

一是正面强化。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考出好成绩就有奖励,那他就学习更长时间。对于员工而言,如果老板承诺加薪,那他工作更努力。我读书时,父辈的励志语简洁有力:“穿皮鞋还是穿草鞋,就看你小子肯不肯读书了。”在那个时候,读书,上大学,做城里人,坐办公室,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对我而言极具诱惑力,也的确促进我发奋读书。

二是负面刺激。作为员工,如果老板威胁说迟到扣工资,那他每天准时到达。作为学生,如果知道考不上大学就会前途黯淡,那他就好好读书。一位女士减肥的动力,就源于一个小孩的童言无忌:“这个阿姨进来,电梯就超重了。”她觉得伤了自尊,于是决心减肥,每次想要松懈,脑海中就想起小孩的话,让她不敢停歇,终于减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