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过度压抑和过度泛滥是两个极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就是在对待丧失、绝望这类情绪时,应和对待其他各种情绪一样,先进行认识并加以接受。人们没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悲哀。事实上,即便是作出些努力,也只能使事情更糟。要知道,失去的人或物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理应产生悲痛的情绪。理智的人从来不会压抑自己的情感。
真正明智的人,在灾害发生后会立即投身于生活,应付各种各样的社会责任,对自己的情绪从不逃避、从不压抑。他们也不想把自己悲伤情绪造成的影响从日常生活中抹杀掉。不过,他们发现,积极地活动起来,较之于终日卧床或蜷坐于椅中,更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不再停留于悲痛之中。同时,对那些终日忙碌不堪的人,应考察其行为的真正目的,很可能,这样做只是在掩饰,否认自己的悲痛情绪。当然,独自躲进一隅,选择逃避,也不会使情绪发生任何改变。其实,任何一个人都能够从苦难中锻炼性格。当然,悲痛自身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力量,使人深沉,造就出一个善察人情的人。使我们成长的,是我们对于悲痛的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经过一次苦难。我们就向真正成熟的人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样,就逐步使我们能自如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苦难,直至生命的终结。
所以,当悲痛降临到你身上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释放悲痛,如可以同自己的朋友交流。因为从他们的关怀和友谊中,你会汲取力量战胜伤痛。另外,还可以做一些喜欢的事来减轻精神上的压力。
胡斯从清华毕业后,在一家酒店里做事,收入不多,但是,她总是过着非常快乐的生活。
胡斯非常喜欢车,但是,凭她的收入想买车是不可能的事情,与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说:“要是有一辆车该多好啊!”眼中尽是无限向往之情。
后来有人说:“你去买彩票吧,中了大奖就可以买车了!”
于是,胡斯买了两块钱的彩票。可能是上天过于垂青她了,朋友们几乎不敢相信,胡斯就凭着两块钱的一张彩票,中了大奖。
胡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买了一辆车,整天开着车兜风。许多人看见她吹着口哨在林荫道上行驶,车子擦得一尘不染。
不久,胡斯的车被盗了。
刚开始,胡斯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气愤,她恨透那个偷车贼了。她晚上思考了很久,第二天早晨,她又变得很开心了。
几个朋友得到消息,想到她那么爱车如命,这么多钱买的车,眨眼之间就没了,都担心她受不了,就相约来安慰她。
朋友们说:“胡斯,车丢了,你千万不要悲伤啊!”
胡斯却大笑起来:“嘿,我为什么要悲伤啊?”朋友们互相疑惑地望着。
“如果你们谁不小心丢了两块钱,会悲伤吗?”胡斯说。
“那当然不会!”有人说。
“是啊,我丢的就是两块钱啊!”胡斯笑道。
即使最快乐的人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有沮丧和头痛的事。一个快乐的人和一个不快乐的人之间的差异并不在于他们有多少次变得低沉,或甚至于他们跌落的深度如何,而是在于他们如何处置自身这种低落的心情。
当快乐的人觉得情绪低落时,他们会卷起袖子,去工作。他们非常认真地对待这种低落的心情,并且试着找出是哪里出了差错。他们试着迫使自己走出这种低迷的状态。
下一次当你情绪不好时,试着放松一下,而不是去抗拒。看看,你是否将不再惊慌,而能沉着和镇定。如果你是沉着的,那么这些消极的感受将会消失,这如同太阳在晚上会落山一样确定。
令人不快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与其烦恼万分,不如改变态度。
你不一定要强迫自己读完几本书,因为你可以放慢速度,精读一本,也许你会发现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回味无穷。
你会发现,原来许多简单的哲理其实就在自己的心中。当你把喜爱的东西送给别人时,那种换来的快乐和欣慰就是简单。你终于改变了原来的“勿施于人”的态度,原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并不是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复杂的态度。
清华管理课强调,掌控自己心灵的,不是上帝,而是我们自己。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你必须掌握好自己的“心舵”,下达命令,从而来支配自己的命运。
你是否能够对准自己的心下达命令呢?倘若生气时就生气,悲伤时就悲伤,懒惰时就偷懒,这些只不过是顺其自然,并不是好的现象。任何时候都必须明朗、愉快、欢乐、有希望、勇敢地掌握好自己的心舵。
人常常会假想一些敌人,然后在内心累积许多仇恨,使自己产生许多“毒素”,结果把自己活活“毒”死。
你是不是心中也还怀着一股怒气呢?要知道这样受伤害最大的是你自己,何不看开点,放自己一马呢?别忘了,莎士比亚曾告诫我们:“使心地清净,是青年人最大的使命。”
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愿意,我们可以随时调换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整到快乐频道。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一个人面临麻烦或紧急情况时,往往也就是最需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和判断明智的时候。如果在此种情况下,你觉得忧虑缠身,则绝对不可以决定重大事情。这时,你应该立即中止这种状态,以相反的思维或心情来调整它,比如想象你处在心平气和、镇定自若的状态。这样,你才能头脑冷静、明智地把事情办好。
不过,现实生活中有人则说哭就哭,说笑就笑。随意哭笑的情绪表现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率真”的性格,是一种很可爱的人格特征。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的人,别人容易了解,也不会对他持有戒心,而且,有情绪就发泄,而不积压在心里,这也有利于心理卫生,但是这种“率真”实在不适合在现实社会中发展。
如果你仔细想想,只有小孩子才会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生气就生气,这种行为发生在小孩身上,大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天真烂漫。但如果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人们就不免会对这个人的人格发展感到怀疑了,就算不当他是神经病,至少也会认为他还没长大。清华管理课强调,如果还年轻,这还没有多大关系,如果已经参加工作,或是已经过了30岁,那么别人会对他失去信心,因为别人除了认为他“还没长大”之外,也会认为他没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样的人,一遇不顺就哭,一不高兴就生气,怎能做成大事?
