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智谋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200000046

第46章 制胜篇(7)

张柴的东面,都是水塘沼泽,道路险阻,众人从来没有走过这样的路,都认为是投身于生死莫测的境地。

但李愬冒雪行军七十里,夜半就到了悬匏城,雪下得更大了。城旁都是鹅鸭池,李愬命人用石块击池,惊起鹅鸭。鹅鸭的惊叫声掩盖了部队行进的声音。

敌兵倚仗吴房、朗山有守兵,所以放心歇息毫无防备,谁也没有想到李愬大军已抵城下。

一些军士在蔡州城墙上凿出坑穴,率先登上城门,众人跟随其后,杀了守门的人,打开城门。留下打更的照样打更报时。

黎明时分,雪住了,李愬的军队进入吴元济的外宅。蔡州吏惊呼:“官军进城了。”吴元济还不相信,说:“是洄曲的弟兄们回来取寒衣吧。”等到听到李愬军中的号令,有人说这是李愬在传令。

吴元济大惊,问:“李常侍怎么会到这里?”忙率领左右登城。田进诚领兵逼近内城。李愬估计吴元济还指望正在守卫洄曲的部将董重质来救他,于是访问了董重质的家,安慰他的家属,让他们不要害怕。

然后,派董重质的家人送信给他,召他来投降。董重质一身独骑,穿着白衣来投降。田进诚放火烧南门,吴元济在城上请罪,田进诚给他搭了一个梯子让他下来,然后将他装在囚车里送往长安。

在凯旋的路上,将领们请教李愬说:“当初你在朗山战败却不忧愁,后来攻克吴房的外城以后却不乘胜拿下内城,冒着大风雪而行军不止,孤军深入敌人内部而不惊恐害怕,然而最终却获得了成功,你的这些做法都是大家不理解的,敢问其中奥妙?”

李愬答道:“当初我军在朗山失利,敌军就会以为我军力量薄弱,因此轻视我军而不加戒备了。假若我们拿下吴房内城,那么吴房的败兵就会逃到蔡州城去,和蔡州敌军会合起来坚守蔡州,这样他们力量一集中就会增加我军攻打蔡州的困难,所以我决定暂时留下吴房的敌军以分散敌人的兵力。

“大雪天烽火就难以点燃,求救的信号很难发出,蔡州守敌无法知道我军到达。孤军深入,将士就会人人都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作战,战斗力自然倍增了。有远虑的人,不顾近忧;考虑大事的人,不计较琐细之事。假若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这是自己扰乱自己,哪有精力去立大功呢!”

诸将听了都钦佩不已。

李愬行军,可谓眼光独到。雪夜入蔡州,正是巧借天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取得胜利的。

杨行密智取朱延寿

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拥兵自重,建立了以淮南为中心的割据地盘。当时,他手下润州团练使安仁义、奉国节度使朱延寿不太听从他的节制,屡有不轨之想。

特别是朱延寿,仗着是杨行密的妻舅,大肆培植势力,另立中心,因此,杨行密便暗中派人潜入他的内部去监视。

暗探来报,朱延寿与安仁义来往密切,而且极力扩充兵马,积蓄粮草。此外,朱延寿的姐姐,也就是杨行密的夫人,也常派信使去朱延寿处传递消息。听到这些,杨行密觉得不能不认真对付。

杨行密认为,此事只可智取,不可强攻,否则二虎相争,其他军阀难免会乘虚而入。要想智取朱延寿,就先要迷惑他,包括他的姐姐,即自己的妻子。

于是杨行密自称患了眼疾,看东西一片模糊。朱延寿的使者来送信,他故意念得颠三倒四,说自己看不清楚,后来干脆请人代念。

朱延寿得知此情况后大喜,但他仍不放心。经过仔细思考,他决定让姐姐为自己试探一下,如果杨行密的眼疾是真,他就带兵进驻淮南王府,取而代之。

朱延寿的姐姐接到消息,便尽心窥探,观察。见杨行密回家都摸索探路,看来确有眼疾。但她仍不放心,于是便心生一计。

一天,风和日丽,朱延寿的姐姐约丈夫杨行密去湖边踏青,湖边植有很多柳树,很难行走。朱延寿的姐姐故意缠着杨行密,把他引到一棵柳树前,杨行密当即明白夫人的用心,于是将计就计向柳树撞去,一下子撞得趴在地上,昏迷过去。

