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国智谋书(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2200000034

第34章 应变篇(7)

明朝王世贞在青州做官时,当地百姓雷龄以捕盗为名称霸在山东莱州、潍州之间的道路上。交海道宋某急于将他捉拿住,他却躲起来了,宋某就把这件事交给王世贞来办理。王世贞打听到雷龄的藏处后,想乘其没有防备的时候抓住他,只在王捕尉面前露出过口风,没想到抓捕的差役回来报告说雷龄又逃掉了。

于是王世贞故意地说:“这事算了。”又过了一个月,王捕尉捉到另一个强盗。王世贞知道他是在替雷龄出力的,突然打发自己的左右,召来王捕尉问道:“你为什么要隐藏雷龄?上次站在台阶下面听到要捕捉雷龄的人,不就是你吗?”

王捕尉大惊失色,立即认罪,而且愿意立刻去捉拿雷龄来将功赎罪。不一会儿,雷龄被捉到,王世贞对他说:“你应该被处死,不过,如果你能把和你关系好的某某强盗捉来,就可以免你一死。”王世贞命令王捕尉和他一起去,果然又捉来了那个强盗。王世贞把这件事告诉宋某,雷龄得到了宽恕。

差官逮捕了七名盗贼,其中有一个逃跑了。盗贼的头目胡乱供出了逃跑者的姓名。不一会儿,差官把叫这个名字的人抓来审问,这人连声喊冤。王世贞命令盗贼头目站到公堂下面,离远一点,命令被捆绑的人跪在台阶上。这个人脚上穿的是丝鞋,盗贼站在后面偷看他几次。王世贞偷偷叫过一皂隶,把被绑者的头蒙起来,然后让皂隶装扮成那人的样子,换上他的鞋走了过来,盗贼不知底细,就指认穿丝鞋的人是同伙。

王世贞听后哈哈大笑地说:“你把我的皂隶当做盗贼了!”立即把抓来的无辜者释放了。

当一个人犯了错,心里有鬼的时候,一旦受到严厉的指控就很容易道出实情,因此,心理战是很重要的。

何义门巧释“老头子”

何义门是清代康熙朝的一位文臣。有一年夏天,何义门光着膀子在室内看书,突然康熙驾到,何义门来不及穿衣,就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觉得外面没有动静,以为康熙走了,就问道:“老头子走了吗?”

其实康熙并没有走,等何义门一出来,他就问到:“你胆子不小啊,敢称朕为‘老头子’,今天我就要你给我解释清楚这三个字。”

何义门知道闯了大祸,他一面求饶一面思索。不一会儿,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道:“臣称陛下是‘老头子’是言出有据的。天下百姓称您为万岁,人活一万岁不是‘老’吗?您也是万民之首,‘首’即头也;历朝历代都称皇帝为天子,我说的‘子’即是‘天子’。臣称陛下为‘老头子’,不过是把天下万民对陛下的尊称简化了而已。”

康熙听了,转怒为喜,赦免了何义门的罪过。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何义门在向皇帝解释时,用借题发挥、牵强附会的手法,对三个字作了褒义的解释,迎合了皇帝的心理,从而使自己化险为夷。

于三胜善诙谐权变

清朝时,于三胜与谭鑫培、汪桂芬齐名,人称新“三鼎甲”。他戏路很宽,西皮、二黄都能唱,而且他的文学修养不错,能随地选词,滔滔不绝。

他对同台搭档的选择很严,与他配戏的旦角非侯喜禄不可,否则绝不肯唱。

有一天唱《坐宫盗令》,于三胜扮杨延辉就要出场,可侯喜禄不知为什么还没到。戏班人员急得跑前跑后,一个个挥汗如雨,再三与于三胜商量换个人演公主,于三胜坚决不同意,并表示愿加唱以拖延时间,以等待侯喜禄。

于是他登台了,唱“杨延辉坐宫院”一段,唱完了原有的四句“我好比”之后,就随口编唱起来,一直唱了七十四句“我好比”,侯喜禄才匆匆赶到,草草装束一番,抱儿登场,一看于三胜还在闭着眼慢慢唱呢。

听众也明知他在等人,又爱听他的唱,也就耐着性子任凭他胡唱了十几分钟。事后他说:“还可以编到八十句。如果侯喜禄仍不到,我可以介绍天波杨府的家世呢!”

还有一次,他扮演一位君主,四个跑龙套的有一人站错了位置,形成了左三右一的局面。他出场后见此情景,就用眼瞪那个人,其人仍不自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在唱段后面加唱了一句摇板:“这边一个那边三,还须孤王把他拉。”唱完,上去把那人从左边拉到右边,弄得台上台下一片哄笑,那个跑龙套的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遇上突发事件时,千万不要慌乱,只要头脑灵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总会把随之而来的尴尬掩盖过去。

林则徐设计筹款

清朝的名臣林则徐去广州查禁鸦片之前,曾在湖广总督任上大力查禁鸦片,取得很好的效果。可是1838年遇到罕见的大旱,田地里收成大减,一时间米价十分昂贵,老百姓购买不起粮食,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路边常常有人迫于生计,乞讨度日。

