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交往中,外事礼仪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行事,即人们在对外交往中要遵循国际交往惯例、常规通行的做法,遵循文化差异性、公平对等、尊重民族民风、和谐适度等各项原则。概括而言,就是国际通则。
公务员在进行涉外工作时,了解并遵守国际交往礼仪惯例和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一、维护形象原则
公务员在从事涉外工作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职责所在,要明白自己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国家。因此,在国际交往中,公务员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给外国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1维护个人形象
仪容仪表主要包括人的仪容、举止、服饰、谈吐等几个方面,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等内在修养的体现。在涉外活动中,仪容仪表往往是决定第一印象的重要方面。
第一,仪容。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的仪容都会引起交往对象的特别关注,并影响对方对自己以及自己所代表国家的整体印象。所以在涉外场合,公务员要时刻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第二,举止。举止是人们的肢体动作。公务员在涉外场合的举止应大方得体,态度要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的言行都会被视为有失体面。在涉外交往中,要特别注意不要在人前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该用手帕或餐巾纸捂住口鼻,转向无人的一面,并避免发出大声响。
第三,服饰。服饰包括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在对外交往中,公务员的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纽扣应扣齐,特别注意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裤子的纽扣或拉链。衬衣一般应为白色硬领,下摆不能超出外套,最好扎入裤内。公务员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要准备洁净的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
第四,谈吐。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公务员在涉外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说话要客气,神情要平和,并且要面带微笑。要注意,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的行为,因此要在第三人进行介绍后方可与他人交谈。
2维护国家形象
公务员在进行涉外工作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自身形象、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外,也不可忘记自己代表着国家政府机关。公务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要与国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纪和外事纪律,展示我国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不卑不亢原则
不卑不亢是涉外工作礼仪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自身于不平等位置的交往态度。“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尊严。
不卑不亢原则要求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身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所在的单位。公务员的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当美国记者嘲笑周恩来总理使用美国产的派克笔时,周总理回答:“这是抗美援朝时缴获的战利品。”
外国记者问:“为什么我们外国的路叫公路,而中国的路叫马路(暗示马路是马走的路)?”周总理说:“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
三、“求同存异”原则
在涉外交往中,公务员应对他国的礼仪和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以避免误会,减少麻烦;同时对于国际上通行的礼仪惯例,应认真遵守。这就是所谓的“求同存异”原则。
例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女排实现三连冠。当时我国一份负责对外宣传的画报用女排姑娘的照片做封面,照片上的女排姑娘都穿着运动短裤,结果有些阿拉伯国家不许进口。
原来,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男子从肚脐至膝盖,妇女从头至脚都是羞体,外人禁止观看,违者犯禁。因此,穆斯林妇女除了穿不露体的衣服外,还必须戴盖头和面纱,这项规定在某些伊斯兰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仍然施行。对于海外进口的印刷品,这些阿拉伯国家也有着同样的规定。所以我们调整了画报封面,以尊重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避免产生误会。
例二:
一位美国出口商想向一位沙特阿拉伯的官员推销货物。谈判时,这个美国人舒服地靠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用左手把文件递给阿拉伯人,并拒绝喝咖啡。结果,沙特阿拉伯的官员拒绝了他的推销,反而与一位韩国人签订了一份价值1000万美元的合同。
原来,穆斯林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拒绝主人敬献的咖啡,是对主人好客的不领情。这个美国人由于忽视文化差异而付出了代价。
例三:
一个印度官方代表团到我国某城市进行友好访问,为表示我方的诚意,有关方面积极准备,他们在印度代表下榻的饭店换上了宽大、舒适的牛皮沙发。可我方外事员进行前期的例行检查时却责令立即换掉这些崭新的牛皮沙发。原来,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是敬牛、爱牛、奉牛为神的,因此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请印度人坐牛皮沙发。
四、入乡随俗原则
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因为其种族、所处环境、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宗教、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这种复杂局面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世间任何人都难以强求文化的统一。所以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尊重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可以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向外国友人表达我方的亲善、友好之意。
五、信守约定原则
“言必信,行必果”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公务员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也必须如约而至。在涉外工作中,公务员要认真且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
对公务员而言,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做到“诚信守约”,必须在下列两个方面身体力行,严格地要求自己。
第一,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不能轻易作出许诺。
第二,对于和别人定下的约定,务必要认真遵守;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实地解释,还要郑重其事地向对方致以歉意,按照规定和惯例,主动赔偿对方的损失。
六、把握分寸原则
外国人很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也是有度的。因此,在涉外工作中,公务员在待人接物之时要特别注意自己表现出来的热情的分寸。
在涉外交往中要“热情有度”,关键要认识到:内外有别,中外习俗不同;外外有别,英国人、德国人相对保守和绅士化,拉丁语国家的人们比较热情奔放。我们要根据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交往方式,把握好分寸。
1关心有度
人和人之间离不开关心,但是关心要讲究一些分寸。关心不要影响对方的自由,不要限制对方;不要让对方觉得勉强,勉为其难;不要让对方感觉不便。
2帮助有度
在涉外工作中,帮助别人要注意两点:帮助应该两相情愿,帮助要适得其所。
3批评有度
中国人向来喜欢直言不讳,喜欢提意见和建议,在批评、教育他人方面,中国人经常认为:找出对方的缺陷就是救人于水火。但在涉外工作中,尤其在我们和对方初次相识、交际不深的情况下,批评一定要看对象。具体来讲,要掌握以下三个分寸:要注意批评的具体内容;要注意批评的具体方式;要注意场合合理、公私有别。
4距离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