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氏家族全传
27023200000005

第5章 神秘家世(3)

“聪明的东方星”

正当宋查理完全陷于绝望之中时,他收到了琼斯船长的信。原来,琼斯一直把宋查理求学的事记挂在心。他先写了信到华盛顿,请求他的上司允许查理提前退役,获准以后,他又拜托朋友,对查理的未来作了周密安排。雨过天晴,宋查理的心情比明亮的天空还要清澈,他相信幸运之神永远伴随着他。

宋查理顺利到达了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明顿,琼斯把他介绍给了阵线街卫理公会教堂的头面人物穆尔上校。分别的时候,查理一再向琼斯船长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琼斯船长却摇着大手表示不必客气。他认为帮助这样一个有志气的男孩,将带给他一生中最大的光荣。琼斯拿出许多备好的礼物送给查理,查理谢绝了其他所有的馈赠,只要了一本关于林肯的小册子。这本书以后一直伴随着他,直至临终。

穆尔上校对宋查理的未来有他独特的考虑,这就是把他培养成一名神职人员,然后送回中国去传播基督的教义。当然,这样查理必须先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教徒。是否接受宗教洗礼,宋查理并没有费太多心思去考虑。中国人历来对宗教是比较宽容的,中国很早就有儒教、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从明朝开始,利玛窦又带来了西方的宗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在他们各自看来有很大“区别”,但是一般中国人却认为他们都差不多,都是要人信仰上帝,劝人行善不做恶事,主张要帮助别人。宋查理在琼斯那里已经听到过《圣经》中的箴言,听到过不少宗教故事,这为他成为一名基督教徒铺垫了道路。但给他印象最深的,却是琼斯同他关于上帝的第一次谈话。

那一次,琼斯问他:“你信仰上帝吗?”

“不,我不是基督教徒。”查理认为这样回答会伤琼斯的心,但从小父母教给他的是为人不能说谎,所以想了半天他认为还是应该这样回答。

琼斯说:“那么,我应该更加爱你。”

查理非常奇怪:“为什么?”

“因为这是基督的品德。”

这次谈话使查理大受感动,对基督教产生了很好的印象,这种主张帮助别人的教义同他从小受到的中国传统的美德教育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信仰基督教可以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查理同意了穆尔上校的安排。

1880年11月7日,查理的洗礼在阵线街卫理公会教堂隆重举行。一位来自遥远东方的“天朝人”要皈依基督,这使教士教徒们大受鼓舞,他们纷纷赶来目睹这一庄严的场景。

里考德牧师受穆尔上校的委托,主持宋查理的洗礼仪式。里考德特意穿戴一新,艾伯特亲王式双排扣礼服大衣,秃头顶上戴着假发,满面红光,精神焕发。鼎钟敲响11下,洗礼仪式正式开始。宋查理身着黑色教服,头上包着黑色头布,在穆尔上校亲自陪同下步入教堂大厅。他祈祷之后,手抚《圣经》,对里考德牧师的问题一一做了令人满意的回答。里考德把清洁的圣水洒在了宋查理头上,并给他命名了教名。宋查理宣布他已经找到了“救世主”,并表示要为弘扬基督的教义尽最大的努力。众教徒一片欢呼……

穆尔上校首先请达勒姆的百万富翁朱利安·卡尔资助宋查理的学费和生活费,卡尔认为通过一个他们培养的人去遥远的地方传播教义,改变那个地方的历史,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他愿意投资。穆尔上校又找了圣三一学院院长克雷文,要他破例录取一个没有中等甚至没有初等学历的中国人进入他的大学学习。克雷文院长虽然感到有些不符合以往学院的规矩,但他也为能培养一个中国人回国传教所鼓舞,欣然决定排除困难给予接纳。

1881年,宋查理作为圣三一学院的特别预备生注了册。教授们同意让他进入课程紧凑的预备班,把其他学生要用几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压缩成几个月,因为他的使命将是回中国传教,神职人员通常必须精通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德文,他只需略知一二即可,虽然这些繁难的文字是许多教授的专长。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教他英文读写和数学。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基础以后,再把他带入《圣经》的神圣境界之中。

