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这个消息的德国空军也立刻展开了打击行动,派出一支飞行大队空袭了英国的斯卡帕湾。斯卡帕湾内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皇家海军战况堪忧。皇家海军接到海军部的命令后立即后撤,行驶到苏格兰西海岸抛锚。这个消息令希特勒欣喜若狂:“哈哈,我们把英国逐出北海了!”
自此之后,为了进一步压制英国舰队,德国海军部派出布雷艇、空军、水面战舰和潜艇在港湾入口、河口和北海浅水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布雷。仇恨满胸的英国海军为了报复,也在德国人经过的海域布设了繁杂的水雷,很多德国水面布雷艇触雷而亡。总之,两国海军开始了你来我往的布雷攻击。为了更好地发挥“狼群”的威力,希特勒对潜艇的限制大多取消了。
挪威争夺战:驱逐舰惨遭灭顶
随着邓尼茨的“狼群”在大西洋上屡屡得手,战火继续向全世界燃烧,而挪威和瑞典这两个北欧国家保持中立。希特勒的西线攻势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断推迟,西线有了几个月的和平时期。
希特勒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西线战场,他的视线从来没有转移到地图上的另一角——挪威。挪威是个小国,丝毫不起眼,它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罗斯接壤,南与丹麦隔海相望,西临挪威海。可就是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国家,却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诸多优良的港口,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1940年之前,希特勒是不会想到要去争夺挪威的。但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海军元帅雷德尔的发言引起了这位元首的注意。
“我们要知道,挪威的海岸线很长,它的位置恰好能够扼守住波罗的海进入北大西洋的丹麦海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从英法两国对我们宣战后,在西线战场上,英国皇家海军常常倾巢而出,对我们的战舰发起挑衅,想要引出我们的海军和他们决战,企图彻底摧毁我们。但是他们的计划落空了,最近英国人已经将目标转到了挪威。”雷德尔起身,指了指地图上面的挪威海域。
“哦,英国人对挪威感兴趣?照你的意思,如果英国攻占挪威,会对我们的海军构成多大的威胁?”希特勒目光凝重。
雷德尔神情更加严肃地回答道:“据我估计,英国人的计划是占领挪威的基地,在挪威的优良港口建立若干个可供4万吨级战列舰进驻的大型军事港口。”
听完这些话,希特勒顿时就明白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英国抢先占领了挪威基地,的确会给德国海军和空军带来严重威胁。因为控制了挪威的军港就等于控制了波罗的海入口,到时英国人可以在挪威的港口聚集战舰,从翼侧挟制北海德国海军的行动,并且监视德国空军空袭英国的行动,一旦德国出动兵力,他们可以及时反应。如此一来,在这片海域里,德国舰队就更加不敢轻易出击了,那么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那样,把德国战舰困死在海港里的情形有可能再次发生。希特勒陷入了沉思,他说自己要考虑考虑,再决定是否攻占挪威。
过了几天,雷德尔再次找到了希特勒,他这一次更加直白地表明了自己主张争夺挪威的想法,“您也许顾虑到目前在挪威附近海域活动的英国皇家海军,但是,即使冒着一些风险,我们仍然有可能抢先占领这些基地。那样一来,我们就能打开通往北大西洋的大门,这对我们的下一步计划有利,更何况还能防止英国在那里设置水雷障碍。”
在雷德尔的反复劝说下,希特勒点了点头,同意了雷德尔将德军1940年上半年的作战重点转移到与英法联军争夺挪威上。
从1940年1月末到2月初,盟军也将目光转到了中立国挪威身上,决定打破挪威的中立现状。
挪威良港众多,都能够成为战舰的理想锚地。德国海军夺取了挪威,就有了前进基地,摆脱困守北海的窘境,进而拿到出入北大西洋大门的钥匙。
英军原计划1940年3月20日在纳尔维克登陆。但是由于芬兰在1940年3月13日向苏联投降,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登陆计划被取消,结果丧失了大好的机会。1940年3月28日,英法在伦敦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于4月5日在挪威海域实施布雷行动,并以部队在纳尔维克、特隆赫姆、卑尔根、斯塔万格登陆,同时在莱茵河空投水雷,以阻止德军向西推进。但由于法国担心德国报复,反对在莱茵河布雷。两国在一番争论后,将计划推迟了3天,定在1940年4月8日实施。这一推迟导致德军占了先机。
在4月9日的凌晨,九艘德国驱逐舰沿长长的峡湾迫近纳尔维克,一艘留在峡湾入口处负责警卫,两艘战斗巡洋舰继续向北巡航。
