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智谋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200000038

第38章 拯危篇(4)

当天夜里,卫瓘强振精神,“作檄宣告诸军”。本来动荡的军心,只因群龙无首,现在监军出面,一呼百应,不到天亮诸军就将帅府包围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钟会感到很后悔,他不该轻视卫瓘,一招不慎而招来大祸。可当时他仍统领府兵强力抵抗。经过一场激战,钟会及其亲信数百人被杀,反叛被平定。

反叛被平以后,被捕诸将均已获得自由,邓艾本营一些将士便自动出发,追回押解邓艾的监车,将邓氏父子救出。而卫瓘听说此事后,深知邓艾被监是他和钟会联奏所致。如果邓艾安全返回,必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威胁。于是就派以前几乎被邓艾杀掉而存有仇恨之心的田续率军直奔绵竹,夜袭“三造亭”,将邓艾父子杀掉了。

遇到险境时,应该沉着应付,冷静面对,当机立断,使自己从险境中解脱出来。

温峤佯醉脱虎口

东晋的时候,有个人叫温峤,自幼聪明颖慧,有胆有识,博学善文,尤其是以孝顺著称乡里。十七岁时,他就开始做官,由于业绩突出,因此官职不断上升。晋明帝即位后,任侍中,朝廷里的机密大事他都能够参与。因为受到明帝重用,所以他也受到权臣王敦的嫉恨,被王敦延聘为左司马。

温峤觉察到王敦已有反心,心里清楚,王敦用他并不是信任他,而是要将自己置于其手下加以控制。于是,温峤就假装顺从,以使王敦高兴。同时,对于王敦的心腹钱凤,温峤也常在人前夸赞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钱凤听后从心里感到高兴,也与温峤交好。

这时丹杨尹空缺,温峤主动推荐钱凤,而钱凤亦推举温峤。王敦听从钱凤的建议,请求朝廷任命温峤为丹杨尹。很快,朝廷就任命温峤为丹杨尹。王敦亲自为温峤饯行,温峤担心钱凤从中作梗,在王敦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就在宴席上装作醉酒,以手将钱凤的巾帻击落在地,满脸怒色地大叫:“钱凤是什么人,我温峤行酒他敢不喝!”以此先发制人。

钱凤脸色骤变,正要反击,王敦发觉温峤酒醉,连忙劝开。温峤又担心王敦中途变卦,临行时与王敦洒泪告别,他还故意装作恋恋不舍的样子,三出三入,然后才上路赴任。等温峤出发后,钱凤就入见王敦劝谏说:“温峤与朝廷关系甚密,与庾亮也是深交,此人未必可信。”

王敦笑曰:“温峤昨天酒醉得罪了你,是不是你因此而来谗毁他呢?”钱凤的阴谋没有得逞。而温峤得以还都,向朝廷汇报了王敦的逆谋,请求朝廷早作准备,以备不测。

不能直中取,便向曲中求,充分地了解对方的心理是你取得胜利的前提。温峤对付王敦之法,称得上智慧中的经典。

司马绍弃鞭逃命

东晋明帝司马绍太宁年间,大将军王敦起兵造反,顺江东下,进攻建康。司马绍知道后,为了平灭叛乱,亲率大军迎敌。

两军相拒在鄱阳湖畔,扎下营寨。一天晚上,晋明帝穿了老百姓的衣服,骑了一匹骏马,独自来到王敦的驻地,悄无声息地把王敦严密防御的军营察看了一遍。他心中有数后,便又骑着马走了出来。

