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写给青少年的书)
27001600000051

第51章 踏进神奇的动物世界(9)

青蛙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因为那里害虫最多。青蛙的舌头前端是固定的,后端能自由翻转。当昆虫在青蛙身边活动时,青蛙就会迅速跳起来,把舌头翻出来,依靠舌头分泌出来的黏液,把虫子粘住,然后,舌头返回口腔,把食物吞入口中。如果昆虫正飞向它时,它会静止不动,等昆虫飞近时,再翻出舌头把虫子吃掉。

但是,如果青蛙旁边躺着一只死虫子,青蛙却不会去吃,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青蛙的眼球不会调节,它对活的东西敏感,但对不动的东西却很难发觉,所以即使它在青蛙面前,青蛙也发觉不了,更别说去吃了。

青蛙是捕捉害虫的高手,是绿色田园的卫士。它每天捕食大量的蚊子、苍蝇和危害农作物的金花虫、螟虫、蝼蛄等。据统计,每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1万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把它当成我们的好朋友。

为什么青蛙吞食时要眨眼

青蛙捕捉到食物后未经咀嚼就吞下去,因此在喉咙口就很难下咽,需要有一个向里推的力量才能将食物咽下,而青蛙眨眼就是这样一种力量。因为当青蛙的眼肌收缩时,眼球能稍向口腔突起,产生压力使口腔中的食物下咽。因此,青蛙吞食时要眨眼。

牛蛙能吃蛇吗

牛蛙是蛙的一种,体长约20厘米,原产于北美洲落基山脉西部,是蛙类中仅次于非洲林溪蛙的大型食用蛙。牛蛙的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褶皱的瞬膜,可将眼闭合。牛蛙的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后肢较大,趾间有蹼。牛蛙的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

雄性牛蛙有声囊,鸣叫声特别响亮,远远地听像是牛叫,“牛蛙”也因此而得名。

牛蛙吃蛇虽然不常见,但这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牛蛙的个头比较大,性情凶猛。在野外,雄蛙占据池塘或水田作为自己的地盘,如有另外一只牛蛙进入它的领域,它就会向入侵者发起进攻,直到把它赶出去为止。牛蛙以昆虫、小鱼、小蛙、螺类为食,偶尔也会在小水蛇不注意的时候,张开大嘴,把小水蛇的头部咬住,再慢慢地往肚子里吞。

蛙和蟾蜍是亲兄弟吗

蛙的皮肤比蟾蜍的皮肤更加光滑,腿更长。蟾蜍的皮肤有疣状突起,看起来疙疙瘩瘩的。大多数的蛙生活在水中或是靠近水的地方。蛙可以用长着蹼的脚在水中游动,蟾蜍则更喜欢陆地生活。

癞蛤蟆身上为什么长疙瘩

癞蛤蟆学名蟾蜍,它昼伏夜出,动作迟缓,性情温和,是青蛙的近亲。它的嘴巴又宽又大,和青蛙一样善于捕捉害虫。但是它身上长着难看的疙瘩,让人们感到恶心。其实,它长成这样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当它趴在地上时,它皮肤的颜色与泥土的颜色很相近,这样就可以避免被敌害发现。

癞蛤蟆身上的疙瘩能分泌黏液,保持皮肤的湿润;有的疙瘩还能分泌乳白色的浆液,这种浆液是有毒的,是它攻击敌害的武器。在癞蛤蟆的耳后有一个腺体分泌蟾酥,蟾酥可加工成中药,具有止血、镇痛、强心、解毒的功效。

癞蛤蟆虽然长得难看,但它对人类帮助很大,它曾经还是热带作物的救命恩人呢。19世纪,西印度群岛的热带作物被害虫侵袭,人们将身长达15厘米的大蟾蜍运到那里,最后成功地将害虫全部消灭掉。后来,人们还将这种大蟾蜍运到夏威夷、菲律宾、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热带农作物生长地区,让它们到那里消灭害虫。

为什么癞蛤蟆爱爬不爱跳

跳跃需要有强有力的后腿,但是癞蛤蟆由于喜欢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游泳的机会很少,后腿锻炼的机会不多,前后腿的差别不大,所以癞蛤蟆爱爬不爱跳。

昆虫为什么只会走弯路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有6条腿,1对触角,身体分成头部、胸部和腹部,常见的昆虫有蝗虫、蝉、蜻蜓、蜜蜂、蝴蝶。不管哪种昆虫在地上爬行时的路线都是呈“z”形的。那么昆虫为什么不会走直线呢?

