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好活着(做最有品质的自己)
27015700000020

第20章 我们的“短板”(6)

简单解释:第一境界说的是立志,无论环境如何,都可以做到登高望远,心存志向,这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第二境界说的是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执著态度,目标既定,就要全力以赴,努力而求之。第三境界说的是经过磨炼和努力,功到事成,做人、做事、做学问有了汗水浇灌后的丰硕果实。三境界说的是做大事必备的条件。一般人的修为到不了这样的境界,以此来要求凡人确有不近人情之处,那么我们就从低一些的要求去看,做人、做事,人总该离不开敬畏和感恩吧。毫无疑问,这是做人做事的最起码的要求。敬畏,是你对你所面对的工作的一份尊重。倘没有这种尊重,你不可能有好的工作态度和状态,也不可能干好你的工作。当然,有过分者更会不珍惜,甚至于会乱来。乱来的例子会跟本文开篇谈到的排污企业的相关责任人,以及把小学生带去开房连畜牲都不如的学校校长一样。人说: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无非是告诉人们,别投机,别干见不得人的事。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要你耍心眼,对工作没有正确的态度和必要的付出,你就别奢望有好的回报;只要你敢挑战社会的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你就只有准备好为此付出成本和埋单的代价。敬畏,是做事的前提和条件,而感恩,则是做事的动力和源泉。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般而言,都有一定的素养。他们的最大特点,一是心地善良,二是懂得回报,三是为此会尽心竭力,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敬我一尺,我回报以一丈。知道感恩的人,是社会健康的一剂良药。试想,当我们的社会懂得感恩的人多一些,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就会更和谐一些。一个彼此懂礼重礼的社会,其进步和发展,怎能不健康呢?不敢过多地看现实,现实中有太多的不知感恩的人。比如,你已经对他(她)做到了仁至义尽,你和团队已经养了他(她)那么多年,但他(她)并不因此而有半分的感恩之心。作为企业的领导,你想尽了办法,想为大家多发一点儿钱,物价在上涨,必须保证员工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不下降,可人家说了,这是应该的。说到对企业的贡献,那数据真的很难看。人都说人心是肉长的,我以为,我们的人,心很难说是肉长的。也许已经没心,我们在人生中,把心丢了,迷失了。

天,是有生命的;天,不容我们亵渎。正义的神,在天上,也在我们的身边。一不留神,神会迁怒于你。到那会儿,你哭天天不会应,哭地地也不会理你。天地共愤之人,我真的不知你的路在哪里!找回我们的敬畏之心,找回我们的感恩之心,你的天地会宽,我们这个社会也才会有希望。我以为,这是医治我们这个社会各种毛病、回到正常发展轨道的好药方,您以为呢?

2013-5-15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2年12月5日,星期三。天儿不好,阴。近日北方气温骤降,风寒。我们要去三河,出版社在北京,我们的库房却在河北。走京平高速,约需一个半小时。商务舱车里,乘坐4人。一位是总社图书营销中心的总监,一位是总社库管经理,一位是驾车的师傅,另一位是我。

去库房,是不得已。主观原因,是出版社的领导班子刚刚调整了分工,决定我来分管营销中心的工作。客观原因,是书库爆满,新书入不了库。一年一度的春季定货会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书如不能及时入库,春节的卖场赶不上,影响发货,影响在途,影响销售,更直接影响的是2013年度的图书回款和总社的效益。于此,我们必须拿出办法,时间不容我们潇洒。

面对正品库、退货库和露天苫布遮盖的图书,我们决定还是先看一看露天部分图书的情况。这部分图书大约2500万码洋,图书的出版时间多为2005年以前,码放在露天至少5年以上。这部分图书的保存情况,决定着我们即刻要解决的新书入库的办法。寒风中,我们和库管的职工,一个苫垛一个苫垛地打开苫布查看。情况不妙——苫书的苫布和里面的塑料已经老化变酥,不能碰,一碰不是出口子就是碎了。再看图书,变形、开胶、残破、粘连,情况严重。如果要把新生产的图书及时入库,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把这部分图书移走,再把退货库里的一部分书移出来,倒出的库容给新书。这种位移的办法工作量不小,但此时又是最可行的办法。

说到库存,其实谁都不必紧张,因为企业经营,有库存正常。没有库存的实业企业,可能性几乎为零。问题在于,库存的东西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成为资源,结构是否合理,这是关键!如果库存中,大多图书产品为动销品种,且是近期产品,我们不但不会感到恐惧、束手无策,反而会表现出应有的高兴,因为如此库存绝大部分可以转化为资源和货币。而我们面对的已达到1.86亿码洋的图书库存,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不动销品种和年头过久的图书所占比重过大,仅院内露天码垛基本上要报废的图书就在2500万码洋左右,而在2010年12月总社转企时作为不良资产剥离的图书码洋就近1个亿。这样的库存情况,不能不让人联想很多。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库存呢?为什么在我们刚刚论证过的图书年度出版计划中,还有我们拟计划报废的品种呢?为什么我们的编辑时常当作好书、畅销书而津津乐道的图书品种,却在我们的正品库、退货库及院内露天码放处大量存在呢?为什么市场上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的图书在我们这里大量存在呢?为什么有品位、有传承价值的原创作品那么少?相反,炒来炒去的二手货、三手货、四手货、五手货……那么多?我们似乎自己掉进了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

早年的时候,有一次,我从重庆乘船去宜昌,很是体验了一次长江的风采。那会儿长江上还没有葛洲坝,也没有三峡工程。江轮顺水而下,江水滔滔。水很大,险滩急流,激越澎湃。我不说两岸风光,不说其时三峡的壮美,只说那一江的碧水,真的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活力。船出三峡后,一改三峡段水路的曲折回转,江面顿宽,水虽缓但浩渺,近有水鸟腾飞,远有点点帆影隐现,又一番境界。由此想到,长江的壮美,离不开水的赠予。由此想到一篇千古名文《登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江河之丰沛,说明源头及支流的给力。

出版工作的道理该不出其右,源头抓好,能够提供源源不断好的产品,我们的出版之河,也该是一条丰满的河,一条风光无限的河!