有个士兵见有一个气宇轩昂的人在营外流连,立即报告了主帅王敦。王敦听见士兵描绘的那人长相,觉得那人就是当今皇上,赶紧派人备马前去捉拿。

司马绍正在慢行,忽见后面五名军士正策马向自己扑来,知道大事不妙,赶紧驾马往回奔。五名军士一见,更加来劲,催马急追。

司马绍跑着,来到一处柳林边,遇见一个卖甘蔗的老太婆,司马绍怕王敦的骑兵追上自己,便把手中的马鞭扔在老太婆面前,然后骑马拐往林子后跑去。

老太婆见这是一条七宝鞭,上面嵌满了宝石、金银和翡翠。于是拿在手中把玩。

不一会工夫,骑兵追了上来,发现司马绍不见了,赶紧下马询问老太婆,却见老太婆在看一条名贵的马鞭,便夺过来观看起来,结果耽误了很长时间。司马绍就利用这段时间逃远了。

王敦看见司马绍的鞭子,大怒不已,于是“赏”了这几名士兵几马鞭。

司马绍急中生智,用常人难以见到的稀有之物吸引追兵的注意力,终于化险为夷。因此,在遭遇困境时,有效地借助外力就可以达到脱身的目的。

萧道成大智表忠心

在南朝宋明帝的时候,萧道成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官拜督南兖州、徐州二州诸军事,又监管兖州、青州、冀州三州军事,其权势地位异常显赫。

当时,宋明帝是一个残忍且猜疑心颇重的皇帝。当他听说民间传出“萧道成应为天子”的话后,就认定萧道成要谋反。

萧道成知道这一切都是由民间的谣传引起的,于是处处小心,时时提防。

此时,宋明帝想了一个计策,他派将军吴喜率领三千人北上去见萧道成,并让他带着御赐银壶酒送给萧道成,如果萧道成不喝,那就证明他有反意,吴喜可立即诛杀他。

当萧道成一见到吴喜,就已经明白了怎么回事,吴喜将御赐的酒亲手递给萧道成,并且手握宝剑盯着他。

如果那是毒酒,那自己必死无疑。但萧道成又转念一想:宋明帝虽然怀疑自己,但还不敢确定,况且朝廷还需要像自己这样的人才,不到万不得已,宋明帝还不会杀他。

于是,萧道成揭开酒壶,一口气喝了下去。吴喜回去后把事情告诉了宋明帝,宋明帝才略放下心来。

没多久,宋明帝下诏,让萧道成返京。萧道成知道祸福难料,于是召集部下商议,部下们纷纷劝阻,认为他不宜回京,恐有杀身之祸。

萧道成想了想,没有同意部下的规劝,他说:“你们大家对局势还看不清楚。如今皇上诛杀各王,还忙不过来,皇太子又小,一心只想自己百年后怎么办,哪还有心管别的事。我只能应召速至,绝不会有什么祸害发生,倘若迟疑不去,反而要受到怀疑,认为我有谋反之心了。”

于是,萧道成奉诏回京,临行时,吩咐部下,厉兵秣马,准备反宋。

宋明帝见萧道成果然应召而来,便认为他对宋朝完全忠心,再也不怀疑他会谋反,还封他为散骑常侍。

就这样,萧道成瞒过了宋明帝,最后终于灭掉了宋,建立了齐朝。

能够正确分析形势,准备好应对之策,就能在危机来临时使自己安然度过,萧道成凭自己的大智大勇经受住了考验。

李穆鞭主得脱险

东魏和西魏在邙山展开交战。东魏丞相高欢统领十万大军来到黄河北岸迎战。西魏关西大都督宇文泰火烧河桥,想遏止高欢南渡,但还是失败了。高欢借机率军抢渡黄河,将芒山的有利地形一一占据了。

公元543年,宇文泰借助李穆的力量,和他一起偷袭,但并没有成功,东魏大军乘胜反击,西魏兵士丢下兵器和盔甲争相逃命,最后有三万人死在了战场。

战斗中宇文泰的战马中了数箭,由于疼痛,马抬起了前蹄,把宇文泰摔在了地上,处境非常不妙。他还未来得及爬起来,东魏追兵已经赶到,士兵看见他后,将他团团围住。

这时,被围的李穆心中有了主意,翻身下马高举马鞭狠狠地抽打宇文泰,并扯着嗓子骂道:“西魏的小兵,你们主人宇文泰在哪里?为什么只有你一人留了下来?”东魏追兵看见李穆敢于鞭打宇文泰,就认为眼前的这个人不是西魏的主要将领,他们丢下宇文泰继续向前追击。

