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为什么
27001300000070

第70章 不可思议的人体之谜(4)

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丰盛的美食分别放在饥饿的和刚吃过食物的人的面前,饥饿的人的瞳孔比刚吃过食物的人要大2~5倍。人们在看到新奇的事物时,也会有瞳孔变大的现象。美国的心理学家赫斯发现,人在受到强烈的视觉刺激后,会使交感神经产生兴奋,从而使瞳孔变大。

科学家发现,学生在做简单的习题时,瞳孔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当题目很难的时候,瞳孔就会扩大到最大的程度,这说明瞳孔的变化与思维活动有关。瞳孔的变化是受到植物性神经的支配和瞳孔肌运动的结果,使瞳孔缩小的肌肉叫做瞳孔括约肌,它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的;而负责瞳孔扩大的肌肉是瞳孔开大肌,它由外向内发射在瞳孔周围。

小资料,白兔红色的眼睛是用眼过度造成吗

兔子眼睛的颜色与它们的皮毛颜色有关系。黑兔子的眼睛是黑色的,灰兔子的眼睛是灰色的,但白兔子的眼睛却是红色的。其实白兔的眼睛是透明的,不含色素,我们看到的是眼睛中红色的血液。因此白兔红色的眼睛与熬夜无关哦。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天冷了,人的身体会用棉衣、棉裤、棉鞋、厚袜子、帽子等来保暖,而眼、鼻、口、耳等需要接受外界信息,保温是比较困难的。耳朵和鼻子突出在头部表面,体积小,但接触空气的面积大,因此热量很容易散发。尤其是耳朵,它只是薄薄的一片,两面都是皮肤,与空气接触后,耳朵本来就很少的热量很快就散失了,而且耳朵里分布着末梢毛细血管,越是到毛细血管的末梢,血液越少,能量和热量也就越少。再者,耳朵虽然相对于身体其他部位体积小,但相对表面积却很大,所以热量最容易散失。

同时,眼珠前面有一层眼角膜,它不含血管,几乎没有什么散热能力,但能起到缓冲寒冷传导到眼球里的作用,所以热量散失得比较少而且很慢。除此以外,眼珠前面还布满柔软的眼睑,能挡住寒风,使眼珠在寒冷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因此眼球尽管露在外面,但不怕冷。

小资料,眼睛健康是吃出来的

吃饭人人不可少,我们从一日三餐吃出眼睛健康。维生素A、B2、C、E和胡萝卜素、钙、锌、蛋白质就是保护眼睛的“灵丹妙药”,富含营养的瘦动物肉、禽肉、动物内脏、鱼虾、奶蛋、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都具有保护眼睛的作用。

刚进黑了灯的电影院为何看不见东西

我们刚走进黑了灯的电影院中,眼睛会有一段时间看不见东西。从光线强的地方突然进入一个光线较弱的地方时,刚开始时看不见任何东西,要过一会儿才能逐渐看见,这叫做暗适应。

这种暗适应的变化,是因为视网膜内的锥细胞和杆细胞还没来得及制造出足够感受暗光的色素,所以,才会暂时地看不见东西。随着感受暗光的色素的增多,感受暗光的能力就会慢慢增强,到20~30分钟以后,感光色素制造完毕,人就能够看清四周的事物了。

维生素A是影响暗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人体中维生素A的含量缺乏,人的暗适应能力就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夜盲。而当人进入老年的时候,由于视网膜的锥细胞和杆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暗适应能力也会逐渐下降。

小资料,眼镜的演变

玻璃和石英做的放大镜至少在4500年前已经出现。最初的镜片是用手拿着放在物体上使用的。到13世纪时,威尼斯人把两块镜片连在一起制成了眼镜。到15世纪中叶,眼镜的需求量大增,一直沿用到今天。眼镜不断发展演变,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眼镜,从品种和功能上已有明显的改进。

为什么多看绿色对眼睛有好处

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看一看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绿油油的草丛,对眼睛有好处。这是因为颜色对人的情绪有影响:过分鲜艳的颜色会使人容易产生倦怠;而过分暗淡的颜色又会使人情绪低沉。

不同的颜色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红色和黄色对光线的反射比较强,让人感觉刺眼。眼睛如果长期受到强光的刺激,就会形成近视眼。而绿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适中,能让人感觉清爽、平静,这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大脑皮质和视网膜组织比较适合,能起到解除眼睛疲劳和保护眼睛的作用。绿色不仅能吸收强光中的紫外线,还能够减少强光对眼睛的刺激,所以,绿色对眼睛有好处。

小资料,什么是视力受损

视力损伤最主要的是眼睛器官老化所致,但某些视力损伤可能是遗传造成。视力的受损程度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尤其是儿童出现的视觉疾病及早进行诊断和纠正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长。

为什么剪指甲不痛

人之所以能感觉到痛,是因为人的身体里面有专门管疼痛的神经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靠皮肤里的神经末梢和血管来感应的,一旦皮肤上发生异样,神经末梢立即将疼痛感迅速传向神经系统,由神经系统传达给大脑,大脑再发出疼痛的命令,这样才会感觉到疼痛。人的指甲上没有血管,也没有神经,所以剪指甲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