在圣三一学院学习期间,查理住在甘纳韦教授家里,而他的学习却安排在克雷文院长家里。对查理来说,这样安排是十分有益的。克雷文院长夫人是一位优秀的家庭教师,她自动担负起辅导查理功课的任务。她对这个勤奋的中国年轻人很快产生了好感。许多晚上,她同他坐在一起,讲解西方文化的难懂之处,查理有时能够领悟,听不懂时就干脆死记硬背下来。查理是一个敏捷的模仿者,能够复述他读过的《圣经》上的词句和在布道会上听来的说教,仿佛已经懂了似的。他那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和对《圣经》倒背如流的本领,使每一个教过他的老师都感到吃惊。教授称他是一颗“聪明的东方星”。

对查理来说,虽然进入神学院并非他的初衷,但他经过这么多的艰难曲折,终于能够跨进大学之门,受到正规的教育,也实在是可喜可贺了。他对时光的珍惜如同黄金,抓紧分分秒秒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汁液。有一次,几个同学拿他的国籍和以往拼写的不中不西的名字开玩笑,他们故意问他:“你是一个‘秦尼’(即中国人),怎么会有一个‘SOON’的名字呢?”他怒气冲冲地回敬道:“现在我是宁愿‘速’,再也不愿‘迟’了!”每一个帮助过查理的美国人听到他刻苦学习的情形后都非常高兴,认为他们帮助这个中国孩子是办了今生今世最聪明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进入圣三一学院以后,查理自感已经迈上了他理想的大道。直到这时,他才写信给当初鼓励他勇敢求学的挚友温秉忠和牛尚周。二人接到他的信当然欣喜若狂,几年来他们一直担心他的处境,不知道他小小年纪只身出走能否在这陌生的异国土地上活下来。现在看到当年的小阿虎竟然那么幸运,通过民间的教会帮助也同他们受清政府公费委派一样进入了美国大学,他们认为查理定有吉星照临,前途无量。二人立即起程,到圣三一学院来看望他。三人重新相见,查理已从一个初谙世事的男孩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举止风流谈吐文雅,他们都为对方的志气才华所吸引,聚在一起彻夜长谈。消息灵通的牛、温二人向查理介绍了国内的形势,清政府软弱腐败,同帝国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朝廷内贪污行贿,人才得不到重用,就连派到美国的督学官也是昏聩无能。他们认为必须改变国内的政治形势,中国才能像西方一样富强起来。他们约定眼下多学知识,争取早日回国,去干一番事业。

查理也给他日夜思念的父母写了信,告诉他们他现在的情况。由于中国当时通讯条件的落后,他以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身份,请求正在上海传教的美国人、南方卫理公会布道团团长林乐知帮忙把信转到海南岛他的家乡。但是直到他回到国内也没有收到父亲的回信,后来他才知道林乐知教士并没有把他的信转去,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一个中国人只要信奉了基督,就应该得到帮助,种族的偏见和歧视在一些人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

查理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学会了打扮自己,穿着体面的哔叽西服,亚麻布衬衣外面再罩上一件背心,领子下面常系着一条活结领带。他的头发剪得长短适度,在右边分开,梳得整齐光滑。经过仔细擦洗的脸上,时时荡漾着青春的笑容,按西方人的标准来说,查理漂亮得让人感到意外。加上他那东方人天生的聪明和豪爽举止,使许多豆蔻年华的美国小姐十分着迷,查理当然也乐意同她们交往,使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有好几位美国姑娘的内衣兜里,都珍藏着查理的小照。有的甚至成为别人的太太几十年后,还仔细保存着查理的照片,让它时时唤起年轻时一段美好的回忆。

与查理交往最深的可能要算腰细腿长、金发碧眼的埃拉·卡尔小姐了。她的父亲是资助查理上学的朱利安·卡尔较穷的堂兄,在学院教授希腊文和德文。在埃拉的怂恿下,她的父母经常请查理到家做客,他坐在客厅里,入神地听埃拉弹琴。埃拉常常趁别人不注意,向查理暗送秋波。有一次,父母不在,埃拉弹了一曲狂热的爱情圆舞曲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她以西方人通常的感情表达方式,扑到查理怀里,向他倾吐爱慕之情,并且表示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查理。一位漂亮的姑娘同他如此亲昵,查理自是脸红耳热,可听到埃拉表示的结婚问题,查理立即冷静下来,他轻轻扶起埃拉说:“你是一位非常漂亮心地善良的姑娘,我从内心深处喜欢你。但是,对于婚姻问题,我目前不能许诺。我作为一个男子,不仅负有对社会的责任,也负有对家庭的责任。在我的事业没有成就、经济收入不足以供养家人之前,我是不能考虑婚姻问题的。”埃拉叫喊起来:“不!那是你们中国人迂腐的观念。你应该知道在我们这里是爱情高于一切,为了爱,我们什么都不要考虑,什么都不要计较。我就爱你,爱你爱你爱你,你必须答应我……”埃拉的长臂勒得查理有些喘不过气来,他只好安慰说:“埃拉,让我们做朋友。假如有一天我具备了条件,我一定郑重地向你父母提出求婚。”“啊!太好了,你可要说话算数。”被爱情之火烧得发狂的埃拉拉起比她矮半头的查理,发狂地吻了起来……

