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模式原理
27000100000009

第9章 历史新拐点:商业模式时代的来龙去脉(5)

试想一下,1995年全球制造的总硬盘空间仅为20拍字节(IE15)"现在,Google每天就要处理超过24拍字节的信息!当然,这些数据存储本身的成本也呈指数下降,从1998年的228美元/千兆字节(IE9)下降到2010年的0.06美元/千兆字节,如此变化加上摩尔定律引发的技术进步正在不断地加剧海量数据的出现。

热源之二:市场开放与经济全球化

管理学家亨利·巴克曼(HarryG.Barkema)等人在2002年于权威刊物《管理学会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新世纪的管理挑战》的论文。他们的核心观点是,人类在新世纪将遭遇的管理挑战,一个主要起因就是全球市场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他们这样推理:

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最显著的变化是由冷战时期国与国互相隔绝的状态向全球化的状态转变。市场开放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共同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为了吸引投资,各国放松了对汇率、资本和贸易的管治,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降低了信息存储和传播的成本,并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开放。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企业不得不参与全球化竞争以求得生存。为了节省成本,许多大企业选择在把几项核心工作做得更好的同时外包非核心业务。当大量的企业采用这种分散分布价值链的方式时,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庞大的企业集群,而这又促使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个显著的结论是:在市场全球化、制度创新、数字网络加速普及等因素刺激下,经济运行的基础设施在大幅度改变,活动触角和沟通半径巨幅增加,人们可以做到许多以前做不到甚至难以想象的事情。

热源之三:人类科技进步

人类科技的持续进步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特有现象。这种“顽固”和“非线性”的进步有其功利和心理方面的客观基础。

无论是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类作为整体与自然抗争,并力争获得更丰裕的生存物质条件,还是作为群体(部落、民族、国家)或个体(个人、家族或机构)在获取更多利益的过程中,用“更具有技术含量”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所遭遇的突出矛盾,从来都是优秀民族或杰出人士主要考虑的手段。

至于心理机制,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阿罗(Arrow)认为:科学就是政府出钱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实际观察和心理学研究都告诉我们,人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

近年来,科学学、知识管理理论等领域学者更进一步证实:当科技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不断增加的知识本身,便具有内在的扩散、渗透、交融,并由此促进新知识产生的机制。在其他宏观因素如制度创新、全球一体化等趋势影响下,这种新知识产生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也就是所谓科技进步“非线性”增长的涵义。我们可以用最直观的“财务”语言来表达一下人类科技进步的几个“痕迹”。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人们在科技研发方面所投入的资源。

热源之四:新人类的出现

“新人类”是一个更具社会学或文学色彩的词汇,它既带有“过来人”对有代际差异的后生辈的思想与行为的少许迷惑,也带有那些亟欲挤入社会各类舞台中央的新生代的自我标榜色彩。不管怎样,在那些较为严谨的管理学家或经济学家看来,“新人类”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他们不可遏制地产生、壮大并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受这些观念所支配的行为——和上帝的兴趣不同,管理学家们关心的是这些人的消费行为和目前的主流理论所熟知的那个社会的需求行为具有显著的差异,如果不是本质差异的话。

为了澄清“新人类”的价值体系和行为特征,两位年轻的美国学者完成了一项很有启发性的工作。肖沙娜·朱伯夫、詹姆斯·马克斯明在一本名为《支持型经济》的书中,对新人类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很有见解的剖析。他们写道:

……(西方社会)20世纪中期之后出生的人具有一种新的精神特征。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心深处那种坚定的个人主义信念和对心理自主的极度渴望……新人类追求的是对生命的自我控制,他们想要创建新的消费模式来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感并为心理自主的实现孕育更多的机会……这代人与前辈截然不同,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比过去任何时代的人都要复杂、敏感、细致、全面和丰富……在对心理自主的追求中,新人类想要的一些东西是现代组织所不能给予他们的:按自己选择的方式所需要的真正支持……(现在的)企业没完没了地用巨资“重新探索”最终消费者,但新人类与商业组织之间的隔阂在今天的商业模式中是无法消除的,无论公司是否将最终顾客视为钱袋、眼球、会计科目、“有知觉的不动产”都没有什么意义……过去1/4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企业组织不会轻易地主动改变自己。而发生在企业之外的消费性质的变化最有可能成为企业性质、企业目标、商业模式逻辑下一轮根本性变革的基本动力。