朱延寿姐姐见状再无疑惑,赶紧报告了朱延寿。于是,朱延寿以探疾为名来到淮南,杨行密假装不能出门迎接,传朱延寿来卧室相见。而事实上,杨行密早已在枕下藏了匕首,朱延寿一附上身来,就马上刺死了他。

接着,他立刻休了夫人,然后发兵去润州擒获了安仁义。

一个人要想在纷乱的时机取胜,唯有先示弱,然后在众人不经意间,将对手一一打败。

孟昶诛杀逆臣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主孟昶即位时才十五岁,当时朝廷的将相大臣都是孟知祥的老臣旧将,这些人欺新皇帝年幼,于是骄恣放肆,为所欲为,公然逾越国家制定的法律,建造豪华房舍,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其中又以李仁罕、李肇、张业、赵廷隐最为过分。

孟昶刚即帝位时,大将军李仁罕便提出要主管六军,言辞对新皇帝颇为不敬。他不但派人到枢密院提出明确的要求,还到学士院让人照他的要求起草命令,根本就不通过孟昶,这实际是犯上作乱。

李仁罕的这些举动,孟昶都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但他表面上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因为他怕张扬出去,无法控制住局面。

于是,孟昶同意了李仁罕的无理请求,封他为中书令,主管六军。接着,他要求李仁罕进宫朝见,趁此机会,孟昶命令武士将他捉住,当场处死。

李仁罕一死,曾假称有病不跪的侍中李肇才知道孟昶的厉害,当他再朝见孟昶时,顿时扔掉拐杖跪了下去。于是孟昶勒令他退官隐居,解除了他的职务。

当时张业正执掌禁军,孟昶知道,如果他反叛起来,局面将不好控制。于是他便千方百计地对他暂时加以笼络,将他任用为宰相。

这样过了几年,孟昶觉得自己已经积聚了一定的实力,遂与一些禁军将领密谋,又用诛灭李仁罕的方法,把张业在朝堂上处死了。

卫圣都指挥使兼中书令赵廷隐见势不妙,忙以年老为由还乡去了。至此,这些跋扈的老臣旧将全被孟昶一一剪除了,孟昶真正掌握了后蜀的政权。

时机不到,便隐忍不发。时机成熟,定要拍案而起。孟昶新主立于朝堂,旧臣自然不服,想除掉他们,就要“擒贼先擒王”,如果惩治了出头鸟,自然树倒猢狲散了。

柴荣以智破城

柴荣是五代时后周皇帝,有一次他亲自率军讨伐李守贞,久攻城池不下,周军驻在城外长达一年。

见此情况,柴荣又气又急,因为后方粮草渐渐已经供应不上,这样下去,对周军极为不利。但部队已困李守贞一年多,劳民伤财,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只会被李守贞耻笑。

一天,柴荣登高遥望李守贞城中,但见军队守卫森严,旌旗蔽日,丝毫不见溃乱之象,柴荣心中恼怒,望着城中大喊:“城破之时,我定要屠尽全城。”

一名李守贞的奸细恰好听到了柴荣的这句话,于是回去到处宣扬,全城百姓都感到很惶恐,于是,守城之心越发坚定起来。

这样,柴荣又率军进攻了两次,虽然挫败了许多敌军,但仍然攻不下来。

柴荣的一些幕僚对他说道:“皇上千万别急,援军已经赶到,攻下城池是肯定的事了,只不过迟些时候而已。”

柴荣等后备部队来了以后,就马上下令进攻,这次在东西两个城门同时投入重兵攻城。眼看李守贞的部队就快撑不住了,柴荣正感非常高兴,突然看见一群百姓拥上城头,把自己的百姓推了下来。李守贞趁此机会又将城池守住了。

柴荣虽怒不可遏,但也只好下令暂时收兵。回到帐中,部将都说李守贞这次能守住城池,其实全是靠了百姓的帮忙。

柴荣闻言,心想:“李守贞待民一向苛刻,照理百姓该恨他才对,今天为何一反常态呢?”

