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为什么
27001300000030

第30章 追踪奇妙的地理秘境(8)

还有许多岛屿,原来不是陆地,它们是海底火山喷出的熔岩和碎屑物质在海底堆积而成的,如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就是一群火山露出在海面上形成的,这些岛屿被称为火山岛。

生活在温暖海水里的珊瑚虫也是岛屿的积极建设者。珊瑚虫能不断分泌出一种石灰质物质,数以亿计的珊瑚虫分泌出的石灰质连同它们的遗骸,形成了珊瑚岛,如我国南海诸岛中的大部分岛屿就属于珊瑚岛。

小资料,海水不会干

地球上70%左右的面积都覆盖着蓝蓝的海水,它们奔涌咆哮,不会枯竭。尽管太阳一晒,大量海水就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可蒸发的海水大部分又凝结成了雨珠降落在海里,落在陆地上的雨水也会流进溪河,归于大海。周而复始,大海里的水就永远不会枯竭。

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

我们看到的大海,一片蔚蓝。但水是无色的,为什么海水会是蓝色的?

人眼看到的海水的颜色,是海水对太阳反射光的颜色。白光射向海水时,由于海水对白光的选择吸收和散射,使海水呈现蓝色。

光通过介质时,光的部分能量被介质吸收而转变成介质的内能,使光的强度随着光穿过的厚度而衰减的现象称为光的吸收。若某种介质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程度很小,并且随波长变化不大,这种吸收称为一般吸收;若某种介质对某些波长的光的吸收特别强烈,且随波长变化也很大,这种吸收称为选择吸收。太阳光射到海水上时,由于海水对红、黄色光进行选择吸收,而对蓝、紫色光强烈散射、反射,因而海水看起来呈蓝色。

大部分物体呈现的颜色,都是其表面或体内对可见光进行选择吸收的结果。

小资料,光的反射与散射

光的反射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从分界面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我们拿小镜子对着阳光,光会反射到墙上,就是这个道理。光的散射是由于介质不均匀而使光线离开一定的线路,传向四面八方。我们看到明亮的天空就是大气对阳光的散射作用。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在炎热的夏日,有时候雨过天晴后,我们能看见一条七色的彩虹高挂空中,十分美丽。那么,彩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家知道,太阳光是白色的,但通过光的折射作用,太阳光会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当阵雨过后,空中还漂浮着许多的小水珠,太阳光通过每一颗小水珠时,都会在小水珠内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作用。由于太阳光所含的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不同的光就被分散了,被分散的不同的光经过折射和反射,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由此可以看出,出现彩虹的条件,一是天空要有较多的小水珠,二是要有强烈的太阳光。所以,在天气干燥的冬天,很难出现彩虹。

小资料,光的折射与色散

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运动速度改变而发生偏折。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好像弯折了,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太阳光在通过三棱镜后,会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就像雨后的彩虹,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海市蜃楼是怎样形成的

海市蜃楼通常发生在沿海、沙漠。夏天,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向远方望去,山峰、楼台、亭阁、集市等景象会在远方的空中出现,沙漠中也能看到这种景象。古人不明白产生这种景象的科学原因,他们凭想象认为是海中蛟龙(即蜃)吐出的气结成的,因而叫做“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反射而形成的。夏天,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低,密度比上层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我们可以把海面上的空气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远处的山峰、船舶、楼房、人等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由于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原来的方向,以致发生全反射,光线反射回地面,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会看到远方的景物悬在空中,这就是“海市蜃楼”的奇妙景象。

小资料,光的全反射

光从传播速度较小的物体射入传播速度较大的物体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海市蜃楼就是由于光线全反射而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是从海里升起来的吗

大家很难想象,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在2亿多年以前居然是一片汪洋大海。

地球上之所以有许多山,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大约距今6亿年前,喜马拉雅山是一片古老广阔的“特提斯”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到了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时候,由于南印度洋的海底扩张,使原来在南半球的印度板块向北逐渐漂移,最后同北方的亚欧板块发生挤压和碰撞。处在这两个坚硬陆块之间的古海受挤压而猛烈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在地质历史上,称这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为“喜马拉雅运动”。

