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好活着(做最有品质的自己)
27015700000007

第7章 把我的爱深深地藏在心底(7)

女人常以被宠为骄傲,帝王的雨露滋润,男人们的青眼相加,都可以让她们沉醉其中,乐而忘忧。享受男人的宠爱,无可厚非。偶或的争一争宠,也是天性使然。但恃宠绝不能过度,没有原则。倘到了这地步,就要摊上大事了。我们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为博褒姒美人一笑,幽王竟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举兵,反反复复达3次,最终诸侯们再不信有战事,幽王终至骊山被杀。纣王宠妲己,《史记》载: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 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杀妲己。

这两个古代故事,都带有强烈的红颜祸水的味道。这种史学的观点,我也觉得多少都带些偏见,我也信误国之责主要都在男人。但怎么说,两个小女子脱不了助纣为虐的干系。

说男人是哄的,女人是宠的,我们只想就一般的意义上去理解一下生活,我并不愿意把这个话题搞得那么沉重。生活哪里有那么多的烽火硝烟,尤其和平时期,我们更多的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常日子,于是,我想从一般的角度回归我们这篇文章的本意。我想说,茫茫人海,大千世界,男人也好,女人也罢,我们能够相识,便是缘分。倘能相知,人生何求!做同事,我们该竭诚相帮;做伴侣,我们该相互珍惜。古话说得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一根红丝线,这边是男,那边是女……哄也好,宠也罢,只要哄、宠得法、有度,那由男人和女人共同演绎的人生,也就会其乐融融。于此,夫复何求!

2013-5-3

普氏野马与宦官文化

这几年常有关于野生动物放归大自然的报道,也听说好多放归大自然的动物,由于被人类驯化,很难适应本该是它原生态的生活。圈养的动物,野外生存的能力下降,野性不再。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普氏野马放归大自然的报道较多,我颇关注。不是关心普氏野马的珍稀程度,而是关心普氏野马在回归大自然的过程中,是否具备了野外的生存能力,有了本该有的野性。

我们先补充一点儿科普知识,先来了解一下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是野马的亚种之一,原产于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因此,又称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野生种群早已灭绝。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首先宣布野生野马灭绝,而中国境内新疆作为普氏野马的故乡,也由于俄、德、法等国的探险队不断大规模的捕猎,并将28匹马驹偷运出境,又加之国内大批捕杀的缘故,到20世纪70年代,新疆普氏野马也基本宣布消失。有资料显示,到2010年9月,全世界人工圈养或半散放状态下存活的普氏野马仅有1000多匹。

关于野马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穆天子传》周穆王西游东归时,西王母送周穆王“野马野牛四十,守犬七十,乃献食马四百,牛羊三千……”,可见该物种的古老,有活化石之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启动了“野马还乡”的工作,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吉木萨尔县建成全亚洲最大、占地9000亩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目前,野马放归大自然的工作,在我国的新疆和甘肃都有开展。放归的效果初显,但过程艰难。我们从国家林业局制订的放归规划五个阶段的安排,就可略见之不容易。对于要放归的野马,首先要进行适应性饲养,而后是栏养繁育,再后是半自然散放试验,之后还要进行自然散放试验,最后是自然生活,要一个过程一个过程地进行。

往往人们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本来野生状态下的野马,由于我们人类的错误,把它们已经搞得适应了被人工饲养的状态,已经把人家折腾了一回,到这会儿,又要叫人家再恢复野性,回到大自然之中,再折腾人家一回,我们怎么就这样厚脸皮!这里涉及放归的目的,人类过去犯了错误,确实,但这会儿,目的确是好的。放归有利于野马野生种群数量快速、稳定的增长,锻炼野马抵御疾病和外敌的能力,总之,放归的好处很多,人类也是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

报道中,已经有在自然状态下降生的小马驹,也有了自然的分群,更有了为了争夺交配权和统治权的公马之间的战斗,也有了母马的恋旧与反抗……种种迹象都说明,经过20多年不到30年的不懈努力,野马放归大自然这件事情,有了成功的可能。

