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天读懂国学
26991100000025

第25章 中国绘画,妙手丹青(2)

除了荆浩之外,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作家还有关仝、李成、范宽,这三个人都是北宋初年的着名画家,他们的山水画被称为“三家山水”。这三位画家的画风均源于荆浩,却又各具特点而自成一体,关仝的画“峭拔”,李成的画“旷远”,范宽的画“雄杰”。他们的画都着力表现那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峰巨壑,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了北方石质坚固凝练的群峰,故而共同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年山水画的北方流派,与用柔性线条描绘温润平缓的江南山水的南方山水画派有着本质的区别。

南方山水画派也被称为江南山水画派,董源和巨然是这一派的一代宗师。这一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平淡天真、布景平远、温柔秀雅、具有显着的南方情调”,他们反对匠气很深的院体画,以及北方山水画派的绘画主张,南方山水画派除了董源和巨然这两个宗师级的人物外,还有米芾、米友仁父子以及惠崇和赵令穰(两个人都是北宋的画家)。

水墨画为中国画的一种,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明清近代以来还有持续的发展。它通常被看作是中国的传统绘画,是国画的代表。狭义上的水墨画只有水与墨,黑色与白色,广义上的水墨画也包括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非常好看,通常我们也把这种画叫做彩墨画。水墨画是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上一定分量的清水引为浓墨、淡墨、干墨、焦墨、湿墨等,画出不同浓淡的层次,从而形成的以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皴法是中国绘画的技法名称,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的时候要先勾勒出轮廓,再使用淡干墨侧笔而画,描绘出山石、峰峦形象的技法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等。

妙笔生辉——苏轼与“文人画”

苏轼在绘画方面擅长画墨竹,师从文同(北宋着名画家,擅长画竹),但是他画的竹子比文同更加简劲,而且还有舞蹈之势。苏轼还擅长画枯木怪石。他在绘画理论方面提出了“士人画”,也就是“文人画“的概念,主张画外有情,也就是作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院体画固定模式的束缚,高度评价王维,称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在绘画方面的代表作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潇湘竹石图卷》等。

“文人画”也被称为“士夫画”,或是“士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的画,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职业画家的绘画作品。

苏轼第一个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王维被看做是“文人画”的始祖。“文人画”大都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是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又或者是抒发自己对民族压迫和腐朽黑暗政治的愤懑之情。

“文人画”的画家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究笔墨情趣,避免形似,主张神似,强调作品的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营造。历代的文人画对中国绘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进步与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院体画简称为“院体”、“院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通常指宋代翰林画院以及宫廷画家所作的比较工致的绘画。这类作品为了迎合帝王宫廷的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以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这些画大都要求用笔设色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比较强的装饰性。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元代画坛四大家简称为“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具体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他们四个人的绘画虽然各有特点,但都是从董源、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们都重笔墨、尚意趣,并注意和书法诗文相结合,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人都是元末明初时江浙一带人,生活在元末社会的****之中。他们都擅长水墨山水和竹石,是典型的文人画风格。虽然他们每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生活境遇不尽相同,但是他们不得意的遭遇却是相似的,而且在艺术上都受到了赵孟的影响,加之他们自身的积极探索和努力,最终共同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推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绘画的影响很大。

黄公望:原名陆坚,10岁时过继给90岁的黄公为子,改名为“黄公望”。他年轻时做过小官,后来因事受到牵连坐过牢,出狱后做了道士,开始画画。50岁后隐居杭州,专心于山水画创作,他被誉为“元代四大家之冠”,曾经得到舅舅赵孟的指点和传授。他擅长作水墨和浅绛两种山水画,并能融合各家之长。所作之画“峰峦浑厚、草木华兹”。

晚年的黄公望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认真地观察体悟,终于形成了“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的艺术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是《富春山居图》、《快雪时晴图》等。

王蒙:王蒙生活于元末明初,从小就和外祖父赵孟学习绘画,长大后也跟黄公望、倪瓒等人多有交往。他作画时喜欢用焦墨渴笔,点缀细碎苔点,画面繁密充实。他的画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构图喜欢那种满满当当的感觉,色彩对比强烈,用笔朴实老辣,代表作有《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春山读书图》等。

