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谋事三要
2703000000043

第43章 讲求一个“避”字(6)

耶律楚材,字晋卿,先世为契丹贵族,祖父仕金,父耶律履官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楚材三岁丧父,在母亲杨氏教诲下博及群书,精通儒术,深受汉族封建传统文化熏陶。成吉思汗攻克燕京,喜其“身长八尺,美髯宏声”,留置身旁。时有常八斤因善造弓备受成吉思汗赏识,每自矜曰:“国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楚材回答道:“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太祖闻之甚喜,“日见亲用”,后来还特地叮嘱太宗窝阔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耶律楚材和常八斤关于“弓匠”与“治天下匠”之争,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蒙古野蛮落后旧制与先进封建文明之间的分歧。成吉思汗靠弓弩铁骑建立起的蒙古汗国带有浓厚的奴隶制色彩,甚至保留了许多原始氏族社会的落后传统。蒙古贵族对中原地区的征服杀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造成社会倒退逆转;同时对蒙古民族的自身建设、包括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革进步,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耶律楚材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利用在太祖、太宗两朝备受信任,担当重任的特殊机遇,尽心竭力补偏救弊,革除旧规,引导蒙古贵族跨入封建化轨道,充分发挥了“治天下匠”的积极作用。

按照蒙古旧制,“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即克,必杀之”。大将速不台攻打汴梁(今开封)城时,因“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主张城下之日屠杀金军和全城百姓。耶律楚材闻讯后急忙劝谏太宗:“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见太宗犹豫未决,楚材又进一步劝导说:“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太宗终于下诏只罪金宗室完颜氏,“余皆勿问”,避兵汴梁的一百四十七万百姓因此得以保全。当时“天下新定,未有号令”,典章法规尚不健全,“所在长吏,皆得自专生杀,少有忏意,则刀锯随之,至有全室被戮、襁褓不遗者,而彼州此郡、动辄兴兵相攻”,类此恶习,全赖楚材“首以为言,皆禁绝之”。蒙军攻占河南时俘获甚众,后主力撤还,乘机逃亡者十有七八。太宗下令:凡“居停逃民及资给者,灭其家,乡社亦连坐”。于是无人敢收留接济逃民,致使难民“多殍死道路”。得知这种情况后,楚材从容进谏道:“十余年间,存抚百姓,以其有用故也。若胜负未分,虑涉携贰;今敌国已破,去将安往?岂有因一俘囚罪百人者乎?”太宗醒悟后,马上解除了禁令。据记载,因耶律楚材劝禁屠城、止滥杀而得以保全的百姓先后不下数百万人。

随着蒙古汗国在军事上的扩展,蒙古贵族把游牧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也带到中原地区。近臣别迭等扬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场。”耶律楚材则针锋相对提出:“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锦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曰无补?”

太宗被楚材的建议打动,令其试行。于是耶律楚材设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按照封建生产方式经营管理,大获成效。后来,太宗到云中(今大同),“十路咸进廪籍及金帛陈于廷中”,太宗对楚材“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深为叹服,从此益加重用“南国之臣”,并即日拜楚材为中书令,事无巨细,都先找楚材商量。耶律楚材当即提出:“凡州郡宜令长史专理民事,万户总军政,凡所掌课税,权贵不得侵之。”他还曾先后向太宗条陈十八事、时务十策。十策的内容是:信赏罚,正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余如废用官本放高利贷,以及“一衡量,给符印,立钞法,定均输,布递传,明驿券”等变革,都是涉及革除蒙古旧制积弊,进一步推行封建化改革的重要措施。为了抵制蒙古苛政旧规,为民请命,耶律楚材竟在皇帝面前“声色俱厉,言与涕俱”。为此曾激恼太宗,斥责他“尔欲搏斗耶?”太宗死后,皇后乃马真氏称制,重用奸佞奥都刺合蛮,诸臣皆畏附,惟独耶律楚材敢于面折廷争,言人所难言。一次,皇后把御宝空纸交给奥多刺合蛮,让他自行填写施行。楚材公然表示:“朝廷自有宪章,今欲紊之,臣不敢奉诏。”皇后又传旨:“凡奥都刺合蛮所建白,令史不为书者断其手。”楚材顶撞道:“国之典故,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当奉行;如不可行,死且不避,况截手乎!”他据理和皇后反复争辩,甚且大声喝道:“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无负于国。皇后亦岂能无罪杀臣也。”

耶律楚材的业绩,不但保护了汉族地区封建文明,同时也促进了蒙古民族的发展,功在千秋,受到蒙汉各族人民的尊敬。1245年耶律楚材逝世后,“蒙古诸人哭之,如丧其亲戚,和林为之罢市、绝音乐者数日,天下士大夫莫不涕泣相吊”。

84.先求“稳”字,再求“攻”字

要想发展就应该先有稳定的局面,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小到一个人个人事业的成功,都是如此。那么,一个人怎样获得“稳”字诀,这是很深的一门学问。