从野马的角度讲,能成功回归大自然,自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这么多年来,本该在大自然中享受自由、快乐、本真的生活,追风般地去驰骋,却不得已成为人类的宠物,只在人类规定的“方寸”之中供人观赏,好不感伤!圈与栏,把它们和大自然残忍地分隔开来。如今好了,可以再去续上叱咤张扬的过往,与广阔的天空大地做伴,感受自然风雨的洗礼。从人类的角度看,更多地我们要总结教训。我们为何不能善待我们的朋友,我们为何残忍地去大规模地猎杀它们,及至现在,我们要为我们的无知埋单!我们要少犯这样的错误,不要动不动就要去改造自然、改造别人。天性的东西,自然规律的东西,要知道敬畏。而从人自身角度讲,深入思考,进行一下由此及彼的推理,获益会更大。人要做到不断加强自身的定力和修养,不要很轻易地就把自己搞得面目全非,为了一点点的利益,就轻飘飘地丢掉了自我,扭曲了自我。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宦官阶层的生活,自当有些感慨。说到宦官,我很大的程度上,带有深深的同情。一个好端端的男人,为了生活,不得已断去自己的男根,从此,过的是男不男女不女的生活。宦官之所以遭恨,主要是有那么一些祸国殃民的东西。比如东汉之十常侍,明朝的魏忠贤、刘瑾,清朝的李莲英、安德海、小德张。我们不去探讨这些被人们唾弃的宦官们如何地误国误民,我们好好探讨一下宦官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一些行为原则,倒对我们现而今的生活有一定的裨益。说到底,宦官就是侍候人的人,就是奴才。如果甘于本分,宦官并不遭恨。但有些宦官,不甘本分,往往恃主子的威,去给别人当主子。如此一来,宦官们活得就夹生了,善变成为他们的群体特点。面对主子的时候,奴颜婢膝;转过身来,面对可以欺负的人,立马就瞪起了眼睛。凡事,唯主子马首是瞻,溜须拍马,极尽小人手段,活得有自我吗?扯淡!敢爱敢恨咱就不说了,人家本来就没资格去谈爱!但过生活,总得知道对错、是非吧,于他们,也难!中国的文化中,宦官的特点,不仅宦官有,在其他方面,其他群体中也普遍存在。

人类自从猿到人的演变完成,就带上了充分的社会性的烙印。由于利益及权力等方面的因素的作用,人性在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被扭曲已是经常性的事情。赵本山的小品中,有一句话说:这个世界太疯狂了,老鼠都给猫做伴娘了!现实生活中,满眼都是宦官们的做事现象。就说身边的事,我有一个好朋友,也做出版,现在国内一家比较有知名度的出版社做办公室主任,是位女性。一次聚会,说到同仁中对于领导的谄媚和怕,那种只想自己、不管企业生死的状态,愤激中怒道:单位里的男人都被阉了!这样的表述当然偏激,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我亲见一事,与此类同。那是全单位的人春游,我们选了一处有温泉的地方,那地方的水质远远好过北京近郊的一些温泉。设计的初衷,主要是想让员工们休整一下,同时提供一次部门与部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更有利于单位的工作开展。自然,全单位的人高兴。单位的领导也重视,晚宴开始时,大领导从京城专程过来,出席晚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大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欢声笑语中,大家举杯互祝。临近尾声的时候,大领导要回城,嘱身边的人,不要声张,免得影响了晚会的进程。哪想到,这边刚动,那边就蹿出一人,满嘴的酒气,嚷嚷着他得送领导。把别的人推开,脸上挂着媚笑,搀扶着领导,送出大厅,开开车门,扶进座位,直到小车离去。这个人比一般会拍的人还会拍,也有层次。他知道领导想什么,懂得领导需要什么,更懂得如何hold住大领导。企业急需当下效益,于是,其人便于此做足功夫,想尽办法,去找能满足领导要的当下效益。而对待同事和下属,态度就变了,吹胡子瞪眼,一副无赖相……此人后来发展到全单位绝大多数的人都厌恶的地步,与过街老鼠无二。平心说,此人个人专业素质有,当个编辑没问题,甚至于可以当个很不错的编辑,但不能当管理者管人、管事。两个最大的致命伤:一无亲和力、凝聚力,二自高自大。只有自己行,天下谁都不行,本质决定了这样的人的负面作用与影响。我们不说女人以色相博出位,但说男人靠溜拍求进身,在当今当极准确。