指甲是角质蛋白组成的,它由身体的表皮细胞演变而来。表皮细胞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在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只要有新的角质蛋白产生,就会把指甲向外推,因此指甲就会一直不停地生长。

做事的时候,总不能缺少手的帮助,只要室内有灰尘,长指甲缝里就很有可能成为污垢和细菌的藏身之处。如果不经常清洗,这时若抓伤皮肤极易造成继发感染,传染上疾病。同时,长指甲加大了抓伤皮肤的可能性,所以指甲要常剪。

小资料,为什么手能感觉到疼痛

人的皮肤表面有许多神经末梢,它们能感受到冷、热、痛等感觉。手被扎了这个信息通过神经迅速传达给大脑,大脑再通过神经告诉手收回来,免得继续被扎。这种信息传递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手一被扎,马上就收回来了。

手指为什么比其他部位敏感

手是人体最敏感的部位。手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许多复杂的工作,比如编织、剪纸、绘画等,还可以帮助人们感知物体的形状、温度、光洁度等。

人的皮肤上有许多神经末梢“感受器”,能把冷、热、痛等信号传递到大脑,再经过大脑的判断做出决定。据统计,人体皮肤上每平方厘米大约有12个感受热的“感受器”,100~200个感受痛的“感受器”,25个感受冷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并没有平均分布在皮肤的各个部位,而是在手指、嘴唇、脚底等部位多一些,所以这些部位就比较敏感。

盲人的手指的敏感度明显比一般人要强,他们靠手指触摸盲文纸上凹凸不平的小颗粒,可以流利地“阅读”盲文。一般人对手的触觉的依赖程度远不如盲人。当人患上某种疾病的时候,例如麻风病患者,就会丧失触感,感觉不到痛、冷、热等。

小资料,为什么洗澡时手指和脚趾会起皱褶

洗澡时在水里泡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手指和脚趾的皮肤起了许多皱褶远是因为手上和脚上的皮肤比较厚,表层的细胞特别容易吸收水分。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皱褶。

为什么坐久了手脚会发麻

工作或学习时间长了,手脚就会有发麻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的身上布满了神经,这些神经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冷热,有的负责身体活动等。全身的神经都和大脑相连,神经把感受到的冷或热等各种感觉回报给大脑,大脑做出判断,再通过神经来指挥全身的活动。比如说把手放进水中,如果感觉太热,大脑就会指挥神经把手赶快缩回来。

胳膊和腿上有几根比较大、比较粗的神经。胳膊上有尺神经,腿上有股神经、坐骨神经等。这些神经有的在肌肤的深处摸不到,有的就在皮肤下,用手可以摸得到。比如在我们的胳膊肘里侧骨头间的附近,有一根很粗的神经,有时候不小心碰到它,手就感觉到麻,所以这条神经就叫做麻筋。

小资料,为什么经常干粗活的人手上就会长老茧

皮肤且有韧性和弹性,对外界的撞击能起到缓冲作用,经常干粗活的人手上就会长一层老茧,这实际上是皮肤的一种保护本能,使皮肤表皮局部增厚,能保护里面的皮肤不受伤害。

有人为什么会有灰指甲

指甲对手指、脚趾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指甲是由一种硬角质蛋白组成的,是从表皮细胞演变而来的,表皮细胞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新的角质蛋白不断产生出来,因此指甲不停地生长。

正常的指甲透明发亮、表面光滑。如果指甲变得发灰带黄,或者变成棕色,而且变得很厚,没有光泽,表面粗糙,那就是得了甲癣病,又叫“灰指甲”。

灰指甲是一种病,在医学上称为“甲癣”。灰指甲是小病,对人没有多大的害处,但若毁坏了指甲,手指头就失去了保护,这不仅给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而且还会影响美观。

引起灰指甲的罪魁祸首是霉菌,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念珠菌等。它们在指甲上生长繁殖,使指甲变质、发脆。灰指甲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地区发病较高。

小资料,角质蛋白质一般存在于哪些地方

指甲是由角质蛋白生成的,角质蛋白不仅仅是指甲的原材料,头发也是由角质蛋白生成的,还有动物的爪子和角质都是由角质蛋白生成。

为什么拇指仅有两节

拇指的两节结构完全是人类进化的结果。类人猿用四肢爬行,拇指短小,不能弯折活动,主要依靠三节长的手指来进行攀援活动。类人猿直立行走后,下肢专门用来负重行走,上肢用来拿工具劳动,拇指就渐渐粗壮有力起来,具有了发达的肌肉,并和其他四指对称活动。