他猛然间想起自己前次对着城池喊的话,于是便再度来到高处,向着城池的方向大喊:“城破之时,除李守贞外,其余人等一律免罪不杀。”

这句话又在城中传开了。于是,柴荣再度下令攻城,这时,百姓已经不愿再帮助李守贞了,不久,柴荣就攻破了城池。

兵法有云:攻心为上。在战争中,势在必得时,如果不以智取胜,而采取强攻,那么战事一定会更加旷日持久。

赵匡胤巧施离间计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北宋以后,东征西战,平灭诸藩,最后南方只剩下一个南唐了。

赵匡胤虽很想平灭南唐,但却非常顾忌南唐战将林仁肇,他不但英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一旦战争开始,他是头号劲敌。

怎么办呢?赵匡胤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一条计策来,决心巧造假象,把这个眼中钉拔掉。

有一次,南唐派李从善前来朝拜,赵匡胤就留下李从善,授他为泰宁节度使,使他回不了南唐。南唐国主李煜派人来讨,赵匡胤就以“李从善多才,朕将予以重用。当今南北都是一家,就不要再分彼此了”的话搪塞。

李从善认为可以留在北宋为南唐刺探消息。

接着赵匡胤就派画家到南唐去,把林仁肇的形象画下,偷偷带到了汴梁。

等到李从善按规矩来京拜见赵匡胤时,赵匡胤预先让人把林仁肇的画像混在宋朝开国将士的画像中,挂在凌云阁上,并在酒席款待之后假装喝醉,兴奋地讲起自己南征北战的事,大力吹捧自己的将士,并亲自带李从善去看这些将士的画像,表面上不停卖弄自己不忘功臣的胸怀。

李从善随赵匡胤来到凌云阁上,赵匡胤指着画像对李从善一一讲解他们的战功。当来到林仁肇画像前时,赵匡胤假装愣了一下,然后不讲了。

李从善一见林仁肇的画像居然挂在这里,感到非常惊讶,见赵匡胤停住不讲,更觉疑惑,立刻追问:“这不是南唐战将林仁肇吗?为何他的画像挂在这里?”

赵匡胤支吾了一阵,然后才说:“你也算是我大宋的人了,也没有必要骗你。朕爱林将军的才华,劝他归顺,他已经答应了,不日即会率兵来降。这样,朕就可轻易拿下南唐,由此来看,林将军也可作为大宋的功臣了。”

李从善吃了一惊,心想原来如此,得赶紧报告李煜。于是回宫后立即派人带上自己的密信送给李煜。李煜见信大惊,立即召林仁肇前来试探,林仁肇当然不知所以,更引起李煜的怀疑,即刻在宫中赐毒酒毒死了林仁肇。

林仁肇一死,赵匡胤再无顾忌,不久就派兵渡江把南唐灭掉了。

要打败最强劲的敌人,不必与对方面对面地厮杀,瓦解敌人内部,让对手互相攻讦,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愚侍者挫败智徐铉

北宋初年,南唐臣服于宋朝。这年,南唐遣吏部尚书徐铉作为进贡使者来进贡,照例要由朝廷派官员去做押伴使。

徐铉、徐锴兄弟和钟陵人徐熙,号称“三徐”,在江南名声卓著,都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通达古今闻名于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铉的声望最高。当时,北宋臣子们个个都因为自己的辩才不如徐铉而生怕被选中。

宰相赵普也不知究竟选谁为好,就去向宋太祖请示。宋太祖说:“这事好办,就交给我选人好了,你们去准备其他的。”

过了一会儿,宋太祖从自己的殿前侍卫中挑出十个目不识丁的兵士,并指着其中一名相貌特别粗俗的说:“这个人就可以。”

在朝的官员都大吃一惊。赵普也不敢再去请示,就催促那人赶快动身。那位殿中侍者不知为什么派他去做使臣,又得不到任何解释,只好前去执行命令。

徐铉见来人相貌粗俗,等他一下船,就滔滔不绝,词锋如云地讲了起来。然而那侍卫全然不懂,只见徐铉讲得不亦乐乎,只一个劲点头称是。

徐铉不了解他的深浅,愈发喋喋不休,极力与他交谈。一连几天,那人却不与徐铉论辩。徐铉说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堪,觉得淡然无味,也就不再开口了。

