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国海军
26995100000025

第25章 大起大落,法国海军独树一帜(3)

美国的大型航母配备四部蒸汽弹射器,而法国的中型航母配两部,一部部署在主甲板的舰首,另一部部署在斜角甲板上,但就是这两部蒸汽弹射器美国开出了天价。由于法国一直在“冷战”时代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国防路线,甚至一度退出了北约的军事一体化组织,在美国眼里被视为一个另类,所以尽管法国是北约盟国,是西方阵营的一个主要成员,美国却想借着这个机会敲打敲打法国。虽然蒸汽弹射器最开始是英国开发出来的,但是专利已经卖给美国了。美国发展了很多年,目前只有美国能够生产,从美国引进蒸汽弹射器两部,美国开出了一部蒸汽弹射器1200万美元的天价,比美国国内蒸汽弹射器的造价翻了好几倍。

我们不禁要问,120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呢?法国后来发展“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的时候,经费曾经一度很紧张,无奈之下把它的上一代——“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福煦”号提前好几年退役,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卖给了巴西。一艘提前几年退役的航空母舰才卖了1400万美元,美国一部蒸汽弹射器就要1200万美元,这简直是漫天要价。

有了可以制空的战斗机,可以打仗的攻击机,可以指挥的预警机,另外包括反潜机和反潜直升机基本上都配备齐了。这样,由40多架各型舰载战斗机组成的“戴高乐”级航空母舰的舰载航空兵联队,就成为法国新一代海军航空兵远洋作战的主力。

在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为了协助美军进行“持久自由”行动,扫荡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戴高乐”号与随行的护卫舰队首度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于12月9日到达巴基斯坦大城喀拉蚩南方的海域上。在美军主导的攻击行动中,“戴高乐”号上的舰载机至少进行了140次以上的侦察与轰炸任务,是该舰服役以来首次参与作战任务。

“戴高乐”号于2002年3月曾进入新加坡港进行休息补给,并于7月1日时返回母港土伦。

2007年夏天,“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开始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检修,其中包括2个核反应堆更换燃料以及更新螺旋桨等大批装备。2008年年底,修葺一新的航空母舰重新出海执行任务。但在2009年3月,该舰又因传动轴出现故障,为了进行全面的检修,军方决定中止原定的训练计划,返回土伦港进行检查维修。经过几个月的停航后,“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于8月25日重新出海,并于12月16日正式恢复“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服务作用。

2010年3月,“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到达塞浦路斯南部利马索尔海港,与塞浦路斯国民警卫队进行了联合海上搜救、空运等演练。

海军航空兵“大换血”,“阵风M”当先锋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海军航空兵在法国战略变革中也不甘示弱,由舰载作战机群、海上巡逻机、舰载直升机组成的这支海上鹰群在新世纪到来之初,也将完成历史性的转折。法国海军新战略强调实施“海—空—地”一体化作战以确保真正的联合作战。法国海军强调,海军航空兵的舰载与岸基作战飞机,要与空军的战机、导弹,水面舰艇、潜艇发射的巡航导弹进行协同突击,为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特种部队以及盟军部队实施纵深打击、突袭登陆开辟通道。其中具有“三代半”水平的“阵风M”舰载战斗机将充当执行舰队防空、空战和对地攻击任务的先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史上,这一举措创造了一个先例,像法国这种国力有限的中等国家,能够始终维持军用作战飞机,特别是战斗机的持续发展,能够保证这种良性的循环滚动发展,是难能可贵的。

如今,能够研出三代战机,甚至三代半以上战机的都是大国,如美国、俄罗斯等。像法国、英国、德国这种二等强国,竭力开发到第二代战斗机基本上都无法继续前行了。到三代战机开始,所有的欧洲国家只能联合起来开发,“狂风”就是几个国家联合开发的。到了三代半战斗机,欧洲一共有两种三代半战斗机,一种是法国的“阵风”,另外一种是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四个国家,甚至更多国家联合开发的“台风”。

此种现象暴露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其他欧洲国家,英国、德国国力和法国不相上下,德国国力比法国还强大,为什么它们却只能几家联合起来开发三代甚至三代半战斗机,而法国却一个国家单独研发了三代半战斗机——“阵风”是典型的三代半战斗机,而且还分空军型号“阵风D”和海军的舰载型号“阵风M”,这其中的原委值得很多国家深思。