原来,昆虫的两侧各长3条腿,前足最短,中足其次,后足最长。它在行走时,既不能6足同行,也不能同侧的3足同时迈进。它只好把右前足、左中足和右后足分为一组,剩下的左前足、右中足和左后足分为一组。爬行时,一组的前足先伸出,后足使劲把身体向前推,由于前后足的长短不一,身体就被推向偏离直线的一侧,另一组的前足再抬起时,身体又被推向另一侧,就这样,昆虫左歪一下,右歪一下,呈“z”形向前爬行着。

蜘蛛是昆虫吗

蜘蛛没有翅也没有触须,但是人们有时候会把蜘蛛头前部一对细软的须肢当成触须。蜘蛛的身体通常分成两个主要部分:组合头胸和腹部,两部分由一个细腰连接起来。所有蜘蛛都有一对有毒的鳌肢,用来杀死猎物。这些特征与昆虫不一致,因此它不属于昆虫类。

冬天昆虫都上哪儿去了

蝴蝶等蛾类昆虫大部分是以茧的形式在地下过冬,土壤成了它们冬眠的温床,只要不受到冬耕翻地的破坏、禽畜的刨食,就可安全过冬。

玉米螟、高粱条螟、粟灰螟以及多种危害水稻的钻心虫都以幼虫的形式过冬,它们钻到稻秆深处或根茎中,在越冬前尽量延长“隧道”的深度,并用啃下来的碎屑将隧道周围填满,又在隧道进口处吐丝结上一层薄网,既安全又保暖。

蝗虫、蟋蟀、蚜虫、粉虱等以卵的形式过冬,成虫找到合适的地方,把卵产到那里,安全过冬。蚊、蝇大部分是以成虫过冬,每年气温逐渐下降、冬季临近时,它们就会钻到石洞、菜窖、畜舍等阴暗挡风的角落里躲藏起来过冬。

昆虫不管以哪种方式过冬,都要提前作好准备,首先是储存食物,其次要把体内的水分排出,防止结冰,最重要的是要找个隐蔽温暖的地方。

世界上还有三叶虫吗

大约5亿年前,三叶虫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目前已发现的化石就有4000多种,但三叶虫现在已经绝迹了,所以只能通过化石来了解它。大多数三叶虫有5厘米长,但有一些能达到1米以上。它椭圆形的躯体和许多相通的环节表明了节肢动物的结构。

为什么蝗虫喜欢成群结队

蝗虫行动时都是成群结队,蝗群从庄稼地走后,一大片庄稼转眼间就一片狼藉。在我国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记载有八百多次大的蝗灾,使六七百万农民流离失所,四处逃荒。

蝗虫为什么要组成大部队来袭击庄稼地呢?这与它们的产卵习惯和生理习惯有关。蝗虫产卵时,对产卵场地和温度要求较高,因此,合适的产卵地比较少,所以,它们很可能都集中到一个小地方产卵。由于地方小,卵孵化时整齐统一,以致蝗虫的幼虫一出生就形成了互相靠拢、互相跟随的群居习性。

其次,蝗虫生存需要较高的体温,必须互相紧紧依偎才能维持体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蝗虫成群结队行动时,不易受到鸟类等敌人的攻击。蝗虫在飞行时,地面上的蝗虫能够感应到,并群起响应。所以,我们看到的蝗虫队伍都特别大。

蝗虫是怎样由卵到成虫的

雌蝗虫在植物上或土壤里产卵,卵呈长袋形,包含30~100个卵粒,每个卵粒外有一层保暖、保湿的胶状物质。已经孵化出的幼虫叫“蝻”,形状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膀,经过5~8次蜕皮后,幼虫就变成了成虫,它们的体形、体色都会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蝴蝶只吸花蜜吗