几个小时后,纳尔维克已经被德军占领。
第二天,随后赶到的英军发动了反击。这就是纳尔维克海湾的第一次海战。
第一次海战双方伤亡大抵相等,以英国皇家海军退出战斗而结束。当天海战的结果是,英军两艘“勇敢”级驱逐舰被击沉,3艘驱逐舰被击伤。德军的损失是两艘驱逐舰被击沉,4艘驱逐舰被击伤。
又过了3天,英军的一个驱逐舰编队包括9艘驱逐舰,在战列舰“厌战”号的支援下,再次进入乌夫特峡湾来消灭德军剩余的8艘驱逐舰和1艘潜艇U—64。这就是第二次海战。
德军军舰缺乏弹药和燃料,它们试图避免灭亡的命运,但是它们无处可藏。结果U—64潜艇被英军战列舰“厌战”号上的水上飞机击沉。这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U艇被飞机击沉。随后的海战中,德国海军被全歼,一些德军驱逐舰当时就沉了,还有一些则勉强开到岸边搁浅,为避免被俘,德军官兵将其凿沉。
英军方面“哥萨克人”号、“爱斯基摩人”号、“旁遮普人”号3舰被击伤。纳尔维克海战,英军大获全胜,将纳粹的10艘驱逐舰全数歼灭。除了维修中的,德军几乎没有可用的驱逐舰了,海军元气大伤,再也没有翻过身来。但是,德军由于抢先行动,终归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牢牢地控制了挪威海岸的军事重镇。后来,皇家海军陆战队几次登陆都惨遭失败,被德军无情地赶下海来。严峻的局势使丘吉尔只得面对现实:屯重兵于斯卡帕湾,封锁格陵兰岛、冰岛和奥克尼群岛之间的水域,以提防德舰从挪威寒气森森的峡湾中溜出来,冲入北大西洋。
击沉航母,
“沙恩霍斯特”号战绩辉煌
尽管德国的驱逐舰全部被英国击沉了,但战斗力更为强大的战列巡洋舰仍然在沙场上纵横驰骋。此后,在挪威海域,德国与英国的海上战事不断升级。其中,在挪威海域的众多德国战舰中,“沙恩霍斯特”号一直是英国海军的心腹大患。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最富有传奇色彩、战绩最大的舰只,它设计思想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袖珍战列舰”——“德意志”级。“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共建造了两艘同级舰,即“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被纳粹德国投入战场,参加了在大西洋上对盟国运输船只的袭击战和入侵挪威的登陆战役,以及与入侵挪威战役有关的海上战斗。作为纳粹初期的海上作战主力之一,“沙恩霍斯特”号虽然最终还是被击沉,但是它的存在曾长期令盟国海军头疼不已,而且创造了以舰炮击沉航母的辉煌战绩。
1939年1月7日,“沙恩霍斯特”号正式服役。欧洲战争正式爆发后,“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和另外两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结伴驶入冰岛至法罗群岛水域。这次出击,两舰共同击沉了英国“拉瓦尔品第”号辅助巡洋舰。
一年后,“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一起驶离威廉港,担任入侵挪威部队的掩护。6月4日,在挪威的哈尔斯塔附近向盟军海军和运输部队发起攻击,一举击沉盟军油船和运兵船各一艘。6月8日,两舰在航行途中发现了负责掩护部队撤退的英国航空母舰“光荣”号,经过一番火力交锋后,击沉了“光荣”号和两艘担任护航的驱逐舰。在这次战斗中,“沙恩霍斯特”号遭受重创,随后入坞进行为期6个月的修理工作。
这年,德国海军并不知道盟军的撤退计划,见盟军云集纳尔维克,只得派“沙恩霍斯特”等舰专门袭击来往于北海的防御能力薄弱的补给舰。
英国“光荣”号因耗费了过多的燃料,无法与其他军舰一起高速返航,只得在两艘驱逐舰“热情”号和“阿卡斯塔”号的护卫下,以巡航速度向西航行,“光荣”号原为战列巡洋舰,因它的船体外板薄、航速快,英国海军便于1924年着手将之改成了航空母舰,因其烧的是煤,冒着黑烟,所以老远就被“沙恩霍斯特”号发现了。
载满了飞机的“光荣”号航母,竟然对德国的战列巡洋舰的位置毫无察觉。而且“光荣”号没有组织有效的空中巡逻,当它们发现前方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逼近时一切都晚了。
两艘德国巡洋舰加速追击。“沙恩霍斯特”号首先在28000码处首次齐射。在这个距离上,“光荣”号的120毫米单管炮是完全无用的。护航的两艘驱逐舰也勇敢地插到航空母舰和德国战列巡洋舰之间施放烟雾,设法掩护“光荣”号逃离。
经过激战,“光荣”号受到了“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更为沉重的打击,使它完全失去逃脱的机会。“光荣”号的舷侧严重地倾斜。于是舰长下令撤离该舰。“光荣”号不久便沉没了。1474名皇家海军的军官和士兵,41名皇家空军人员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虽然经过长时间的搜寻,但后来由一艘挪威船救起并运送返国的只有39人。此外有6个人被德国船只救起,带到了德国。
这可是奇耻大辱,英国皇家海军怎能不对它恨之入骨?