“阵风”战斗机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设计开发和建造的双引擎、三角翼、高灵活性多用途战斗机,是法国海空军下一代的作战主力。达索使用“全角色”这个词来描述这架飞机,以显示它与其他多用途战斗机之间的区别。“阵风”战斗机计划用来取代七种不同的专门化的飞机。

早在1985年7月,法国放弃了欧洲5国的未来战斗机计划,开始独立进行新型战斗机的研制,其主要考虑是法国需要一种轻型战斗机,不仅能满足空军的需求,还能适应其新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戴高乐”号甲板起降的各项操作,用以替换陈旧的“十字军战士”截击机和“超军旗”攻击机;这种新型战机能携带一枚远程核攻击导弹,从而可成为法国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侧重空中优势的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形成了对比。

“阵风”的研制始于1983年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宣布的先进实验战斗机方案,取名为“阵风A”。1985年12月14日,“阵风A”飞机顺利出厂,1986年7月4日,“阵风”首次试飞,2002年开始服役。法国军队原打算定购292架“阵风”空军232架,海军60架,但实际上的定购数量比较少。

“阵风”战斗机采用先进的双三角翼加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再加上先进的数字式电子飞行控制系统,因此具有很好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其机身仍采用传统的半硬壳式结构,并大量应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增加了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减轻了结构重量。“阵风”的动力装置为两台法国斯奈克马公司的M88—2型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72.9千牛。“阵风”可以在昼夜以及各种气象条件下完成从对地攻击到争夺空中优势的各类任务,其机动性能和敏捷性能好,可短距起降,并具有超视距作战能力和一定的隐身性能,其总体性能介于第三代战斗机和第四代战斗机之间。

目前“阵风”战斗机共有4种型号:“阵风B”,双座空军型;“阵风C”,单座空军型;“阵风D”,单座空军隐身型;“阵风M”,单座海军型。其中,“阵风M”就是2001年开始部署法国海军的舰载攻击机,在未来,这种飞机将会得到不断的改进,从而保证法国海军航空兵到2040年以后,都具备有效的空中防御以及打击能力。

其实,法国早期的计划是发展3种型号的战机。其中2种为空型,即单座的C型和双座的B型;一种为海军型——单座的M型。3种机型具有广泛的通用性,例如同为单座的C型和M型均有80%的结构和设备通用,海军型和空军型的设计上将只有细小的差别,如增加了经过加强的前起落架,以承受弹射起飞和降落时的压力。飞机的起降操作进行了相应优化,如加长的前起落架将增加飞机的起飞迎角,从而降低弹射起飞的风险。

由于军事行动需求的变化和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法军的作战经历,促使其开始研制第四种型号——双座的“阵风N”战斗机。该机在M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而同时N型机又与同为双座的空军B型“阵风”有着极高的通用性。“阵风N”的设计,使其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前座的飞行员主要负责超视距空对空导弹的发射,而后座的武器操作员则主要负责空对面弹药的投放。这两种双座型战斗机也同样可以执行侦察和反舰任务。在被批准进行研制生产后,“阵风N”立刻占据了海军订购量的大多数,共计35架,与此相对照,单座的“阵风M”仅订购了25架。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法国海军参与了美国领导的针对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动。法国的航空母舰参与了军事行动,在与美军的协同行动中,“阵风M”配合执行了其首次战斗巡逻任务。7架“阵风M”参与了军事行动,另有16架“超军旗”和2架“E—2C鹰眼”预警飞机参与了该次行动。“阵风M”的军事行动检验了其担负空防任务的能力,其巡航时间超过三小时。

“阵风M”有14个挂载点,载弹量超过9000千克,其中的5个装载点可用于挂载副油箱或重型弹药,配备了“德发791B”型30毫米机炮。执行截击任务时,可挂“米卡”中距拦截空对空导弹和“魔术”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可挂“米卡”空对空导弹和常规炸弹;对海攻击时还可挂“飞鱼”导弹。当执行超过1000海里(7408千米)的突防任务时,“阵风”装备有固定的空中加油探管,以支持远程突击。海军的飞机已经采用美国海军标准软管接头空中加油系统,日前“阵风M”已经利用这种加油系统进行了“伙伴”空中加油演示。一架在机腹部挂有油箱的“阵风M”成功地为另一架“阵风M”和“超军旗”实施了空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