凡有可能出岔的事情必定出岔,好事往往在最不相宜的时候被搅散。正当二人沉浸在无我无他的世界里时,埃拉的母亲出现在客厅门口。可以想象她当时的怒不可遏,她把这件事情看作一桩丑闻,把查理视为丑闻的主角,采取了行动。

查理无法再在圣三一学院继续他的学习。但穆尔上校确信,这个年轻人志向远大,确是回国布道的一块好材料,他不会过早地沉湎在温柔乡里。被透过榆树间飘来的琴声所迷醉的穆尔上校再度出面,查理被安排到远离此地的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万德毕尔特神学院继续学业。穆尔认为,这里和圣三一学院相比是更有利的学习环境。

离开钟情于他的姑娘,也离开非难之声的包围,查理是亦忧亦喜。不过这件事给他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使他对美国的人情世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此他与美国姑娘的交往严格限制在最正常的范围内,并且打消了娶一个美国女子做妻子的念头。后来的三年,他在那里一心一意读书,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学业。

毕业典礼前夕,校长霍兰·马克谛耶主教把查理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查理,我的优等生,三年来,你很刻苦,像我见到的所有东方人一样,你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记忆力。我悄悄听过你的几次布道,对你的所有听众来说,那是富有启迪精神的。现在要毕业了,你有什么想法要告诉我呢?”

“尊敬的校长,非常感谢您的称赞,更感谢几年来您和所有美国朋友对我的关怀,这些我都将铭记终生。至于我的想法,我不知道怎样表达更合适。”

“我们美国人是喜欢有话直说的。”

“好吧。为了我的祖国,我总算完成了学业。其间的甜酸苦辣我不准备多讲了。现在我一心想家,我感到人离开了祖国,就像密西西比河中一叶漂流的小木片。我离家太久,醒来梦里,总也挥不去那浓浓的乡思乡愁。所以,我希望,希望……”此时的查理早已泪流满面,再也说不下去了。

马克谛耶校长上前一把拥住查理说:“孩子,我理解你,理解!请你不要激动。我会做出妥当安排的。我们的想法和你完全一致,请容我给上海的布道团写信,林乐知博士会安排你在那里工作,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北卡罗来纳州的夏天来得特别早。早晨,天就热得发了狂,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年一度的卫理公会全州大会在夏洛特举行。众教徒以热烈的掌声通过了任命查理为执事的决议。他这年才19岁,按会章规定,他只能得到一种临时的任命,等待两年以后转正。但是主教马克谛耶进行了干预,他希望这个中国人立即回去,向他那些同胞传播基督的福音。

宋查理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入学深造是他平生夙愿,任命为执事又为他的深造罩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圈。他做了一次横穿美洲大陆的旅行,向几年来所有帮助过他的朋友一一道别。

当时的美国,无法无天的西部,正在对华人采取狂暴行为。随着白银所带来的繁荣的结束,经济衰退在19世纪80年代席卷了整个西海岸。制造商们转而雇用华工,因为“天朝人”没有那么多的要求。作为报复,居心叵测的报纸主编和政客煽动失业的白人掀起反“黄祸”狂热,各地的唐人街相继被烧。白人招安维持会组织“剪辫子会”,他们不仅剪掉中国人的辫子,而且掀掉他们的头盖骨。美国到处发生灭绝人性的砍头事件。成千上万的在美华人纷纷逃避,美国西部的华人从11万急剧减少到6万。查理旅行途中,这场大屠杀达到了高峰,他靠了偶然的侥幸,没有做了暴徒们的刀下鬼。他匆忙结束了旅行,在旧金山乘太平洋邮船公司的轮船驶往上海。

当年的阿虎,今日的宋查理,在海外浪迹十年之后,带着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义思想,带着基督的福音,从大洋彼岸归来了。太平洋上的风暴,也比不上他此时心中波涛翻卷的猛烈。他要在祖先世世代代开垦耕作的土地上,在时时叫他思念得流血流泪的祖国怀抱里,大展宏图,实实在在干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