一般人以为,蝴蝶和蜜蜂一样,只吸食花蜜,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蝴蝶的种类不同,它们各自的摄食习性也不一样。不仅如此,吸食花蜜的蝴蝶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它们只吸食特定植物的花蜜。

比较常见的菜粉蝶只吸十字花科植物的花蜜,而蓝凤蝶则喜欢吸百合科植物的花蜜,豹蛱蝶则喜欢吸食菊科植物的花蜜。但是,还有一些蝴蝶并不吸食花蜜。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竹眼蝶在发酵了的无花果上吸食汁液,淡紫蛱蝶比较喜欢吮吸树木的蛀孔里面流出来的酸浆,而华南双尾蛱蝶和赭色樟蛱蝶等吸食人粪尿,朴喙蝶和海南蓝灰蝶吸食马粪汁,冬青小灰蝶嗜吸牛粪液,白斑薯弄蝶和华北谷弄蝶等喜欢取食小溪中巨石上的白色鸟粪。有人在西双版纳的丛林里,还发现了几只热带蓝灰蝶,它们聚集在一块腐臭了的兽骨上吸食腐肉的汁液。

为什么有的蝴蝶被称为数字蝶

数字蝶生活在热带地区,因其后翅背面有类似阿拉伯数字“88”的花纹,而常常被称为88蛱蝶。它们的翅膀上表面呈淡棕色。世界上有近40种蝴蝶与88蛱蝶有亲缘关系,多数生活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

蝴蝶翅膀上的奇妙图案有何作用

蝴蝶的身体和翅膀上生长着扁平的鳞状毛。它们白天出来活动,喜欢吃花粉、花蜜,而蝴蝶的幼虫会危害树木与庄稼。

常见的蝴蝶翅膀左右结构是对称的,而且翅膀上的图纹与颜色也是左右对称的。蝴蝶翅膀上的这些图案不仅可以起到蒙蔽敌人的作用,而且在静止不动时也可以起到恐吓作用,避免自己成为天敌的腹中食物。

蝴蝶的翅膀颜色绚丽多彩,人们往往把它们视为观赏昆虫。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蝴蝶种类相当丰富。

蝴蝶的美完全在于它们的翅膀。蝶类的翅膀均长有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像房上的瓦片一样层层排列。随着鳞片的不同排列,每只蝴蝶的翅膀会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与花纹。鳞片表面含有油脂,使雨水无法渗透,所以在雨天,我们也会看见蝴蝶翩翩起舞。

蝴蝶也会“逃婚”吗

蝴蝶根据散发出来的性激素来辨认异性,并在空中展露舞姿向对方示爱。若不想交尾的雌蝶同时被几只雄蝶追逐求爱、紧逼和绕圈飞舞时,雌蝶会突然挟翅而下,急速降落,使雄蝶如坠迷途,雌蝶则趁机逃脱。这就是雌蝶有趣的“逃婚”。

飞蛾为什么要扑火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终于揭开了飞蛾“扑火”之谜。科学家发现飞蛾在夜间飞行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让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自己的眼睛里,这样在逃避天敌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只要再转,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依旧能找到方向。这是飞蛾的“天文导航”系统。

飞行中的飞蛾看到火光,错认为是月光,因此,它就利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火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本能地让自己与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于是只能绕着火光打转。由于它们的两只眼睛离光源的远近不同,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眼睛感受到的光线强,于是它们不停地拐向光线更强的方向。这样,它们总是绕着圈子,逐渐接近火源,最后造成飞蛾扑火的现象发生。

城市里飞蛾的颜色为什么很暗

颜色和有斑点的图案可以使飞蛾与自然界中的树叶或者树干等物体混为一体,这可以使飞蛾避免被鸟类和爬行动物所捕食。在城市里,为了能更好地与周围烟雾重重的环境相适应,飞蛾的颜色已经逐渐变暗。

蜜蜂怎样将消息告诉同伴

蜜蜂没有听觉器官,同伴之所以能够找到花丛的位置,其秘密就是蜜蜂的特殊动作,昆虫学家把蜜蜂这些有含义的动作称之为“蜂舞”。

1923年,奥地利昆虫学家希博士在实验中发现,蜜蜂在蜂巢上方转圆圈这种动作是告诉同伴蜜源离蜂巢很近,一般在45米之内。另一种动作叫做摇摆舞,蜜蜂先转半个小圈,急转回身又从原地向另一个方向转半个小圈,舞步为“0”字形旋转,同时不断摇动腰部。这种动作表示蜜源不在近处,大约为90~5000米范围之间,具体距离与舞蹈的圈数有关,它们的舞蹈语言非常准确,误差极小。