三国时期,益州初定,诸葛亮急于稳定中央的人事和法制,刘备则常到州中各郡巡视,以彻底对益州作有效的控制。但最让刘备和诸葛亮担心的是东方的孙权和北方的曹操,对刘备一下子拥有荆、益两州,颇为眼红,经常出现“挑战”性的动作,让尚未稳定下来的刘备及诸葛亮不禁胆战心惊,小心谨慎地应付着。

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刘备平定益州的第二年,曹操对汉中的张鲁发动军事行动,刘备立刻派出大量的情报人员严密地注意北方军事情势,并将张飞及马超两位经验丰富的大将,调往益州北区,加强防备工作。

不久,孙权的特使诸葛瑾,至益州晋见刘备,要求归还荆州。刘备对孙权在他陷入益州军事僵局时,召回其妹孙夫人,而且差点带走阿斗,愤恨不已。但由于使者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一向属于较同情刘备的东吴人士,只好敷衍一下表示:“等我们攻下凉州以后,自然会把荆州还给你们。”诸葛瑾虽然深知这是推托之辞,但也不好再强迫之,只好将刘备的意思回报孙权。想不到,孙权听了大怒,立刻下令大将吕蒙率军袭击荆南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获知军情,立刻将益州交给诸葛亮及法正,亲自率五万主力部队返回荆州,进驻公安指挥大局,并命令关羽率荆州军团由江陵南下,直入长沙郡军事重镇益阳,表示强硬态度。孙权的态度也不退缩,他下令鲁肃由夏口亲自南下益阳,准备和关羽硬碰硬,自己则进驻陆口,掌握军情变化,眼见双方联盟即将破裂,大战有一触即发的态势。就在这紧急关口,传来北方陷于胶着状态的汉中战局,曹操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消息。刘备大惊,害怕曹操趁势南下,益州可能有变,乃主动派使者和孙权谈判,双方议定平分荆州,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于孙权;湘水以西,南郡、零陵、武陵归属刘备,使这场征战暂时缓和了下来,孙刘联盟也得以再苟延残喘一阵子。其实,以当时的情势而言,不仅刘备受到威胁,如果汉中由曹操完全控制,紧接着东方的合肥战线,也势必告急,孙权同样受到严重压力。所以孙刘联盟战线,对他们两个同样是相当重要的。

刘备的主力军不敢回荆州,而直接到达益州北方的江州巡视。这时张鲁已逃亡巴中,原益州参谋黄权向刘备表示,汉中已失,巴东、巴西、巴中三郡便难以有效防守,三巴陷落,有如去掉益州的胳臂,情况将更转严重,因此不如和张鲁联合,紧守巴中,以对抗曹操势力之南下。刘备立刻令黄权为护军,率军队北上迎接张鲁。想不到黄权刚到巴中(今嘉陵江上游),张鲁已回到南郑,并正式向曹操投降了。黄权立刻向三巴发动攻势,逼走曹操所任命的巴东太守朴胡、巴西太守杜沪及巴郡太守任约,将巴中完全置于刘备阵营的控制下。

这时候曹操也派大将张,出兵经营三巴,并进驻岩渠。刘备令巴西太守张飞率军迎战,双方对峙五十余日,张飞用计击溃了张,张兵还南郑。表面上三巴暂时稳定下来,其实更大的一场战争,正在紧急地酝酿中,刚获得休息的刘备和他的军团,又不可避免卷入一场和北方曹操展开的汉中争霸战。

85.过招之后还藏一手

事业上的竞争,往往会把自己的全部本事暴露无疑,结果是让对手把自己看透了,而这样透明状态恰恰是竞争中最不应有的。所以,过招之后必须还藏着一手,能做到这一点就非同一般了。藏露结合、进退结合,都是明白人的拿手好戏。过招之道何在?

清朝时的刘墉,每日粗茶淡饭,即使做了高官也是如此。惟平生爱吃零食,尤其喜欢家乡的大枣、核桃。家书中几乎不离此。但刘墉又十分耿介,不讨好上官。他在江宁知府智斗总督之事就十分典型,他有自己的一套过招术。

一天清晨,刘墉对内厮说:“你今日不必预备饭。今日是总督高大人的生日,咱爷们那儿吃去罢。不然,岂不白给他送礼了?”“是。”张禄答应一声,刘大人复又吩咐:“总督今天生日,你快去备礼物八样,装在食盒里,你知道我家苦,这份礼,里面装上两吊铜钱,牛肉三斤要硬肋,六斤白面两盘盛。干粉二斤红纸裹,伏地大米要三斤。小豆腐两碗新鲜物,木耳金针又两宗。另外买白面寿桃二十个。”内厮出衙来到大街上,一应东西全都有,就是小豆腐没有。张禄只好买了一升大黄豆,还有两把干萝卜缨。急忙回到书房内,费了半天的工夫,才把小豆腐做成。刘大人派了衙役把寿礼先抬去。刘墉随即说:“咱们爷儿们也该走了。”刘大人不一会儿来至总督衙门堂口站住,早有家丁接过马去,内厮手拿礼单,向辕门里面而去。到了官厅上,见了总督的巡捕官,说明来历,然后把礼单递过去。巡捕官接过礼单向里面而去,并将刘大人来上寿之物说了一遍,然后把礼单递过去。高大人用手接过,留神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