倪瓒:字云林,出身于元末大地主家庭,从小就过着衣食富足的生活,但是却并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风气。他学养深厚,又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他的画古淡天真,静谧恬淡、境界旷远,代表作有《江上秋色图》、《虞山林壑图》、《渔庆秋霁图》等。

吴镇:号梅花道人,其人博学多识,性情孤傲,长时间隐居乡里,在杭州依靠为人算卦为生。他的画师法巨然,善用湿墨,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特性。他特别喜欢作渔父图,表现出苍茫的气象,所画多为江南名山景色,画风沉郁苍茫,代表作品有《嘉禾八景图》、《水村图》、《双桧平远图》等。

泼墨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具体方法是:用笔蘸着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或是绢上,画出物体的形象,就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比如说泼墨山水画。

白描是中国画的技法名,是用墨线去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明四家”具体是指沈周、文征明、唐寅(即唐伯虎)、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四个人都在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为苏州属于吴地,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吴门四家”。

四人之中沈周与文征明都擅长山水画;唐寅师法南宋院体画,对山水画、人物画都很擅长;仇英则擅长工笔人物、青绿山水。他们四个人各有所长,共领风骚,但是除了沈周与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和仇英另有师法,因此“明四家”只是对明代四位成就颇高的画家的尊称,并不存在派别上的同一关系。

沈周:明代杰出画家,号白石翁,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他的画大都描写南方山水以及园林景物,表现了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有的时候也会描绘名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他能融会贯通宋元以来各家的长处,形成自己粗笔水墨的全新风格,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取胜,代表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等。

文征明:原名璧,号衡山居士,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明代“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在文学上他和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擅长画山水、兰竹、人物、花卉,尤其精于山水。他早年跟随沈周学习绘画,后来又师法赵孟、王蒙和吴镇三家,最后终能自成一家。

他的绘画呈现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在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则取法赵孟、王蒙,布景繁密,造型规整,用笔细密。文征明在绘画方面的代表作是《兰竹石图》、《雨余春树图》、《江山揽胜图》、《洞庭西山图》等。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四家之一,明代文学家、画家,为人玩世不恭又才气纵横。他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他的山水画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他的人物画大多取材仕女以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色彩清雅艳丽,体态非常优美,造型准确,也擅长写意人物,笔简意赅,富有意趣。他的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随意又洒脱,有一种秀逸的格调。代表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百美图》、《两岸峰青图》。

仇英:明代着名画家,善于画人物,尤其擅长画仕女,既工设色,又擅长水墨、白描,能够运用多种笔法去表现不同的对象,他的绘画风格圆转流美、劲丽艳爽,代表作品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等。

“扬州八怪”——郑板桥与扬州画派

“扬州画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扬州八怪”,但并不专指八人,泛指清代康熙中期到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

扬州画派的画家虽然在绘画风格上各不相同,但是也有以下共同之处。

首先,他们大都出身于知识分子阶层,其中大多数的人没有做过官,生活清苦,以卖画为生,少部分人虽然做过小官,但是随即就弃官不做,也是以卖画为生。所以,他们了解民间疾苦,因此愤世嫉俗,不向权贵折腰,借着绘画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

其次,他们都注重艺术个性,重视思想、人品、学问、才情对绘画创作的影响,文学和书法修养都很高。他们继承了徐渭(明代着名画家)、朱耷(明末清初着名画家)、石涛(清初着名僧人,着名画家)的创新精神,主张自立门户,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当时社会崇尚模拟、泥古的作风,被人们看作是“怪物”,所以才有“八怪”之称。

再次,绘画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且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三者的有机结合。

这些特点让他们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艺术潮流,以标新立异的精神给画坛注入了生机,并且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是郑板桥。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官吏,着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书画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郑板桥擅长画花卉木石,尤其擅长画兰竹。他喜欢在自己的画上面题诗,他的画能够突破传统的花鸟画的藩篱,具有独特的个性,富有创新精神,保持着无限的生命力,代表作品有《兰竹石图》、《墨竹图》等等。