蜜蜂还会利用太阳光的位置来确定方向,传递信息的蜜蜂通过太阳、蜜源、蜂巢等位置来定位。蜜蜂在跳舞时,头朝太阳的方向,表示应向太阳的方向寻找蜜源;若是头向下垂,背着太阳的方向,则表示蜜源与太阳的方向相反。在传递信息的蜜蜂跳舞时,会激发周围的许多蜜蜂都随着它一起起舞,由于舞蹈的队伍不断扩大,会使更多的蜜蜂得到蜜源的信息。

蜜蜂怎么保存花粉

当蜜蜂降落在花朵上时,花粉就落在了身上。蜜蜂用中腿将花粉扫下来,堆放在后腿上的特殊部位。特殊部位上布满了刚毛,花粉就保存在刚毛之间了。

蜜蜂是怎样飞起来的

蜜蜂的翅膀非常小,看上去都无法支撑它的身体,那么它是怎么飞起来的呢?

这是因为,蜜蜂遵循的运动规律不同于我们那受了限制的飞行概念。当然,如果一架飞机是像蜜蜂一样的大小和形状,那它是不可能飞起来的。但蜜蜂和飞机却以非常不同的方式飞起来了。

机翼上下的空气流动是保持一架飞机飞在空中的原因:机翼的形状确定了机翼上方的空气运动要比下方的空气快,这造成了机翼上方空气降压和下方空气升压。这使得飞机可以升空。

蜜蜂的飞行方式更像是直升飞机。它们的翅膀处于持续的运动中,而这提供了升空的动力。因为蜜蜂非常小,从它们的角度看,空气的运动更像是黏滞的流体,就像是蜂蜜那样,而它们利用在翅膀外围产生的向下的旋涡来帮助自己上升和前进。

萤火虫发光有什么秘密

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它是一种头被前胸覆盖,腹端有发光器,能发光,体较扁而体壁柔软的甲虫,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往往也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和成虫均以蜗牛和小昆虫为食,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萤火虫的发光器官位于它的尾部,分别有发光层和反射层,它们由特殊的细胞组成。发光层呈黄白色,是一种叫荧光素的蛋白质发光物质。当萤火虫呼吸时,这种荧光素和吸进的氧气氧化合成荧光素酶,就会发出光来。

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招引异性或向同伴传递信息,当遇到敌人时,它的光还可以发出紧急警报。

萤火虫是怎样求爱的

萤火虫发出一闪一闪的光,这是交配季节雌雄之间的联络信号。它们有一套复杂的信号系统。雄虫首先发出有节奏的闪光信号,传递求偶信息,雌虫发出光信号回应,应答之间有固定的间隔,在此期间,完成交配。

蜻蜓为什么用尾巴点水

蜻蜓的卵是在水里孵化的,所以蜻蜓点水其实是在产卵。蜻蜓幼年时期生活在水里长达一两年,它的幼虫有三对足,没有翅膀。长大后的幼虫爬出水面,蜕皮后就变成了蜻蜓成虫。

蜻蜓成虫到了繁殖期要进行交配,我们常看到一对对蜻蜓,一前一后地拉着飞,那是它们在交配呢。交配中的雌蜻蜓用足抱住雄蜻蜓的腹部,并将身躯弯曲,使腹部的生殖器接收精子,交配后它们一前一后飞到水边去“点水”,这就是蜻蜓在水中产卵的动作,这就是蜻蜓“咬”着尾巴举行婚礼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它们可以抱着飞行或停在枝叶上。

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能为人类作出重大的贡献。首先,它的一生要吃掉很多蚊子;其次,它的身体结构给人类以重要启迪,直升飞机的设计师们反复研究了蜻蜓的翅膀后,经过不断改进,才使直升飞机的性能达到了完美的效果。

为什么蜻蜓被誉为“出色的飞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