如果把图书的生产比作一条河流,处于末端的库管的情状,无疑反映着“河流”水量、水质、水势的真实情况。库存很大,且多为不动销品种,“水变味了”,无疑作为源头的图书选题及编辑环节出了问题。我们的判断并不武断,试想,若源头没有问题,选题的质量高,好书、有生命力的书、重点书、亮点书、畅销品种多,怎么可能会有库房的爆棚!“河”不流了,水不淌了,你怎么还不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呢?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不考虑从事这项工作的编辑业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我们应该问一问我们的编辑,你的工作是认真的吗?负责任的吗?经你手设计的选题、出版的图书,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仔细的论证了吗?你清楚与否你做的书在图书市场上特点为何、卖点在哪里、产品稀缺性的程度吗?用一个最简单的检验办法,你是否愿意把你自己做的书放在你自家的书架上。以此观之,我们的编辑工作问题不少。我们对于选题把关不严,我们把一些质量低的书、内容平庸的书、不该出的书,轻易地就放过了关。当然,说大家有意为之就重了。这其中,还有认识问题,有水平问题,有的编辑对于选题质量的科学评估还做不到客观,这种情况是可以原谅的。

出版之河要活力四射,抓图书质量是关键。怎样保证图书的质量呢?首先要强调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每一位从事出版工作的业务人员,都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要从热爱这个行业出发,有了爱,才会有责任意识。试想,若你对你所从事的工作麻木不仁,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你也无从谈到爱,更无从说到尽一份责任了。我们的编辑队伍中,由于许许多多方面的原因,致使队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敬业的,也有投入不够的、态度不端正的、不敬业的、混的,也存在不合格的。究其根本性的原因,是责任意识的缺失。其次,要抓编辑业务能力的提升。在我们的出版实践中,我们看到一种实际的情况,即我们的一部分编辑工作不出色、成绩不突出,并不是缺乏责任心,也不是态度不端正、不投入,而是能力不够。由于个人能力的制约,使得我们的一部分编辑,空怀报国之志,干着急,用不上力。对于这样的情况,出版单位要高度重视该部分同志业务能力的提升问题。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是个办法,在实战中,领导和有能力的编辑的传、帮、带更是个办法。编辑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过程。但通过编辑个人的努力,以及团队的重视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尽量缩短这种不适应的时间,以早一日胜任编辑工作,还是可以做到的。在解决了人的责任意识和能力问题后,出版单位的机制性问题,随之就显出了重要性。毋庸置疑,编辑工作是一种很个人化的劳动,但不能否认决策机制对此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责任编辑设计选题,到最终通过,是有一套固定程序的。首先要过部门关,部室主任要认可;而后还要经过分管社领导、社领导通过,还需要经营部门的参考性意见。因此,这种决策机制,每个环节把握选题、评估选题是否准确、科学,包括决策时间的快慢,都会对选题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说,一个好的选题的确定、一本好书的出版,它是一个机制的产物。有一个好的机制,就会有一个、一批好书的出版,这是一种制度的保证。你去看,凡搞不好的出版单位,好书很少的单位,保证在这方面存在问题。抓产品质量,创新意识要重视,这一点不难理解。出版是内容产业,既如此,创新,就自然成了出版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看到了出版界的创新乏力的问题,看到了图书市场上图书品种同质化现象的严重程度,我们也看到了大量的短视跟风情况,这也正从反面提醒我们图书出版工作中创新的意义。我们要下气力抓原创,抓有质量的原创。不提倡简单投机的做法,大量的简单复制和克隆,是出版工作的忌讳。因为它不是我们所要的真正的出版的内容,出版单位不要这样的积累。这里没有谈到形式的创新,在今天,形式的创新有一定的意义,给予一定的重视是对的,但不可无限放大,更不可将形式的重要性提高到超越内容的地步。

今天的出版工作确不好做,坚持原创、坚持原创的质量不容易做到,资源有限,但还是要坚守,我们要追求出版的品位,坚守出版人的追求,切不可投机,更不可耍滑头。

宋代学者、诗人朱熹《观书有感》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出版之河,如何才会保有那样的一番美丽景致,如何能做到“清如许”?我们期待“源头活水来”。

2012-12-25

把公家的事当作自家的事

写下这样一个文章标题的时候,我多少有些悲情。你一定会问,为何?我告诉你,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现而今的阶段,想生存,职业化的要求已经是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的不二法门。既如此,我们不但不能直面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课题,反而还在绕着弯地去比附、去要求人家,要把公家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对待,显而易见,这其中的无奈。

什么是家事?简言之,就是你自己小家庭的事,以及跟你的小家庭相关的事。谁都知道小家庭的意义,往学者化的角度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由无数的这样的细胞构成,因此,有国就是家、家就是国,以及治大国若烹小鲜等这样的说法。由此可见,家的重要性。中国人爱家恋家,把家看得极重,家文化盛行。有一首歌出现在1999年的央视春晚,从那会儿到现在差不多15年了,久唱不衰,歌的名字叫“常回家看看”: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 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备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