为了适应拇指的活动,拇指处的掌腕关节形成了鞍状关节面,而且由三节变成了两节,使拇指可以进行伸屈、收展和旋转。拇指的这种结构,可以使它发挥最大的力学作用,以完成按、持、捏、夹、钳等很多动作。事实上,大拇指也有三节,只是这第三节已下移,与掌骨融合在一起,所以只能显示两节。若拇指仍然保持三节长,活动便不可能兼备灵活和稳健这两个优点了。而拇指有三节的人,偶尔也可见到,这属于返祖现象,是一种先天性的畸形。

小资料,什么是对掌运动

对掌运动是第一掌骨外展、弯曲和旋内运动的总和,其结果是使拇指尖能与其他各指掌面接触,这是人类劳动进化的结果。它使手形成了一个抓捏的姿势,大拇指与食指精确地抓取动作,有助于人操作一些小物体。

为什么有的人是左撇子

大多数人都习惯用右手,但是也有少数人喜欢用左手,这种情况被人们称为左撇子,也叫做左利手。世界上大约有90%的人都是右利手,其余的10%是左利手和两利手,而且这种现象只限于人类。科学家们发现,人在出生后16-20周的时候乐于使用左手,28周以后就成为双利手,36周以后再次爱用左手,40-44周后成为右利手。经过这样的几次循环以后,大概到7-8岁以后才能定下来不再变化。

为什么会有人称为左撇子呢?科学家们认为遗传因素具有很大的影响。据调查,如果父母双方都是左撇子,子女中出现左撇子的几率就会达到45%~50%。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是左撇子,这个几率就下降到16%~18%。如果父母双方都不是左撇子,子女是左撇子的就不会超过2%~6%。在一些神经发育不全、口吃、阅读障碍或癫痫等疾病的儿童中,左撇子的比例高于正常人。

小资料,为什么锻炼左手有助于发展智力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控制右手,右半球控制左手。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所以左半球比较发达,而右半球则相应落后。加强左手、左侧身体训练,可使右半球大脑得到锻炼,促进智力发展,使自己不仅有一双灵巧的双手,而且可以使身体行动更加迅速、思维更加敏捷。

人为什么会感到饱和饿

当人饥饿的时候,就会感到肚子里空空的,胃里一阵阵痉挛,眼花耳鸣,四肢无力。这时如能饱餐一顿,就会神清气爽了。可是人为什么会有饥饿感和饱的感觉呢?

饥饿感是人体内热量正在减少的信号。人体内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半天的时间就会消耗掉,这个时候就必须补充食物,来维持身体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能量。如果人体在很长的时间内,不补充食物而又在不断地消耗体能的话,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就会下降,大脑对血糖的变化十分敏感,立即会发出摄食的信号。在人的中枢神经中,有“饱神经”和“饿神经”,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微妙地平衡着进食和停止进食的行为。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食欲,婴儿只有饱和饿的感觉,没有成人的食欲和分辨各种美食的能力。

小资料,为什么饭后不能立即做剧烈运动

饭后立即做剧烈运动将会抑制消化液分泌和消化管的蠕动。因为做剧烈运动时,全身肌肉的血液增加,胃及内脏的血液就会相对地减少,这些原因都容易造成消化和吸收不良,影响新陈代谢,甚至造成慢性胃病或胃下垂。

睡觉前为何不宜吃甜食

有人喜欢吃甜食,尤其是糖果,甜食被人体吸收以后,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适当地吃一些甜食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晚上睡觉前吃甜食,对身体不好,是个坏习惯。

白天吃甜食的时候,唾液的分泌量比较大,咀嚼食物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就会将牙齿上的细菌擦掉,同时也会把糖分冲淡。但是如果睡觉前吃甜食,因为很快就入睡了,唾液分泌比较少,同时糖是碳水化合物,很容易和口腔里的细菌发生作用,形成乳酸。乳酸能够腐蚀牙齿,把牙齿的外表层破坏掉,时间长了,牙齿就会形成蛀洞,变成虫牙。

虫牙又叫蛀牙,形成虫牙是由于口腔不清洁,食物残渣在牙缝中发酵,产生酸类,进而破坏牙齿的釉质,形成空洞,伴随有牙痛、牙龈肿胀等症状。

小资料,为什么每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人在一天中的三餐应该定时定量,不能偏废。每餐所提供的热能分配,应该是早餐占30%、中餐占40%、晚餐占30%比较合适,这样的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如果不定时定量,不仅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记忆力减退更会为胆结石、胃溃疡等疾病种下祸根,给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为何吃鱼头能使人聪明

科学饮食讲究的是饮食的均衡、合理,符合人体的营养要求,对人的身体有好处。科学饮食提倡多吃鱼,特别是鱼头,因为它能使人聪明。

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容易被人吸收;鱼肉中还含有牛黄酸,它可以增强眼睛对暗光的适应力;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和气喘病。特别是鱼脑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是人脑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对脑细胞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少了不饱和脂肪酸,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就会下降。鱼的脑和眼窝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吃鱼头确实能使人聪明。据统计,日本、挪威、澳大利亚等沿海国家的居民寿命普遍较长,这与他们长期食用鱼类等海产品有密切的关系。

小资料,为什么要多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