第二天,宇文泰、李穆经过乔装打扮,平安地逃离了芒山。回到自己的领地后,两人抱头痛哭,宇文泰非常感谢李穆,因为李穆救了他一命。他看了看李穆,然后对左右的侍从说:“李穆就是助我成就大事业的合适人选。”

后来,他授李穆为武卫将军、仪同三司,进封安武郡公。前前后后的封赏,难以数清。宇文泰说:“生命是最宝贵的,李穆能舍身保护我,这是用任何东西都无法报答的。”后来,特赐李穆丹书铁券,赦以不死。

当危险来临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有时一个机智的举动就可能让自己逃避危难。

祖珽空城退陈兵

北齐大臣祖珽任北徐州刺史时,南朝陈国出兵入侵。祖珽下令大开城门,让守城将士都走下城来静坐,大街小巷实行戒严。一时间,城内鸦雀无声,甚至听不到鸡鸣犬吠。

陈军到了城外,目无所见,耳无所闻,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怀疑城里人们是不是都逃光了,只剩了一座空城,但又担心其中有诈,不敢马上攻城。

到了晚上,祖珽忽然下令,全城百姓将士一起大喊大叫。刹那间,锣鼓阵阵,人声鼎沸。陈兵惊恐异常,四散逃奔。

不久,安静下来的陈兵又重新集结军队向城中继续进发。祖珽命令录事参军王君植统率军马出城迎战,自己也亲自跨马出城督战。陈兵原先听说祖珽双目失明,认定他已不能抵抗,现在看见他亲自出战,而且能弯弓搭箭,举止从容,十分害怕,只好向后退去。

当时,朝中大臣穆提婆和祖珽有仇,曾经多次设计陷害祖珽都没有成功。这一次,他想借陈军之手除掉这个心腹之患。因此,他虽然知道北徐州危急,却不肯发兵救援。这样,祖珽在艰苦的条件下,一面防守,一面出战,坚持了十多天。最后,陈军被迫撤走,北徐州竟然奇迹般地保全了下来。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应开动脑筋,沉着从容地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韦孝宽巧计逃命

隋朝初建时,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隋文帝让韦孝宽去代替他做相州总管,又让叱列长文去做相州刺史,叱列长文先去了邺城,韦孝宽随后也去。

韦孝宽到了朝歌,尉迟迥派了他的大都督贺兰贵带着信问候韦孝宽。韦孝宽留下了贺兰贵同他谈话,借此来观察他的神态。从谈话中韦孝宽怀疑尉迟迥他们可能要发动叛乱,就谎称说自己有病,要延缓赴任,同时又派人到相州去求医问药,秘密地侦察情况。

当走到汤阴时,韦孝宽恰好碰到叱列长文从邺城逃回来,韦孝宽秘密地了解了他逃回的原因后,自己也驱马返回。

韦孝宽在返回途中,遇到桥梁,他都命令部下将其拆毁,并命令将驿站里的马全部带走。

同时,他还命令驿站的将领说:“蜀公(尉迟迥)快来了,你们可以多准备些酒、菜和秣草等待他的到来。”

果然,尉迟迥听说韦孝宽返回以后,就派梁子康带领数百名骑兵前来追赶。这些骑兵到了驿站后,驿站的官员供应了丰盛的酒宴,接待非常周到,追兵经过的地方都因招待丰厚和桥路不通而滞留,因此没有赶上韦孝宽。

遇到危急情况时,好好利用天时、地形等外部环境,并借助其他力量,使自己脱离困难,转危为安。

李世民智退突厥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就聪慧过人,足智多谋。他十六岁那年,隋炀帝在雁门关被突厥围困,把诏书绑在木头上放进汾河水中,募兵救援,李世民马上应募,在将军云定兴的部下服役。

