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孔祥熙气势汹汹地说:“中央现在明令讨伐。就是明是非,分顺逆,整纲纪,望我同胞,一致奋起,声罪致讨,拥护政府,迅速削平叛乱。”
发表过讲话,孔祥熙又向西方各国政府通报了他的态度转变,以寻求外国势力的支持。他派去的外交次长向大使们说:“政府已决定派遣由何应钦指挥的讨伐军,已不存在谈判与妥协了……苏联政府已表示他们同事变没有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对采取军事行动有了信心。”
《讨伐令》下达后,东西两路集团军分别集结兵力,在潼关前线发起进攻。一架架携带大批炸弹的飞机呼啸而起,去周围县城轰炸无辜平民——既是讨伐张、杨,张、杨明明在西安,为什么不去轰炸西安,而要到离开很远的县城去投弹呢?说到底,所谓“讨伐”,不过是一场恫吓、一场心理战而已。
称病不肯赴陕谈判,写信款诉衷曲自辩
孔祥熙为解救******,是政治军事两手并用,炮弹银弹双弹齐发,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当他选择了“讨伐”这一手后,出现的却不是他所预想的效果,而遭到了各方的一致反对。事变的最终解决是靠了其他一些更重要的因素。
事变爆发后,在1927年北伐中被******一掌推入血海,又在10年中务求斩尽杀绝的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一种以抗日大业为重的博大胸怀,力主和平解决。当初,确有些人为******被捉而高兴,深更半夜,还有人去敲******的门,强烈要求公审枪毙******。但是共产党的领袖们却大义释嫌,不念旧怨。12月15日,******、朱德等15人致电南京政府,指出事变的爆发,“实由于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如扩大内战,将导致“国亡种灭”,希望南京政府采纳张、杨八项救国主张,变内战为抗战。这支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杀了10年、与******有着血海深仇的红军队伍,甚至提出“愿与贵党军队联袂偕行,共赴民族革命之战场”。
12月17日,****中央派出******、秦邦宪、叶剑英等人赶赴西安,同张学良、杨虎城及******进行和平谈判,进一步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和平解决事变的诚意。
12月19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及****中央发出对孔祥熙等人的通电,电文说:
南京孔庸之、孔哲生、冯焕章、陈立夫等先生,及国民党国民政府诸先生;西安张汉卿、杨虎城、王鼎芳、孔蔚如先生,暨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诸先生勋鉴:
自西安提出抗日纲领以后,全国震动,南京的“先安内而后攘外”政策,不能再续。平心而论,西安诸公爱国热心,实居诸首列,其主张是立起抗日。而南京诸公,步骤较缓。可是除亲日分子外,亦非毫无爱国者,其发动内战,当非心愿。以目前大势,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无非自速其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本党本政府谨向双方提出如下建议:
(一)双方军队暂以潼关为界,南京军队勿向潼关进攻,西安抗日军亦暂止陕甘境内,听候和平会议解决。
(二)由南京立即召集和平会议,除南京西安各派代表外,并通知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选派代表参加。本党本政府亦准备派代表参加。
(三)在和平会议前。由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先提出抗日救亡草案,并讨论******先生处置问题,但基本纲领,应是团结全国,反对一切内战,一致抗日。
(四)会议地址暂定在南京。
上述建议,实为解决目前紧急关头之合理有效办法,南京诸公,望立即决定国策,以免值此国家混乱中日寇竟乘虚而入也!并望全国人民各党各派,立即督促当局召集和平会议,讨论一定国策,共赴国难!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这些正确主张和实际行动,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对推动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决定性作用。