宋太祖派遣殿中侍者,是以愚困智,高明至极。

种世衡除敌二将

西夏王元昊有两个心腹大将,号称野利王和天都王,各自统管一批精兵,多次率兵侵犯宋朝边境,掠夺财物。

宋朝守边大将种世衡想设计除掉这二人,但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当时有一个叫王嵩的人,是当地清涧的僧者,种世衡久闻其才能,又考察到他为人坚定忠诚,可以任用,就用官衔来诱他出山。

王嵩很感激种世衡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一心希望能有机会报答这位恩人。忽然有一天,种世衡用其他事由为借口,严刑拷打他,带枷几十天,王嵩始终无怨言,过了半年,种世衡召见王嵩,对他说:“我知道你是冤枉的,拷打你,只是试试你的忍耐力。我要使用你了,要求你不得传出一切。以后你吃的苦比你目前受的还要重,你能为我保密吗?”

王嵩深感种世衡对自己的知心和信任,哭泣着答应了。于是,种世衡写了一封给野利王的信,用膏蜡裹了,让王嵩封藏在衣裳里。

种世衡叮嘱说:“除非快死时,否则决不可泄露这封信,如果必须泄露时,得说自己辜负了恩情,不能完成将军之事。”接着,种世衡又取出一幅画着龟的画和一筐红枣,要王嵩赠给野利王。

野利王见了枣和龟断定必有密信,向王嵩要。王嵩看看左右,又说没有。野利王不敢隐瞒此事,就写信上报元昊。元昊把王嵩和野利王一起召到数百里外,问种世衡的信在哪里。王嵩仍坚持说没有,元昊下令用刑。王嵩被酷刑折磨得死去活来,但仍说没有信。

又过了几天,元昊单独把王嵩召进宫,令人传话说:“如果再不说出信在哪里,就杀了你。”王嵩还是不说。于是元昊命令左右拉出去斩首,这时王嵩才大声号叫:“原先将军派我送信给野利王,要我不得随便泄露,现在不幸要死了,没有完成将军所托之事,我对不起种将军!”

说完,他撕开衣服取出信献给了元昊。片刻,元昊命王嵩在馆中休息。又暗派爱将假充野利王的使者,到种世衡处探听虚实。种世衡知道这是元昊派来的,假装不知,就大骂元昊,说野利王有心归顺大宋,并备了丰厚的礼物送给使者,并说:“替我对你们的王爷说,快点下决心,不要优柔寡断了。”

使者回去后不久,王嵩被放了回来,报告种世衡说野利王已被元昊处死了。

种世衡借刀杀了野利王,并不满足,又计划除掉天都王。于是就在边境上设祭台祭祀野利王,祝版上写了悼念的文字,说二将相结,有意为本朝效力,以此悼念。然后故意把祭文与纸钱合在一起,这时来了一群俘虏,他就急忙点燃纸钱,迅速返回。

版上的字没有很快烧掉,俘虏拿走后献给了元昊。于是,天都王也开始被元昊怀疑,终被治罪。

反间计能够使敌人内部自行瓦解,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再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种世衡找对了善忍的王嵩,计谋还没实施就已成功了一半。

曹玮示弱疲敌

宋真宗时,曹玮在边境戍守。有一次,与敌人交战,开战不久,曹玮就取得了小小的胜利,敌人很快逃走了。

曹玮探知敌人已经逃得很远了,于是就让部下驱赶着从敌军抢掠来的牛羊辎重慢慢而行,军队行军散漫不整,看起来就像是一群只懂分赃的乌合之众。

诸将不解,对曹玮说:“这些牛羊对我们没有用处,驱赶着行走,还连累我们受罪,不如将其抛弃,把军队整饬好后往回走。”

曹玮置之不理,仍然指挥军队漫不经心地往前走。

敌人知道这一情况后,认为曹玮军军形不整,可以袭击,于是回军准备再战。

曹玮听说敌军前来,并不慌乱,反而命令部队更加缓慢地行军,直到走到一个地形有利的地方,才停止前进,等候敌军。

等到敌人逼近了,曹玮派人对他们说:“你们从远处而来,肯定非常疲劳,我不想在你们疲劳时袭击你们,请你们先休息人马,然后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