李世民对云定兴说:“突厥人敢围困我们的皇帝,就因为外边没兵马救援,现在应该派人在几十里外虚张旗帜,让突厥人白天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旗帜,夜里听到鼓钲声声不断,他们肯定会认为救援大军赶到了,这样不伤一兵一卒就可化解雁门之围。如果不这样的话,等到突厥了解了我们的底细,前来阻击,那么鹿死谁手就难以预料了。”

云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计策,率兵到达崞县。突厥侦察兵看见周围几十里旗帜飘扬,军队来往不断,急忙把情况报告给了可汗。突厥可汗说:“这肯定是隋军的大队救兵赶到了。”

于是他们就赶忙撤兵了。

有时候,虚张声势,无中生有,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可以让你不费吹灰之力而以弱胜强。

狄仁杰服软保命

唐代武则天当政时,大肆任用周兴、来俊臣等一批酷吏。这批酷吏阴险狠毒,办案时,常罗织罪状,使人入狱,杀人无数。

当时的侍郎狄仁杰看不惯这批小人,就经常在武则天面前说来俊臣等滥杀忠良,结党营私。来俊臣等人自然也对狄仁杰恨之入骨。

有一次,来俊臣便向武则天告发道:“狄仁杰勾结江湖人士意图谋反。”

不久,狄仁杰就被打入牢狱。来俊臣亲自审问狄仁杰,要他承认事实。狄仁杰开始还表现得很正气凛然,骂道:“你等无耻小人,罗织罪名,加害忠良,你们定不会有好下场。”

来俊臣一听,并不生气,只是顺手拿起一根皮鞭。狄仁杰一见,马上就服软了,承认自己犯了谋反的大罪。

来俊臣便把事名官王德寿叫来,让他监管狄仁杰。由于狄仁杰已经认罪,王德寿便放松了对他的监视。

狄仁杰便将盖的被子撕下一面布来,详细地写下了自己的冤情后,塞进棉衣里,找来王德寿说:“天气寒冷了,我要家人把这件棉衣拆洗了,再放些棉花,烦你帮我送到他们手里,可好?”

王德寿答应了,便把棉衣送给了狄仁杰的妻子。狄仁杰的妻子发现了冤状,便叫儿子禀报了武则天。

武则天看完后,便叫来来俊臣询问。来俊臣故作镇静地说:“狄仁杰如果不是有罪,怎么肯自动承认罪行呢?”

武则天还是有点怀疑,就亲自召来狄仁杰,问他:“你为什么承认自己有罪,还要藏书棉衣内诉说冤情?”

狄仁杰道:“受到来俊臣的审讯,不招供也不行啊。”

来俊臣等人的手段,武则天也有耳闻。于是武则天下令狄仁杰无罪,当众释放。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狄仁杰先表现出一种软弱可欺的姿态,使敌人放松警惕,然后乘机申冤,看似简单,其实颇为不易,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办不到的。

秦桧装傻献糟鱼

南宋高宗时,曾经任用秦桧做宰相。当时各地送给朝廷的贡品,都要先进献到秦桧那儿,让他挑选以后才送给高宗。朝中文武官员因为惧怕秦桧的权势,也都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秦桧的老婆王氏进宫,宋高宗的母亲显仁太后提到这些日子很少见到大鱼,王氏回答说:“我家有大鱼,明天我给您进献一百条。”

王氏回来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秦桧,秦桧不但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怪她说错了话,不该在太后面前胡言乱语。秦桧对王氏说:“你也不想想,宫中都没有的东西,我们家里有,皇上知道了如果怪罪下来,就有杀身之祸。”

王氏忙问秦桧有什么主意没有。秦桧想了一会儿,说有主意了。第二天,秦桧进献糟青鱼一百条,显仁太后见到后,拍手笑着说:“我说这婆子土气,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