科学家们还在喜马拉雅山的山谷和岩壁上发现了许多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例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珊瑚、海胆、海藻、鱼龙等等,这些可以充分证明喜马拉雅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小资料,板块漂移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若干个板块组成的。在3亿多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称泛大陆。从中生代起,泛大陆开始破裂,破裂的板块缓慢地向外漂移,直到距今二三百万年以前,到达了大概今天的位置。

为什么峨眉山会有“佛光”

晴朗的冬日,在著名佛教圣地四川峨眉山的金顶上常能看到巨大的彩色光环,像如来佛祖头上的光圈,因而被人们称为“佛光”。

峨眉佛光的出现其实是由于光的衍射造成的。衍射现象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由于通过了一个大小近似于光线波长的小孔,光线就以小孔为中心,形成环状向前传播。峨眉山地区森林茂密,河流众多,弥漫的水汽和云雾经常漂浮在半山腰。当人站在山顶上,背对着阳光,太阳光从背后射过来,在射向云层之前通过薄雾的时候,光线在薄雾中的小水滴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就出现了衍射现象。这时,就能看到前方云雾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

另外,在中国的泰山、瑞士的北鲁根山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由于具有相似的环境条件也会出现佛光。

小资料,光的衍射现象

光波在传播时,如果被一个大小近于或小于波长的物体阻挡,它就会绕过这个物体继续进行;如果通过一个大小近于或小于波长的孔,则以孔为中心,形成环形波向前传播,这种现象就叫光的衍射现象。其他的波,如声波等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说起沙漠,在大家印象中肯定是一望无际,满是黄沙,荒凉而寂寞。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沙漠就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3%。而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足足有中国的陆地面积那么大。那么地球上这么多的沙漠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就自然条件来说,干燥的气候是形成大范围沙漠的重要条件。在干燥地区,除了岩石风化成碎屑物外,还有干枯的河流带下的大量泥沙、石子,在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的情况下,一旦狂风刮起,地面上的大量泥沙将被卷扬飞起,这些沙尘在风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便大片堆积下来成为沙漠。于是,在干燥地区或地形比较低洼的盆地内很容易形成大面积沙漠。

同时,由于人类滥伐森林、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土地,这些行为都加快了沙漠化的进程。世界上每年因沙漠化而丧失大量耕地,土地的日益沙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酷现象。

小资料,中国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里木盆地中部,又称塔里木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的维语意为“进去出不来”。它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流动沙丘占85%,是世界上面积占第二位的流动性沙漠。

哪里是黄土的故乡

黄土是颗粒均匀、粉砂质地的黄色尘土物,大部分呈灰黄色、棕黄色或棕红色。黄土高原是中国黄土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黄土厚度一般为20米至30米,最厚处可达180米到200米。

一般泥土是地下岩石风化而成,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与地下岩石并不相干,只能是从远处搬来的,那么哪里才是黄土的故乡呢?

主流观点“风成说”认为,黄土的故乡在新疆、宁夏北部、内蒙古以及中亚的大片地带。由于中国西北一带是干旱荒漠,冬季盛行西北风,强劲的西北风每年会将大量粉砂吹到秦岭以北地区。黄土高原上部的黄土厚度相近,有由西向东逐渐变薄的态势,正好同黄土来自西部的方向一致。黄土底部的草原动植物化石也印证了黄土是从西北荒漠吹过来的观点。

也有观点认为,黄土高原是特大洪水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也就是“水成说”。相信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一定会有更科学的解释。

小资料,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北起长城,南达秦岭,东至太行山,西抵祁连山,横跨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省,海拔1000~2000米。在这块面积近60万平方千米的高原上,有70%的地面为黄土覆盖,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地。

沙子为什么会鸣叫

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是一处神奇的沙漠奇观。

鸣沙山的沙有红、黄、绿、白、黑等五种颜色,沙峰起伏,沙脊像刀刃一样,是典型的金字塔形沙丘。在天气晴朗游人滑沙时,会发出犹如飞机马达般的轰响,声音宏大,让人难以忘怀。

敦煌的鸣沙山和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内蒙古包头的响沙湾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三大鸣沙地。当然,世界上还有其他许多地方有鸣沙现象。

沙子为什么会鸣叫?目前为止还没有标准答案。有说法认为,由于当地气候干燥,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导致沙子带电,刮风或滑沙时,沙子之间不断撞击,会产生放电现象,同时发出鸣叫。还有说法认为,沙粒滑动时,沙子之间空隙不断改变,空隙间的空气因不断被挤压而导致沙粒发生震动,发出声响。

小资料,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在鸣沙山东麓50多米高的崖壁上,洞窟层层排列。它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为何沙漠有各种颜色

我们所见的沙漠大多数是黄色的,但其实沙漠还会有其他各种颜色,例如澳大利亚有一片沙漠是红色的,美国的新墨西哥沙漠是白色的,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是黑色的,而美国的亚利桑那沙漠是红、黄、紫以及蓝、白等颜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姿。那么,沙漠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呢?