野马要恢复野性,人要回归本性,比如善良。《三字经》开篇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无数的不善良。我小时候有一件事,到现在都无法忘记。那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事情,约小学三四年级,10来岁的时候。我们几个班上班下年龄接近的孩子,在我们矿区住宅的一个胡同中,玩扇纸片的游戏。那个年代的孩子,没有现在的孩子幸福,各种玩具玩都玩不过来,我们玩的纸片都是用废弃的烟盒叠成或者自己刻印的纸板儿剪成,输或赢取决于谁把谁的纸片或纸板儿扇翻过个儿来。游戏表面看并不累,但若时间长了,确很需要点气力。小憩的时候,一个长得粗壮一点儿的同学,跟另一个比我长得差不多弱小的同学说:小子,你敢打他吗?那个同学小名叫小子。小子多少有些生性,说:敢啊!粗壮的同学说:那你打他一个耳光我看看。我正懵懂间,小子真就甩了一耳光给我。我说:你干吗打人?小子说,他让我打的,一副有人仗恃的嘴脸。边上的粗壮的同学一脸的坏笑。那一刻,那情景,深深地定格在了我的记忆深处。都说孩子做的事,别太记挂在心。我的认识则不然,孩子虽小,但不可放任教育,放纵恶习,倘不重视,长大也不会是什么好鸟!关于这件事,我至今都痛切地感到人性的恶。我甚至得出结论,人之初,性本不善。基督教有原罪说,教义认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人,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亚当与夏娃。新教领袖路德和加尔文认为,任何人生来就是恶人,只有笃信上帝,才可能获得灵魂的拯救。原罪的观点,我虽不赞同,但人身上的恶的元素倒不一定没有,否则,我们怎么理解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呢?其实,我们不必纠结于到底人性是善或者还是恶,无论善或恶,都有一点儿,即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受自身定力和修为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善或恶来。放过所谓的善人或恶人不谈,仅就那些生活中被扭曲之人,我们来看一看,我以为更有意义,因为这部分人的数量最大,他们直接影响社会风气,更可制约社会的向善与向恶。人性的被扭曲,真的是司空见惯的事。我的一朋友,在地方出版社公干,做到了单位副职。他们单位的级别低,是副处。他说他们班子中有一副职同事,为人极虚,做事特假。凡说话,必极吹捧之能事,让人感到不真也就罢了,至多不自在吧,但于此兄,这些远不够,不让你浑身起鸡皮疙瘩不罢休。说好话,不打笑脸人,生活中的常识,这个社会也流行,但多少要有度,太过则起到坏作用了,甚至于有可能让人怀疑你的动机,何苦呢!玩点儿真的,玩点儿实的,不好吗?在我们社,有一个中层干部,与我的关系不远不近,说起这位仁兄,我真的只能说哥们儿活得窝囊。凡做事,必先看领导的脸色。领导要做的事,不论自己有无意见,均全力以赴;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便是征求意见会上,也要绕着说,先做无数的铺垫,讲无数领导的好话,绕来绕去,最后终于绕到意见上来,也想方设法规避“意见”二字,冠之以“希望”来表述。活得有多累不说,由于长年压抑自己的想法,终致抑郁。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再列举。说多了,自己都伤感。人到底活了个啥!野马好歹做不了主人,被人驱使是无奈之事!我们到底不是野马,我们是人,我们是应该做得了自己主的人。活出点儿个性来,活得像个人样儿来难道不好吗?

根据中国这不到30年的野马放归大自然的经过看,野马的回归自然,应该是一件最终成功的事情。但几千年来,人类被扭曲的历史告诉我们,人要回归本性,在生活中做到率性、本真,简单、质朴,有一点儿个性、自我,敢爱敢恨,真的很难!

我们期待人性回归自然的那一天。

20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