新人类及其思想、偏好和行为特征并不仅仅存在于西方社会中。得益于新舞台的基本要素——数字网络应用的空前弥漫,思潮、兴趣、审美等等从一地迅速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这已变得极其频繁。

例如,不久之前,一个小眼睛(虽然他总是用墨镜挡住自己的脸)、略显臃肿的韩国胖男人,举起双手的一阵狂舞,以比波音飞机更快的速度,带动了全球(不仅仅是亚洲)无数的新人族触电般举起了各种肤色的双手,扭动着各式各样的身形。在“骑马”的身姿中,传播、强化着新的节奏、新的审美,顺带着的是新的需求。

链接:场景对比

1973年的一天,10岁的小晴跟小伙伴一起在一块几乎没有草、起伏不平并布满石子的场地上踢足球。拼抢中的他重重地摔了一跤,大腿外侧擦破一大块皮,流了很多血。爸爸把他带到医院,医生帮小晴清洗消毒并包扎。当小晴摇摇晃晃咬牙站起来准备离开时,爸爸用眼光留住了他———“你不谢谢阿姨就走了?”“谢谢阿姨!”小晴感激地对她说,“呵呵,不客气,乖孩子”,年轻的女护士笑眯眯地回答。她对获得这样的称呼显然挺满意。

30年后的2003年的某一天,成为父亲的小晴(叫老晴可能更合适),也带着他10岁的儿子小晨来到医院,原因是小晨在学校打篮球扭伤了脚。和30年前一样,也是一位年轻的女护士帮孩子包扎完毕,但女护士准备离开时,当爸爸的老晴也用当年他爸爸同样的目光看着没什么反应的小晨:“你不谢谢阿姨?”心痛的目光中带着一丝严厉。“谢谢阿姨!”小晨忍着痛说道。和老晴估计的反应不同,年轻的女护士没有丝毫欢欣,虽然她带着大口罩,老晴还是感觉到了她的不快,女护士边低头整理着医护用具,边低声咕哝着说:“我有这么老吗?”后来,有人告诉老晴:“你怎么教孩子呢?在那场合应该叫你孩子称呼人家‘姐姐!’”

新情境:新舞台、新道具、新市场

由上述四个方面组成的“热源”,形成了商业模式热潮的源头。在这些源头的烘烤下,一种全新的企业外部情境逐步成型,这种新情境将导致企业的新实践,并最终引发出商业模式这一主题。新情境由三个要素组成:新舞台、新道具和新市场。

新舞台: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道,人类的世界在不断“扁平化”……一体化的全球经济的形成是因为资本民主化、技术民主化和信息民主化导致的,而其速度如此之快的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发展得如此之快,它改变了一切,也将继续改变着一切!

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曾做出估计,互联网技术新一轮大发展将可能在2004-2005年度出现,并将造就2005—2020年15年的黄金时代,这个发展浪潮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到2020年左右,互联网将可能成长为一个20万亿美元产值的大工业。

链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这个具有把地球拉平的力量的网络怪物,从诞生到现在经过了短暂而又恐怖的爆发性进化,接下来还会发展成什么样呢?专业人士给出了这样的预测:

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从现在的约20亿人增加到50亿人。

互联网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将日趋分散——

今后,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会是发展中国家。据互联网世界(InternetWorld)的统计数据:目前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是非洲地区,仅6.8%;其次是亚洲(19.4%)和中东地区(28.3%);相比之下,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则达到了74.2%。这表明未来互联网将在地球上的更多地区发展壮大,而且所支持的语种也将更为丰富。

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量将增加到exabyte,乃至zettabyte级别——

由于高清视频/图片的日益流行,互联网上传输的数据量近些年出现了飞速增长。据思科公司估算,在2012年以前,全球互联网的流量将增加到每月10亿GB,而且不少在线视频网站的流行程度还会进一步增加。

互联网将最终走向无线化——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将以超高速增加。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次左右。

互联网将出现更多基于云技术的服务项目——

据TelecomTrendsInternational的研究报告表明,2015年前云计算服务带来的营收将达到455亿美元。信息领域科学家们正在研制出更多有利于实现云计算服务、缩短云计算服务延迟的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对网络信号质量的要求将降低——