当孔祥熙洋洋得意于他的《讨伐令》下达造成的对张、杨威慑效力时,张、杨二将军却根本不买他的账,对南京的军事进攻做出了强烈反应。张、杨命令所属各部密切注视国民党中央军的行动,将大部分东北军集中于西安附近,准备一决雌雄。
张、杨既没有关闭和谈的大门,也毫不惧怕孔祥熙的军事进攻。张学良致电南京政府说:“委座南归,尚待商榷。在此时期,最好避免军事行动。弟部初未前进,而贵部已西入潼关,肆意轰炸,果谁动干戈?谁起内战耶?兄部如尽撤潼关以东,弟部自可停止移动,否则彼此军人,谁有不明此中关键也哉?”表明了一种希望和平但并不惧战的坚定态度。
16日,宋美龄向端纳透露了南京方面即将进攻西安的口信,要求端纳转告******,由蒋下令制止。当端纳当面向蒋秉报时,站在一旁的张学良啪地一拍桌子说:“何应钦逼人太甚,要打我们就打,看究竟谁先怕!”接着张学良又面向******说:“前方已开始冲突,中央军在华县与杨虎城部对峙中,如进攻不已,则此间军队只可向后退却。”
张学良从未关闭和平谈判解决的大门,这里张学良所说的军队“向后退却”,完全是为了避免内战的发生,是一种退让行动。但是心虚的******却把这句话听成了对他的恫吓,认为向后退却就是裹挟他转移,南京的军事进攻可能断送他的性命,不得不于17日写下了一个手令:“星期六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为要。”为使这个手令迅速发挥作用,18日蒋鼎文就带着它飞到南京,亲手交给了何应钦。
孔祥熙仰赖英国政府支持他的“讨伐”而在国际舆论上得分的幻想,也被英国政府打破了。
就在蒋鼎文送回******停止进攻的手令之前,英国驻华大使休格森爵士,也向孔祥熙转达了英国政府不赞成动武的意向。不过英国人的表达方式比较委婉。休格森对孔祥熙说:“尊敬的阁下,我受外交大臣艾登先生的委托,向您转达他的意见。他想到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张学良可能被说服释放******,如果他本人的安全得到保障的话,如果是这样的话,假如我们表示愿意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来保证他的安全,这对事态是否有帮助?”
孔祥熙刚刚向英国政府宣告他对“讨伐”充满信心的豪言壮语,满指望英国政府对他的行动表示赞赏,却不料弄了个满拧,英国政府也希望和平解决。惯于见风使舵的孔祥熙毫不感到脸面无光,立即就表示了同意。他说:“欢迎艾登大臣的建议!如果艾登大臣能推进这一安排,我们将十分感谢!”
全国舆论也对孔祥熙何应钦发动军事行动发出一片指责之声,迫使孔祥熙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主张。
在南京高门楼孔宅,宋美龄对孔大姐夫发起了牢骚:“我希望蒋先生能够平安回到南京,不仅是因为他是我的丈夫,而是还因为他是全国的领袖,中国又面临着日本的侵略。我费了多大劲才镇住何应钦,不许他胡乱行动,没想到你又顺风点火,也要下什么‘讨伐令’。你以为你那套把戏能吓住谁吗?现在怎么样?有谁赞成你们,谁支持你们?现在你说说谁是妇人之见,谁是头发长见识短,你还打算怎么办?”
孔祥熙自我解嘲地笑着:“是格,俄想着宣布动武张学良就害怕了,他一害怕不就把委员长送回来啦?谁知道这少帅还真有点他老子的胡子劲,吃软不吃硬!现在可好,你蒋夫人反对军事进攻,介石下手令不许进攻,英国人不赞成进攻,张学良杨虎城不害怕进攻,共产党批评进攻,全国舆论谴责进攻,俄,俄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唉,当初俄也是主张和谈的,谁知道半路上鬼迷心窍……现在,你说怎么办吧?我听你的好啦!”
“谈判,赶紧派人到西安谈判!”宋美龄毫不犹豫。
孔祥熙又一次改变态度,南京方面很快同意谈判。但是派谁去谈呢?南京又统一不了意见。
本来,张学良杨虎城从一开始就一再要求宋美龄孔祥熙到西安。但那些不希望和谈成功的人却坚决反对孔祥熙前往西安。他们振振有词地说:“在目前形势下,负军事责任的蒋委员长已经被扣西安,孔先生现负全国行政责任,万不可再入虎穴!”孔祥熙一来担心自己的安全,二来也怕自己去了给人以政府向“叛军”低头的印象,就推出个“医生坚嘱不令飞陕”的托词。宋美龄救夫心切,又无可奈何,只得打电话给端纳说:“孔祥熙因代理行政院长职务,不能离开南京,可否以宋子文或顾祝同代替,请征求西安方面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