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孔氏家族全传
27022600000027

第27章 山西首富(25)

孔祥熙拿了张作霖的电报向阎锡山请假,阎锡山一看之下,心中不免生怒:“好你个吃里爬外的家伙!在我这里做着参议,又要去结交外人。”他刚要发作,突然又换了笑脸:

“孔兄只管前去,若张大帅能够委以重任,也是咱山西人的光荣。只是在那里高升以后,不要忘了我们的交情,必要时还要暗中帮兄弟一把才是。”

孔祥熙连忙表示,此去并无在东北任职的打算,只不过借机到那里探探虚实,替阎君联络一下而已。阎锡山于是特赠了路费,送孔祥熙前往。

1917年春天,在张作霖派来的使者陪同下,孔祥熙登上了驶往关外的火车。

关内已是春暖花开,火车驶过锦州,原野依旧是白雪皑皑。这使孔祥熙的心凉了半截:乖乖,都说关东好地方,可这季节了还满地冰雪,这白雪得盖大半年吧?黑土地再肥沃,能有几天没雪的日子,能长出什么好吃好喝的东西?这时他已从心里打定主意,张大帅给多好的职位,也不能在这儿干!

车到沈阳奉天督军府,张作霖派高级轿车把孔祥熙接到豪华饭店安顿下,稍事休息即安排了豪华宴席给他洗尘接风。张作霖打着哈哈一路笑声走了进来:“哈呀老弟,贵客呀贵客!今日得见,雨亭三生有幸,有幸!”

孔祥熙急步前迎:“大帅!久慕大帅风范,今日得以拜谒,庸之不胜荣幸,不胜荣幸!”

酒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侍者一一介绍:烤熊掌,炖鹿鞭,蛤斯蟆,烧飞龙……这都是关东特产,最有名的美味营养食品。张作霖手举酒杯,向餐桌上一指:“你可不要看现在咱地方漫天风雪满地冰,宝地啊,这些东西,你在别处怕是吃不到的,啊?”

“当然当然!满清就是从这里起家入主中原的嘛,大帅经营东北,大有可为呀!”孔祥熙话里藏话地说。

做个东北王当然不是张作霖的最终目标,他所以从各地网罗人才,正是要觊觎全国,重演清军入关夺天下的故事,孔祥熙这句话可捧到了张作霖心里,他一口干掉杯中酒,双手抓住孔祥熙:“老弟啊,这次来了就不要走了!现在白山黑水,任君驰骋!将来还会有一天,让你衣锦还乡啊!哈哈哈……”

17岁的张学良也悟出了二人谈话的切口,把孔祥熙当成了高参谋士,连着敬了几杯酒。孔祥熙又把这位少公子大大夸奖一番,二人从此也结下了友情。

孔祥熙这次与张作霖举行了几次密谈,共同分析了袁世凯死后国内的形势。孔祥熙还向张作霖阐述了关内各派力量的特点,二人达成了一些默契。但谈到留在东北的问题时,孔祥熙却打起了哈哈:“大帅,庸之此来只是要拜见大帅,表示一点忠心,能够出力的时候绝不含糊,至于留在此间,铭贤学校是我立身的根基,我不能轻易抛开,待我回去安排好校长人选,能放心离开时再作商议如何?”

张作霖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孔圣人肯交心出主意就是不小的收获了,于是不再强求,准备了一份贵重的礼品,送孔祥熙回家了。

孔祥熙回到山西,不断把关内的重要消息密报张作霖,并为他做出一些分析。孔张函电交驰,往来甚密。孔与张作霖的关系当时只是抬高了自己身价,而在张学良继承其父掌权后,这种关系的价值却一下子变成了一笔重要财富,为在蒋、冯、阎大战中蒋战胜冯、阎和解决西安事变,都发挥了别人起不到的一些作用。

与吴佩孚成为莫逆之交

孔祥熙在结交东北张大帅之后,又与直系军阀中的风云人物吴佩孚交上了朋友。

此前孔祥熙与吴佩孚同样没有见过一面,但是时局的发展给了他们这种契机。

袁世凯之死,并没有给军阀统治的中国带来什么希望,北京政府的大权依然操在北洋军阀手中,换上黎元洪当总统,也是换汤不换药,局势一如以往。

1917年,建立民国6年后的一天,北京城里突然来了一支脑后留着大辫子的清兵,街上人先是目瞪口呆,接着是唧唧喳喳:“民国多年了,哪来的这支满清辫子军?莫非是清兵又从坟墓里钻出来了吗?”