此外,一个人容易哭,会被他人看不起,被人认为是一种“软弱”。而容易生气又会伤害别人。
宋女士是清华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她花了五年时间思考,终于决定改变工作状态,减少赶场演讲,留些时间给自己种花,看星星,重新安顿身与心。她体悟到,工作中的快乐与不快乐,可能仅是5.1比4.9的微差罢了,中间有个阶梯,你可能爬到中间的梯子拥有恰好的平衡,也可能只走了一阶。即使如此,你也在进步,平衡尺上的浮标又往前游移了一格。
宋女士有个生命平衡法则,用来制衡工作与生活。她将生命切成健康、时间、自由与快乐四块,视个人状况分配比重以及排序。如果每个元素都不缺,反映到工作上的态度与情绪,不会有太强的差距,因而容易获得适当的平衡。
人并非注定要成为自己情感的奴隶或忧郁心情的牺牲品。当我们履行自己作为人的职责,或执行人生计划时,并非要受制于自己的情感。我们必须主宰、统治自己的世界,成为自己环境的主人。
在现实生活中,困扰我们大多数人的却是,当出现一束可以驱散我们心头阴云的心灵之光时,我们却紧闭着心灵的大门,试图通过全力围剿的方式驱除心头的阴云,而非打开心灵的大门,让快乐、希望、通达的阳光照射进来,因此,造成了一错再错。
一门最精湛的艺术就是学会怎样清除思想的敌人——破坏我们舒适、幸福和阻碍我们成功的敌人。学会专注于真、善、美的事物,专注于和谐,专注于健康,等等。这样,就容易形成健康的思想习惯。当然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每个人来说,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它只需一点思维的技巧,这种思维的技巧能使你形成正确思考的习惯。
要驱除生命中的黑暗,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生命充满阳光;要避免混乱,就得追求和谐;要使头脑戒绝错误,就得使头脑充满真知;要远离邪恶,就得多多思索美好可爱的事物;要摆脱一切讨厌和不健康的东西,就必须深思一切怡人和有益健康的事情。因为截然相反的思想不可能同时占据一个人的头脑。
每当你觉得担忧、发愁或焦急时,每当你不自然地紧张或与自己过不去时,你就暂停一会儿,并告诉自己说:“你可知道,这并非一种睿智聪明、思维敏锐之人所过的生活啊,这并非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活啊!这只不过是一个从未享受过正常生活乐趣、从未享受过有意义生活乐趣的无知者的生存方式啊!”
高情商者不会对自己说:“在执行我的计划之前,我会等一等,看看我早晨的身体状况如何。如果我不沮丧、忧郁,如果我不是消化不良,如果我的肝脏没有毛病,如果我的身体还过得去,不对自己说‘不’,那么,我会去办公室,按计划行事。”
因此,人不应该成为自己心态的牺牲品,更不应该成为情绪的奴隶。
激情是工作的灵魂
一个没有激情的员工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毫无斗志。如果充满激情的话,就会在困难面前越挫越勇,屡败屡战,永远充满希望。正是凭着这一股精神动力,他们最终能战胜所有困难,成为最后的成功者。可见,激情是工作的灵魂,是工作成功的精神保障。
清华管理课强调,激情是一种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执著信仰。有激情才能将工作做好,才不会感到乏味。
生活就像琴弦,太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曲;太紧了,容易断,只有松紧合适,才能奏出《高山流水》的韵味!没有闲情的生活如同一根永远绷紧的弦,紧张有余,弹性不足,缺乏张力和韧性。生活有张有弛,才会色彩斑斓。人生丰富多彩,才能活力澎湃。然而,工作与生活不同,它需要你时刻保持一种激情。激情是一种爱,一种热烈的、不为任何山云变幻所左右的执著的爱。有了激情,人生才会有勇往直前的动力,才会有光彩,更有意义。
园艺家说:“工作是加法。譬如一棵树,开始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加了水和养料,就长出了根,再加了枝条,加了叶,加了花,加了果,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绿荫,一份收获。”雕塑家说:“工作是减法。就像一块野外采来的巨石,需要反复地雕琢,减掉许多许多多余的部分,才能成为一尊雕像,让人们赞赏。”其实,不管工作是加法还是减法,都需要有一股精神去支撑,而这股精神就是——激情。
激情是你能够保持一个良好态度的助推器,正是因为有了激情,你才不会对工作产生厌倦,不会对未来产生迷茫。你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并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和你一起奋斗,共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这些人以工作为乐,把紧张的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在工作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他们对工作永远是那么充满激情,永远是那么热情和专注。
当然,职场中最理想的状态是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如果一个人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会比从事其他工作更有激情,会迸发出更加强烈的成功欲望,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李开复在美国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一次重要的决定,他到现在都还有可能只是美国一个小镇上名不见经传的律师。
李开复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专业后,被很多人羡慕,觉得以后从事法律工作将会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
但是,李开复却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并不在法律上,每次上专业课时,他总是打不起半点精神,甚至还常常在课上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