随着越来越多无线网用户和偏远地区用户的加入,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也将发生变化,将不再采取用户必须随时与网络保持连接状态的设定。相反,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允许网络延迟较大或可以利用其他用户将数据传输到某位用户那里的互联网技术,这种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尤其重大。部分研究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研究可用于在行星之间互传网络信号的技术,而高延迟互联网技术则正好可以发挥其威力。

我们对新舞台的描述集中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上,是因为它就像航海技术、铁路航空技术、通讯技术等曾经做过的那样,对人类生产以及其他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导致了历代产业革命,而且催生出在各个历史时期支撑整个文明的形形色色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

新道具:以“非线性速度”产生的新科技成果

人类科技进步的主要体现,就是形形色色的新兴科技成果。我们把这些具备产业化潜力,鉴定完成但尚未走出实验室的成果称之为“新道具”,就是因为这些成果本身的独特性质。这些由各方“科学发烧友”的汗水、智慧结晶出的奇思怪想(下面我们罗列的一些“最佳发明”可以让读者们对此有更直观的认识),在不同人的手中演绎着光怪离奇的、或悲或喜的商业篇章。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新兴科技成果本身并不能单独决定其社会贡献,比如核技术可以用于原子弹,也可以用于核发电,关键是这种技术的应用方式。是的,我们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我们看到或者说分解出了两样东西——一是科技成果本身,二是它的应用方式。再进一步看,既然是“两样东西”,那么它们的创造者也可能是分离的(我们可以把二者合一看成是一种特例)。当我们审视这二者的关系时,正好(不是巧合)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对比:科技成果——道具;应用方式——剧本。

实际上,是先有后一种对比,才导致了前一种对应的。这样的对比有利于我们梳理出一个重要的道理:好道具仅仅是好剧本的一个条件,但它决不能代替剧本。事实上,好剧本对道具的要求比人们想象的要低——旧道具有时也能被成功地拉入新剧本,例如保险业务——多么壮观的席卷全球的商业剧本——应用的基本道具是此前N多年就被数学家们发现的大数定理。

因此,我们严格将剧本与道具分开。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在“人类科技进步”这一热源的持续孵化下,道具也就以不断增加的速度在这个地球的各个角落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下表1—5和图1—10是新世纪以来(2001—2011)全球、欧美及中国的专利数量递增情况(注2)。

除了带有总量意义的专利数量规模增加这一趋势以外,浏览一下一些具体的科技发明,可以让我们对通过形形色色的剧本释放其内在价值的“新道具”有一个更加直观鲜活的认识。

3D芯片。这是一种三维晶体管,电子不仅沿着平沟道移动,同时也沿着一个凸起鳍状结构的3个面移动。为何要关注这项发明?因为在2012年,英特尔的首批基于新型3D晶体管的芯片上市,性能提高大约37%,耗电量则降低一半左右。摩尔定律再一次取得成功。

人造树叶。如果将地表一小时内获取的太阳能全部储存起来,便可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可惜的是,只有极少量太阳能储存起来,以备以后使用。大自然采用光合作用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光合作用,叶子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丹尼尔—诺塞卡正在研制一种人造树叶,能够将阳光转换成化学燃料。人造树叶是一种薄薄的太阳能电池,采用造价低廉的催化材料,在阳光照射时能够将水分离成氢和氧,进而为燃料电池提供燃料。

锂—水电池。锂是一种令人吃惊的元素,既能用于电池制造,又能用于生产抗抑郁剂。如果能够利用空气或者水中的锂,电池可以产生更多电量。PolyPlus公司的史蒂夫—维斯科和同事正在研制一种锂—水电池,他们采用膜包裹锂,防止与水接触发生燃烧,同时又能充电。这种电池的寿命远远超过常规锂离子电池。

下一代Wi—Fi网。全球50亿手机用户每月传输的数据高达6拍字节(6后面跟着17个0),而用于Wi—Fi和手机网络的无线电频段正走向枯竭。爱丁堡大学的哈拉德—哈斯博士发明了Li—Fi。他研发的解决方式所采用的东西数量丰富,主要就是利用全球的140亿盏电灯。他的系统利用普通电灯亮度的微小变化传输数据。这种方式的传输速度很快,由于光线无法穿透墙壁,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真实的质感。芬兰公司Senseg的E—感应技术不仅可以让用户触摸屏幕上的图片,还能感觉到摸的是什么。触觉像素利用电场和震动,可以模拟从干燥到湿润,从粗糙到润滑的大量的质感。从理论上说,这样的界面可以在小到智能手机,大到银幕的屏幕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