这要从沙的来源说起。沙漠里的沙主要是由岩石风化而来的,由于岩石里含有各种颜色的矿物质,因而造成了沙漠的各种不同颜色。澳大利亚的红色沙漠是因为沙子里含铁,铁被氧化后呈红色;新墨西哥沙漠的沙子里含有石膏质,石膏被风化后就呈现白色;卡拉库姆沙漠主要由褐色岩石风化而来;亚利桑那沙漠是因为沙子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所以呈现多种颜色。

小资料,撒哈拉大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一大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约906万平方千米。“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是大荒漠的意思,这里遍地沙石,植物贫乏。但撒哈拉沙漠中储藏着富饶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铁、铜等,而且遗留的大型壁画也说明这里曾有过繁荣的远古文明。

为何沙漠中有些岩石像蘑菇

一般的岩石,通常都是上面小,下面大。但在沙漠中,能看到一些长得像蘑菇一样的岩石,因此这种岩石被称为风蚀蘑菇,又叫石蘑菇。为什么这些岩石会长成蘑菇状呢?

原来,风蚀蘑菇是由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不太坚实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作用形成的。沙漠中风沙很大,而且风沙的侵蚀作用很强,孤立突起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侵蚀比上部更为厉害,下部变得愈来愈小,最后变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特别是当下部的岩石较上部软、易于风化变得疏松时,更有利于风蚀蘑菇的形成。

风蚀蘑菇在吐鲁番盆地西北部的石质丘陵地区、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乌尔禾、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麻扎塔格等地都可见到。风蚀蘑菇一般多是在基岩地区形成的风蚀城堡等地貌的一种附生形态。

小资料,雅丹地貌

在中国内陆的荒漠里,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雅丹在世界上许多干旱区都能找到,它有两个形成原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二是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或流水的侵蚀。

山是怎样形成的

在地球上,山地面积大概占陆地面积的28%以上。地球上之所以多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形成山的主要动力是地壳的水平挤压,一种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而造成的东西方向的水平挤压;另一种是由于在不同纬度上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地壳向赤道方向的挤压。这两种挤压再加上地壳受力不均所造成的扭曲,就形成了各种走向的山脉。

一般来说,地壳中比较坚实刚硬的部分,在地壳发生运动的时候,往往发生断裂,在断裂的两侧相对上升或下降,有时也能突出地面成为高山。在地壳中一些柔弱地带往往较易因地壳运动剧烈而产生褶皱隆起,造成绵亘的山脉,世界上许多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

地壳运动造成了地面的凹凸不平后,再经过气候、流水以及冰川的侵蚀冲刷,于是就有了如今众多崇山峻岭的美景。

小资料,奥林匹斯山与奥运会

奥林匹斯山坐落在希腊北部,是希腊全国最高峰。古希腊人将之尊奉为“神山”,想象山上住着传说中的诸神,规定每四年一次在祭神仪式时举行体育竞技大会,大会期间实行休战,以便于公民自由往来,因而受到普遍欢迎。这就是最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岩石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上的岩石千姿百态,五彩缤纷,而且地球内部的岩石呈层带状结构。那么,这些岩石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岩石依照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

火成岩,又叫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的岩层中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火成岩也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例如,黄山、华山、衡山等都是岩浆侵入地壳上层形成的侵入岩,主要成分是花岗岩;而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凝固而成的则是喷出岩,如玄武岩。

沉积岩,是地壳最上部的岩石,它是由一万年前的岩石经过水、风或冰川冲刷、堆积而成的,例如页岩、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原来的沉积岩或火成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岩石,例如花岗岩就能变成片麻岩。

小资料,地壳中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