林则徐看在眼里,忧心如焚,除了拿出自己的薪俸周济饥民外,还动员下属们尽力捐助。然而,两湖的官员们口头上一个劲地说同情百姓的好话,待到真要出钱了,又一个个面露难色,诉说自家经济的困难,有的干脆说有上顿没下顿,家无隔宿之粮,结果没有人捐出一文钱来。

林则徐见状,心里明明知道是下属们不愿意捐款,但是嘴上也不言语。回到家里,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计策。第二天,他让人在官府衙门前张贴告示,说明某日他要率领众官设坛求雨,因为此事关系着天下无数黎民百姓的生命,在这两天内大家必须沐浴戒荤,表示对苍天的真诚之心。

到了求雨那天,林则徐徒步来到广场,走上高坛,俯伏在地,口中念念有词,极为虔诚地祷告起上苍来。大小官员们也鱼贯走上高坛,俯伏在地祭祷。

求雨仪式完毕,林则徐叫侍卫在高坛下铺设了大片芦席。自己带着官员们依次坐在芦席上休息。

当时烈日当空,一丝微风也没有,炎热异常。一贯娇生惯养的官老爷们哪里经受过这样的折磨,坐了没多久,就一个个口渴头晕,面色灰白起来。

林则徐这才说道:“平时我们一直高高在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贵生活,很少有人能来到百姓中间,体验百姓的疾苦。在这大旱之年,我们怎知道‘农夫心内如汤煮’的情景?今天,我愿意跟大家都来尝尝贫苦百姓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苦滋味。”

大小官员们虽然满心不情愿,但也不得不跟着林则徐一起在田地里劳作起来。

过了大约三炷香工夫,林则徐才说:“看来我们喉咙里都冒火了,茶水可不能不喝啊。”说完,他即刻传唤差役将事先预备好的凉茶桶扛了过来。他自己拿了葫芦瓢先舀了一瓢“咕咚咕咚”地喝了个饱,喝完显得神清气爽,十分舒适。其他官员们早就渴得受不了了,此时也迫不及待地依次喝了。

不一会儿,由于冷热交攻,林则徐首先呕吐出来,接着大家都呕吐了,弄得芦席上一片污秽,狼藉不堪。

林则徐笑道:“既然已经这样了,倒可以顺势测量测量各人的心肠和家庭经济状况了。”

于是,他不顾脏臭,亲自检验各人的呕吐物,并且叫侍卫把所含的成分一一记录在案。检查结果,林则徐自己吐出的是粗糙低劣的杂粮野草,而其他大小官员们吐出的不是山珍海味就是鱼肉荤腥,显然他们都没有遵从林则徐的命令,没有诚心戒斋向佛,众官员顿时都羞愧难当,恨不得立即找个缝钻到地下去。

林则徐严肃地望着众官员低下的头,沉痛地说:“今天我真心诚意地向天求雨,为的就是解除旱情,让百姓活下去。可你们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是不是素食素汤,真心诚意呢?再说,前几天我号召大家慷慨解囊,捐助灾民,你们一个个哭穷,有的还说什么揭不开锅啦,可是今天看看你们吃的都是些什么呀?天公如此发怒,制造旱灾,完全是因为你们做官当老爷的从不体恤人民的缘故啊!你们难道就不怕遭天谴吗?”

官员们自知理亏,又羞愧又恐惧,生怕林总督要处罚他们,结果纷纷报上捐款济民的数额。

面对别人的谎言时,与其一味地指责批评,不如将计就计,让谎言无法立足。

自己回家的尸体

有一户富豪人家办喜事,女方的嫁妆有十几箱。这家人的邻居是个盗贼,见了眼红,便决定在新媳妇过门之夜的下半夜动手。

到了下半夜,盗贼便带上作案工具,翻墙而过,来到富豪家中。他怕新人还没入睡,便趴在窗前听屋中声响,哪知不小心把一根靠墙竖着的木头碰了一下,那木头顺势砸过来,正砸在盗贼后脑勺上,盗贼哼了一声便死了。

木头倒地的声响把众人都惊醒了,大家起来一看,才发现是邻居入屋偷窃被打死了。众人见此情景都着急起来,邻人被砸死在自己家中是要吃官司的,这该怎么办呢?

新过门的媳妇一听便说:“不要慌,他来行窃家中必然知道,应该会准备在家接应,我们可这么办。”

于是,她叫人抬来一个大柜子,把盗贼尸体装在里边,抬到盗贼家门口敲了几下门环,然后悄然走了。

盗贼媳妇透过门缝一看,只当是丈夫偷回一个大柜子,便把柜子拖进屋里,打开察看偷了些什么,谁知却是丈夫的尸体。

盗贼媳妇一见号啕大哭,但马上又捂住了嘴。她知道丈夫因行窃而死,万一惊动了官府,会害了自家的名声。

于是,第二天,盗贼媳妇就对外宣称自己丈夫夜里暴毙,请人把他给埋了。

做坏事的人都是不希望张扬的,充分利用这一点,可以让坏人偷鸡不成反蚀米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