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感言】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所以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人物链接】
赵勇,男,云南大理人。外语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在读。
创业,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
这个梦想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心中萌芽。你要问我的创业梦是从何而来,这离不开我的生活与经历。可以说,这是我从懂事开始一直怀揣的一个梦想,时至今日这个目标从未改变过。在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时时刻刻提醒着我、告诉着我今后的路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今天我谈创业、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只想说这已经是我生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每每思及我的创业梦总让我感觉到离创业越来越近,时时刻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流动我的在血液里,就倍感热血澎湃。
我为什么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创业,这得从我的家庭说起。我出生在一个不太富裕的农村家庭,家庭情况委婉概括,基本属于刚“脱贫但尚未致富”的境况,而且这种境况一直持续了多年。正所谓“不进则退”,在童年到成年的这一个成长阶段过程中感受颇深。生活与环境的变迁或迫使或鼓励着我坚守梦想,坚守我的创业梦。
生活中的一切叠加起来,就形成了理想的基础。生活的窘迫会迫使我们寻觅另外的出路,不论是我,还是同样有着创业梦的所有有志青年,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着许多青年打算通过创业来缓解或彻底解决就业问题。每个创业者最初的出发点或许都是如此,然而我又觉得这种说法可能欠妥。我曾经在公开场合问一位成功的大企业高管:是哪些因素迫使我们当代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令我大吃一惊的是,那位成功人士当即反问我一个问题,他说道:“你觉得创业是有人逼着你去的吗?”我当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接下来企业高管的解释让我对创业的本质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位高管的大概意思如下:当他开始创业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感觉社会以及家庭的压力的。他要创业完全是出于他的理想与抱负,他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毅然决然地创业,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合理且有规划的蓝图。对他来说,压力只会来自他自身,当年他以一个自由身开始的创业,所以一开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事业中去。
我的想法对照着成功人士的见解,相形见绌,我大有感悟。我创业的认识是存在很大偏差的。我们为何要创业?是因为就业压力大吗?是因为我们都找不到工作了吗?还是因为别人都去创业并且获得成功,这让我们也萌生创业的念想?都不是,至少在创业时我们是自由的,个体相对自由。但在融入社会游戏后,这种自由还能否简单地存在……种种问题回应着我偏颇的理解。我要创业就仅仅是我要创业而已,怀疑有逼迫的因素存在或许是不健康的想法,即便暂时是因为社会问题或个人问题。
回想最初支持着我的创业梦的简单理由,只有一条——不安于现状。我想改变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改变家庭条件,过上更舒适、更有意义的生活。然而或许只有创业才能实现我的这些目标。说得简单明了些,创业等于原始资本积累,等于条件成熟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以上曾提到的关于压力的这些东西也并不是完全就不存在,只是需要理性思考,认真权衡对待。对于创业这种想法产生的基础,最根本还是清醒的思维以及适当的准备条件。绝不是那种突如其来的想法,换句话说是盲目、自负、心血来潮以及偏激,这些都是极其靠不住的。
创业梦,从把创业当作一个梦想时开始,感觉做的很多事都像是在为之准备一样,然而的确也是如此的。这一切离不开根本的两大条件:理性思维和充足的准备。一切都不可操之过急了,该有的东西是该有的。除此之外,时机、机遇与眼光也是很重要的条件,但这些看起来都又是来自两大根本条件的。成事往往如此,万事俱备,时机成熟则可成也。