为了挽回面子,维护尊严,英国皇家海军发誓一定要“沙恩霍斯特”号血债血偿。为此,皇家海军处处留意“沙恩霍斯特”号的举动,只要有它的情报,英国海军就会派出攻击舰队。终于,英国皇家海军等来了报仇雪恨的这一天。
1943年12月20日,英国本土舰队司令弗雷泽上将指挥的一支航母特混舰队,在从大西洋驰援北冰洋对德国军舰实施包围的过程中遭遇“沙恩霍斯特”号。弗雷泽上将坐镇“约克公爵”号,指挥全队对“沙恩霍斯特”号发起进攻。率先拉起战斗警报的是重巡洋舰“肯特”号,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正在英国学习的中国军人卢东阁、郭成森就在该舰上,郭成森还是该舰第一主炮塔的见习副炮长。战斗开始了,年仅23岁的郭成森首次在副炮长的战位上体验到了实战的滋味,而他也亲眼见证了一艘战列巡洋舰在被鱼雷击中后发生剧烈爆炸,因燃烧而浓烟滚滚,随即沉没的情形。
“沙恩霍斯特”号消失了,英国皇家海军松了口气。
至此,“沙恩霍斯特”号全舰1968人,除36人生还外,其余全部阵亡。
百狼觅食,
邓尼茨导演“海上大屠杀”
在进行水面战争的同时,邓尼茨的狼群也在继续捕捉着它的猎物。
1940年10月19日的上午,在英国北海峡口柯卡尔沙洲附近,德国海军上尉普里恩正指挥着“U147”潜艇进行巡逻,忽然,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驶入了他的视野,普里恩认真地数了数,共有34艘运输商船,还有6艘驱逐舰在外围护航。他喜出望外,一边在后面紧紧跟随,一边向岸上的潜艇司令部拍发电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邓尼茨拥有的潜艇并不多,因此,各艇仍是各自为战。但即使是这样,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U29”击沉“勇敢”号航母,“U147”偷袭斯卡帕湾,都曾经引起轰动。1940年6月,法国战败投降,从比斯开湾到挪威沿海的很多港口都成了邓尼茨的潜艇基地,进入大西洋的大门畅通无阻。
与此同时,德国的潜艇也接二连三地下水,邓尼茨不失时机地放出了他的“狼群”。恶狼出海,战果频传。在10月17日和18日两个晚上,以“U199”和“U100”为首的艇群刚刚攻击了代号为“SC—7”的商船队;19日,普里恩又在附近海域咬住了“HXl79”的尾巴。邓尼茨弄不明白,这些英国人为什么撞得头破血流还不知道悔改。他接到电报后,立即命令附近海域的所有潜艇,迅速向“U147”靠近,结群作战,争取最大战绩!
随后,六艘潜艇聚集在“U147”周围,“U148”、“U146”和“U100”刚从袭击“SC—7”的战场上回来,本该回基地喝庆功酒,但一闻到血腥味也匆匆赶来,参加对“XH179”护航舰队的捕杀。这些潜艇散布在护航船队航线的两侧,就像夹道欢迎似的。艇载鱼雷发射管的挡水管已经打开了,静静的鱼雷虎视眈眈。夜幕降临时,攻击的时刻到了,而数十艘英国舰船却对此毫无察觉。
“攻击!”
在夜色的掩护下,潜艇全都浮出了水面,驱逐舰依旧没有发现。这是一片开阔的海域,夜空中几点星光,正适于舰群作战。1000码之外的船队就像一堵黑黑糊糊的城墙。普里恩登上舰桥,清新的海风吹过他的面颊,屠杀的命令就是从他那很久未曾张开的嘴巴里蹦出来的。“U147”放出的两枚鱼雷像离弦的箭一般,率先向船队飞去。重5000吨的首船“斯达朗克”号被鱼雷命中,船队像炸了锅的蚂蚁,惊恐万状地四散奔逃。护航的军舰既要抢救落水人员,又要搜索潜艇,顾头顾不了尾。趁着船队的混乱,各潜艇纷纷寻找目标,运输船触雷爆炸声此起彼伏。这场海上大屠杀一直持续到天亮,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才告一段落,海面上浓烟滚滚,火光熊熊。狩猎的潜艇一会儿潜入水下,躲避军舰;一会儿浮上水面,发射鱼雷;忽而冲到船队的前面,忽而扑向尾部。胆大的干脆钻进舰队中间,抵近攻击。海面上遍布尸体、船骸和船上装载的物资,空气中充满焦煳味。落水的未亡者在苦苦挣扎,发出凄厉的呼救声,劫后的场景令人不寒而栗!
可是,灾难并未完全结束,猎手们还在周围的水下游荡着。当第二个黑夜来临的时候,这场大屠杀又要继续上演。一直到潜艇上的鱼雷打光,或者船队驶入安全的近海,或者整个船队全部葬身海底,“狼群”再也找不到猎物时才悻悻离去!在邓尼茨发起的“狼群作战”的高潮期,有几百只“狼”在海上觅食,这样的海上大屠杀几乎每日、每时都在发生。英国在哭泣,邓尼茨在狂笑,“海上杀手”普里恩也正在斟满法国红葡萄酒的酒杯,“每滴答一下,就有一吨物资被我们的狼群吞噬!”
“俾斯麦”号葬身鱼腹,
战列舰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