不久人们明白了,这不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死人军,而是北洋军阀的一支部队,它的统帅是张勋——原袁世凯手下的一个将领。

张勋1854年生于江西奉新,1911年8月被清政府授予江南提督之职,武昌起义爆发后,曾在南京屠杀平民数千人,被民军打败后退守徐州。袁世凯表示拥护共和、窃取总统宝座后,这位袁世凯的心腹将领竟下令不许部下剪掉发辫,以便随时准备恢复大清王朝。他本人也因脑后那条大辫子被戏称为“辫帅”。仅从袁世凯能容忍这么一个怪物执掌兵权,也足可看出袁世凯拥护共和是多么虚伪。袁世凯称帝闹剧遭全国人民讨伐,并没有使这位张大帅从中汲取什么教训,反而于袁世凯死后的1917年5月,在徐州召开督军团会议,公开提出复辟清王朝的主张。

6月,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纠纷,张勋认为时机已到,即打出“调解府院争端”的旗子,率领辫子军开赴北京。他一到北京,立即解散国会,让段祺瑞下了台,又逼走了黎元洪。他从故宫里请出废帝溥仪,于7月1日把他又扶上了金銮宝座,恢复了大清。而这位辫帅则自封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可惜这场复辟闹剧寿命更短,仅仅上演了12天就收了场,张辫帅躲入了东交民巷的荷兰使馆避难去了。

皖系军阀段祺瑞率军击败张勋后,由直系军阀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段祺瑞自己则以国务总理名义总揽政府大权。发生在北京的这些闹剧对于外地来说基本没什么震动,一切还是老样子。阎锡山还是一心经营他的山西老窝,而孔祥熙则密切注视着这一切,寻找适当表现自己的良机。

8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了护法军政府,通电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政府,号召进行北伐,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而北洋军阀政治则不能容忍孙中山的东山再起,也积极组织军队向南进攻,要一举消灭孙中山的力量。

这时,一向默默无闻的吴佩孚大出风头。

吴佩孚,字子玉,1874年生于山东蓬莱,清末考了个秀才,后来投军,向以儒将自居。他1906年任曹锟部下的管带,辛亥革命后当上第三师炮兵团长。张勋复辟闹剧收场后升为第三师师长——那时候,一个师长就是国家政治舞台上的人物了。吴佩孚踌躇满志,要为荡平孙中山的力量争立奇功。1918年3月,他开始率兵南侵。每遇开战,他就用青布裹头。骑马奔到前沿,亲自挥刀督促士兵作战。带着攫取湖南督军的个人野心,他一路疯狂猛攻,竟连克岳州、长沙、衡阳。这一下以往名不见经传的吴佩孚声名大振,北洋军阀中的同僚狂热地吹捧他为北京政府的“南天柱石”。

吴佩孚为北京政府打下了潇湘大地,原以为湖南督军的宝座非他莫属了,却不知官位从来不是按功授予的。执掌政府大权的段祺瑞,毫不犹豫地把湖南督军位置给了自己的皖系亲信张敬尧。吴佩孚忙活一场,只得了个“孚威将军”的虚衔,和一个援粤军副总司令——一个需要卖命却又不是正职的官。这一下吴佩孚大怒,不肯再为他人作嫁衣了。他发出了“罢战求和”的通电,主张南北议和,不再向广东进攻一步。

吴佩孚的主张,主观上纯粹是为了报复段祺瑞,但客观上却有利于军事力量不够强大的孙中山的军政府,也有利于横遭战争之苦的民众。但吴的这一主张能不能得到响应,他心里可没一点数。

就在吴佩孚焦急地等待各界反应的时候,他收到了第一封支持他的公开通电。这封电报称赞吴佩孚“爱国忧时,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吴佩孚看了电报,顿时喜上眉梢,大叫:“天下毕竟有人识得我!”可看电报落款时,却是他还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名字——孔祥熙。吴佩孚急忙令人查询这孔祥熙是何方圣人。一查之下,此人虽只是阎锡山手下一个参议,却是孔子75代裔孙,孙中山连襟。吴佩孚大喜,这孔某人官位尽管不高,但后两个身份在中国还是有分量的,便马上亲笔给孔祥熙写了一封信。

吴佩孚在信中先对孔祥熙支持自己的主张表示了感谢,并把孔引为“平生知己”,邀请孔祥熙“出山相助,代为运筹帷幄”,许愿到自己这里来,定给予高官厚禄。

却说参加过同盟会、国民党,现在又是中华革命党一员的孔祥熙,和不肯做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幕僚一样,当然同样不会来这个直系军阀手下任职。他所以发出这个通电,是因为看到了吴佩孚当时主张积极的一面,借此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也扩大一下自己的知名度。当然啦,能和这样一位风云人物交上朋友,他还是很愿意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孔祥熙给吴佩孚回了信,感谢他的一片好意,表示愿意与他长期交往,结为朋友。至于“出山”一事,他仍以铭贤学校之事不能离开为借口,进行了推托。