想来如今的种种现实条件已不能在造就出盖茨、乔布斯之类的“极端”创业天才了。时势造英雄,但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定义英雄的标准,盖茨、乔布斯之类只是突出案例罢了。在国内,马云、马化腾等也在这个时代成为了少有的英雄典范。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可能像盖茨、乔布斯一样辍学去创业,更不能抱怨自己的专业与学历不够突出。事在人为,努力,努力创造条件。有条件要充分利用,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机遇也是如此,因为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这些虽是老生常谈,但却是金玉良言,字字珠玑。有心者得之,努力者得之。得之则创业不败。
定位,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该怎样去努力获得,或许有时捷径也是极好的。不管其他,既然有了创业的梦想,就要为之奋斗拼搏。过程也好,结果也罢,看重什么看个人,关键的是不能让创业这个梦想停留在“想”的阶段。时间有限,青春难再,既然选择了方向,就要有所作为。
我的创业梦,它不仅仅是一个梦,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指向。创业这条路很艰辛很寂寞,只要开始了我就不会停下,因为我相信我的创业梦一定会实现。
生活篇
总的说来,一切都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
从小到大就生活在一个创业的氛围中,身边的亲戚朋友还有周围熟悉的人都在创业,都在奋斗,说来家乡的变化就是一部生动精彩的创业史。我的家乡是大理鹤庆的新华村,如今已是闻名国内外的“银都”。“小锤敲过一千年”“文化旅游何处去,银都水乡新华村”等都是近些年来极具地方特色与艺术性的写实广告。正如广告中所提,“家家炉火,户户金银”,银器加工产业作为本地流传百世的地方特色产业已逐渐结合市场化需求,探索开辟出以旅游带动特色经济、以特色经济推动旅游的路子。作为地方银器加工产业传承与推广的载体,银匠这一大理鹤庆“头行”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充当着创业大军的角色。鹤庆新华银匠就像浙江温州商人一样,足迹遍天下,创业故事遍天下。
我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银匠,略有文化,创业多年,建树不大,却也算得上成功了。家乡人的创业始终没有离开过银器行当,从最早的挑着担子走四方,再到今天的遍地银器连锁。随着时代变迁的脚步,银器业的创业也在与时俱进。我父亲就是这样一路走来,大概时运不济,所以没能像大多数朋友一样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先富起来,相反,倒使得父亲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
到过大理并且对大理有所了解的,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触,大理的旅游业发展与地方人口的创业需求可谓相辅相成。如今大多数旅游城市何尝不是如此?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我们也不例外,要想做点自己适合的事且能做成功靠的就是创业了。怎么创业,怎样在周围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立足并逐渐壮大,这是我时时刻刻都在想的问题。如今的大理也好,丽江也好,就我们这一行来说,同行邻立,摩肩接踵,银器商铺遍地都是……市场的重复度已经高度饱和了。反观,在一个饱和的市场里抢食吃,已无多大前途。
创业必须等待恰当时机,一旦错过时机,必然是再可惜不过了。在七八年前,我们也是广大地方创业大军中的一支,先后在省内的旅游城市发展,但无奈于市场饱和,而后又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处境可怜呀。整整七八年间可谓时不我待,屡败屡战。
最近两年,情况有所好转。也由于这些年积攒的经验与教训让我们明白要想创业成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一些关键的条件。市场的大门永远为我们打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核心竞争力这点“东风了”。想来想去,家里的创业始终是离不开我们最得心应手的行当的。就在这漫长的一段时期,我所想的是家里的创业,当然,那也是我的创业。我认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创新上,其次在于推扬传统而宝贵的东西,此二策结合也算是当前的不二选择了。
创新意味着我们不能随大众走老路线,所有同行拥挤地并列在旅游市场,瓜分蚕食原本不多的利润,大家都是不进则退。再则,我实在不喜欢那种满地都是银器商铺的旅游市场——“新造古城”,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迟早要崩溃的。我们这一行实在需要一些新鲜的血液,市场也需要放进一些新鲜的空气。放眼如今的这些“旅游胜地”“新造古城”已今非昔比,市场化的一切复杂因素在其中是可见的,就拿最简单的房租来说,用“蒸蒸日上”来比喻也不为过,大理古城的商铺租金似乎是一夜之间涨了10万元,丽江的一夜之间涨了20万元……其他的就不必多说了,总之,当下只能另辟市场了。
一方面的市场饱和与另一方面的另辟蹊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难抉择。何去何从,无论成败与否,改变的终将会是我们的生活,所以为了创业,退路是没有的。
创业得花钱,钱是资本。花钱是投资,投资成功则家庭面目一新,反之则愈下。我想,我不能顾虑得太多,至少我得在家庭承受得起的范围内开始创业;又或者我一个人抛开顾虑,大干一番。我在这些方面想了很多,前者为家庭创业,后者先为自己再为家庭。如今,我已经有一个大概的家庭创业计划,就待资金到位和家里人员到位,而后者我不知道方向在什么地方,只有慢慢摸索。
