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27033200000007

第7章

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的学说中,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潜能,并完全实现自己理想与抱负的需要。

莎士比亚说:上帝把亚当贬落到人间,所制定的第一条戒命就是“用自己的血汗去换面包!”。人活在世上,应当有尊严及体面的生活,体面即你的成就,包括社会成就、经济成就和学术成就等。想想含辛茹苦的父母,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之情是如此强烈,对他们而言,最高兴的事就是孩子成才,最伤心掉泪的事莫过于孩子没有出息。憧憬一下我们的未来吧!我们可能在重点大学的神圣殿堂中学习,也可能在大洋彼岸世界著名学府的实验室中研究,天上飞的可能是我们亲手设计的飞机,地上跑的也可能是我们参与制造的汽车,数学难题等待我们去攻克,最新的时装等待我们去设计,科学院院士的名册中会有我们的大名……

有目标才会有追求,有理想才会去奋斗。生命就像是一篇文章,结尾处有些人用的是句号,有的人用的是惊叹号,也有些人以问号来结束。当你有了目标,你还会把自己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电脑游戏之中吗?

是的,你会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尽管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趁着记忆力旺盛的时候,多学点东西,一辈子受益无穷。一个人成就有大有小,水平有高有低,决定这一切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学习。学习是不能偷工减料的,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起来,才有了创新,但是第一步是积累,积累说白了就是抓紧时间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可惜人生太短,以80岁计,仅有29200天,一个人一生无法体验所有的人生经验,惟有读书,从间接经验中了解人生,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先学习前人,而后发展前人,最后才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学习使人变得充实,学习可以改变人生。

学海无涯勤作舟,云程有路志是梯。天下成大器者,无一不是刻苦努力的结果,刻苦与否也是对你意志的考验。要合理安排好你的每一分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是很辛苦的,但是苦中也能获得许多乐趣。钱钟书说过:读书是人生永远的快乐。要将学习当成一种事业,当成至高无上的享受。在浩瀚的学海中,只有勇于逆水行舟的强者,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抵制诱惑,重点永远在于你自己的身上。“君子务本,本正而道生”,这是孔子的话,意思是:“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工作,只要基础的东西建立了,道也就由此而产生了。”武侠小说中亦有功力深厚而百毒不侵之说,所以我们只有意志坚强,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充实,这样,一切不良的诱惑才会被拒之门外,我们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好了,写到这里,我的窗外已经一片黑夜的宁静,自己也有些困倦了。今天我们的课程先到这里吧。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来写这封信,不知道我做到了吗?我又看了一遍这封信,觉得比上一封要好一些,你觉得呢?

祝你学习进步。

你的大朋友倪甫清

杨略看到这里,突然觉得奇怪,这个倪甫清怎么对自己的情况如此了解?甚至于自己集邮的事情他也知道。

想起邮票,那是初一时候的事情了。偶尔一次去办公室,看到英语老师正在翻开一个大册子,硬封面,花花绿绿的,似乎是相册。不过老师却用放大镜在仔细地看。这让杨略觉得奇怪。

这好像是警匪片里的场景:警察从现场照片中,用放大镜查看案件的蛛丝马迹。

杨略一时来了兴趣,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从老师的肩膀后面偷偷地看。原来是各色各样的邮票,色彩斑斓,很是好看。

“张老师!”杨略出其不意地喊了一声。

张老师吓了一跳,手中的邮册差点掉到地上。他猛然回头,一脸愠色,一看是杨略,怒气消了,只是骂了一句:“干什么,小鬼头。”伸手慈爱地抚摸他的头。

当时杨略英语成绩很好,常常得到张老师的赞扬,因此两个人关系很好,平时都是无拘无束的。

“张老师,你怎么有这么多邮票?寄信吗?”

“傻孩子,这叫集邮,和人家收集字画是一样的。你看,这套三国演义邮票,一共四枚,‘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凤仪亭’,还有‘煮酒论英雄’,设计得多漂亮,不仅有收藏价值,还能陶冶情操,增长古典文学知识呢。还有这些是纪念邮票,通过它们,你能够知道伟人的生平肖像,哪年召开了什么运动会……多有意思……”

杨略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渐渐为邮票所吸引,手中托着邮集,爱不释手,赞不绝口。张老师看他来了兴趣,临走时就送了他一套三国演义邮票,并笑着说:“这套邮票给你做种子,愿你很快拥有自己的邮集。”

杨略欢天喜地,一迭感谢,回家以后的事情,在信中也都写到了。

往事历历在目,杨略沉浸于当中,突然心里一动,莫非这个“倪甫清”就是张老师?不然他怎么会知道自己喜欢过集邮?况且信中还谈到英语的学习呢,这会不会是他三句不离本行,无意中透露了消息呢?

仔细想起来,自从杨略的成绩逐渐下降以后,他就很少去找张老师了,主要是觉得惭愧。平时在路上远远看到,他能躲则躲;没办法碰到了,也只是打个招呼就匆匆走开。而他分明能看到张老师眼中流露出来的遗憾和关怀。

或许真的是他吧,平时很少有交流的机会,他就用这种方式来关心自己的成长。杨略心里一阵感激。

晚上爸爸也在家,并且亲自下厨。妈妈给他当下手,里里外外地穿梭,不多时就摆了一桌的山山水水。在他们家,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吃饭,又如此笑脸盈盈,和和美美,其实是挺难得的。

爸爸开的是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用爸爸自己的话说,他们公司就是企业的医生,哪家企业生病了,比如运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灵,就得请他们去诊断。不过妈妈戏称他们是乡村郎中,时常是摇个铃铛,东村西村的晃荡,混到后来有了点名气,别人生病只需一个电话,他们还得随叫随到,哪里有正规医生那么气派,只要坐镇医院,病人自然慕名而来。

妈妈说的虽是笑话,但还是挺有道理的。这不,爸爸的公司刚和一家酒类公司洽谈好业务,准备过几天就远赴甘肃,真的是随叫随到呢。爸爸不能常常在家陪伴妻儿,心里也是愧疚的,所以今天下厨,算是一种报偿。

杨略学过地理学,知道那块地方临近沙漠,气候干燥,风沙漫天,早晚温差很大。爸爸在温润的江南住惯了,突然到那里去,肯定很不习惯,而工作的辛劳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