吴佩孚看孔祥熙不肯前来,知道这也是强求不得的,能有一位关键时刻支持自己的人总是好的。吴佩孚又写信对孔祥熙致力于兴办教育的抱负,表示了钦敬,说了孔祥熙一大堆好话。从此,这二人还真成了朋友,来往不断。

吴佩孚三答土肥原贤二,不肯为日本帝国主义利用

孔祥熙一封电报结交一个从未谋面的大人物,足见他的精明和算计。

以后孔吴二人仍各自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孔祥熙在投靠******之后。终于成为国民党政府的核心人物,众多小军阀都拜倒在了他的脚下。而吴佩孚此后也是直线上升。“五四运动”期间,他以爱国军人自居,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1920年,他联合奉系军阀打败了段祺瑞。1922年,又打败张作霖,掌握了直系军权。先后任两湖巡阅使、直鲁豫三省巡阅副使,支持曹锟控制********,操纵政局。后来他残酷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罢工工人,一手制造了“二七惨案”,终于在1926年被国共合作的北伐军打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蛰居北平。晚年这个直系军阀头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爱国良知却未曾泯灭,不肯为日本帝国主义所利用。

这时已登上南京政府高位的孔祥熙,不忘旧情,每次路过北平,都要去看望昔日的吴大帅,有时还赠予大捆现钞和礼品。这使吴佩孚十分感动。孔祥熙与吴佩孚的关系,使吴在抵制日本帝国主义拉拢方面,发挥了有利于抗战大业的重要作用。

1938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侵华困境,策动在中国成立汉奸政府,以实现“以华制华”的妄想。他们一方面拉拢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一方面拼命引诱吴佩孚这个原北洋政府的头面人物,企图造成“汪主政、吴领兵”,“北吴南汪”的“合作局面”,以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建立一个“有威望、能站得住脚的”伪政权。如果这一阴谋实现,确实会给中国的抗战事业造成极大危害。为此。日本大本营决定由大特务、号称“中国通”的土肥原贤二中将负责对吴佩孚的拉拢工作。

由于吴佩孚是个影响很大的人物,他是否做日本人的工具,对抗战局面关系甚大。因此,国共两党也积极争取吴佩孚。1939年元旦,这时已任国民党行政院长的孔祥熙,利用和吴佩孚的老关系,秘密写信给他,称赞他在中国面临外敌入侵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表示政府对他“悬系不已”,暗示他不可为外敌所利用。

****代表董必武在同年2月21日专门发表文章,告诫吴“自全晚节,不要被日寇所利用”,“不做日寇的傀儡”。在这些忠告和全国军民抗战热情的影响下,住在已被日寇占领下的北平城里的吴佩孚,终于保持了民族气节。北平维持会会长江朝宗去请吴佩孚出山,吴佩孚当面痛斥江朝宗“老而不老”,让江朝宗满面羞红,嘿嘿而退。

土肥原仍不死心,便亲自出马去做说客,结果3次登门,3次碰了吴的软钉子。

第一次,土肥原以下人自居,哀求说:“请玉帅(吴佩孚字子玉,所以日本人敬称他玉帅)出来,救救我们日本。”

吴佩孚哈哈大笑,说:“我自身尚不能救,焉能救人?”

土肥原不欢而去。

第二次,土肥原经过一番思索后,一来就开门见山地说:“请玉帅出来,调停中日和平。”

吴佩孚顺势说:“好哇!请贵国天皇和我国蒋公来电,请我出任调停,当然可以。”

这无疑给土肥原出了个大难题,他无以应对,只好告退。

土肥原回去大动了一番脑筋后,第三次又来到吴佩孚家里,这一次他说的是:“请玉帅出山,担任原职,维持中日民族问题。”

吴佩孚摇摇头苦笑说:“现在根本谈不上出山。如要我出山,请贵国人等一概退出中国,包括东北在内,可以吗?”

土肥原自以为是头号说客,凭三寸不烂之舌定能说动吴佩孚,谁知冥思苦想了那么久,还是话一出口就被吴佩孚噎得直翻白眼。

土肥原看这样引诱劝说不行,决定动硬的,准备对吴佩孚以死相逼。这次他杀气腾腾地来到吴的家里,还没开口,吴佩孚就请他先看一样东西。到后堂一看,原来是一具黑漆棺材,上面吴佩孚已经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只空了具体的年月日时间。吴从容不迫地问土肥原:“是不是今天这个日子?我要不要现在刻上再谈?”

人家准备到了这份上,土肥原知道再拿死亡逼迫也是无济于事的,只好带领持枪的特务悻悻退出。

原先热衷于打内战的军阀也不肯为外敌效命,日本人从这里知道了中华民族之不可侮。吴佩孚晚节可嘉!

孔祥熙未显赫时结交朋友,最终都有了收获。

由处长而局长,孔祥熙的感觉:做官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