我想我的创业梦已不再简单停留在梦的层面,因为每一刻我都想着让它得以实现,它是我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一部分,我每天都在为它准备。
学习篇
勤奋读书也是创业的一种。
假如说我大学毕业没有如家里所愿找个好工作,而是“下海”创业,家里一开始肯定会极不理解。再者说来,我没有一分钱,没有一点经验,全凭纸上谈兵的那点东西是万万不能的。我的这些疑问不无道理,我也试图解答,最终明白有舍方能有得,事事难全,在有完美的计划与稳胜的把握时便可瞅准时机放手一搏。我现在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能促成这些成功必备条件的形成。
作为农业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默默定下目标并为之努力,专业的目标也是与我的创业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又或者是,专业保障是我敢于创业的“定心丸”。我假想一个完美的局面,创业最好与自己的专业联系的上,能学以致用。然而却不知其可,一切都在进行中,都在努力准备中。
有时突然觉得希望渺茫了,读书的希望渺茫了,创业的希望就会因被动就地崛起,然而这只是因为不成熟而表现出的假象。我曾被它动摇,幸运的是没被它蒙蔽。似乎不止是我一个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有趣的是,有些人的想法出奇地单纯。来到大学不好好读书,满脑子想着赚钱,赚小钱。在他们眼中,这便是他们所谓的创业,这仿佛是与读书学习相对立的。我要说的是,这真的太愚蠢了。我有几个朋友对此有过之而无不及,天天做梦想成为盖茨或乔布斯第二。在他们看来,大学不值一提,大学辍学就是他们的“天才第一步”。创业在他们眼中是那么的简单,而在我的眼中是多么的需要慎重。
有些人像是大学里在校的创业精英,而有些人不只是像,实实在在就是。有人说只有让自己像那么一回事了,才能更容易地渐渐地向那种角色转变。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像一回事不是只做表面工作,成功人士是全方位都像成功人士的,像着像着就成真的了。我觉得自己就不太像那么回事,即使周围的人都觉得我在做事方面比较出众。只会做事始终是好工具,加上会做人才是极好的。创业这个过程就是做事与做人齐头并进的过程,所以我一直提醒自己、克制自己、改正自己,多学习、多历练。自从加入就业互助协会帮学校做事起,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历练的机会,由此我就总结出要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到一个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提高,这或许才是成事或创业成功关键起步吧。
学习,可以说和创业是一脉相通、一理相成的了。不学习是不足以获得创业的条件与素质的,自负而行,后果可以料想。想要创业,付出的努力或代价应该远多于学习时所付出的,学习不成,又或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这样又能成何事?学习是最不虚假的东西,学到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凡是真正的人才是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也是那些“拼爹派”“潜规则派”永远不能相提并论的。
为了创业,我在不断积累学习,凡是一切有用的、能助我实现理想的都可斟酌取之。在大学里边,我最愿意把时间花在图书馆和与他人沟通交流上,读书学习、虚心求教永远是创业成大事的第一步。虽然艰难,但只要心怀理想,时时刻刻不忘记提高自己,那肯定是最快乐的了。读书总能获得一些惊喜,不管读什么,只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许就够了。
我的创业已经开始,且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因为有时候准备的漫长与机遇的一瞬是极其鲜明的。漫长的准备开始,心理上已做好十足准备,为之心理上已开始迈向成功了。从准备工作开始的时候,创业就已经开始了,或是在更早的时候就已开始了。不论怎样,我想自己都该把学习当创业或是创业的一部分来对待。在当下进退无门之际,这似乎也是最佳选择。除了准备,我还想说,学习锻炼的是一种眼光和能力,能助我们在机遇闪现时乘势抓住它,还能有什么比这更为重要的吗?创业成败就是基于准备条件与时机的。
就我现在的情况而言,无资金、缺少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我所能做的就是准备并等待,时机成熟便可放手大干一番。还有就是失败也是要极力规避的,因为有时真的是伤不起的。倘若暂时有失,我想也不足为之茫然失措,这时考验的就是在课上与课余时积累的才识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还待在这里的原因。
时至今日,我仍在想,创业是什么?我仍在学,也必须学习,为了弄明白什么是创业。我想我的创业梦实现之日,定是我自己解答疑惑、定义我的创业的时刻。
【编者的话】
从成长的过程中一路走来,对创业的产生和如何创业进行了阐述。从生活、学习当中认识、经历、感悟、看到了创业在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也坚定了在创业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